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近期有读者来信反映:“远看是金典牛奶,近看却发现是全典牛奶”“包装很类似,也是橙汁,名字却叫橙果粒”……“山寨”食品是外观与正品类似,价格却便宜很多的产品,有的虽然是合规厂家生产,但有侵权嫌疑;有的没有生产资质,缺乏食品安全保障。

除农村地区外,网购、外卖等渠道也出现“山寨”食品

长期以来,“山寨”食品较多出现在农村市场。江西鄱阳县读者余女士今年春节回老家过年时就发现,年夜饭上的椰汁味道“不太对劲,香精味很重”,细看才发现是一款外观与某椰汁品牌高度相似、质量却大打折扣的椰汁。

“家里的老人眼神不是很好,很难及时辨认出是不是‘山寨’食品。加上这些杂牌饮料比一般产品便宜不少,老人图便宜就买了。”余女士说。

相对于城市,农村地区地域广、居住分散,监管难度较大。许多小商贩利用农村地区监管人力相对不足的漏洞,售卖“山寨”食品。浙江宁波市读者郑建钢发现,农村“山寨”食品大多由附近的小商品店、集市或者批发市场售卖,产自小作坊,没有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正品售价高,购买量少,小商品店一般不进货。此外,农村消费者对不同商标的区别不敏感,买到‘山寨’货也缺乏投诉的意识。”

今年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消委会联合发布农村消费环境评议调查报告显示,农村消费者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习惯于节俭生活,同时相对缺乏科学消费理念和知识,容易上当受骗。一些农村地区市场监管力量不足,出现商品和售后服务质量问题,较难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影响了农村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山寨”食品蔓延至线上平台。不少商家将“山寨”饮料与餐食打包成套餐捆绑销售,部分商家还会使用“收藏店铺送饮料”或“低价加购饮料”等促销手段吸引顾客购买。导致“山寨”食品混入外卖平台、线上购物、直播间下单的赠品行列。

作为经常点外卖的上班族,吉林白山市读者刘女士反映:“几乎每次点外卖都会同时收到一盒没听过品牌的饮料,从线上看宣传照,包装同一些知名品牌的饮料很相似,拿到才发现是个听都没听过的品牌。喝起来口味也不同,有一股劣质香精味道。”刘女士表示,套餐比单点优惠不少,她只好每次都备注“不要送饮料”,但有时还会收到。

也有读者表示,在线上购物时,消费者无法直接观察商品,容易被“山寨”食品所误导,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网上销售蓬勃发展,也对打击“山寨”食品提出了新挑战。

“山寨”食品存在安全隐患,扰乱市场竞争秩序,且消费者维权困难

事实上,“山寨”食品除了消费者所说的口感不佳之外,还隐藏着食品安全隐患。不少读者对“山寨”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提出疑问,“有的配料表上出现白砂糖、水果浓缩汁,营养成分表中热量、碳水化合物等各项指标却为‘0’,还有的堪称是糖精、香精、色精勾兑出来的‘三精’水”。

此外,部分食品甚至“碰瓷”药品,进行售卖。例如“咪喹莫特”变“咪奎莫特”,“安宫牛磺丸”冒充“安宫牛黄丸”,“蜂产品制品”被包装成“救命药”……安徽合肥市读者吴玲表示,药品有通用名和商品名,被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为药品通用名称,已经作为药品通用名称的,该名称不得作为药品商标使用。可是一些商家却钻空子打“擦边球”,甚至用普通的消字号产品“碰瓷”正规药品,误导消费者。

与此同时,购买“山寨”食品的消费者面临维权难题。一方面,商家打“擦边球”,用货不对板的盗版食品欺骗消费者;另一方面,消费者的维权成本远高于产品价格,使得绝大多数消费者为减少麻烦,宁愿自认倒霉,放弃维权。广西南宁市许女士告诉记者,她曾在下单时多花1元钱加购了一盒“冰红茶”饮料,到手后才发现是与某品牌冰红茶包装配色高度相似的某杂牌冰红茶。许女士找商家理论要求退款,却被商家以“商品标题为‘风味冰红茶’,并未承诺品牌”为由拒绝。“明知他们在狡辩,”许女士不满地说,“但这瓶饮料才1元钱,我实在不想为此再费力气。”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并非所有“傍名牌”的“山寨”食品都能被告上法庭。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诉讼事业部副部长李帆介绍,正规生产厂家往往有着规范、清晰、可追溯的供应链和销售渠道,而“山寨”食品在生产以及供销等环节往往比较隐蔽。“这种情况增加了打击侵权和违法行为时的取证和执法难度。无论是侵权认定、行政处罚还是打击违法,证据都是最关键的因素,打击‘山寨’食品就难在此处。”李帆说。

建议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健全追溯体系,全链条治理“山寨”食品

江西新余市读者廖海金是一名基层市场监督管理人员。他说,目前各地执法水平、认定标准不一。由于执法水平以及法律裁量标准不统一,对“山寨”食品是否构成侵权认定不一致。“对于此类案件,甚至出现了有的地区受理、有的地区不受理的情况,存在监管漏洞。还有一些地方的监管部门对食品造假行为的查处不够及时、不够彻底,导致一些造假者逍遥法外。”

目前,我国对食品造假者的惩罚力度虽然在不断加大,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法律规定的处罚力度相对较轻,难以对造假者形成足够威慑力。一些造假者仅仅受到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较轻的处罚,相对于不法行为获取的高额利润,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作用。他们在利益驱使下,很容易再次铤而走险。

“同时,电商平台应建立商品审核机制,对入驻商家进行资质审核和监控,并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举报。由于‘山寨’食品有别于其他侵权产品,建议电商平台可以针对‘山寨’食品设立专门的投诉渠道和投诉处理机制。”李帆说。

“还应该加强社会监督,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不正规的食品。”安徽庐江县读者汪代华建议,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属实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消费者的监督积极性。

(侯名u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8日07版)

“三个回升”因何来

经济向好有支撑有底气

受台风“万宜”和冷空气叠加影响广东沿海部分航线停航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冬明春供暖季能源供需总体平衡

金句海报丨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习近平主席这样阐述

西气东输管网累计输送中亚天然气超5000亿立方米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甘肃枢纽算力突破3万P

公正司法如何走好“最后一公里”?两高发布司法解释

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粮食主产省扎实推进秋粮收购政策落实落地

国防部:海军舰艇编队将访问香港

“冷冻馒头不能吃?”这样保存是可以的!

广河县内71%的农户从事养殖年牛饲养量达14万头羊饲养量330多万只

国家发改委:提前下达两批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90.5亿元

THE END
1.12315投诉公示光明乳业新增4件投诉公示,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等...投诉基本信息:2024年11月12日,消费者吴**(手机尾号 2452,用户ID ***6774)反映其于2024年11月12日通过现场购买鲜牛奶。 投诉问题: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要求退赔费用,赔偿损失。 处理结果:2024年11月15日,达成调解协议 处理部门:苏州市姑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被...https://stock.stockstar.com/RB2024111600000944.shtml
2.购买西域春纯牛奶被爆含有丙二醇,长期食入对肾脏有伤害。之前在京东买了麦趣尔结果被爆发现有丙二醇,在京东直接申请退款了,京东在处理麦趣尔时很有担当。。虽后在京东换了一品牌购买了西域春纯牛奶,没想到这回又有丙二醇,我直接申请退货退款,结果京东给孩子妈联系后,由于是我下的单,孩子妈说要问一下情况,后来京东就不管不问,直接拖时间关闭了退货退款申请,如果产品没有问...https://tousu.sina.cn/complaint/view/17360934304/
3.西部牧业(300106)公司公告2020 年 9 月更名为新疆西牧乳业 指 天山云牧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喀尔万食品 指 新疆喀尔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天源食品 指 石河子市天源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乳旺乳业 指 新疆乳旺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天润乳业 指 新疆天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西域春 指 新疆西域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蒙牛乳业 指 新疆蒙牛乳业有限公司 ...https://q.stock.sohu.com/cn,gg,300106,6596015105.shtml
4.2022南疆5、唐布拉?草原——百里画廊6、喀拉峻草原——人体草原7、喀什——西域风情8、伊昭公路——“小独库”S237省道 9、江布拉克 最南部为昆仑山系。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为准噶尔盆?,天山和昆仑山系之间为塔里木盆地。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4~9℃,全年降水量150~200毫米以上,四季分明。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2/0531/09/74133735_1033919484.shtml
1.伊利纯牛奶最新事件,品质监管引发公众关注热议的话题伊利纯牛奶最新事件成为品质监管与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针对伊利纯牛奶的质量问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公众对伊利纯牛奶的品质提出了质疑,要求加强品质监管和质量控制。此事件对于伊利品牌的声誉和消费者信心产生了不小的影响。...http://www.cdxgbio.com/post/4690.html
2.那拉本源乳业有限公司生物通报道:两年前的三鹿“毒奶粉”事件还未平息,圣元奶粉的“激素奶粉”事件又冒出了头,此次事件首先由单个地区发现个案病例,逐渐演变成了多个地区多个案例,这一过程与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颇为相像,而在这两个事件中,相关部门的反应却有差别。 早在2007年,美国宠物食品污染事件就爆出了美国宠物食品从中国大陆进口的...http://www.lcjlgt.com/news/289.html
3.在乌鲁木齐,去哪买特产好干果类——哈密/和田枣、杏干、葡萄干、无花果、天山乌梅、酸梅、加州西梅、新疆奶酪、巴旦木、纸皮核桃...https://www.mafengwo.cn/wenda/detail-9442857.html
4.(金台视线)警惕“山寨”食品借搭售冒头近期有读者来信反映:“远看是金典牛奶,近看却发现是全典牛奶”“包装很类似,也是橙汁,名字却叫橙果粒”……“山寨”食品是外观与正品类似,价格却便宜很多的产品,有的虽然是合规厂家生产,但有侵权嫌疑;有的没有生产资质,缺乏食品安全保障。 近年来,“山寨”食品在网购、外卖以及一些线下零食店再次冒头,值得关注和...https://www.ftnews.net/shms/26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