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超市的货架前满怀欣喜地挑选那些包装精美,香气浓郁的食品时,可曾想过你都吃了什么?你都该吃多少?当我们面对食品包装上“低脂”、“低盐”、“无糖”之类的字样时,是否能明白其真正的含义?
什么是营养标签?
营养标签是向消费者提供的有关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可以帮助消费者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新的营养标签主要内容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营养成分表是对食品中营养成分名称、含量和所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进行标示的规范性表格。其中,能量和一些与人体健康关系尤为密切的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等,需要在所有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中强制性标示。
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是对某营养成分能够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的描述。比如,对于含有钙的预包装食品,可以在营养标签中标示“钙有助于骨骼和牙齿更健康”,这样的声称有利于消费者进一步理解食品中营养素的生理作用。
新版征求意见稿中,删除原来的核心营养素的定义,同时增补了能量、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并完善了能量及碳水化合物的计算公式,将前期标准问答中的部分内容完善到标准文本中了,相比现行标准,修改后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更精确。因此按修改后的碳水化合物计算的能量也更精确。
为了规范企业生产,同时方便消费者对营养标签的识别和理解,指导消费者健康选择,修订后的《标签通则》对标签格式、文字大小、营养声称等方面都明确规定了标注方法,包装正面也允许采用图形、文字等方式对营养素含量补充说明。对能量的描述可以使用卡、千卡、卡路里进行文字说明;对钠的描述可以使用盐、低盐等文字表达。
食品中的钠是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含钠化合物的总和。一般情况下人体不会缺钠,相反由于膳食习惯问题,我国居民的钠摄入量远远超过需要量,成为导致高血压的一个主要因素。为引导人们选择钠含量较低食物,营养标签可根据食品钠含量声称“低钠(低盐)”、“无钠(无盐)”。我国规定,低钠食品的要求是钠含量≤120mg/100g(或100ml),无钠食品的要求是钠含量≤5mg/100g(或100ml)。为了预防高血压,我们大家应该吃清淡少盐的膳食,尽量不要选择钠含量很高的食品。
脂肪是人体必需营养素之一,它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是产能的三大营养素,具有为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等生理功能。但是,过量的脂肪摄入容易导致肥胖等慢性病的发生。根据我国标准规定,脂肪含量不高于3g/100g(或1.5g/100ml)的产品可以声称低脂。肥胖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和脂性腹泻患者等人群建议尽量选择低脂食品。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司长刘金峰认为,有效实施营养标签通则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宣传普及食品营养知识,可以加强对个人和家庭的营养和膳食指导。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可以通过阅读营养标签,有意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二是有利于规范企业正确标示营养标签,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有了营养标签,需要将产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告知消费者,企业在研发、生产食品时,就需要对此加以考量,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引导企业不断进行产品优化升级的有效措施”。
刘金峰表示,接下来,国家卫健委将按照合理膳食行动的要求,扎实推进营养标签标准修订工作。“增加蔗糖等糖的强制标识,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者‘无糖’的声称,积极推动在食品包装上使用‘包装正面标识(FOP)’信息,帮助消费者快速选择健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