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实务从2013—2022年“中国好书”榜看图书出版业发展变化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2.05上海

核心观点

2014—2022年度入选“中国好书”的图书中文学艺术类图书最多,其次是人文社科类图书,这两类图书的总数为159种,占比为52.47%。入选的主题出版类图书合计51种,排名第三。年度荣誉图书除2015年入选4种外,其余每年均为2种,入选的科普生活类与少儿类图书每年数量稳定在3~5本。说明“中国好书”榜更倾向于文学艺术类、人文社科类和主题出版类三类图书。

2013—2022年有图书入选“中国好书”的出版机构共128家,这128家出版机构在入选图书数量和所属地区分布上存在差异。头部出版机构品牌效应已经显现,一线城市出版社尤其是京沪两地出版社更具竞争力,出版“国家队”在“中国好书”评选活动中占有绝对优势。

对“中国好书”入选图书的作者分析发现,入选作者大多具有一定的创作实力或经验,新锐作家、网络作家占比不高。评选不以作者的名气或地位为判断标准,而是以图书文化品质和大众阅读趋势为首要参考依据,且更重视中国本土原创作品。

“中国好书”榜单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具专业性、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综合性图书排行榜,对于引领出版发展、打造全民共识、增强中国声音都有重要意义,也为出版机构打造精品图书提供了重要参考。

题目|从2013—2022年“中国好书”榜看图书出版业发展变化

作者|江晔

作者单位|上海文艺出版社

Doi|10.19619/j.issn.1007-1938.2023.00.058

引用参考文献格式:

江晔.从2013—2022年“中国好书”榜看图书出版业发展变化[J].出版与印刷,2023(5):57-64.

关键词|“中国好书”榜;精品图书;全民阅读;世界读书日

一、引言

2014年至2023年,“全民阅读”连续10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已上升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标志着我国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提升。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产业和知识传播的主要阵地,出版业在新时代精神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职责。近年来,随着图书出版竞争的不断加剧,各类精品图书排行榜单也在全民阅读时代应运而生。

二、“中国好书”概述

1.“中国好书”的设立原则

“中国好书”的评选原则是“面向大众、健康有益、优中选优”[4],坚持为读者寻找好书、为好书寻找读者,入选图书均具有原创性和较高的文化品质,能够贴近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与全民阅读提倡的高质量阅读目标相吻合。

2.“中国好书”的发展历程

“中国好书”评选活动自2013年正式启动,截至2023年8月,“中国好书”月榜共推出105期1089种图书,年榜共推出10期328种图书,入选出版机构共128家。2013—2022年“中国好书”入选图书数量情况如表1所示,10年间入选图书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首届入选图书数量最少,为25种,2021年度和2022年度入选图书数量最多,均为42种。

表12013—2022年度入选的“中国好书”数量(单位:种)

“中国好书”的评选流程为先评选月度榜单再评选年度榜单,从2014年3月起每月公布一次月度推荐书目榜单,数量为十多种,月度榜单推荐图书自动进入年度榜单评选,除此之外,每家出版机构还可申报3种图书参评年度榜单。入选“中国好书”的图书主要分为六类,分别是年度荣誉图书、主题出版类、人文社科类、文学艺术类、科普生活类和少儿类。

1.“中国好书”入选图书分类的演变

2013年首届“中国好书”榜的评选分类分为“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故乡”“我们的记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五类,与本文研究的六大分类有明显区别,故不纳入讨论。“中国好书”榜的评选分类自2014年起进行了较大调整,以后基本稳定。2014—2022年度入选“中国好书”的图书分类情况具体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2014年的“社会科学类”与“引进版”两大类在后续评选中有所变动,“社会科学类”自2015年起改成“人文社科类”,更注重社科类作品的人文精神;“引进版”类自2015年起取消,说明“中国好书”的评选更加重视关于中国文化、中国表达、中国声音的原创类图书作品。

表22014—2022年度入选“中国好书”的图书分类情况(单位:种)

从表2还可看出,入选的文学艺术类图书最多,为88种,占比达29.04%;排在第二位的是人文社科类图书,71种,占比为23.43%;这两类图书的总数为159种,占据入选图书总数的“半壁江山”,占比为52.47%。入选的主题出版类图书合计51种,占比16.83%,排名第三。入选的主题出版类和文学艺术类图书均在2021年数量达到分类最高,分别为9种和14种。年度荣誉图书除2015年入选4种外,其余每年均为2种,入选的科普生活类与少儿类图书每年数量稳定在3~5本,但少儿类图书在2022年突增至10种,与同年入选的文学艺术类图书数量持平。这说明“中国好书”榜更倾向于文学艺术类、人文社科类和主题出版类三类图书,也反映出近10年来全民阅读作品题材的热点和趋势。

2.“中国好书”入选图书出版机构分析

本文选取2013—2022年度入选“中国好书”榜图书数量排名前10(含并列)的出版机构排序(见表3),共29家出版机构位列前10,这些出版机构入选图书数量均不少于4种。其中,人民文学出版社以10年14种入选图书的成绩位列第一;商务印书馆与中信出版社均有12种图书入选,并列第二;人民出版社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均有11种图书入选,并列第三。这说明头部出版机构品牌效应已经显现,这些出版机构对于“中国好书”的标准认识更加深刻,具备编辑出版“中国好书”的充足经验和实力,预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优质选题资源和作家资源向其倾斜。

表32013—2022年度入选“中国好书”榜图书数量排名前10(含并列)的出版机构

对128家出版机构的所属地区进行统计,发现有49家位于北京,13家位于上海,7家位于江苏,6家位于浙江,江西、四川、山东、湖南分别有5家。(见表4)说明一线城市出版社尤其是京沪两地出版社更具竞争力。从机构性质来看,其中绝大多数出版机构是国有企业或者具有国企背景,民营出版机构较少,说明出版“国家队”在“中国好书”评选活动中占有绝对优势,国有出版机构仍旧是文化出版的重要力量。

表42013—2022年度入选“中国好书”榜图书出版机构地域分布(单位:个)

3.“中国好书”入选图书作者分析

高质量的作者资源是出版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对328种“中国好书”的作者信息进行梳理后发现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入选图书中有39种为专业组织或权威部门编著,43种由多位作家合作完成,246种为单个作者独立著作,入选作者大多具有一定的创作实力或经验,新锐作家、网络作家占比不高。说明“中国好书”对作者合作情况虽没有设限,但会重点考量作者的创作实力。二是10年间“中国好书”的作者里仅有陈晋、叶广芩2位作家入选3部作品,入选2部作品的作家26位,绝大多数作者仅有1部作品入选,这从侧面反映“中国好书”的评选并不会以作者的名气或地位为判断标准,而是以图书文化品质和大众阅读趋势为首要参考依据。三是10年间仅有14位外籍作家的作品入选,这与“引进版”图书分类的取消有关,也说明了“中国好书”对中国原创作品的重视。

四、“中国好书”入选图书特征分析

通过对328种“中国好书”的分类和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均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启迪性和大众性特征,以下按照“中国好书”的入选图书分类对其特征进行分析。

1.年度荣誉图书

对20种年度荣誉图书进行分析发现,年度荣誉图书大多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或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权威官方部门编写的其他重要著作。

(1)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思想理论著作

(2)权威部门编写的其他重要著作

年度荣誉图书另一大类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权威官方部门编写的其他重要著作,如《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重读抗战家书》《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等,这些作品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的百年辉煌,有助于广大读者知来路、明方向,深刻理解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与成就。

2.主题出版类

作为国家意志和时代精神的风向标,主题出版建设成效显著,近10年来主题出版类优秀图书显著增多,成为出版市场强劲的文化增长点和新经济增长点。[5]入选“中国好书”的51种主题出版类图书具有以下特点。

(1)围绕重大历史节点策划

(2)展现国家发展图景,紧扣时代精神

主题出版类图书着重体现我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如《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精编本)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有效体现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性;《“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详细论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走向振兴的中国村庄》《谱写发展奇迹:新中国重大经济成就精讲》阐述了精准扶贫、经济发展等主题。这些入选图书都紧扣时代精神,奏响出时代需要的文化强音,有效反映了新时代主题。

(3)选题有温度,表达多样化

3.人文社科类

入选的人文社科类图书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专业学术性图书为主,内容主要围绕“中国人、中国情、中国事”,涵盖历史掌故、建筑饮食、植物人文、文化哲学等多领域多视角。71种人文社科类入选图书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1)题材:激活文化温度

(3)方向:打破学术与大众之间的壁垒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图书作品包含大量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著作,[6]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存在阅读壁垒,因此受众群较窄。“中国好书”的人文社科类图书则一直寻求学术与大众间的平衡,坚持推动学术出版向大众化阅读靠拢,如《中国古代纪时考》深入浅出地稽考梳理中国古代纪时,是文化普及版的“大家小书”;著名文物学家、考古学家孙机依托其讲座文稿,加工润色形成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既浅显易懂又让读者印象深刻;讨论人类起源、寿命及创造力的《人类的终极问题》,凭借生动朴实的语言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这些图书真正做到了与读者平等对视,成功打破学术与大众之间的壁垒,也更加证明了学术图书也能走进大众市场。

4.文学艺术类

文学艺术类入选图书包含艺术著作、小说、散文、纪实文学等,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其中虚构类图书有45种,占比超半数。文学艺术类图书主要聚焦如何深入浅出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大众读者的共有精神家园。88种入选文学艺术类图书具有如下特点。

(1)重大现实题材占鳌头

“中国好书”文学艺术类入选图书具有视野宏阔、立意高远、体现“国之大者”的特征,有以虚构笔法描摹时代进程中重大现实事件的长篇小说,如《远去的白马》《乌江引》等以战争为背景塑造生动饱满的共产党人形象,《暖夏》《宝水》《琵琶围》《出路》等聚焦脱贫与民生主题,《烟火漫卷》《平安批》《装台》《心居》《有生》等讲述时代变迁与人民的生存状态;也有真情记录历史成就和社会发展的长篇纪实文学,如《迟到的勋章》《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西海固笔记》等。这些图书气象恢宏、心系民族复兴伟业、反映新时代火热生活,以新角度描摹新篇章,内容直抵人心。

(2)衍生品破圈融合度高

(3)对流行文化的回应与引领

2018年至2020年网络文学大热,在此之前我国文学原创类图书偏重以市场为导向的“流行文化”类作品。作为对流行文化的回应,一些高质量的网络文学作品也曾入选“中国好书”榜,如2018年有《散落星河的记忆4:璀璨》《网络英雄传2:引力场》《写给鼹鼠先生的情书》3种图书入选,2019年有《浩荡》《燕云台》《宛平城下》3种图书入选,2020年有《重卡雄风》1种图书入选,但总体数量不多。从2021年开始,不再有网络文学作品入选榜单,入选图书在内容呈现上与主流文学日趋融合,说明大众读者的阅读风向开始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中国好书”榜单的引领作用。

5.科普生活类与少儿类

科普生活类与少儿类入选图书共71本,占比不算很大,但它们有共同的特性,即通过作品指导生活、传播信息、启智增慧,故而将二者并类讨论。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特征。

(1)体现科技前沿

科普生活类与少儿类入选图书中有13种展现奇妙世界和前沿科技的图书,包括《月背征途:中国探月国家队记录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全过程》《深海探秘:换一个角度看地球》《下一站火星》等8种科普生活类图书,以及“了不起的中国科技”“AR全景看·国之重器”等5种少儿类图书。这些图书内容专业严谨,语言生动有趣,通过向大众及青少年读者展现国家科技发展、普及科技前沿知识,引领读者探索新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2)指导大众生活

(3)厚植家国情怀

科普生活类与少儿类入选图书中还包括一些主题较为宏大,叙写家国情怀的作品,如科普生活类入选图书《这里是中国》,少儿类入选图书《少年的荣耀》《伟大也要有人懂:小目标大目标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速读新时代》《一百岁的红领巾》等。这些图书既充满对国家传统的深情凝望、对革命历史的聚焦,也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开阔的创作视野,通过故事讲述忠骨大义、信仰奉献,教会青少年感恩与珍惜,这对新时代青少年的精神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4)成人文学作家充实儿童文学创作队伍

近年来,儿童文学创作队伍中出现了成人文学作家的身影。他们的作品以中长篇小说为主,如张炜的《寻找鱼王》、徐贵祥的《琴声飞过旷野》、赵丽宏的《树孩》、杨志军的《三江源的扎西德勒》、鲍尔吉·原野的《乌兰牧骑的孩子》等,这些少儿类作品既有深厚的文学积淀和人文思考,又用微言大义为少儿类原创作品带来了新风向。

五、“中国好书”的重要影响

“中国好书”评选活动经过10年的发展与推广,入选精品图书的作品明显增多,内容创作初呈丰收态势。“中国好书”榜单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具专业性、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综合性图书排行榜,对于引领出版发展、打造全民共识、增强中国声音都有重要意义,也为出版机构打造精品图书提供了重要参考。

1.引领出版发展

“中国好书”榜不仅在引导出版方向、优化选题内容方面有参考价值,对其他重要奖项的评选也有借鉴作用,如“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等。随着“中国好书”的全民阅读文化品牌集聚效应显现,其逐渐成为媒体荐书、读者选书、书店电商及图书馆配书的风向标,对促进出版业的正向、良性循环起到积极作用。在融媒体环境下,“中国好书”榜通过建立完备的新媒体矩阵,实现了内容更新速度快、传播效率高、直观可视化程度高、内容协同放大宣传效果佳的可持续发展联动机制。这为出版机构突破出版思维定式、创新出版工作理念提供了借鉴价值。

2.打造全民共识

目前,随着“中国好书”与“世界读书日”的深度绑定,越来越多的公众逐渐形成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优先关心“中国好书”的习惯。由“中国好书”榜遴选出的精品图书不断被大众和市场认可,为大众架起了选书桥梁,让读者知道好书在哪里、好书有哪些。“中国好书”不仅市场表现力强劲,还深受大众读者信任,对出版机构“用户思维”的建立以及以读者为中心建构文化共同体具有启发意义。

3.增强中国声音

六、结语

自2013年成立至今,“中国好书”评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328种图书作品和128家出版机构成为我国出版业近年来发展的标杆,也为其他出版机构未来的躬耕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好书”的推出对于引领出版发展、打造全民共识、增强中国声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中国好书”榜的数据及资料为研究对象,日后可以尝试增加数据的丰富性,进一步深入关于中国图书出版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研究。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张雪娇.这些图书缘何入选2022年度“中国好书”[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3-05-22(T02).

[2]车玉龙,翟燕.从入选“年度中国好书”探讨两个效益相统一[J].科技与出版,2018(1):30-34.

[5]李祥,李钊平.2021年主题出版的特征与展望[J].出版广角,2022(1):6-10.

[6]余慧萍.上海人文社科类新锐图书品牌建构研究——以“独角兽”“薄荷实验”“艺文志”为中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3.

Author:JIANGYe

AuthorAffiliation:ShanghaiLiterature&ArtPublishingHouse

编辑:许彤彤

审核:靳琼熊喆萍

期刊简介

《出版与印刷》于1990年创刊,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经国家出版主管部门批准的学术性期刊。本刊专注现代出版与印刷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出版与印刷产业转型发展,促进出版与印刷领域的产教研深度融合。读者对象主要为出版与印刷领域教育、科研及从业人员。主要栏目设有本期聚焦、研究与观察、出版实务、期刊研究、印刷与包装、出版融合、专业人才培养、出版史话等,内容注重学术性、专业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THE END
1.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每月推出“大众好书榜”产业动态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大众好书榜”(2014年3月) 为更好地向广大读者推荐优秀图书,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将每月推出“大众好书榜”,介绍推荐新近出版的优秀图书,“为好书寻找读者、为读者发现好书”。经过严格的推选程序,第一期“大众好书榜”日前正式发布。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是http://www.qzwhcy.com/html/news/201404/10/6216.shtml
2.《大国军魂》(王诗敏潘庆华)简介书评在线阅读入围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央电视台联合评选的2017年度“中国好书”;荣获中国出版协会2017年度中国30本好书。刘源上将作序 罗援、徐焰、陈舟等军事名家联袂推荐 杨利伟、韦昌进、何祥美等英模感悟军魂! 作者:王诗敏潘庆华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8月 ...http://product.dangdang.com/25124404.html
3.2020年度中国好书CCTV节目官网特别节目简介:《2020年度中国好书》盛典是在中宣部指导下,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制的年度优秀图书颁奖典礼。 立即观看 节目列表 内容介绍 节目看点 图文选集 选集列表 《2020年度中国好书》 20210423 内容介绍更多>> 观看《2020年度中国好书》 20210423 ...https://tv.cctv.com/2021/04/24/VIDAqPDpuzqqNFqTxJJlBrRU210424.shtml
1.2020年度中国好书正式发布2020年中国好书获奖书单一览→买购网在中宣部指导下,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专家评选出了“2020年度中国好书”。2020年共计有33种图书入选榜单,其中年度荣誉图书2种,主题出版类6种,人文社科类9种,文学艺术类10种,科普生活类3种,少儿类3种。下面跟随MAIGOO小编一起来看看榜单详情吧。 中国好书获奖书单入选标准 ...https://www.maigoo.com/news/590950.html
2....优中选优树立标杆——10年“中国好书”评选及入选图书选题浅析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评选的“中国好书”,不仅是全民阅读领域的重要品牌,其入选作品更是成为中国出版业的好书“风向标”。自2013年首次评选,截至目前,“中国好书”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10年。10年来,“中国好书”坚持面向大众、健康有益、优中选优的原则开展评选工作,共评选出328种精品图书,体现了社会效益第一和双效...https://www.gzstv.com/a/9c143cb5e54b4ebdaaf936f7ef0d3dbf
3....丛书总论卷《问答中国:只要路走对,谁怕行程远》获评“中国好书”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之际,在中宣部指导下,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专家评选出了“2021年度中国好书”,中国外文局所属新星出版社出版的“人民中国”丛书总论卷《问答中国:只要路走对,谁怕行程远?》入选。这是中国外文局图书第三次荣获“中国好书”殊荣,此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分...http://www.rmhb.com.cn/gd/202204/t20220424_800291515.html
4.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好书”“中国好书”评选活动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旨在通过好书推介传递正能量,推动和引导全民阅读。主要来源为:全国主要媒体发布的当年度好书排行榜入榜图书及重点推荐的优秀图书。 2022年度“中国好书” 年度荣誉图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 http://lib.ecjtu.edu.cn/info/1095/2912.htm
5.读书节征文活动方案(通用14篇)4.组织好海南中学读书节征文评比活动,动员各班学生投稿,并评选推荐优秀稿件全校评比。 5.全体家长发“海南中学世界读书日致家长一封信”,引导、要求家长参与到学校的读书节当中来。 6.宣传栏换一期橱窗,介绍新书及阅读的相关知识。 7.征求语文教研组,图书馆的意见,列出本届读书节读书推荐目录。 https://www.yjbys.com/zhengwen/2888610.html
6.《国之瑰宝——宋庆龄的故事》图书入选2023年度“中国好书”日前,由中宣部指导、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评选的2023年度“中国好书”揭晓。中国和平出版社(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出版的《国之瑰宝——宋庆龄的故事》作为少儿类图书荣登榜单。 宋庆龄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是国际公认的二十...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275344
7.基于“人物评价”的儿童阅读方案建设——盛泽实验小学“十四五...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语文课程建设的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我校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的阅读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加强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打好中国底色,开阔国际视野,增强综合素质,培养...https://szsyxx.wjjyxxw.com/2022_01/01_15/content-76317.html
8.中国移动咪咕与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达成战略合作,开拓中国好书IP化...24日,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与中国移动咪咕公司“5G全场景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暨“声动好书”系列精品新媒体内容合作项目启动仪式在数字阅读体验馆举行,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杨平与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副总经理颜忠伟上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携手推动“中国好书”走近大众。https://china.qianlong.com/2022/0424/7120017.shtml
9.读书活动方案(通用15篇)1)倡导建立班级图书角,学校提供专用书柜,书由班主任组织学生捐一点,向学校图书馆借一点,每班藏书量至少达到人手二册。 2)每班选出两名图书管理员,并做好班级图书列表、出借及归还登记等工作。 3)建立好书交换站,在班内同学间,年部内班级间,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 https://www.cnfla.com/huodongfangan/2652848.html
10.读书活动方案(精选20篇)要求:A评选出“寒假读书小明星”并举行颁奖典礼B发放“亲子共读记录册”C提出新学期读书要求D结合本次读书活动主题,适当增加推荐书目 2、建设“班级图书角”和学生“流动图书馆” 时间:三月份 要求: (1)每生书包里至少有一本课外书,形成“流动图书馆”,以备随时和同伴换读,让图书在班间漂流、班际漂流、级部...https://www.jy135.com/huodongfangan/1591506.html
11.江苏省新闻出版局业界动态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5月“中国好书”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日前发布5月“中国好书”,共有10本书入选。 入选书目包括《故宫六百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钱的千年兴衰史:稀释和保卫财富之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汉武帝和他的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行为经济学:洞察经济生活中的非理性行为》(中国工人出版社)、《花开有声》(安徽文艺出...http://jssxwcbj.gov.cn/art/2020/6/29/art_34_68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