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茎叶富含糖类、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可促进动物生长,其饲料具有低成本、高营养、安全性高等优势。甘草饲料的发展不仅能提高养殖业的利润,还能促进甘草的综合利用和种植业的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文综述了甘草茎叶作为畜禽饲料的价值、生产工艺、问题与展望,为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有助于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采用超声法和微波法提取小麦麸皮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及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法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4g/mL、70%乙醇、提取25min,总黄酮提取率为1.082mg/g。微波提取法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8g/mL、80%乙醇、提取40s,总黄酮提取率为1.522mg/g。微波法提取率明显高于超声法。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超声法提取的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显著优于VC和微波法。
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同时分离检测草鱼肉质中维生素B_1和维生素B_(12)的方法。草鱼样品经过酸消化和酶提取后释放出样品中蛋白结合和磷酸化的维生素B_1和维生素B_(12),再经固相萃取净化,结合HPLC-DAD对两种目标物进行检测。考察了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中流动相组成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及固相萃取条件中样品溶液pH和洗脱剂对样品回收率的影响。采用HLB固相萃取柱对草鱼样品进行净化,甲醇/水(v/v=1/1)混合液洗脱维生素B_1和维生素B_(12)。色谱流动相分别为85%甲醇和50mmol/L磷酸二氢钠(pH3.00,含5mmol/L己烷磺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55nm,进样体积为20μL,维生素B_1和B_(12)可在15min内分离。在最佳分离检测条件下,维生素B_1和B_(12)的检出限(S/N=3)为0.21~0.36μg/mL,加标回收率为83.9%~95.1%。本文建立的方法可对草鱼肉质中维生素B_1和维生素B_(12)含量进行准确定量。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饲料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增多,若不加以有效识别和控制,容易对饲料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构成严重影响。可以说,分析饲料企业的风险成因已成为饲料企业的必然选择。对此,本文从现代管理视角出发,深入探讨饲料企业加强风险控制的意义,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旨在为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手段,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饲料产业作为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借助数字经济实现转型升级、提高生产力的迫切需求。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引领饲料产业转型发展与生产力提升的策略,对推动饲料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数字经济背景下饲料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如何实现饲料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其生产力,为饲料产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饲料企业作为连接上游种植业和下游畜牧养殖业的重要枢纽,其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健康。然而,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部分饲料企业面临着员工流动性大、工作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从人性化管理视角出发,分析了人性化管理在饲料企业激励机制中的价值,并根据饲料企业激励机制的现状提出优化策略,以期提升饲料企业的管理效能和市场竞争力。
物流配送是供应链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市场需求不断升级,传统的饲料物流配送模式已难以满足饲料产业的发展。信息化水平低、配送效率不高、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饲料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帮助饲料产业实现降本增效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标,本文主要分析了饲料物流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并从客户需求、物流合作、信息共享、风险控制、过程监督等角度积极探索了饲料物流配送服务与供应链的协同发展路径,力求进一步提升饲料物流供应链的协同发展效能,为饲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饲料总产值的不断增长,饲料企业的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并表现出产品滞销、利润薄弱等问题。在此背景下,饲料企业要想适应激烈的市场环境,还需要深入分析饲料企业竞争加剧的外在表现及深层原因,并从市场营销战略的角度综合考量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这样才能进一步优化饲料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助力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数智化管理会计平台能为饲料企业提供集成信息、优化决策、提升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适应市场变化,应重视数智化管理会计平台的构建。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数智化管理会计平台对饲料企业的价值,然后详细阐述数智化管理会计平台的构建路径,包括重塑高效化决策组织、建设信息集成与创新平台以及完善精细化流程管理等环节。最后,为确保该平台的有效应用,还将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以期饲料企业能在实际运营中有效构建和应用数智化管理会计平台。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涵盖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多个维度。饲料产业作为连接种植业与畜牧业的纽带,不仅是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可以保障农民就业渠道和经济收入水平,而且能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与文化产业共同繁荣,达到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重塑乡村价值体系的目的。为此,本文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分析了文化繁荣赋能饲料产业振兴的重要意义及实践路径,力求从产业、文化维度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助力,并推动饲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经济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对深化教育改革,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饲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创新驱动为战略指引。为此,高校应充分利用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饲料产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本文从产教融合视角出发,分析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饲料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策略,力求从供给端解决饲料产业人才短缺问题,顺利推动饲料产业转型升级。
2019年1月,“双高计划”正式成为指导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决策,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需在明确“双高计划”的作用与影响下,与企业合作建立产教协同育人机制,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高校与饲料企业的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存在问题。为此,本文分析了当前饲料企业与高校产教协同育人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饲料企业助力高校产教协同育人的可行路径,以期满足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以及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双循环”战略是我国应对复杂国际形势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针,旨在通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而释放内需潜力,深化全球合作。在此背景下,饲料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投资环境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从“双循环”战略出发,针对当下饲料产业的投资环境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研究,旨在推动饲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饲料企业面临着人才短缺和员工流失等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成为饲料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对员工的思想、行为和工作绩效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从企业文化视角出发,分析了企业文化在饲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并提出了饲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策略,力求以高质量的内部管理水平推动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饲料产能的不断提高,饲料企业在助力畜牧养殖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饲料粮进口依赖度高,市场中饲料产品饱和的问题。为保障饲料粮稳定供给,并实现饲料产品的促销,饲料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力求通过饲料外贸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要素除了资本、技术外,还需要饲料外贸人才的支持,究其原因,还在于饲料外贸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都需要人的参与,只有切实提高饲料外贸人才的职业能力,才能帮助饲料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业财融合不仅是财务工作转型的大势所趋,而且是强化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策略。通过强化业务与财务之间的双向融合,提升预算的精准性,能够帮助饲料企业推行更符合需求的全面预算管理,以实现对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的有效分配、考核和控制。目前,饲料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程度地制约了预算管理的监督控制效果,所以需要加以分析,并基于业财融合理论提出全面预算管理对策,从而有效组织和协调饲料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确保战略目标的顺利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