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发展现状(精选5篇)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肉制品加工业在国内外的经济市场都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目前,在发达的国家,肉类加工业在各国国民经济的生产中有着重要地位,而肉制品的加工能力很强,约占肉类加工总量的50%以上。国内外肉制品以及副产物的加工行业起步较早,其现代化的程度较高,对其的研究也已经逐渐向优质、保健、营养、安全等方向发展。美国、欧州、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肉类加工业有着几个特点。

(2)生产,加工和销售实行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3)完善肉制品的质量标准体系,例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拥有着完善的肉品卫生保障法规标准以及相应的执法体系,属于世界关于肉品卫生的控制程度比较高的一些国家。

(4)养殖行业较为集中,养殖企业的数量较多,规模较大,而且养殖的技术比较先进,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也较强。

(5)肉类加工生产的工业化程度以及肉类产业较为集中,在日本、欧美等国家地区的肉类加工技术以及装备水平比较先进,现代化的运行能力也较强。

2我国肉制品加工业现状

近几年我国的肉制品加工业从冷冻肉发展到热鲜肉,再到发展到冷却肉,其中,速冻便捷的肉类食品有着迅速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肉制品加工企业的新经济支柱。目前,传统的肉制品也逐渐走向现代化的形式,此外,西式的肉制品也在迅速发展。目前,许多的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已经开始广泛使用杀菌防腐处理以及干燥成熟等现代高新技术,很多种类的低温肉制品以及保健肉制品以及被开发出来,并且占有一定市场份额[5]。

2.2肉制品加工业技术现状

目前,我国的肉制品加工业逐渐形成集收购畜牧、屠宰加工、肉类制品的加工、肉制品的卫生检验、肉制品的冷冻储藏、肉制品的冷冻运输以及肉制品的批发零售一体,同时普及城乡各个企业的一套完整的功能配套技术体系。肉制品的加工设备以及冷藏技术等都在不断的朝着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成功的研制出摇烫机,打毛机,剥皮机,分割机以及悬挂运输机等屠宰的使用机械。目前,我国也正致力于一些高新技术研究,例如,使用多针头的盐水注射加快腌制的技术,渗透压干燥的技术,冷冻干燥的技术以及微波干燥的技术等。

3我国的肉制品加工业发展趋势

3.1发展低温类肉制品

与高温类的肉制品相比较而言,低温类的肉制品有着更好的独特风味以及更丰富的营养价值。其中,冷却肉属于低温类肉制品的一个种类,又被称为冰鲜肉或者冷鲜肉,指动物在被屠宰以后对其进行卫生检查,各项指标检验合格的胴体则被迅速地冷却到肉类食品的冰点以上,同时在这个温度之下,对动物的胴体进行相应的加工、贮藏运输以及销售等。冷却有安全、卫生、营养、鲜嫩等很多特点,进而体现出冷却肉与冷冻肉以及热鲜肉等相比具有更多优势,因此,冷却肉近年来逐渐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并且发展成为肉类制品消费的一个热点,由此可见,低温类的肉制品是我国肉制品加工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3.2积极开发保健类肉制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饮食以及健康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尤其对于具有功能和品质兼具的保健食品需求量日益增大,具有低盐、低脂肪、低热量、低糖以及高蛋白质特点的肉类制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功能性的肉类制品,例如,低硝酸盐的肉类制品、低胆固醇的肉类制品、富含膳食纤维的肉类制品以及具有复合功能性的肉类制品等,不仅能够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感官功能和营养功能,能够满足一些特殊消费人群需求,因此市场的需求量也比较庞大。保健型的肉类制品例如女士保健型,儿童生长益智型,运动员保健型,中老年保健型等肉类制品的开发以及应用,将会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因此,也是目前我国肉制品加工业的又一发展趋势。

3.3重组肉类制品以及休闲肉类制品的发展

虽然,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一的肉类生产加工以及消费大国,但是我国在肉类制品以及深加工肉制产品总量上只占肉类制品总量的4%,国外的发达国家则占40%~70%,表明我国的肉类制品在精深加工方面仍然存在这很大不足,因此,也有着很大发展潜力。在肉类制品的加工过程中,因为加工工艺以及肉类品质本身的问题,不能完全利用碎肉或者剔骨肉等,但是如果使其经过谷氨酰胺转氨酶的转化作用,将可以使其完全的被利用,同时能够使其恢复或者达到和普通的肉类一样的功能特性。所以,利用该技术对肉类进行重组加工,不仅可以节约加工原料,降低肉制产品的加工成本,同时可以提高肉制产品的附加值以及加工率,此外,休闲肉类制品同样也是我国肉制品加工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4结语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推动,世界的生产力在快速发展,这不仅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同时给全球的食品格局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中国也在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猪肉产业中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市场。

参考文献

[1]徐幸莲,王虎虎.我国肉鸡加工业科技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食品科学,2010(7).

[2]曹宪周,郑翠红,秦锋国,等.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3]姜媛媛,刘兆庆,等.我国肉制品的生产加工与发展趋势[J].肉类工业,2004(10).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分析研究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方向*大理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天津市产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重点与对策研究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发展现状广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推进路径达州市食用菌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现状及对策研究农产品初加工的发展现状及建议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启示兵团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区域布局研究江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疆农产品进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浅谈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思考刍议加快发展修文农产品加工业银企平台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天津统计局.天津年鉴2013-食品工业[M].天津:天津年鉴社,2013.

[3]作者不详.2012食品工业产值增速45%津城连续两年全国居首[EB/OL].(2013-03-13)..

[8]汪明萌.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浅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0(3):74-76,79.

[9]李光.浅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J].河南农业科学,2005(8):109-111.

[10]尹玉伶,何静.我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1(5):488-490.

[11]范琦智,王艳辉,李凤梅,等.科右中旗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及对策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6):19-20.

[12]刘枫,解睿,何燕.如何实施提升山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J].山西农业科学,2010(6):76-78,82.

关键词:淮安;食品产业;现状;对策

一、淮安市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进入21世纪以来,淮安市立足农副产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食品工业,培植了一批规模企业,涌现出一批优势行业和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基础的食品工业体系。

(一)规模总量。截至2009年底,全市现有规模以上食品企业124户,年实现销售收入142.62亿元,同比增长41.4%,形成了年加工大米60万吨、面粉60万吨、油脂50万吨、饲料210万吨、肉类10万吨、白酒1.4亿瓶、啤酒2亿瓶的生产能力。2009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3家。

(二)区域分布。在124户列统企业中,其中清河区6户,清浦区3户,开发区5户,淮阴区18户,楚州区17户,涟水县16户,洪泽县9户,盱眙县31户。从企业销售收入构成情况来看,涟水县和淮阴区占全市比重50%以上,清浦区所占比重不足10%。

(三)产业发展成效

1、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整体实力逐步增强。从列统企业看,淮安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124户,销售收入142.6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9.14%,食品工业已成为淮安市的重要产业;从发展增速看,淮安食品工业增速不断加快,“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速21.5%。

2、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主导产业逐步形成。2009年淮安市食品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值分别达到0.77和0.6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中粮集团民康油脂、双汇食品在淮安投资,旺旺集团由米面加工延伸到集小馒头、旺仔牛奶、八宝粥、米粉等多元化经营,使淮安市初步形成以小麦、稻米加工为主的米面加工、以畜禽加工为主的肉类深加工以及油脂类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产业区域特色鲜明。

3、注重培育骨干企业,品牌建设得到加强。2009年淮安销售亿元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分别达到30户,其中过10亿元企业3户,过3亿元企业11户,拥有中国名牌及中国驰名商标产品3个,对淮安市食品工业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09年今世缘酒业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全国排名前15名;江苏民康油脂实现销售收入20.44亿元,在江苏油脂类行业综合排名第4;淮安双汇食品实现销售收入14.64亿元。

4、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产业集聚初见成效。双汇、旺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食品加工企业的进入,为淮安市食品工业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在外来投资带动下,淮安市规划起点不断提升、产业园区不断拓展、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河区休闲食品及乳制品产业、涟水县的酿酒业、淮阴区的油脂类产业、盱眙县的米面加工业等都凸显集聚。

(二)食品制造与农产品原料供应脱节。淮安市多数食品企业规模小,仍以传统的市场收购方式组织原料,加工企业对上游种养业带动力不足,以下游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上游农产品品种改良、质量提升、基地建设未能普遍展开。

由于缺乏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淮安市各县区虽已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上初见成效,但基地所产优势农产品多以原料形式销往省外,未能就地转化增值。

(三)产业结构整体层次偏低,转化增值能力弱。一是淮安市的食品产业结构层次低,以原料初加工为主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占该市食品工业总量近70%;二是产品加工度低,该市小麦食品制造仅占小麦面粉加工量的10%,面粉产品中专用粉加工仅占4%。肉类、果蔬食品制造仅占其加工量的8%;三是综合利用水平低,粮油、果蔬、畜禽加工业中糠麸、胚芽、皮渣、血液、脏器的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明显不足,制约了产业整体层次的提高。

(四)名优品牌少,缺乏龙头企业。缺少面向全国市场的项目,缺乏龙头企业。在淮安市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中,叫得响的品牌主要是今世缘酒业、旺旺集团、双汇食品等,其他企业产品主要还是米、面、油等“老三样”,水产品加工主打产品仍然是单一的龙虾系列产品,在常规鱼、河蟹加工方面开发不够。另外,受运输成本的约束,这类产品生产企业要在全国布局生产工厂,单个工厂的规模扩张受到其覆盖市场消费能力的制约,这是导致淮安市食品产业规模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淮安市需要新的龙头企业来引领食品产业的发展。

(二)进一步加快本土企业及品牌培育,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在本土企业培育方面,一是加大力度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帮助本土骨干企业与市内外资本、名牌企业合作,在引进资本优化企业产权结构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管理、市场网络和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在本土品牌培育方面,一是鼓励企业创名牌产品。帮助企业从“商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提升企业品牌的质量能力,引进专业品牌设计机构,帮助中小企业开展品牌策划和推广工作;二是支持骨干企业提升品牌规模能力。鼓励企业以品牌为核心实施资本扩张的同时,加强对品牌

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三是打造区域名牌。依托区域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政府、企业共同努力,开展区位营销、树立区位品牌形象,联合打造区域名牌。

(三)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在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紧紧抓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粮、棉、油、肉等精深加工,其中粮食加工以小麦、玉米、薯类、大豆、稻米深加工为主,肉类加工以猪、牛、羊、鸡、鸭等肉类深加工为主,不断开发皮毛(绒)系列产品;积极发展奶类加工;发展有机蔬菜产品和绿色蔬菜产品,发展干鲜果品保鲜储藏及精深加工,巩固发展糖、茶、丝、麻等传统加工,发展优质鱼、虾、贝类、海珍品精深加工。在巩固和提高淮安市农产品加工水平的同时,积极促进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城镇和农村流动。

(四)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食品产业竞争力。企业信息化是使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设备、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自动控制技术和自动控制设备以及通讯技术和通讯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和安全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物流和能源流;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加强企业间的紧密合作,促进食品产业上中下游企业间战略协作,充分发挥产业链上的资源效率,实现“双赢”或“多赢”。

主要参考文献:

[1]夏礼如.江苏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

[2]胡小松.对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中国禽业导刊,2009.26.

[关键词]黑龙江省;食品工业;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640[文献标识码]B

一、黑龙江省食品工业的现状

黑龙江省经过60多年的建设,食品工业已成为黑龙江省包括石油、装备、能源在内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增速首位,在黑龙江省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近年来,黑龙江省围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一主线,整合绿色食品品牌资源,带动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龙头企业,企业规模逐步壮大,品牌战略稳步推进。

(一)食品加工体系初具规模。

2012年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实现总产值2958.11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4.8%,超额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700亿元年度目标。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酒、饮料制造业增速较快,分别完成产值2109.09亿元和290.38亿元,增幅分别为30.2%和24.9%,食品制造业增速放缓,完成工业总产值456.17亿元,同比增长4.4%,烟草制品业增幅持平,完成产值102.48亿元,同比增长18.2%。

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到863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407家,超十亿元企业28家,超百亿元企业2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520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65家,绿色食品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

(二)品牌产品数量有所提高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知名品牌数量有所增加,名牌产品规模不断扩大,全省绿色食品认证个数已达1250个,形成了以九三粮油、北大荒薯业、完达山乳业等企业为代表的4个中国驰名商标、22个中国名牌产品和138个黑龙江名牌产品。

(三)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日渐推进

在食品安全方面黑龙江省重点推进乳制品、肉类、酒类、调味品和饮料5个行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全省有9家乳制品企业包揽了国家首批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证书;多数企业建立了包含原辅料进货管理、生产过程及仓储管理、不合格品管理等9大类、21项诚信管理制度。

二、黑龙江省发展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

(一)原字号产品多,附加值低

农产品深加工产品在加工品中所占比重较小,粗加工的产品较多;原字号产品多,高新技术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牌产品少;产业链短,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能力较弱;内销产品多,创汇产品少。

(二)企业规模偏小,集群效应不强

(三)科技应用落后,科研资金缺乏

通过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食品加工企业进行调研发现,资金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尤其是项目建设资金缺乏,导致有些产品价值高、市场前景好、效益收入可观的项目无法实施,甚至有些已经过论证的项目无法开工,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产品研发、市场开拓、规模扩大。大型企业国际领先食品加工设备应用程度仍相对较低,小型企业和小作坊的食品生产加工工艺相对落后,生产设备简陋,多事大中型国有企业淘汰、退役下来的,陈旧老化严重、工艺流程落后。研发力量普遍薄弱,大型企业研发投入相对不足,中小型企业基本无研发实力,高科技含量、技术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新品牌仍相对不多。高级人才缺乏,一方面,高级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开发新产品能力比较差;另一方面,高级管理人才比较短缺,管理水平较低,经营管理比较粗放。

(四)行业活力不足,国企比例较大

在黑龙江省地方食品企业中,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在各自产品领域中占有全省的较大份额,且具有较强的资金、技术、设备与品牌优势。但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不灵活,在食品工业这个竞争激烈的经济领域中并不具有真正优势和后续优势,加之非公企业普遍发展相对落后,造成行业整体活力不强。同时,黑龙江省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品牌杂、小、弱的情况不容乐观。

(五)加工企业原料短缺,剩余生产能力闲置

黑龙江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满足不了食品加工企业的需求。加工企业因原料短缺导致剩余生产能力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在全省食品行业十分普遍。以大豆加工企业为例,今年黑龙江省东部佳木斯地区规模较大的民营油脂加工企业吉庆豆业集团开机加工仅一个月余,九三油脂集团宝泉岭油脂分公司一直处于停产状态。由于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持续减少,本土加工企业停业、停产、转产已经是必然趋势。其原因之一是目前各地大豆上市数量有限,一方面是由于市场需求萎靡,另一方面是由于本土大豆剩余无几,有价无市。原因之二是本土大豆播种面积逐年减少。据最新消息,从已完成的播种情况看,今年仅哈尔滨地区大豆播种面积就减少到230万亩,比上年减少近100万亩。

三、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发展对策

(一)加大研发力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推进循环经济,加速食品工业园区建设

建设软硬环境俱佳的高标准食品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使资金、技术、人才优势集聚,吸引优秀中外企业落户园区,对杂、小、弱品牌进行整合,进而繁衍出更多实力强劲的企业,实现食品经济跨越式发展。此外,要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因地制宜,科学选址,科学规划,加速建设国家级、省级大型食品工业园区和食品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集中区,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和国内龙头企业投资兴业。

(三)推进企业改革,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食品工业企业在所有制上应打破国有国营模式,积极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实行股份制改造;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按市场原则配置生产要素,更好地与原料生产基地和地方企业融合;给予非公企业政策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加速资本扩张;改革家族式小型加工企业,建立符合市场规则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力度建设一批龙头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实现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模式,提高对全省食品企业的整合、辐射和带动能力。对年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合资合作、产权转让、收购兼并、租赁承包等方式,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打造能带动行业跨越发展的企业集团。

(四)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提高农产品产能

(五)实施品牌战略,加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吕世翔,陈凯新,李家磊,卢淑雯.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12(5)

[2]李翠霞,郑秋鹛.黑龙江省食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J].学术交流,2004(10)

[3]刘洁.产业布局不合理黑龙江食品工业亟待治乱[N].中华工商时报,2010-12-30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应用;发展前景;发展趋势

我想大家日常生活中吃的喝的食物中是肯定会有添加剂的,而人们往往对食品添加剂是一种望而生畏的态度,也许是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暴利而滥用食品添加剂给人们造成一种对食品添加剂恐惧的态度。前几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一个范例,人们只知道食品添加剂可使人中毒,还会对人的健康造成较大的损害。而我个人觉得食品添加剂的功远大于过,它是提高人类物质生活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是我们需要合理、正确、科学地使用食品添加剂,虽然现在有天然的食品添加剂,但是人工合成添加剂还是占主导地位,比如人工合成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和防腐剂(苯甲酸钠、三梨酸钾)等食品添加剂。当前食品添加剂已经进入面食、乳品、营养品、休闲食品、粮油、肉禽、果蔬、加工个领域,包括饮料、冷食、调料、酿造、甜食等各工业部门。随着我国食品工业迅猛发展,食品添加剂发挥了巨大作用。

1.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

2.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及作用

为了改进食品风味,提高感官性能引起食欲,如松软绵甜的面包和糕点就是添加剂发酵粉的作用;为了防止腐败变质,减少食品中毒的现象;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例如制作豆腐必须使用凝固剂;还有是为了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而使用的如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强化剂。食品添加剂可以起到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改善食品感官性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便于食品加工和提高原料利用率等作用。

3.食品添加剂中的主要防腐剂及其特点

3.1苯甲酸及其钠盐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在酸性条件下对多种微生物(酵母、霉菌、细菌)有明显抑菌作用,但对产酸菌作用较弱。防腐效果受pH值影响大,pH2.5~4.0抑菌效果最好,pH>5.5对多种霉菌和酵母没有什么效果,pH4.5时对一般微生物完全抑制的最小浓度为0.05%~0.1%。在直接饮用的饮料内的最大使用量为0.2克/公斤。因为苯甲酸溶解度低,使用不便,实际生产中大多是使用其钠盐,其钠盐的抗菌作用是转化为苯甲酸后起作用的。

3.2对羟基苯甲酸脂类对羟基苯甲酸酯又名尼泊金酯,对霉菌、酵母菌有抗菌作用,且正丁酯>正丙酯>乙酯。由于在对位上引入烷基,防腐效果优于苯甲酸及其钠盐。使用量约为苯甲酸钠的1/10。抑菌效力受pH值影响不大,pH值4~8范围中都有良好效果。缺点是水溶性较差,常需用醇类溶解后使用。果汁、果酱最大使用量:0.1~0.2克/公斤。饮料最大使用量:0.01克/公斤。

3.3山梨酸及其盐类山梨酸(2.4-己二烯酸),又名花楸酸,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对光、对热稳定,长期放置易被氧化着色。对霉菌、酵母菌和好气性细菌均有抑菌作用,但对嫌气性细菌、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几乎无效。山梨酸是酸性防腐剂,适用范围在pH值5.5以下,而毒性为苯甲酸的1/4,所以从国外发展动向看,有逐步取代苯甲酸及其钠盐的趋势。最大使用量:0.6g/kg。

3.4丙酸盐丙酸钠,安全无毒,易溶于水、乙醇,易吸潮。系酸性防腐剂。具有良好的防霉菌效果;对细菌抑制作用较小;对酵母菌无作用。常用于面粉制品发酵,可抑制杂菌生长,及乳酪制品防霉等。在糕点中的最大使用量为2.5g/kg。丙酸钙,对光和热稳定,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易吸潮。其防腐性能及用量与丙酸钠相同。可补充食品中的钙质。

3.5双乙酸钠双乙酸钠易溶于水和油,加入肉、鱼、油制品中有较强的渗透性。对黄曲霉菌、微小根毛菌、伞枝梨头菌、足样根毛菌、假丝酵母菌5种真菌以及所属细菌链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利斯特菌、革兰阴性菌也有一定作用;而对乳酸菌、面包酵母无破坏,可抑制有害菌、保护有益菌。最大使用量为1g/kg。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使用的各种食品防腐剂都是低毒、安全性较高的,严格按照规定的使用剂量和使用范围使用,对人体绝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4.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4.1发展现状

(1)产量增加,价格下调,经济效益略有增长。去年各类食品添加剂总产量20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11%,多数产品价格下调。如柠檬酸、乳酸、面粉增白剂、CMC、丙氨酸等的价格都不同程度的下降。也有一些品种的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个别有所增长,特别是抗氧化剂、防腐剂中的一些品种,如山梨酸钾、双乙酸钠等。多数产品价格下调后,效益并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增长。其原因:①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和配置,生产力水平提高,竞争能力增强。②加强企业管理,优化组合,内部挖潜,降低成本。

(2)产品出口增幅较快,某些品种以数量上的优势占据国际市场的主要份额。

(3)适销对路的产品产销两旺,新产品、新技术备受青睐,没有特色的大宗产品销售不畅。

4.2我国食品添加剂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近二十年来食品工业发展迅速。2001年食品工业产值已达9000多亿元,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占第一位。但仍存在两个问题。其一,食品工业的发展落后于农产品加工发展的需要,其总产值仅为农业产值的50%,而国外发达国家为200%~300%;其二,食品工业结构不合理,初级加工产值占食品加工总产值的一半,烟酒占30%,精深加工产品产值不到20%。为了提高我国食品加工工业的水平,缩短和世界食品工业发展的差距,大力发展食品的精深加工,开发新的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对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和实现农业产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有了新的要求,营养食品、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等已成为食品消费市场的新热点,而食品添加剂对生产这些产品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THE END
1.有报告显示:国民降饮食意识提升正推动食品行业企业变革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日前,致同中国发布最新《致同咨询行业洞察——农业与食品行业的持续性发展》报告,剖析农业与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实际应用案例及前景等。报告指出,从环境、社会及治理的多重视角出发,中国食品行业供应链的挑战正成为备受瞩目的议题。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EQAHIM30514CDBK.html
2.我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滚动新闻膜分离、物性修饰、无菌冷灌装、浓缩、冷加工等加工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缩短了我国食品加工技术和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部分领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个别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食品工业虽然成效显著,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61225/17321119861.shtml
3.我国食品工业存在四大问题: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我国食品工业存在四大问题: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27日在京举行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上,食品工业协会原会长王文哲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食品工业完成销售值27942.18亿元,同比增长26.03%,实现利润1767亿元,同比增长20.4%。同时,《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所规划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 http://gxt.hunan.gov.cn/gxt/xxgk_71033/gzdt/gzdt_3/201009/t20100929_2838859.html
4.创建食品加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发展规划二、存在问题 1、产业链条还不够长,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具有优势的农副食品和肉类加工仍以初级加工为主,功能型产品发展不足。初级食品加工比例大,精深加工不足,高附加值产品匮乏,餐桌食品和传统食品还没有完全实现工厂化生产。食品制造业发展滞后,资源性产品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较低...http://www.chanyeguihua.com/285.html
1.食品工业化浪潮来袭:餐饮半成品市场潜力无限报告精读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消费者对食品的便捷性和多样性需求日益增长,这直接推动了食品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化,特别是餐饮半成品市场,已经成为食品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餐饮半成品,指的是经过一定加工处理,便于消费者快速烹饪的食品,如速冻食品、预制菜肴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习惯的改变,这一市场展现出巨大的...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114a152478bd4cee1d6aaf1e682.html
2.你认为目前酱腌菜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工业化水平不高:相比发达国家,国内酱腌菜企业较少重视工业化和健康化生产,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过严重的质量问题,影响了消费者对酱腌菜的整体认知。 2. 健康化生产重视程度不足 - 食品安全问题: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酱腌菜行业需要更加注重产品的健康属性,减少添加剂的使用,提高...https://www.baogao.com/question/22862.html
3.有关食品安全问题论文3000字(精选10篇)食品添加剂;问题;对策;食品安全;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促进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要求食品方便化,多样化,营养化,风味化和高级化,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就离不开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 一、食品添加剂 (一) ...https://mip.ruiwen.com/zuowen/3000zi/593766.html
4.食品饮料及医疗行业润滑解决方案润滑油1682011年,全国食品工业增长较快,规模继续扩大,效益有所提高,市场供应丰富。据今年1月至9月统计,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31461家,从业人员644.91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55541亿元,同比增长31%。按此增长比例预测,2011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7万多亿元。 当前,中国食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二是...https://www.ympetro.com/lube/trade.php?cate=14
5.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年)三、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 “十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虽然成效显著,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一)食品工业转化增值能力较低,整体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食物资源丰富,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类和水产品等农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以这些农产品为原料的食...https://ifst.caas.cn/xwzx/kyjz/2057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