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朋友圈和一些电商平台上,保健品的销售十分火爆,许多人都买过这些所谓的“网红保健品”。
记者在网上随机搜索了下保健食品,发现还真是五花八门功能各异。一款奶黄素,宣传服用一个月可以瘦17斤;一款纤维素,号称服用后可以增强儿童的免疫力;一款月光美白丸则表示,纯中药成分可以美白淡斑。而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却根本查不到这几款保健食品的备案信息,这些都不是正规的保健食品。全国多地警方也查获了大量无正规生产厂家、无准确生产日期、无质量检测的三无保健品。
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食品药品和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支队长陈刚介绍,到目前为止,今年破获了食品药品的案件16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6人。互联网销售三无保健食品的案件,呈现了高发态势。
近日,南通市公安局就破获了一起利用互联网跨省贩售三无保健食品的案件,并捣毁了一处隐藏在农家院中的生产窝点。工人们白天在这个窝点干活,晚上就住在这里。
据办案民警介绍,这些三无保健品,大多生产环境脏乱差,配方也大同小异,多年不变。三无保健品制造商孙某某给记者给介绍了一个行内流传多年的做性保健品的经典配方。
据这个三无保健品制造商介绍,做这些性保健品的配方多年来一直没变,不是在淀粉中兑点西地那非,就是在淀粉中兑点西力士。那么服用了按照这个配方做出来的保健品对人体有没有伤害呢?制造商孙某某这样辩解:“像高血压,心脏病,吃到肚子里,没有什么反应,吃到嘴里以后,喝口凉水立马就解了。”
西力士和西地那非这两种原料,都是国家在食品中明令禁止添加的药物。这种药也并不像他说的这么百无禁忌,高血压,心脏病、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这类药品后,会造成心率失常等问题。
随后,记者将这款网红减肥产品送到了南通市食品药品和环境犯罪侦查支队进行检验。检验发现,这款减肥产品含有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药品西布曲明。
南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范耀辉说:“西布曲明具有兴奋、抑食这方面的作用,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厌食、失眠、肝功能异常等危害严重的副作用。由于西布曲明价格比较低廉,所以屡被违法犯罪分子加入减肥食品中。”
原来,这些功能吹嘘的神乎其神的减肥产品不过是淀粉兑的西布曲明。其实很多三无减肥保健食品常年采用的都是这样的配方。而市面上功能各异的三无保健食品,每一种的配方大都是“面粉兑的违禁药物”。
这种“面粉+违禁药物”的配方一直沿用多年,并不新鲜。可是为什么时隔多年,这些三无保健品还能摇身一变成为“网红爆款”,而且销售得异常火热呢?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不断变身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第一步:紧跟市场制造卖点
市面上流行玛卡养生、肾宝片、益生菌,他们就开发类似的三无产品。
可是光迎合市场需求还不够,要想使这些三无保健品变成“网红保健品”,还需要借助防伪以假乱真。
第二步:制作防伪以假乱真
为了进一步取得消费者的信任,一些三无保健食品还仿造正规的保健食品编造出了批准文号。
此时三无保健品也只是看着像真的保健品,离价格不菲的“网红保健品”还差很远,这些三无保健品要想卖上更高的价格,还需要制造精美的包装和“洋气”的身份。
第三步:精美包装进口身份
将包装做的精美也是为了衬托所谓的“进口保健品”的身份。有的保健品号称来自德国、美国,其实都是农村里的小作坊产的。三无保健品只要经过这么摇身一变,身价就翻了几番,一盒成本3元钱的三无保健品,一转身就能卖到70多元。
正规的保健食品是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和保健食品标志的,无论是国产保健食品还是进口保健食品,都可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查询到保健品的保健功能、功效成分、主要原料等信息,可是许多消费者对此却并不知情,这就让一些不法商家钻了空子。
监管部门有责任加强网络数据监控,加大打击力度。互联网企业有责任管理好自己的平台,不让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和假冒伪劣产品在平台上肆意流通。作为消费者,我们自己也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任,要小心朋友圈的推销,越吹得神,我们越要擦亮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