6月初,读者向先生来信称,他求职时发现有多个公司,让员工冒充健康专家忽悠老年人买药。武汉晚报记者按向先生所说,制作了一份求职简历放在网上,没想到竟吸引了13家“保健品销售”公司前来招揽。这些公司坦言工作内容就是把保健品当药卖。在随后的“求职”过程中,记者经历了多次“洗脑”,被要求“不要有太强的是非观,要过得了心里的那道坎”。
读者来信
记者朋友你好:
我以前在保险公司卖保险,做了两年。今年5月份,我从原单位离职之后,在网上投放了一份简历。没想到这份简历吸引了很多公司,都说看中了我的销售经验,可以让我轻松月薪过万。
在那里上了两天班,我实在受不了就辞职了。
别人本来就是病人,遭受着病痛和心理的折磨,他们还要把这些不知道哪里来的产品卖给别人,增加经济负担不说,如果耽误了病情,怎么过意得去?销售对象都是老年人,我们自己也有父母,老人攒点钱不容易,这些钱可能就是用来救命的钱。
你们的读者小向
2016年6月
记者一份简历
引来13家“卖药公司”
为了弄清向先生说的这些情况,6月初,记者将一份简历挂在了58同城网上。
招聘者还特意解释说:“我们不卖药,这方面国家管得严。们不做违法的事,不会对你造成影响。我们只卖保健品,销售的时候把它说成药就行了。”
但是在58同城和赶集网上,“卓睿晟”在经过营业执照认证的招聘信息中称,该公司“致力于高科技医药保健品的研发、生产,产品出口欧美、东南亚,成为中国医药保健品行业的龙头企业”。
上岗前要掌握“话术”
必要时还得靠忽悠
接到面试邀请之后,记者曾先后到“卓睿晟”“子曰之光”“长青堂”等五家公司面试,几乎都遭遇到了或多或少的现场“洗脑”。
“卓睿晟”公司的王姓负责人说,所有卖保健品的公司,都是把保健品当药卖,销售过程中,“要掌握话术,讲究销售技巧,在熟悉产品的情况下,有时候要忽悠一下。”
他还告诉记者:做这个行业你要有心理准备,不能有太强的是非观,你要想,即使我们不把药卖给他,别人也会卖,并且卖的更多,不要觉得心里过不去;既然他愿意花钱,为什么我们不挣?
胡西武对记者进行面试时说,很多刚进入社会的“菜鸟”,进入这一行过不了心里那一关,觉得有负罪感,很快就离开了。“你已经不年轻了,不能像那些‘菜鸟’一样想太多。你看着别人买车、买房子,你不动心?”
胡西武还一再给记者吃“定心丸”:“产品都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不会出安全问题,不用担心有人会找你。我们这叫做‘谋财不害命’。”胡西武说,保健品销售公司的产品,大多都是从厂家进货,有什么牌子的产品,就用这个牌子的厂家身份销售。
通过广播电视搜集粗放信息
用书刊和“大礼包”深度推销
根据面试摸排到的情况,记者选择了“武汉卓睿晟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和“武汉康美生健康咨询有限公司”这两家规模最大的公司,作为卧底对象。记者刚“上班”时发现,这些公司的销售员每人手里都有上百份不同病症病人的信息。
6月初,在中南国际城D座3004的“武汉卓睿晟商贸发展有限公司”,面试之后,记者被分到了“30楼销售部”,同部门还有20多名销售员,都被分成小组,由组长管理。
记者所在的小组,组长自称王姐,两年前曾是武汉某知名培训机构的考研培训老师。
在珞喻路华乐商务中心3楼的“康美生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培训讲师马姐说,武汉目前同类公司太多,除了以书刊投递锁定客户,不少公司还开辟了新的销售办法。“我们现在正在做‘大礼包’项目,这比书刊投递更有效果。所谓‘大礼包’,就是将药店里的常见保健品组合打包,以低廉价格销售给客户,想办法让客户产生信赖。之后,再销售几千元一单的高价产品。”
一边抠脚一边“卖药”
嘲笑老人“太好骗”
这些公司的销售话术脚本上,不仅从病人的回答上分析其心理,建议销售员如何应对,甚至连销售员什么时候需要叹气,什么时候需要停顿,连停顿多少秒都有指导意见。
“卓睿晟”公司交给记者的多份话术资料里,要求销售员“不要急于卖药,要让对方求着你买药”。王姐告诉记者,“欲擒故纵”是最常用的手法,“现在老人都被骗精了,你一上来就说卖药,他们会非常抗拒。要掌握节奏,迂回前进。”
在“康美生”,记者亲耳听到,一位顾客因为反复考虑,还是不打算继续买产品,此前还在和颜悦色嘘寒问暖的销售员,突然“愤怒”地拍着桌子喊:“你知道我们满头白发的老专家为了你的病,几天都没休息好,反复研究之后才推荐了这个药,你现在不要了,太没道德了吧。”
培训期间,王姐提醒记者:“如果他买了别人的同类产品,就要告诉他那个产品有很多副作用;如果他已经买了我们的产品,现在有新的产品要推给他,就可以告诉他之前的药已经不适合他。如果他说家里人不愿意买,就告诉他身体是自己的,家里人无法替他受罪,要自己疼自己。”这就是销售员们所说的“反间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