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必驰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俞凯:ChatGPT是继AlphaGo之后最大的里程碑进步财专访股票频道

(原标题:思必驰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俞凯:ChatGPT是继AlphaGo之后最大的里程碑进步|财专访)

本期访谈人物:

思必驰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俞凯

“GPT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集中式突破,包括对话智能技术、深度学习大模型技术、工程化能力以及大数据的整体突破。”

▍个人介绍

思必驰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清华大学本科、硕士,剑桥大学博士。

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

IEEESpeechandLanguageProcessingTechnicalCommittee委员(2017-2019),中国计算机学会语音对话及听觉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学术和知识产权组组长。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orldLaureatesForum)青年科学家委员会委员,全国信标委用户界面分委会委员。

发表200余篇国际论文,获得多个国际研究挑战赛冠军,担任InterSpeech、ICMI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和ACL、NAACL、EMNLP等国际会议对话交互领域主席。

曾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进步奖、中国计算机学会青竹奖、2016年《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

▍第一标签

引领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长期主义者

▍公司简介

Q:在类ChatGPT的对话机器人研发方面,公司目前有何进展?

俞凯:在技术的迭代发展上,ChatGPT本质就是一个统计类的深度学习对话通用大模型。

思必驰应该算是国内最早一批去进行统计类对话模型的产业化研究的公司之一,并且在任务型对话上也取得了很多很好的研究成绩和应用成绩。思必驰已有的语音和语义的通用基础模型,已经达到亿级参数。

在通用基础模型技术方面,目前思必驰使用千块GPU卡量级的超算资源,正在整合扩展资源,在已有算法研究和数据积累的基础上,将亿级参数模型扩展到百亿以上量级。

Q:在类ChatGPT的对话机器人研发方面,公司未来有何计划?

俞凯:现在的ChatGPT还是以文本机器人的形式来出现,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一定会往语音对话机器人去进阶,会逐渐强化对语音和文本的深度融合。在听觉感知技术方面,思必驰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语音转文字和高质量的声音播报效果;能够解决在人机交互过程中面临的远距离、复杂声场的多噪音干扰、多说话人判断;满足用户对方言、外语的识别及合成的需求。

在聊天机器人方向,融合语音、文本、图像信号的多模态交互技术也有很大机会。以当前新起的虚拟数字人为例,多模态、智能化的完整解决方案可以更好地应对不同场景的复杂变化,多模态交互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多模态及交互技术方向,思必驰公司在业界率先发布了全双工对话架构,形成了独特的闭环人机对话系统构建的底层综合技术优势,与国际主流先进技术相比,取得声纹验证、语音分离等指标的显著提升。

Q:您怎么看此次ChatGPT火出圈?可能存在哪些原因?

俞凯:ChatGPT可以算是继AlphaGo之后最大的一个里程碑进步。AlphaGo解决的是确定规则情况下的搜索和处理,而GPT在无确定语法规则前提下,部分解决了自然语言交互的问题。我们并不能把GPT简单理解为某一个特定单点技术的突破,而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集中式突破,包括其中的对话智能技术、深度学习大模型技术、工程化能力以及大数据的整体突破。

ChatGPT爆火还有个原因,即产业应用的需求对技术的召唤得到了回应。各种智能硬件发展到现在,功能上逐渐愈发同质化,体验上也很难做出自己的特色。ChatGPT的创作能力则满足了产业应用级的需求,打开了新的空间。

Q:据路透社记者统计,AI、生成式AI、机器学习等词出现在美国科技巨头最新季财报会议中的频率是上一季度的2-6倍。巨头纷纷发力生成式AI,您认为有哪些原因

其次,生成式AI有“创作性”的天然属性:即没有绝对的正确错误之分,甚至有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意味。决策性AI的结果一旦错误,很容易被诟病;而内容创作的多样性结果,则会被欣然接受。比如,现在的ChatGPT,在对一些事实性内容的结果是不太准确的,但大家仍然能够宽容接受,因为它的对话是流畅的、回复是有效的。

Q:您预判未来随着生成式AI能力的提升,将在哪些行业快速渗透

俞凯:短期来看,关于需要基于一定背景知识的创作型产业,以及一切刚需AIGC的场景、重视SOP(标准作业程序)的行业,能够快速突破。比如智能写作、文档管理、代码生成、流程管理、甚至游戏NPC等。

俞凯:中美的差距,其实是在工程化能力、基础架构设置方面,另外还有人员经验的问题、长期信念决心的问题。

ChatGPT的核心是大模型技术和对话智能技术,大模型是指通用基础模型,当参数足够大的时候,比如当有千亿级以上的大模型的时候,不再需要额外的采取数据对各个领域进一步训练。大模型的算法是通用的,而数据量在超过千亿级之后,对比也就不再那么明显。

底层基础的算法是公开的,并且国内外一流的研究机构都有非常不错的研究成果,在算法的迭代创新方面并不存在明显差距。当数据量足够大,微不足道的数据差距影响也没那么明显。

Q:您预判,中国何时能有产品对标ChatGPT

新技术出现的本质,是为了投入应用,而不是停留在技术指标层面的对比。我很期待中国的创业公司能够基于用户需求、产品情况,去探索出更多的类GPT应用,不管是在AI辅助、智慧办公、智能客服,还是在更大层面的产业应用上。

Q:近期围绕着ChatGPT成本、法律与伦理问题有诸多讨论,您认为生成式AI面临哪些主要挑战

俞凯:大模型的训练的确是很昂贵,所以从成本来说,目前只有巨头能负担起高昂的投入,但当大规模应用起来,从长远看,大模型技术反而能够降低机器学习的成本、提高应用效率。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便一直是“AI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讨论。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关键是运用技术的人,应该向善、不作恶。

人工智能,说到底还是人的智能。ChatGPT可以基于上下文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对话聊天来不断完善自我学习和进化,但是这种学习进化的机制,本质上也是由人类设计的。当然,为了保证AI的良序发展,我们的确需要去嵌入一些相应的限制手段和规则约束。

Q:近期Google对外指出了AI技术发展迅速而大公司行动缓慢的原因:需要将AI融入现有的产品与服务中,符合公司的业务战略才能展开,并不能如OpenAI这样只需要研发一款最佳模型就可以。对此您怎么看

俞凯:基础AI技术创新,必须最终走入产业,结合场景应用才会变得有价值。

作为新基建一环的AI技术,不能单靠底层原始创新来推动发展,其落地应用需要结合行业认知和客户需求输出整体性、结果导向性的实用解决方案。当然,OpenAI这样的基础模型工具也具有巨大价值。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本身就属于不同范畴,商业公司更多的还是要为市场负责,要计算投产比,更倾向于投入应用型研究;但基础性研究却可以更纯粹地去看更底层的算法工具和更前瞻性的技术未来。

近几年,行业也在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技术型企业和高校之间展开紧密合作,以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融合,例如讯飞和中科大,思必驰和上交大。毕竟人工智能发展是一个长期主义,为了将来更稳定、更强的突破,必须重视基础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短期内看研发投入会很高,但长远看却能降低成本、提高整体效率,也有利于建立中国人自己的“AI矿场”,更好地赋能传统百业。

THE END
1.国泰君安:宠物经济蓬勃国产宠物品牌弯道超车国泰君安证券2)国产品牌崛起:回应“宠物主”的营养焦虑。早期我国宠物食品市场由外资品牌引领,在线下渠道占据优势。因宠物食品存在购买者和使用者分离的特点,年轻宠物主普遍存在“营养焦虑”。国产品牌推动产品工艺原料创新,积极回应宠物主需求,在收入体量排名方面获得跃升。3)国产品牌未来:聚焦“宠物”本身的健康需求。宠物主科学...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UML9E205198ETO.html
2.国泰君安:宠物经济蓬勃国产宠物品牌弯道超车2)国产品牌崛起:回应“宠物主”的营养焦虑。早期我国宠物食品市场由外资品牌引领,在线下渠道占据优势。因宠物食品存在购买者和使用者分离的特点,年轻宠物主普遍存在“营养焦虑”。国产品牌推动产品工艺原料创新,积极回应宠物主需求,在收入体量排名方面获得跃升。3)国产品牌未来:聚焦“宠物”本身的健康需求。宠物主科学...http://www.stcn.com/article/detail/1412039.html
3.2024年投过企业,资本事件,高管年度总结安宏资本将携手帅克创始人袁方及现有股东博裕投资,共同推动帅克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宠物食品市场中加速成长。【详情】 2024 08-12 具备AI+机器人生产力级全栈技术能力的具身智能公司「千寻智能」于近日完成近2亿元种子轮+天使轮融资。「千寻智能」由前珞石机器人CTO韩峰涛创办,创立于2024年2月,在成立至今的半年里,...https://www.pedaily.cn/company/21212/19478/
1.跨国食品和玩具公司拉满“情绪价值”促消费进博新机遇界面新闻...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雀巢的展台上摆放了几款受人关注的宠物食品,包括能降低人类对猫过敏反应的冠能畅抚系列猫粮,提高猫犬免疫力的冠能益生菌产品,以及原料更天然的麻利猫粮。 这些产品并非首度亮相中国市场,其中冠能畅抚系列在2022年上市,冠能益生菌系列为2023年品牌升级后所推,成分天然...http://news.net9.cn/post/7c672548.html
2.亚马逊最新规则重塑电商格局,里程碑式的变革亚马逊发布最新规则,重塑电商格局的重要里程碑。这些规则调整将对电商平台产生深远影响,优化市场生态,提升用户体验。新规则旨在促进公平竞争,提高卖家服务质量,推动电商行业持续创新与发展。这一变革将为消费者和商家带来全新的购物体验,巩固亚马逊在电商领域的领先地位。 https://www.rlspgy.com/post/17126.html
3.中国罐头食品市场分析(通用6篇)正因此,他们生产的“AIBEI爱贝”犬粮、猫粮才能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使他们的销售总量增长速度在两年内实现了翻两番的突破,成为国内宠物食品市场中数一数二的一线知名品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3k8id2j.html
4.乖宝宠物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乖宝宠物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全文 乖宝宠物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 2024 年 4 月 16 日 乖宝宠物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全文 致股东 尊敬的各位股东: 2023 年是乖宝宠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实业与资本市场的顺利接轨,为公司发展 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3 年 ...https://www.szse.cn/api/disc/info/download?id=13366508-ccb5-4aba-ab62-962dc754c1e4
5.'南和犬猫粮'区域公用品牌隆重发布—以源为本用心匠造南和宠物食品产业自上世纪90年起步,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与积淀,目前已经形成国内最大的宠物食品及用品产业带,相关市场主体达8200余家。此外,南和还拥有全国最大的宠物食品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猫砂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基地,被河北省列为重点打造的10个特色产业集群之一,拥有全国十强宠物食品企业2家,...https://www.chinapp.com/pinpaidongtai/203745
6.CTI华测检测2024年宠物食品质量安全沙龙暨宠物喂养测试项目启动会...为助力宠物食品行业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由CTI华测检测主办的“2024年华测宠物食品质量安全沙龙暨宠物喂养测试服务项目启动会”于2024年3月22日在青岛隆重召开。https://www.cti-cert.com/serviceslist/25403.html
7.2024,倍内菲的“出海元年”与品牌全球化战略解析引言: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品牌正以其独特的创新力和品质追求,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2024年,对于中国宠物食品品牌倍内菲而言,不仅是其“出海元年”,更是迈向十年征程的重要里程碑。本文将通过倍内菲的出海之路,探讨其如何通过品质、创新与本土化策略,在全球宠物食品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品质为本,品牌基因决定...https://www.zgswcn.com/news.html?aid=184784
8.这家噬菌体药物研发商完成2000万新一轮融资,里程碑创投领投...Wild Earth 是一家宠物食品供应商,通过生物科技和发酵工艺,利用源于亚洲的菌株生产宠物食品。近日,“人造肉”宠物粮品牌获得由中国领先的食物科技 VC Bits x Bites 的投资,其他投资者包括投资过 Airbnb, Lyft, Spotify 的 Founders Fund 以及 NBA 小牛队的所有者 Mark Cuban。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254078576&efid=PX27aNkcAA84E_3Pw4XC8Q
9.佩玛思特母公司嘉吉在浙江嘉兴开设新工厂,发力中国宠物食品市场我们将携手顶尖科研机构,共同为中国消费者的爱宠们提供更健康多元的宠物食品。此次开设新工厂以及与中国农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是嘉吉助力中国宠物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新设立的嘉兴工厂将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碳排放,同时会以嘉吉最高的食品安全标准来保障产品安全。在生产方面,工厂配备...https://china.qianlong.com/2022/0301/6924309.shtml
10.2.2国内里程碑利乐利乐公司一直以来都着眼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致力于“通过多元化的产品满足中国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不断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完善的配套服务引进中国,积极推进生产服务的本地化进程,在中国液体食品包装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内里程碑 1979年 第一台利乐灌装机在广州投入使用 1985年 在香港设立利乐中国有限公司 1987年 ...https://baike.sogou.com/v66492.htm
11.15大潜力赛道,4大新消费趋势,抢占2024年食品饮料创新的N种机遇为此,不少入局玩家全速前进,使出浑身解数突破市场和监管困难,走到了消费者餐桌前。今年,行业两大领军企业UPSIDE FOODS和GOOD Meat已经获得了在美国销售人造肉的首个监管部门批准,目前均已在美国餐厅推出。这意味着人工培育肉逐步进入新加坡之外的其他市场,标志着食品系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https://36kr.com/p/250616103463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