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星链”计划蓄势待发,合计有望发星超万颗,机构预计2024年产业规模将突破2.3万亿元,这家公司具备专业的商业卫星AIT生产能力,可同时装配多颗50KG以下的商业卫星,另一家是国内商业运营的恒星敏感器生产厂商。
一、商业航天行业拐点将至,工信部提出培育商业航天等新的增长点
我国商业航天行业自2015年起受到政策明确支持,《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表示鼓励商业航天由政府单一主导转向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
经过近十年发展,行业已从初创阶段过渡到以实力竞争为核心的成长阶段。2021年,中国星网成立,推动“星链”——GW星座建设。同年,“G60星链”产业基地在上海松江启动。2022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开始建设。
2024年1月,海南省科学技术厅表示,该发射场预计于6月底具备常态化发射能力。2024年3月5日,商业航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据央视网表示,预计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将突破2.3万亿元。2024年4月29日工信部就已提出积极培育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的增长点。
二、中国版“星链”计划蓄势待发,合计有望发星超万颗
商业卫星发射是商业航天中重要环节,中国版“星链”中大型星座计划涵盖GW、G60计划,合计将发射低轨卫星两万五千余颗。
GW星座方面,据国际电信联盟申请资料显示,我国GW星座计划发射低轨卫星12992颗,GW计划包含两个子星座,其中GW-A59子星座计划由6080颗卫星组成,分布在500km以下的极低轨道;GW-2子星座则由6912颗卫星组成,分布在1145km的近地轨道
G60星链方面,据上海市政府表示,G60星链计划发星12000余颗,一期将实施1296颗,G60星链目标于2024年发射并运行至少108颗低轨卫星,到2027年,建成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完整产业链,每年生产300颗卫星,覆盖全球的宽带网络需求。
华创证券研报指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中心预计2024年6月底具备常态化高密度发射能力,目前,多家国内头部商业航天企业已经开始排队等候发射中心建成,中国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蓄势待发,有望持续助力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上海沪工的航天业务板块由两部分构成,华宇科技为航天装备制造平台、沪航卫星科技为卫星业务平台,公司具备专业的商业卫星AIT生产能力,可同时装配多颗50KG以下的商业卫星。
天银机电控股子公司天银星际是国内商业运营的恒星敏感器生产厂商,恒星敏感器是航天器、航空器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航天器的姿态控制和天文导航提供高精度测量数据,主要应用于各种卫星、无人机、飞艇等空天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