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产品个性特点。品牌命名必须根据产品差异化特点,告诉潜在消费者一个品牌定位,如海飞丝“去屑”洗发水、美的“抗菌”饮水机、樱雪“滋润”沐浴露。但根据产品的特点命名,产品的特点不应该是所有产品的共性。如“纯生”啤酒有青岛“纯生”啤酒、珠江“纯生”啤酒、百威“纯生”啤酒,“纯生”成了一个通用的名称。产品共性无法让你的品牌显现出来,有时,它们反而成为一种负累。名称也要有自己个性特点,才不至于被市场淹没。根据产品个性特点名称可以从功效性(如舒肤佳香皂)、情感性(如美的电器、富豪汽车)两方面考虑。
3、少用数字代码、英文缩写。偏爱自己发明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喜欢用字母、数字来标识产品名称,这些行业内的专业代码,让消费者如坠云雾里一般。如美的微波炉型号,在前期推广时很多人都讲不清楚具体型号,笔者改为“营养星”微波炉,很快打开市场局面,成功地将美的微波炉挤进行业前二名。到目前为止我还不知道“高露洁100”是什么意思。
4、准备品牌延伸,全球性的视野。企业命名时还要考虑的一点,就是为未来企业品牌延伸多做准备。假如企业将来做大了,想向外延伸,这个现用的名字是否还会适应呢品牌延伸是企业拓展的重要途径。国内很多企业在这一规则上,做得不够“到位”,企业一旦扩展到新领域,消费者却为此不“买账”,比如“娃哈哈”“999”“太阳神”等都吃了大亏。品牌命名,就要考虑以后品牌延伸,不至于作茧自缚。如SONY是中性,不论放在什么电器上都较合适。
品牌要走出国门,起名就必须考虑国际性。例如,蝙蝠在我国,因“蝠”与“福”同音,表示美好的联想,而在英语“BAT”是吸血鬼的意思,蝙蝠风扇很难打入国际市场。当然,国际化的命名,也要杜绝敏感性的国际和民族问题,以避免“入乡不能随俗”之弊端。
5、反映公司精神。企业营销Zui高境界就是社会营销,企业经营核心就是管理人们的观念,企业品牌名称也必须反映企业的文化精神。一个文化含量高的品牌名,可以达到“借势”“造势”之目的,品牌可以借助文化含量达到以提升自我之目的;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思想空间,对企业后期的发展创造先决条件。
6、让人有正面联想。品牌联想,是决定产品是否畅销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提到“老干妈”“阿庆嫂”,便让人似乎看到一张慈祥的面孔,品牌极具亲和力。如此命名,大多是给人一种正面的联想,它可以让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迅速抵达冲动或好感阶段,直到决定购买及认同的快速产生。金字招牌金利来,原来取名“金狮”,在香港人说来,便是“尽输”,香港人非常讲究吉利,面对如此忌讳的名字自然无人光顾。后来,曾宪梓先生将Goldlion分成两部分,前部分Gold译为金,后部分Lion音译为利来,取名“金利来”之后,情形大为改观,吉祥如意的名字立即为金利来带来了好运,可以说,“金利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其美好的名称功不可没。
1、谁出名就注册谁的名。通过抢注名人注册成自己的商标是很多投机客都会做的一件事,利用名人的效应来蹭热度为自己的品牌增加曝光率,或者是单单注册一个商标,300元就会轻轻松松翻个几百倍。我们熟悉的很多名人,比如文学领域的莫言、科学领域的屠呦呦、体育领域的易建联、音乐领域的郎朗等等都曾被抢注过商标。商标法明确公众人物姓名不得作为商标使用,就是要防止市场竞争者通过“搭便车”的方式来扰乱市场秩序。今年Zui高院出台的新规明确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领域公众人物姓名不能注册为商标。注册也会被驳回!
2、跟“国”字号搭搭边。有些商标的申请人为了追求商标名气的高大上,就特别想和国家的重要机构搭上关系。比如注册故宫、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等等来凸显商标的重量级别,还有的以“国”字辈来彰显品牌的认可度,为自己的品牌增加神秘感和权力感。
3、山寨商标。我们日常生活中稍不留心就有可能着了李鬼的道儿,周住牌洗衣粉、十个核桃、四粮液、雷碧等,鱼目混珠,防不胜防。
4、为出名低俗恶搞。为了出名提高品牌的曝光度,有的商标申请人选择剑走偏锋,坚持将个性进行到底。只要能吸引人,什么“败家女”“潘金莲”“王八蛋”“草泥马”等都敢拿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