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生物自2000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B2B业务,为药企、化妆品公司提供玻尿酸原料。自2012年起,华熙生物对标资生堂,启动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向下游延伸产业链,着手打造终端品牌“润百颜”。目前发展为:
1934年,美国眼科教授从牛眼中提取玻尿酸,主要工艺靠提取,再后来增加了鸡冠提取,成本更低,但200公斤的鸡冠只能提取1公斤玻尿酸;
1985年日本资生堂发明了链球菌发酵玻尿酸工艺,从提取工艺变成发酵,成本降低,产能提升加快。但当时中国要进口的话,医药级原料价格高达每公斤90-100万元(按照当年汇率计算,约合美金31-35万);
1992年,郭学平(中国玻尿酸产业化第一人)带领团队完成了发酵法生产玻尿酸的小试研究,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此后,郭学平作为华熙生物的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继续在微生物发酵法领域进行深耕,最终在2000年实现了以微生物发酵法大规模生产玻尿酸,大幅降低了成本,拓宽了玻尿酸的应用领域;
2011年,郭学平博士带领华熙生物研发团队通过自主研发,在全球首次实现了“酶切法”,大规模生产低分子和寡肽透明质酸,创造了里程碑的突破。“酶切法”可以精准控制玻尿酸分子量的大小,让不同分子量的玻尿酸更为精确地应用于更多领域,极大地拓展了玻尿酸的应用空间。
来自公开数据,华熙生物从2007年起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玻尿酸原料提供商。
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
2019年中国透明质酸(玻尿酸)原料的总销量已经占据全球总销量的81%,全球前五大供应商均为中国山东的本土企业,市占率总和(CR5)高达75%。在头部阵营中,华熙生物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比为38.96%,高于全球排名第二到第五的市场占比总和
2020年中国透明质酸(玻尿酸)原料的总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81.6%,全球前四大供应商均为中国山东的企业,CR4为73%。在头部阵营中,华熙生物的全球市场份额为43%,高于全球排名第二到第七的市场占比总和
2020年,华熙生物占据了全球玻尿酸原料市场份额的43%,连续14年蝉联全球玻尿酸原料龙头
2008年,华熙生物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17年其战略退出香港资本市场,2019年成功登陆中国A股科创板。
二、B2C产品概览
(功能性护肤品、彩妆与食品)
润百颜:针对各种肤质的人群,主要功能是解决水油平衡问题。以次抛为核心,形成包括377系列、水润系列、控油净痘系列、屏障调理系列等系列化功能性护肤产品。同时,也提供包括底妆系列、卸妆系列的彩妆产品
夸迪:针对初老人群,主要定位为“冻龄抗初老”。以5D玻尿酸为核心,形成5D玻尿酸次抛系列、5D高光系列、童颜系列等系列功能性护肤产品
米蓓尔:针对敏感肌人群,主要功能是修复敏感肌。主要产品为小粉水、大白水,彩妆产品包括气垫
BM肌活:针对“成分党”,主要功能是促进护肤产品的吸收,主要产品为糙米系列的修护面膜、舒缓精华水以及虾传系列的面膜、精华液、面霜。彩妆产品包括口红和玻尿酸润彩唇膏系列
丝丽:主要功能稳定皮肤、促进皮肤恢复,主要产品为动能素
润熙禾:针对母婴人群,主要定位为母婴的个护,主要产品为孕妇可用的玻尿酸水乳、面膜以及宝宝霜、玻尿酸健肤洗发沐浴
佰奥本集:针对需要头皮护理的人群,主要功能为改善头皮屏障、增加滋润度,主要产品为头皮按摩膏、玻尿酸洗发露
新瑞:针对“Z世代”人群,主要功能为补水保湿,形成深海凝水系列、复活草系列、前导精华系列三大系列的功能性护肤品
德玛润:针对便捷护肤人群,主要功能为修复问题肌,以玻尿酸和植物精粹为核心,形成护肤系列、精华系列、清洁系列三个系列的功能性护肤产品
海宝诗:针对宠物,主要功能为宠物护理,主要产品为玻尿酸香波、眼霜
黑零:针对13岁以上有保健需求的人群(不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主要功能有护眼、助眠、补水,主要产品为玻尿酸爆珠软糖、压片糖果、玻尿酸饮品
水肌泉:针对“爱美达人”,主要功能为补充人体水分,主要产品为玻尿酸饮用水
休想角落:针对睡眠质量不佳的成年人群,主要功能为助眠。以玻尿酸、γ-氨基丁酸为核心,形成玻尿酸果酒、GABA果汁饮料、GABA玻尿酸果饮三个系列的玻尿酸饮品
三、功能性护肤品销售体系
功能性护肤品目前主要是在线下、线上两种渠道进行销售:
1,线下渠道,华熙生物通过直销或由经销商最终销售给医疗美容、生活美容等机构;
2,线上渠道,华熙生物采用直销和分销模式:
直销渠道天猫、有赞、淘宝平台
1,根据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半年度报告,2021年上半年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实现收入RMB12.00亿,同比增长197.55%,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62.07%;毛利率为78.72%:
天猫渠道:华熙生物旗下各品牌的官方旗舰店
2,经销商渠道:
四、华熙生物打造B2C品牌之路分析
身为玻尿酸原料商的华熙生物打造B2C品牌,在产能有保证、拥有定价权的的前提下,通过打造新概念(产品),抓住了中国新渠道、新风潮带来的流量红利迅速获得了增长。
营销推广具备增长的关键要素:新概念(产品)+新渠道+新风潮
1、华熙生物首次提出了玻尿酸次抛概念,并设计了玻尿酸次泡原液的包装
次抛概念并非华熙生物首创,伊丽莎白雅顿精华也主打次抛概念,1ml的精华液每天一颗。
真正被中国市场接受的是,受众已经被教育“肌肤大多数问题都是因为缺少导致的,玻尿酸可以补水”,因此,当玻尿酸次抛的产品推出时,加上新颖的包装,消费者很容易理解要“每天补水”,出差时方便携带等场景。
此外夸迪品牌主打“5D玻尿酸”成分,这一创新概念,也加深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记忆点。
强调全球透明质酸最大原料供应商的身份,并强调其为众多国际大牌如雅诗兰黛、欧莱雅、曼秀雷敦、宝洁等提供原料。
作为首次面向消费者的品牌,强调其正规身份,凸显安全性:中国唯一同时拥有玻璃酸钠原料药和药用辅料批文的企业。
华熙生物的护肤类产品也已布局多年,但直到近几年在自媒体和电商红利下,功能性护肤品才迎来风口,以皮肤学级为例,2019年市场约136亿RMB(美金19亿),5年CAGR达23.2%,增速2倍于护肤品行业。
抓住直播电商的红利:华熙生物的润百颜、肌活、米蓓尔、夸迪四大品牌与中国直播电商的两大顶级主播李佳琦、薇娅进行深度合作,其中润百颜/肌活与薇娅直播间合作、夸迪/米蓓尔与李佳琦直播间合作,据浙商证券研究所统计,平均每场直播观看人次超1600万,其中李佳琦直播间夸迪的“小蓝抛(焕颜精粹次抛原液)”2秒销量破万。根据华熙生物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10月,润百颜的品牌已经被近250位KOL和超150位KOC“种草”,并实现了超2亿次总曝光以及300万次总互动。
2018年,华熙生物相继推出夸迪、米蓓尔、润月雅、BIO-MESO及德玛润新品牌
从2014至2021年,润百颜的核心产品玻尿酸水润次抛精华经历了三次技术迭代更新
夸迪以5D玻尿酸为核心,每隔几个月会陆续推出多个新品
从2018年开始至今,华熙生物B2C业务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显著增加。
2018年是中国“国潮风”元年,2019年是中国直播电商爆发之年,从营收数据占比也印证了上述观点。
在高增长后,目前华熙生物面临发展瓶颈期,从财务数据来看,处于用“营销费用”换“销售增长”的现状。
根据企业年报,2016-2020年,华熙生物的销售费用率不断攀升
在华熙生物不断高涨的销售费用中,在线推广费用占据大头。以2020年为例,在华熙生物当年10.99亿的销售费用里,线上推广服务费共计4.93亿RMB(美金0.76亿),占比44.89%,到了2021上半年,在8.97亿RMB(美金1.41亿)的销售费用中,线上推广费用大幅增加至4.71亿RMB(美金0.74亿),占销售费用总额比例高达52%。
功能级护肤品历年营收、研发、销售费用与毛利率数据
此外,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牌矩阵已覆盖不同时代的受众,已覆盖不同痛点和需求的受众,但目前面临:品牌的可替代性强与品牌之间的发展不均衡
例如华熙生物旗下佰奥本集和海宝诗定价较高,在同功能毛发护理产品中,并无明显优势,因为玻尿酸在毛发护理方面的主要作用是保湿和修复,而常规的护发产品的主要保湿成分是阳离子调理剂,价格普遍比玻尿酸低,使用效果也不差。
在中国市场,被定位相似、属于同一价格区间的的本土功能性护肤品牌和国际品牌包围;或被定价低的同样定位的本土品牌。
根据企业年报,2021上半年润百颜和夸迪收入占功能性护肤品收入的71.58%。
化妆品品牌实现增长的方式通常是凭借性价比方式赢得市场(例如凡士林),或是凭借品牌溢价致胜(例如雅诗兰黛)。
在公开渠道,华熙生物发布的新闻稿曾将自己称为“生物科技领域的3MCompany”,3M公司的经营逻辑是:掌握核心技术和产品定价权,在成功经营B2B业务后向下游应用领域扩展,同时对所有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确保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显然,华熙生物拥有的核心技术数量、覆盖行业的市场规模与3M公司不是同一量级,仅从经营逻辑来看,目前,华熙生物掌握了核心技术与产品定价权,覆盖医疗终端,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宠物用品等行业,那么玻尿酸是否是超越产品生命周期的品类呢?
在某股票平台中的华熙生物股票互动版块上,网友曾向华熙生物提问“如何看待玻尿酸这一产品生命周期?坊间医美机构有讲,玻尿酸有可能被童颜针等替代。从产品底层逻辑看,玻尿酸存在被替代的风险么?”
此外,根据沙利文报告,中国医美类透明质酸终端产品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12.1亿RMB(美金1.9亿)增至2019年的42.7亿RMB(美金6.7亿),复合增速达28.7%,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增至76.0亿RMB(美金11.9亿)。再看另一组数据,根据ISAPS,透明质酸项目销售次数在全球非手术医美项目中逐年提升,由2015年的23.8%上升至2019年的31.7%。
这样来看,华熙生物的B2C业务,特别是护肤品品牌,产品生命周期长(可以理解为玻尿酸作为核心成分的必备属性),即使渠道带来的流量红利消减,只要进行持续的品牌曝光,持续投入研发新品,不断兜售新概念进行推广,仍能达到一定规模的营收。
概括来说,华熙生物护肤品品牌的发展路径为:拥有原料定价权+生产商身份做背书进行品牌溢价+以玻尿酸为卖点的核心产品(2-3个口碑产品+持续围绕消费者趋势研发的新品)+包装新概念+抓住新渠道红利。
此外,为应对销售费用持续增加,护肤品增长达到了瓶颈期,华熙生物做了如下举措(以其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企业财报的来看):
1,夯实现有品牌的定位及产品矩阵
2,拓展海外市场业务
3,发布功能性食品品牌
针对夯实品牌定位、产品矩阵和布局海外市场的举措,从大型化妆品集团的发展路径来看,首先通过研发创新打造一个核心品牌,核心品牌发展较为成熟后自主研发扩张品牌矩阵,最后通过收购和合资完善矩阵中薄弱板块。同时,大型集团对产品规划、品牌定位和品牌塑造有着成熟的运作体系。对此,考验的是华熙生物的产品规划和多品牌运作能力。
最后,概括来说,对正试图打造消费品品牌的B2B企业来说,华熙生物案例的借鉴意义是,如何借力于B2B业务的优势(定价优势、技术优势、渠道优势等),能够匹配到一个或多个规模足够大的市场进行变现,同时还需要能抓住新兴流量渠道带来的红利。如果没有先天优势,在当下的高度竞争市场环境中,可能企业大部分的预算最终都会给到流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