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特选取3月份部分行业媒体、机构平台聚焦引用信息,以飨大家。
从成立至今,众成深耕医疗器械产业大数据,并基于主流大数据技术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平台产品,为各级地方政府、行业机构、媒体等提供了海量权威的数据信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1
天津日报
一颗“种植牙”的经济账
摘要:目前,市场上的种植牙价格差异较大。众成数科“医械数据云”平台显示,种植牙由种植体、基台、牙冠组成。从消费端看,种植牙手术所需材料除种植体、基台、牙冠外,还包括修复材料。在患者支付的种植牙费用中,约10%用于种植体,10%左右用于修复材料,近4%用于牙冠,也就是说,种植牙材料费用约占总费用的四分之一。
你有经历过牙疼的痛苦吗
当牙齿缺失了,医生通常会给出三种修复方案,即固定义齿、活动义齿和种植牙。种植牙因自然咬合力较强、不损害健康牙齿,外观和使用寿命可以和真牙媲美等原因,被口腔医学界视为缺牙的较好修复方式。
目前,市场上种牙需求庞大,但耗材费、手术费、机构运营费等层层加码的种植牙价格“劝退”了不少患者。
需求大但渗透率低
“左边的这几颗牙以前就有虫牙,但是一直没太当回事,后来经常牙疼,就陆续拔掉了。”61岁的胡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口腔左边的牙齿都没了,吃东西很不方便,就去看了牙医。
这不是胡女士第一次看牙。40多岁的时候,她右边的牙就曾出现过问题。“当时有一颗牙彻底坏了,医生建议种牙,但是医院报价太贵,最后花了几百块钱做的固定义齿。”胡女士说,当时为了治这1颗牙,医生把旁边2颗健康的牙齿都磨小了一点,再套上固定义齿。“但现在左边的牙情况不同,一颗都没有就没了支点,也套不了固定义齿。虽然还可以用活动义齿,但睡前需要摘下来清洗消毒,感觉很不方便,最终只好做种植牙。”
但种植牙的价格也着实让胡女士觉得昂贵。“种一颗牙少的几千元,贵的上万元,我这4颗牙就得好几万元。”她告诉记者,她看完牙医后想了好几个月,赶上附近的口腔诊所搞活动才去种,花了大概2万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种植牙市场以中老年人为消费主体。目前,国内种植牙的需求正不断增长。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20年,中国种植牙颗数快速上涨,从2011年的13万颗增长到2020年的406万颗。
尽管需求攀升,但受消黄水平、牙医供给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种植牙渗透率不高。“我国种植牙渗透率仅约为每万人30颗。韩国是目前全球种植牙渗透率最高的国家,达每万人632颗。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可达每万人100颗以上。相比之下我国种植牙市场空间巨大,未来市场规模将直奔2000亿元。”广州众成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部经理杨雳说道。
种一口牙能买一辆车
“种植牙渗透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种牙太费了。”曾做过种植牙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之前种了一颗牙,花了1万多元。她调侃“一口牙能买一辆车”。
高昂的价格令很多消费水平不高的中老年人在面对“种植牙”这一选项时望而却步。“老年人缺牙一般不是一颗两颗,有的甚至是满口牙缺失,以现在单颗牙的价格计算下来,整体费用难以承受。”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缺失了15颗牙,就算选择目前最便宜的种植牙,也要近10万元。
目前,市场上的种植牙价格差异较大。众成数科“医械数据云”平台显示,种植牙由种植体、基台、牙冠组成。从消费端看,种植牙手术所需材料除种植体、基台、牙冠外,还包括修复材料。在患者支付的种植牙费用中,约10%用于种植体,10%左右用于修复材料,近4%用于牙冠,也就是说,种植牙材料费用约占总费用的四分之一。
天津一家口腔连锁诊所负责人告诉记者,“种牙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种牙技术门槛和人力成本较高。想要当一名合格的种植牙医生,需要具备修复学、颌面外科、牙周病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工作背景。即使正式取得资格,可以上岗种牙了,也要不断学习和培训,这些都需要持续投入成本。在一台种植牙手术中,医生的人力成本支出占到手术费的百分之三四十。
去年6月,国家医保局曾提到扩大集采覆盖范围,促进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回归合理水平。业界称,如果种植牙纳入国家集采范围,则有望降低种植牙高昂的价格,加剧行业企业竞争,且有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规范市场健康发展。“材料费预计不会有特别大的降幅,毕竟现阶段还是要保证企业的创新动力以及产品质量。”杨雳说。
02
医药经济报
闯过医械新品开发五道槛
摘要:从产品市场状况来看,我国镇痛泵产品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国产替代率较高。据众成大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镇痛泵有效产品数共98款,其中国产89款,进口9款,江苏省以46款居首。
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患者接受治疗后疼痛在所难免,不少患者错误地认为镇痛治疗会对神经中枢带来不可逆的伤害,并且会导致“成瘾”以及耐药性等副作用,因此大多数患者在面对疼痛时选择默默忍受。
目前,术后镇痛的方法主要包括镇痛泵的连续镇痛,以及镇痛剂注射或者服用的单次镇痛。比起传统的单次镇痛,镇痛泵可实现精准化、个性化镇痛,所用药物剂量更小,镇痛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并且可以减轻杜冷丁、吗啡等强效阿片类药物制剂产生耐药性、成瘾等副作用。
近年来,随着手术量的增加,镇痛泵市场空间逐渐增长。公开数据显示,当前术后镇痛耗材医院应用比例约为30%~40%。按2500万应用人次、术后镇痛患者平均使用1.5个耗材计算,市场空间约为18.7亿元。如果2024年手术人次达到1亿,以40%的渗透率计算,则有4000万应用人次,按每人次平均1.5个测算,市场空间将达30亿元左右。随着“三孩”政策的落地,在国家大力推广无痛分娩的背景下,镇痛市场有望迎来新的增长。
从产品市场状况来看,我国镇痛泵产品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国产替代率较高。据众成大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镇痛泵有效产品数共98款,其中国产89款,进口9款,江苏省以46款居首。爱普科学仪器(江苏)有限公司、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爱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博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浙江苏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珠海福尼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分别有3个止痛泵产品获批。
除了镇痛泵以外,爱朋医疗还涉及内热针治疗仪等中医器械慢性疼痛管理这一蓝海市场,以实现镇痛管理领域全方位布局。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疼痛管理产品营收1.19亿元;同比增长54.38%,占总营收的55.7%,产品毛利率达到70.28%。从收入结构来看,疼痛管理业务为其第一大业务板块,2021年疼痛管理产品收入达2.52亿元,同比增长7.32%。
不过,公开数据显示,尽管爱朋医疗与驼人医疗在镇痛泵市场的品牌度较高,1但市场占有率均未超过30%。目前我国共有62家镇痛泵生产企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并且较为零散。
结语
总的来说,镇痛泵产品归属于低值耗材范围内,产品更新换代以及行业竞争格局变化较快,目前趋向便捷化、智能化发展。不过,当前我国患者还存在镇痛意识低下的问题,从而制约了国内镇痛管理产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在市场布局中,不仅要意识到产品质量以及技术创新等“硬实力"的提升是扎根市场的立足之道,也要意识到行业教育、品牌拓展等营销方式或许是产品跑赢市场“最后一公里”的又一利器。
骨科领域受资本青睐国产替代仍待发力
摘要:近日,浙江德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下称德康医疗)完成B轮投资,共获得融资金额5亿元,这是国内近3年来骨科植入物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
文:郑文秀张和思陈颖诗
近日,浙江德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下称德康医疗)完成B轮投资,共获得融资金额5亿元,这是国内近3年来骨科植入物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
德康医疗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高端骨科植入物器械及手术技术系统市场,其核心是脊柱类产品,目前共有15件产品获批三类注册证,其中约有8件为脊柱类产品。
目前,国内骨科植入领域主要企业有威高骨科、春立医疗、大博医疗、三友医疗﹑爱康医疗等。其中,威高骨科产品线齐备,市场竞争力居前,是国内骨科植入市场份额前五企业中唯一的国内厂商。具体到细分领域,大博医疗在创伤类领域有明显优势,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一;三友医疗则在脊柱类领域中有突出的技术优梦,于2021年收购骨科超声刀企业水木天蓬医疗,成功扩充产品线。
国产替代空间大
骨科植入性产品在医疗器械分类中属三类,是植入人体的高风险医疗器械,其产品主要分为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等类别。
创伤类植入物主要应用于交通事故和摔倒、跌落等意外所导致的各种四肢﹑肋骨、手指、足踝、骨盆等部位骨折的手术治疗,生产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是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最大的细分类别。其中,强生市场占比第一,达14.24%;本土企业以大博医疗为首,2019年市场份额为7.79%,在全部厂商中排名第3。总体来看,国产创伤骨科植入物占据高达67.85%的市场份额,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脊柱类植入物主要应用于脊柱退变性疾病、脊柱骨折、畸形、感染及肿瘤等脊柱疾病,产品有接骨板﹑脊柱固定器﹑椎间融合器等。国内脊柱类耗材市场目前仍由外资品牌主导,国产替代潜力较大,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2019年我国骨科脊柱植入物市场中,强生﹑美敦力合计市场份额超一半,威高骨科作为国内脊柱类植入器械龙头,排名第3,市场占有率为7.9%。
关节类产品用于创伤、关节炎等病变的修复,有髋关节膝关节及上肢关节等。由于关节类植入器械技术难度相对较高、生产工艺复杂、植入人体后使用寿命较长,关节类植入器械市场目前主要以进口产品为主,国产产品占比较低,相信这会成为下一个国内企业追击外资企业、实现国产替代的领域。
市场成熟度低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骨科市场保持着创伤类第一,脊柱类第二,关节类第三的特点,与全球市场结构关节(37%)>脊柱(18%)>创伤(14%)相反。这主要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较低及市场起步较晚有关,这一格局也反映了我国骨科植入器械市场成熟度较低,仍然有待发掘。
未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国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临床医生治疗水平整体提升,我国骨科植入器械市场将进一步扩容。
外企优势明显
医疗器械行业中,骨科是不可忽视的一大黄金赛道。预计2021年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404亿元,2024年将进一步增长至607亿元。
目前,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整体市场仍被外资巨头主导,2019年市场占有率前四为强生、美敦力、捷迈、史赛克,市场份额分别为17.24%、9.70%、5.97%、5.19%。
在2021年开展的人工关节国采中,中选产品的平均价格从万元降至千元,平均降幅达到82%。其中不乏外资企业积极降价应标,史赛克、强生、捷迈、贝朗、施乐辉均有中选,不少产品价格低于国产产品。
面对外资产品的品牌优势及积极的市场应对策略,要实现国产替代,本土企业仍然需要不断提高产品技术,积极开拓下级市场,发挥本土优势,提高配送与跟台服务水平,提高临床使用效果。
03
湖南政协
医械产品首次注册量居全国首位!湖南医械产业为何异军突起
摘要: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医疗器械产品首次注册量中,湖南居全国首位。其中,城市排名中,长沙市位居全国第一;市辖区层面,长沙市岳麓区位居首位;县级市排行中,津市市排名第一;县排名中,湘潭县位居全国第一;主题园区排名中,常德中小企业孵化园位列第一.....
04
中物联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博勘医讯
行业热点|为了抢占国内新冠抗原检测市场,这几天IVD企业都做了什么?
摘要:3月16日,国家药监局又批准了2个新冠抗原检测产品的注册申请。
05
仙桃市非织造布产业协会/医疗器械创新网/赛柏蓝器械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调整,多项器械降级
摘要:3月24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对02-15-14夹子装置等10种医疗器械产品涉及《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内容进行调整。
06
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摘要:2020年疫情肆虐,全球口罩产能不足,国内外都面临着口罩不足的局面,许多一线医务工作者的防护服、口罩等都难以供给到位,中华大地面临着疫情的巨大危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