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与会计》是一份面向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实务的综合性财会专业指导刊物。主要宣传党和国家有关财会工作的方针、政策,围绕财政部的工作部署,研究财会工作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交流财会工作经验,普及财会知识。是一份面向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实务的综合性财会专业指导刊物。
2、《会计之友》
《会计之友》杂志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财会杂志告晌,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为旬刊,一级期刊,是全国中文会计类核心期刊。
3、《中国金融》
《中国金融》创刊于1950年,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中国金融出版社主办的金融财经类刊物。主要报道金融改革中的新情况、新经验,探讨经济、金融理论问题,交流各地金融工作经验,介绍国际金融动态。
4、《财会学习》
《财会学习》杂志旨在反映财经领域的科研成果,研究财经理论,探讨财经问题,提高财会人员业务水平。《财会学习》杂志一贯秉承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遵循办精品财会期刊的理念。
5、《中国税务报》
《中国税务亩友渗报》是税收宣传的主渠道、主阵地。《中国税务报》在及时传递国家税收政策、法规、提供各税收和经济信息的同时,在报道迅脊内容上坚持社会化方向,贴近市场,贴近百姓。立足税收,置身经济,面向社会。
说几个有关银行的杂志、报纸、网站和书。
从本世纪初开始,一系列财经报纸纷纷闪亮登场,其中最为著名的数《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等。《21世纪经济报道》的特点是新闻性;《经济观察报》的特点是深度报道,还有版式;《中国经营报》是实用性。《第一财经日报》整合了较好的资源,她作为日报在新闻性和信息量方面,对三家周报做出了挑战姿态。
《中国经营报》起步较早,已经树立起一定的品牌,在现有财经报纸中经营状况不错。其市场化操作经验丰富,内容定位实用性强于他报,且为“多元化发展”——报纸、杂志、丛书、中国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等都是赢利的,真可谓“四轮驱动”。背靠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中国经营报社,能够存活下来并且发展得较好,原因很多。用中国经营报社社长金碚博士的话来讲,就是“体制、团队、文化这3个因素是我们能够发展的根本原因”。
我国台湾的《经济日报》以社会视角看经济和经济视角看社会两种方法做报道,结果一纸风行,竟然在台湾岛内发行数十万份,从而走上经济类报纸大众化的成功之路。
国际“三巨头”
●美《华尔街日报》系全球财经新闻媒体的领袖级传媒,目前发行量185万份,居全美第二位。二战后形成的风格:宽纸型,少,至今基本未变。读者大多为中产阶级以上人士,报纸的核心内容是金融、经济和企业,有931万网络读者愿意支付每年79至99美元的费用浏览其电子版。
●英《金融时报》喊出了“诚实、准确、独立”的价值口号,主要报道商业和财经新闻。其发行量的70%在英国以外,本土只有13万份,是一张典型的国际化大报。报纸采用粉红色印刷。
●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行量达300万份之巨,属“本土化的国际财经大报”。其财经新闻以快速、可靠、准确著称,常现独家新闻,颇具影响力。报社凯丛在国内拥有56个支社,国外有36个支社,共有3700多名员工。
附:
1、中国经营报》出版日期:每周一
2、2003年1月1日起,《21世纪经济报道》由每周一期改为每周两期,逢周一、周四出版。这是中国报业理想之想上的一小步,却是启颤21世纪报业探索之路上的一大步
3、经济观察报出版日期:一周五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
4、第一财经日报卫星传版印刷,全国发行。
内统一刊号:CN31—0024
全国邮发代号:3-21
太多了,建议自己去网站查询,比较详细。
1、《纵观环球银行》。银行第一杂志是国内唯一的一本深度剖析世界各国银行,解读他们在探索银行经营策略、营销管理、网点服务、智能化道路上困惑与智慧的专业杂志,国家级期刊。纸质版电子版同步发行。
2、《西南金融》。介绍经济、金融形势、经济发展战略及有关经济部门的改革情况;推动金融理论、政策研究,普及金融知识,面向市场,贴近读者,为地区金融业敬顷差稳定、乎运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学术性比较强。
3、《投资研究》。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现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等权威机构收录,主要征稿方向:金融改革、商业银行、资本市场、投资动态。
4、《证券市场导报》。金融专业刊物。载文探索证券市场运行规律,报道证券市场动态和最新发亮皮展状况,介绍国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听取专家的评价与分析,对中外证券市场进行比较研究。主办单位: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
财经类报纸金融专版如何办得有特色?
最主要是要抓住团桥利销或腊益需求点,知道读者和受众需要什么,定位读者人群是哪些。
所谓特色就是在博取众家财经类报纸金融专版的基础上加入全新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换一种叙述亏滑角度,我个人认为金融专版专业性太强,阅读性和趣味性不足,不妨挖掘一下,通过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或者接近常人接近生活的生动案例,作为切入,从而解决枯燥乏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