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品牌以越来越自信的姿态走出国门。与此同时,针对本土消费者的中国品牌也在发生微妙的定位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反映在品牌名称上。从海尔、华为到哔哩哔哩、字节跳动,中国品牌的字母命名风格明显发生了演变。一个中国品牌应该如何创造一个好的字母名称?品牌的英文字母和中文名称有什么关系?让我们来看看。
总体而言,如今中国品牌的字母名称往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特色、更有活力或更有影响力;命名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日常表达名称:
使用日常语言(包括问候语)的品牌名称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传达一种随和的品牌态度。例如:
HEYTEA(新茶饮料)、SoberHi(饮料站)、Helobike(共享单车)、HUGGAH(口腔护理)等。甚至在它的中文名称呼嘎([hūgā]exhale/quack)中还有两个隐藏的嘴巴,清楚地指出了该品牌的主要口腔护理业务。
节奏名称:
拍手,跺脚,一起荡!除了我们的舞蹈领队字节跳动和节拍大师抖音之外,我们再来看看节拍组的其他活跃成员:重复单词的巧妙使用使名称独特而可爱。BOBORE(个人护理)和LELECHA(新茶饮料)使用重复的音节,带来活泼、充满活力的感觉。PatPat拍拍妈妈拍宝宝的照片,展现品牌母婴品类。其他类似案例还有tap4fun(最早出海的中国手游公司之一)、dido(可穿戴智能设备)、WollyMoly!(新型保健食品)等
展示的名字都使用重复的音节或短发音的组合,使名字读起来有节奏。这样的名字非常易读,很容易留在你的脑海中。
事实上,汉字本来就是表意的,用形来表达意思。而对于英语和拉丁语,人们只能通过听来理解单词的含义。发音对于字母名称来说无疑是重要的。一个有节奏感的名字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视化:
让我们从音乐会走到电影院,探索中国品牌的字母名称是如何通过视觉表达与观众交流的:
OFO(曾经是著名的共享单车品牌)由3个字母组成,外形酷似自行车。一种非常聪明的方式,可以在语言和视觉上建立一致的品牌标识。
OPPO(电信)的圆润看起来很光滑,加上对称,这个名字显得很和谐。
VIVO(电信)结合了尖点(V)和圆形,显示了创新的技术和设计的美感。IQOO,4个字母包含I和O,很好的继承了VIVO的血统;“OO”在视觉上也暗示了品牌对千禧一代的定位(中文也称为00后)。
独特的概念名称:
小说和其他艺术作品中的曲折或插科打诨常常使人一开始就感到困惑。一旦他们得到它背后的意图,他们就会大声喊叫。意料之外、标新立异的概念案例在中国品牌的拼音名称中并不少见:
风格化彩妆品牌Girlcult,彰显了“非主流美妆”的品牌特色。
代数家(咖啡):什么?代数不及格的人就不能煮出好咖啡吗?你明白了:在Algebraist中,每种成分的比例都非常精确,以确保准确控制每杯咖啡的味道。
%Arabica(咖啡)给您“100%采用阿拉比卡咖啡豆”的承诺。
以上名称在词语表达和概念组合上跳出了常规逻辑。在快消品、快时尚、本土潮店、Z世代品牌中,如此抢眼又有趣的字母名字尤其多。事实上,每个人的语言习惯和特点是多语种和多信息认知的融合。在互联网时代,这种现象被急剧放大,是语言进化洪流的波峰。
中文名称与字母名称的关系无非是读音/意义的联系,如下表所示。
不难看出,像格兰仕、美特斯/邦威这样的纯音译名称在今天的中国品牌中已不再常见。曾经,这类名称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塑造统一的国际品牌形象(西式在过去是高端、时尚、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可以追随的)。近二十年来,随着太多本土品牌的模仿,这种方法早已被认为是非原创,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另一方面,“直译”或“音译+意义”的方式在品牌双语命名中应用更为广泛。名称风格趋于象征性和不受约束,例如IM智己(电动汽车,[zhìjǐ]智能/自我);小摸哩头([lǐtóu]助词/头)。就连使用“音译”的名称也明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纯音译,如SHEIN希音(快时尚,[xīyīn]希望/声音)。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网络语言发展等因素密不可分,属于我们所处时代的文化投射。
汉语拼音自1950年代开始使用。从海尔海尔、华为华为到今日头条、皮蛋、LELECHA乐乐茶,拼音仍被部分中国品牌用作拼音名称,但近年来占比略有下降。今天,许多拼音形式的名称往往更加国际化,更符合外语的发音习惯。
中国品牌是否需要一个字母名称以及如何创建一个好的名称?在这里,我们总结了一些关键因素来帮助回答这个问题:对于面向海外市场的品牌而言,一个简洁、朗朗上口、符合外语发音习惯的字母名称,必将提升品牌在全球舞台上的传播力。
对于瞄准中国市场的品牌,一个独特而有趣的字母名称将有助于与某些目标受众(例如Z世代)展开对话。重要的是字母名称能很好地反映品牌形象和价值,并与中文名称保持一致。
此外,由于中国的商标环境日益拥挤,想要拥有一个好记且能通过商标注册审查的中文品牌名称极具挑战性。字母名称相对容易通过商标注册。这可能是一些本土品牌只有拼音名称或先拼音,然后跟进推出中文名称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