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24:2024年中国细胞培养基行业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预测未来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0亿元前瞻趋势

本文核心数据:市场规模;细分产品;成本结构;区域占比;规模预测;

产业概况

1、定义及特征

细胞培养基按成分确定性分类,可划分为含血清、低血清、无血清、无蛋白以及化学成分确定细胞培养基,其化学成分的确定性递增。无血清/化学成分确定的细胞培养基在科研及商业领域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主要由于:1)可避免因动物血清造成的病毒、支原体等污染的风险;2)特异性高,可针对特定细胞进行成分优化,进一步提高细胞表达量;3)组分稳定,可大量生产,更方便下游产物分离和纯化。

2、产业链剖析:上游原材料及耗材设备种类丰富

从产业链来看,培养基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原料、耗材及设备供应商。培养基的组分有70-100种不同化学原料,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上游原料的纯度、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培养基的性能和批间稳定性。

下游则是生物制品企业及科研机构。主要包括重组蛋白/抗体药物生产、疫苗生产、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药物生产。不同的应用方向需要的细胞类型不同,对于细胞培养基的性能特点和生产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包括技术难度、生产工艺、产品形式等等。

行业发展历程:现阶段细胞培养基成为生物制药耗材需求最大的品种

无血清培养基时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科学家分别从两个研究方向推进无血清细胞培养基的开发:一是寻找能替代血清支持细胞在体外扩增的营养成分;二,更加重视优化配方中营养物成分和浓度实现细胞的高密度培养。

化学成分确定培养基时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这个时期,开始研制化学成分确定的培养基,并且陆续出现商业化产品。

技术优化时期:2000年至2020年,这个时期化学成分确定的细胞培养基持续优化,品牌效应出现。无动物源的化学成分确定的培养基持续优化。在这个时期,培养基的性能显著提升,更高的细胞密度和蛋白抗体表达水平成为现实。

需求增长期:2020年,数据显示,细胞培养基成为全球生物制药耗材市场中占比最大的品种,占生物制药原料35%以上。近年来,随着三维培养和生物打印技术的发展,培养基也在不断创新和进化。传统的平面细胞培养已经不能满足复杂的组织和器官工程的需求。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开发新型的细胞培养基,如支架型培养基和生物透明基质,以提供更接近体内的三维环境。这些创新的细胞培养基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和药物筛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支撑细胞培养基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引导我国细胞培养基行业发展。《“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生物经济4大重点发展领域,也为细胞培养基等原料的产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国细胞培养基行业主要发展政策如下:

行业发展现状

1、下游生物药市场超6000亿元

国内生物药占生物制药接近一半体量,行业规模2019-2024年从2100亿元增长至约6000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8%,快于全球增速,主要是受政策、资金、产业三方面因素共同促进。生物科研试剂行业受生物医疗行业需求带动维持高增长,这也为上游细胞培养基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2、细胞培养基市场规模增长势头迅猛

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细胞培养基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2017-2022年复合增速超过40%。中国细胞培养基市场规模增长势头迅猛。初步预计,2023年细胞培养基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5%,接近40亿元。

2、无血清培养基占比最高

无血清培养基是细胞培养基的一种。无血清培养基内部可降低疫苗企业生产成本和分离纯化成本,并提高疫苗产品质量,外部更容易获得药政部门、大众舆论的支持,是目前应用颇为广泛的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应用范围涵盖疫苗生产、抗体与重组蛋白生产、细胞及基因治疗、原代细胞培养等。中国无血清培养基占比逐年提升,2022年无血清培养基市场规模为21.8亿元,初步核算2023年预计为27.5亿元。

无血清培养基和试剂被广泛的应用于培养哺乳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细胞以制备单克隆抗体,病毒抗原和重组蛋白等。根据无血清培养基在细胞培养基的市场规模占比来看,中国无血清培养基市场规模最大,2022年占比69%。

3、细胞培养基行业成本结构

大规模生产和稳定上游供应链管理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培养基的规模化生产,在制造费用摊薄的情况下,每(单)升细胞培养基成本会明显下降。以奥浦迈的细胞培养基数据为例,2019到2021年,细胞培养基销量从7万升涨到43万升,制造费用占比从31.1%降到15.3%;与此同时,单升成本从79元降到48元,降幅接近40%。2021年,奥浦迈直接材料占比接近60%,是成本最高的组成部分,其次是直接人工费用,占比26%,超过了制造费用。

注:2022年公司年报暂未披露成本结构具体数据

4、细胞培养基进口替代情况

近年来,国产细胞培养基技术不断提升,代表性企业奥浦迈等,已经建立了大规模符合GMP要求的培养基生产基地,开发了多种经客户确认能够替代进口品牌的培养基产品,并已实现商业化销售。其次,医保谈判的实施,部分被纳入目录的药品价格降幅明显(例如PD-1抗体被纳入医保后价格大幅度下降),对生产成本也提出了考验。上游生产的控费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是包括细胞培养基在内的药企供应链国产化的动力之一。此外,进口产品的供货风险也是进口替代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应用领域分布显示,传统人用和兽用疫苗国产程度较高,抗体药物、蛋白药物两种严重依赖进口,而细胞及基因治疗完全依赖进口。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前四个地区企业数量占全国比重过半

2、企业竞争:国产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从竞争梯队上看,头部梯队企业为赛默飞、丹纳赫,这两家进口企业生物技术全球领先,收购了细胞培养基的业内顶尖企业,具有较好的全球市场布局体系,在中国市场产品销量大。此外,第一梯队是澳斯康、奥浦迈以及默克,这些企业在细胞培养基产品上具有稳定性、成活度高、细胞数量多、抗体表达好的优势。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定制化开发培养基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细胞培养基行业市场规模将随着生物药和科研需求的增强而迅速增长;竞争格局来看,国产替代进口将不断加速。此外,厂商通过采取定制化开发培养基的策略,能够更加符合客户的需求和达到提高生物药产率及降低药物生产成本的目的,将成为非常重要的趋势。最后,从产品类型来看,无血清、化学成分确定的培养基逐渐成为主流。初步预计,2024-2029年将保持40%的增速增长,2029年将破400亿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细胞培养基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细胞培养基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细胞培养基行...

THE END
1.中国庭审公开网7691 累计公开案件数 0 今日公开案件数 接入25/25 北京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累计公开案件数 4661 今日公开案件数 0 场次中级法院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14403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2825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5814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4887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32838 北京金融法院2868 热播案件 ...http://tingshen.court.gov.cn/
2.网报公告用户可查询各省(区、市)、招生单位、报考点在网报期间的公告信息 省(区、市) 招生单位 报考点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https://yz.chsi.com.cn/sswbgg/
3.中国生物材料市场需求现状及前景发展动向分析报告20242.4.5 生物材料行业研究趋势分析 193 第3章:中国生物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194 3.1 生物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194 3.1.1 生物材料行业发展历程 194 3.1.2 生物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195 3.1.3 生物材料行业供求状况 196 (1)市场发展规模 196 (2)市场需求情况 196 ...http://qi370827.blog.bokee.net/bloggermodule/blog_printEntry.do?id=58628909
4.2024年全球新型医用材料和生物材料行业总体规模根据QYResearch研究团队调研统计,2023年全球新型医用材料和生物材料市场销售额达到了 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 %(2024-2030)。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3年市场规模为 亿元,约占全球的 %,预计2030年将达到 亿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 %。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82886691373442
5.行研生物医用材料(四)胶原蛋白—蓬勃发展的天然材料(下)随着国内市场应用场景逐渐覆盖医药、组织工程、食品、化妆品等领域,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从来源看,哺乳动物中的牛类仍是胶原最主要的材料来源,始终占据超过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且其占比在逐年缓慢提升。而海洋生物作为新兴研究热点,近年来增长率较高,但由于溯源性等问题,海洋生物源胶原蛋白多用于食品、...http://m.medisophycap.com/nd.jsp?id=80&id=80
6.双碳”战略目标下我国生物基材料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市场规模持续...4.生物基材料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生物基材料是环保、节能、绿色的朝阳产业,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在“双碳”战略目标持续推进和生物基材料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等因素驱动下,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且增长速度逐渐加快。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生物基材料市场规模已突破230亿元,同比增长16.18%。未来,随着国家政策持续推进、生产技术...https://www.360doc.cn/article/57467168_1132105603.html
7.202411预测未来十年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113.生物基树脂复合材料产业链结构及主要参与者 13上游原材料供应商 13中游生产厂家及产品特点 15下游应用领域及行业趋势 17二、中国生物基树脂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分析 191.中国生物基树脂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19近年市场规模及趋势 19近年来市场规模及趋势 20各地区市场发展现状 21...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990629.html
8.2016年我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市场分析虽然上述现象从一定侧面反映出外资对中国市场的看好与重视,但另一个尴尬现实却是,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却无法占领高端市场,只能在低端徘徊。 “国内80%~90%的成果仍然待在实验室里,企业基本生产中、低端产品,70%的高端产品依靠进口。”奚廷斐指出,由于我国大部分生物医用材料生产企业规模小、经...http://m.camdi.org/news/myf5xu.html
9.2024年第12届世界生物材料大会(WBC)2024年第12届世界生物材料大会 (WBC) 将于 2024 年 5 月 26 日至 31 日在韩国大邱举行。该会议被誉为世界生物材料领域的“奥运会”,每4年举行一次,为全球生物材料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综合性盛会。大会汇集了生物材料领域的广泛专家,在这次重要的大会上,无疑有机会发现生物学、生物材料、生物系统、生物工...http://www.globalconfs.com/meeting/35162.html
1.2023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分类材料用量占比及市场规模分析[图...未来在老龄化背景下,心血管及骨科疾病患者持续增加,将同步提升生物医用材料需求,其中2022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1%。 生物医用材料属于医疗器械范畴,是用来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是研究人工器官和医疗器械的基础,涉及材料学、医学、生物学等多...https://www.gelonghui.com/p/946109
2.生物再生材料:进口替代浪潮初起在中国利好政策和资本的助力下,中国生物再生材料行业加速发展,市场规模增长迅猛。2013年,中国生物再生材料的市场规模仅为1.5亿元人民币,至2017年,中国生物再生材料的市场规模已经上升至13.2亿元人民币,5年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2.2%。沙利文预测,未来5年,中国的生物再生材料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6.8%的增长率高速增长,2022年,...https://www.leadleo.com/mobile/article/details?id=5e05bd0ecec54cf2bcecfd45
3.中国新材料市场需求规模预测及投资竞争力分析报告20223.2.3国内新材料产业竞争格局 3.2.4国际资本竞逐中国新材料市场 3.2.5我国新材料产业处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阶段 3.2.6新材料产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3.3国家重点支持的新材料技术 3.3.1金属材料领域 3.3.2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 3.3.3高分子材料领域 3.3.4生物医用材料领域 ...https://blog.csdn.net/zsjjyjy/article/details/122958419
4.生物材料发展现状6篇(全文)1、产业现状、规模、竞争优势及发展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中、青年创伤的增加,高技术的注入,以及人类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随经济发展提高,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高速发展。2000-2010年全球市 场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22%以上,2010年全球市场达US20亿元,预计2009-2020年市场CAGR可保持15%左右,2015年世界市 场可达US50余亿元...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1zfhskx.html
5.创伤修复生物材料产品行业研究:进口厂商占据中高端市场高端敷料领域市场潜力大且进口品牌占据绝对市场份额,国内厂家虽然规模、品牌等存在差距,但也有一些企业在打磨技术产品的同时,凭借灵活的市场策略和不断的学术推广,逐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梧桐树资本 一.报告结论 1. 创伤修复产品为生物医用材料的重要分支领域 ...https://www.tmtpost.com/4821142.html
6.生物实验室耗材市场及关键制造技术分析前沿动态1、我国生命科学实验耗材市场规模 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相对欧美国家起步较晚,国内生科耗材只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小部分。但是,中国市场正以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快速增长的生物医药需求逐渐成为生科耗材的新兴市场,可以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生科耗材规模将呈爆发性增长(图2)。 https://www.biomart.cn/news/103/105/2897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