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宝瑞还提到,食物营养的科普问题已提到日程。例如,国内许多消费者对什么是健康食品概念不清楚。这一问题涉及食物结构、标准等多方面。北京协和医院原营养科主任杜寿玢指出,营养立法是食品营养界多年努力的方向,但其中遇到不少困难,关键是一些上级部门对营养是否应列为“国策”认识不一致。她呼吁,我国营养立法已比日本晚了半个世纪,国家有关决策层也应普及营养知识,从宏观上扫清障碍,把“营养立法”作为一个大问题来抓。同时,也要认识到,“食育”是营养立法中的重要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蔡同一建议,对我国老年营养与食品事业作专题研究,在70—79岁老年危险年龄段开展营养免疫系统康复系统的研究。著名农学家方悴农呼吁,在农村许多地方,靠吃腊肉、腊鱼过一年,而玉米、甘薯等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却被忽视。面对这种现状,如何改变农村食物营养状况十分重要。
在营养立法工作方面牞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谈到牞将继续参与《中国居民营养改善条例》的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推动该条例早日出台。同时,也将继续研究“学生奶”和“学生营养餐”问题和开展支援贫困地区农民工的饮食营养活动。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秘书长许世卫谈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在2006年发挥专家优势,紧紧围绕国家食物与营养发展目标,就大豆产业发展、食物消费等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委员会不仅为广大食物与营养工作者提供了交流平台,同时也承担了国家食物与营养科研项目,向国家提供具有科学基础的咨询意见,如扩大实施国家“大豆行动计划”、参与《营养改善条例》起草工作等。在科普工作方面,委员会依托《中国食物与营养》、《营养新思维》等平台,积极宣传食物营养知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