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上述三则通报的出现均源于昨日央视新闻的一篇报道。据了解,"央视新闻曝光三十多家外卖店执照一样"一话题登上热搜,曝光了外卖平台上出现租借执照开店,用假地址、假照片成为高分热销外卖店铺的情况,部分店铺在违规的同时还出现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表示,上述曝光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破坏了市场秩序。而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一方面,外卖平台费用以及优质门店位置租金等成本高昂,商家便选择偏远、低成本的经营地址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平台之间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对商家资质审核不够严格,甚至默许一些违规行为。另外,监管不严、违法成本低也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因素。
近年来外卖市场发展迅速,更是改变了消费习惯。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35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372万人,占网民整体的49.6%。在2023年中国外卖平台消费者点外卖频率中,4.08%消费者每周点外卖超过20次(平均每天3—4次),13.52%消费者每周点11—20次(平均每天2—3次)外卖,32.78%消费者每周点5—10次(平均每天1—2次)外卖,23.98%消费者每周点3—4次外卖,16.45%消费者每周点1—2次外卖。但如今,如此庞大的外卖用户却在担忧最基础的食品安全问题。
为杜绝"幽灵外卖"等问题,促进外卖行业良性发展,詹军豪建议,平台应建立更严格的商家入驻审核机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审核效率,确保商家信息真实有效。同时,平台应加强对商家的日常监管,对违规行为及时曝光并处罚。监管部门同样应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商家进行严厉打击,提高违法成本。而行业协会应发挥桥梁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制定并推广行业标准。另外,公众教育和宣传亦应得到加强,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多方共治,形成对"幽灵外卖"等问题的有效遏制,促进外卖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