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数据:基础算力;计算算力;云计算;边缘计算;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
产业概况
1、定义及特征
AI算力指的是用于人工智能(AI)任务的计算能力。由于AI任务通常涉及复杂的数据处理、模型训练和推断等操作,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来实现。AI算力可以通过高性能计算设备,如图形处理单元(GPU)或特定的AI芯片提供。
AI算力与算力的关系在于,AI算力是指为实现人工智能任务而使用的计算能力,而算力是更广泛的概念,用于衡量计算机系统的总体处理能力。
AI算力强调使用专门为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的硬件加速器,如GPU、TPU等。这些加速器的架构设计针对人工智能算法的计算模式进行了优化,能提供更高的计算性能。与通用计算任务相比,人工智能算法训练往往需要处理大量样本数据,单个训练任务的计算量常常以兆级甚至亿级计算规模计量。因此AI算力需要提供极高的计算强度。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不断拓展
AI算力产业链上游为算力基础硬件设施,主要包括元器件、ICT基础设施、其他硬件设备等。中游为算力网络与平台,上游硬件设备及基础设施共同组成数据中心、算力网络等,提供IDC服务、云计算服务、以及各类算力网络服务等。产业链下游则为应用场景与用户。
行业发展历程:目前进入算力网络体系阶段
我国AI算力产业的发展是和互联网产业数据处理进程相互并行的。与国外于1950年开始进行智能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不同,我国AI算力诞生的土壤是2005年前后的互联网产业。
萌芽期-云计算产业的推动:随着国产云计算操作系统“飞天”在2006年诞生,阿里云正式开启中国云计算的商业化进程,同时也打开了中国算力产业的大门。
落地期-算力网络体系:2021年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国家算力网络体系。也正是这个时候,人工智能和算力的结合才正式拉开帷幕。
2022年2月17日,“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能够优化现有数据中心布局,按需分配东西部枢纽资源,助力数据中心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
2022年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一文中提出要“建设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2021年,中央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一系列文件,推动数据中心的基建化,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整体转型提供新时代的“铁公基”。我国AI算力行业主要发展政策如下:
行业发展现状
1、云计算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元
在我国,云计算市场从最初的十几亿增长至目前的千亿规模,行业发展迅速。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2019年期间,我国云计算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均在30%以上,呈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1334亿元,同比增长38.6%。未来,受益于新基建的推进,云计算行业仍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3年)》,2022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为4550亿元,同比增长40.9%。
2、边缘计算市场规模接近700亿元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边缘计算产业市场规模及细分市场结构数据,2021年中国边缘计算产业市场规模达436.4亿元,其中硬件市场为290.2亿元,占比66%;软件/服务市场为146.2亿元,占比34%。参考以上数据,具体至边缘数据中心而言,其主要以硬件市场为主,包括边缘服务器、边缘网关、边缘一体机等;以软件/服务市场为辅,包括数据存储服务、数据分析服务、数据传输服务、安全服务等。
3、基础设施和计算设备支撑AI算力底座
从基础设施侧看,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超算中心加快部署。随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部署和“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保持快速发展,根据工信部数据。我国基础设施算力规模达到18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
2017-2022年,从基础设施侧看,中国算力规模呈现逐年上升的状态。根据中国通信院披露的信息,2022年,我国算力规模为180EFlops,同比增长28.6%,位居全球第二,算力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过了25%。
注:此处以基础设施算力为统计口径。
从设备供给侧看,我国算力规模持续增长。我国近6年累计出货超过2091万台通用服务器,82万台AI服务器,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2年我国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达到302EFlops,全球占比约为33%。
4、AI算力市场规模增速放缓
5、AI算力占比超过25%
数智时代,算力是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新型生产力。中国信通院《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3年)》显示,近5年我国人工智能算力在整个算力结构中的占比已经超过25%,同比增加60%。未来算力仍会保持高速发展,尤其是智能算力将成为未来算力增长的主要动力。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一线城市是领先区域
IDC发布的《2022-2023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关于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中,第一梯队的城市有北京、杭州、深圳、上海、广州;第二梯队的有成都、苏州、南京、天津和济南。除了这10座城市之外,其他城市在自身产业优势及各种因素推动下,人工智能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例如合肥、长沙和武汉等,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正遍地开花,未来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结合城市特点的人工智能示范区,为产业发展树立标杆。
2、企业竞争:外国厂商仍占据领导优势
综合上述AI算力架构、产品的竞争情况,我国目前大部分依旧是由英特尔、AMD等国外公司为主,这些公司的AI算力产品更加稳定,算力水平高,供应程度较好,处于市场领导者的地位。相对来看,阿里、华为、百度、浪潮、腾讯等企业AI算力较低,处于挑战者的地位。其他企业的产品正在不断突破瓶颈,提升AI算力水平。总体来看以上国产企业处于领先地位。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AI算力将加速增长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AI算力产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AI算力产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AI算力产业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