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燕窝市场规模持续扩容,溯源燕窝占比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消费支付能力不断增强、电商及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燕窝企业通过创新不断推出常温即食燕窝、鲜炖燕窝、鲜泡燕窝等便捷性新产品,吸引日益增多的消费者,我国燕窝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燕窝可分为溯源燕窝及非溯源燕窝。其中,溯源燕窝指符合中国检科院制定的溯源标准的公司生产的燕窝,每个燕窝产品单位将贴上中国检科院产品溯源标签,该标签包含独有编码和功能,类似于数字安全证书,消费者可凭此标签查阅特定燕窝产品的信息和注册详情。近年来,受严格的监管规定及龙头企业积极倡导溯源性,以实现透明供应链,溯源燕窝占比持续提升。根据数据显示,按消费量计,溯源燕窝占整体燕窝市场的比例由2017年的10.7%增长至2022年的26.1%,预计2027年将达到43.7%。
3、溯源燕窝消费额有望快速增长,印尼及马来西亚贡献约90%的进口量
具体从消费规模来看,按零售额计,我国溯源燕窝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人民币25亿元增长至2022年178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536亿元,2022-2027年CAGR将达到24.7%;非溯源燕窝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252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385亿元。
从溯源性的食用燕窝进口量来看,印尼及马来西亚贡献约90%的中国食用燕窝进口量。根据数据,2023年,纳入CAIQ溯源的食用燕窝进口量为557.1吨,同比增长23.4%。具体而言,2023年印度尼西亚食用燕窝进口量为401.2吨,同比增长37.5%,占进口总量的72.0%;马来西亚食用燕窝进口量为155.5吨,在连续九年增长后趋于平稳,占进口总量的27.9%。
4、燕窝行业信任危机逐渐浮出水面,多家企业试图寻找破局
2011年,有消费者称,在食用燕之屋的“特级血燕”后,出现发烧、头痛、恶心等症状。检测发现,燕之屋、鹰皇等品牌的血燕产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超出国家最高强制性标准33倍。最终结果是马来西亚和印尼的不法商家为了赚钱,将最普通的白燕窝放在装满燕子粪便的箱子中熏制,伪造成特级血燕。
但2012年开始,燕之屋开发出开碗即食的“碗燕”产品,将本来需要炖制的干燕窝,变成更具有电商属性的快消品,所以燕窝市场重启增长。与此同时,随后从2023年开始到现在,燕之屋先后推出了小燕浓燕窝粥、燕窝肽天然苏打水、整根人参燕窝饮等多款新品,价格基本能够控制在200元以内。并且,为了防止供应端出现问题,燕之屋已经在厦门同安、甘肃广河和上海松江三地开设了燕窝生产基地,总面积达9万平;2014年5月9日,燕之屋生态产业园开园,建筑面积超过8万平。
燕之屋三大工厂履行不同职能
类别
福建厦门
上海松江
甘肃广河
建立年份
-
2021年
2019年
建筑面积
31100平方米
6200平方米
2000平方米
产能(2022年)
1825吨
135吨
3.5吨
主要功能
主要生产基地生产几乎全系列产品
次级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鲜炖燕窝
主要用于挑毛
5、燕窝赛道仍然吸引诸多企业入局,未来市场竞争或将变得愈发激烈
虽然我国燕窝行业经历过大涨大落,但仍然吸引着诸多企业入局,其主要还是由于背后利益的驱动。例如,作为网红品牌小仙炖把重心放在线上,通过在抖音、小红书等多个平台合作KOL,进一步强化其“鲜炖燕窝”的市场定位,截止2023年小仙炖已经连续6年成为全国鲜炖燕窝领先的品牌。
目前养元饮品、椰树集团、承德露露、达利食品、维他奶国际是我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头部企业。其中养元饮品占比最高,市占率为23.60%;其次是椰树集团,市占率为15.80%;第三是承德露露,市占率为8.50%。
得益于消费者对泡椒凤爪的喜爱和需求增长,以及在产品创新、包装改进、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泡椒凤爪市场规模保持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我国休闲零食凤爪行业规模从2018年28亿元增长至2022年35亿元,对应年复合增速为5%。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及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方便快捷、美味可口、产品多样化的卤制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我国卤制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8-2021年我国卤制品行业规模从2330亿元增长到329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29%,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051亿元。
榨菜主要应用于下饭/馒头、煲汤/做菜、休闲零食等主食场景,近年在烹饪、休闲零食等场景持续渗透。根据数据显示,下饭/就馒头在榨菜行业应用份额占比65.1%。
调味酱作为日常烹饪的必需品,其市场需求量及产量表现出高度稳定性。2015-2023年,我国调味酱产量由361.49万吨增长至444.38万吨,我国调味酱需求量由225万吨增长至313.35万吨。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西式糕点消费场景不断拓展,已从最初的节日庆典专属,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再加上“她经济”消费潜力释放、电商平台、物流等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等利好因素推动下,我国西式糕点市场规模不断扩容,人均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额持续增长。从竞争来看,我国西式糕点行业细分市场较
酸辣粉作为一种小吃,在我国大行其道,并显示出强大的消费韧性。数据显示,2015-2022年我国酸辣粉行业市场规模从2.31亿元增长至15.83亿元。估计2023年我国酸辣粉行业市场规模在19.06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