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食品的腐败变质?食品腐败变质有哪些现象?
问题二: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控制?
食品易受到外来和内在因素作用而发生腐败
一、定义
食品的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二、按照变质可能性将原料分类
极易腐败原料(1天~2周):
肉类和大多数水果和部分蔬菜。
中等腐败性原料(2周~2月):
柑橘、苹果和大多数块根类蔬菜。
稳定的原料(2~8月):
粮食谷物、种子和无生命的原料如糖、淀粉和盐等。
§2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控制
一、生物学因素
(一)微生物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食品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类型和数量的微生物的污染,造成食品的腐败与变质。而且,由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是最为重要和普遍的。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特点:
食品种类不同,引起变质的微生物种类不同;
环境条件不同,变质快慢程度不同;
食品成分发生变化的同时,产生毒素或致病。
1.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
细菌:
不管食品还是食品原料,在绝大多数场合,变质的主要原因是细菌引起的。
酵母菌:
在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品中容易生长发育。
霉菌:
在有氧的环境中生长发育,在富含淀粉和糖的食品中容易滋生霉菌。
2.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
(1)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
(2)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3)食品中脂肪的分解
3.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
(1)食品的PH值
各类微生物都有其最适宜的pH范围:
耐酸性霉菌>酵母菌>细菌
(2)食品中的水分
部分食品的水分活度值
(3)营养成分
(4)氧气
微生物可以分为:好氧性微生物、微需氧微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和厌氧性微生物。
(5)温度
(二)微生物的控制
加热杀菌
商业无菌
杀灭食品中所污染的病原菌、产毒菌以及正常储存和销售条件下能生长繁殖、并导致食品变质的腐败菌,从而保证食品正常的货架寿命。
(1)微生物的耐热性
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
a.微生物本身的特性
污染的种类:各种微生物的耐热性各有不同。
芽孢菌>非芽孢菌、霉菌、酵母菌
芽孢菌的芽孢>芽孢菌的营养细胞
厌氧菌芽孢>需氧菌芽孢
嗜热菌芽孢的耐热性最强
污染的数量:
生理状态与所处的环境
稳定生长期的营养细胞>对数生长期的营养细胞
成熟的芽孢>未成熟的芽孢
较高温度下培养的微生物耐热性较强
b.食品成分的因素
酸度:pH值偏离中性的程度越大,耐热性越低。
水分活度:细菌芽孢在低水分活度时有更高的耐热性。
杀灭肉毒杆菌在干热条件下121℃需120min,湿热条件下121℃,4~10min即可。
脂肪:脂肪含量高则细菌的耐热性会增强。
盐:低浓度食盐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而高浓度食盐(>8%)则对微生物的抵抗力有削弱作用。
糖:糖的浓度越高,越难以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
(2)加热杀菌的方法
巴氏杀菌:杀菌温度65℃—80℃,主要用于不耐热的食品。果汁、果酒等
常压杀菌:指101.325KPa、100℃条件下的杀菌处理。适用于酸性食品的杀菌。PH<4.5
高压杀菌:指101.325KPa以上、100℃以上的杀菌。适用于非酸性食品的杀菌。PH>4.5
(3)杀菌原则
杀菌方法的选择,一般以PH值4.5为界限
杀菌时一般以该食品中耐热性最强的细菌为对象菌
加热杀菌时应充分考虑到食品的热敏性
2.控制水分活度
降低水分活度的方法:
去除水分(干制)
加盐或加糖
控制水分状态(速冻)
3.PH值的控制
降低PH的方法:
发酵产酸降低食品的PH值
加酸型防腐剂
4.栅栏技术
(1)栅栏技术的概念
通过联合控制多种阻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以减少食品腐败,保证食品卫生与安全性的技术措施。
(2)栅栏因子
能扰乱微生物内平衡机制的加工技术;
常用的栅栏因子:高温处理(F)、低温冷藏(t)、酸化(pH)、低水分活度(Aw)、降低氧化还原电势(Eh)、添加防腐剂(Pres)、竞争性菌群(c·f)等。
此外,还有辐射、超高压处理、微波、超声波、紫外线、酶制剂、保鲜膜等。
(3)栅栏技术与微生物的内平衡
微生物的内平衡是微生物处于正常状态下内部环境的稳定和统一,并且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只有其内环境处于稳定的状态下,微生物才能生长繁殖。
栅栏因子针对微生物细胞中的不同目标进行攻击,如细胞膜、酶系统、pH值、水分活性值、氧化还原电位等,这样就可以从多个方面打破微生物的内平衡,而实现栅栏因子的交互效应。
把栅栏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形成微生物不能逾越的栅栏之效果称为栅栏效应。
(4)栅栏技术内涵的扩展
初始的栅栏技术主要是针对控制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然而仅仅考虑控制微生物而不顾及食品质量的保藏方法是不完善的。因此实际上栅栏因子的作用不仅局限于控制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也可延伸到抑制酶的活性、改善食品品质、延长货架期等方面。
(5)栅栏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①栅栏技术在鲜肉保藏中的应用
传统方法:冷冻
缺点:成本高,影响肉的品质
栅栏技术:水分活度、PH、防腐剂、低温处理、较高温灭菌、真空包装等,其中最有效的是:水分活度(aw)。
②在新鲜果蔬加工中的应用
从原料选择、加工、包装到配送、销售,每一环节都应直接或间接地采取“栅栏”措施,以达到预期的保存目的。
栅栏因子:温度控制、适宜的清洗消毒剂、pH、水分活性、气体成分、臭氧、辐照、包装。
在抑制杨桃切片贮存期发生的褐变反应以及营养成分改变的工艺中,就是以pH作为主要栅栏因子,采用柠檬酸和抗坏血酸的有效结合调节其切片表面的pH,并同时利用无氧包装、低温贮存等辅助性栅栏因子,达到了有效抑制杨桃切片发生褐变的效果。
③栅栏技术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食品包装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栅栏因子。
用于包装过程的栅栏因子有:抽真空、充入特殊气体、气调包装等。真空与充氮包装将阻隔氧气作为首要目标,气调包装主要控制、调节包装袋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并将其稳定在一个狭小范围内。
在包装过程中调节温度、压强等栅栏因子,也同样可以增强包装的栅栏功效。
用作食品包装的材料很少具有防腐性或抗氧化性,或能吸收C2H4、O2、水蒸气等。
添加栅栏因子:脱氧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吸湿剂、C2H4吸收剂等。
02
乳酸链球菌素Nisin
一、产品简介
乳酸链球菌素(Nisin)是由乳酸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多肽抗菌类物质,由34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C143H230N42O37S7,相对分子质量3510。
大多数的牛乳中存在乳酸链球菌素。
分子结构式
(一)Nisin水溶性
Nisin的水溶性随着溶液pH值的降低而升高:
pH=2.5时,其溶解度为110mg/mL;
pH=5.0时,其溶解度为40mg/mL;
pH=7.0时,几乎不溶;
乳酸链球菌素最好的溶剂为0.02mol/L的盐酸。
(二)Nisin水溶液稳定性
Nisin的稳定性与溶液的pH值有关:
如在pH=3.0以下,加热至115.6℃30min,活性基本没有损失,Nisin的耐酸、耐热性能优良。
(三)Nisin抑菌性
(四)Nisin安全性
大鼠经口服LD50约为7000mg/kg体重,ADI为0~0.875mg/kg体重。实际无毒性。
乳酸链球菌素是多肽,食用后在消化道中很快被蛋白水解酶消化成氨基酸,不会改变肠道内正常菌群,以及引起常用其他抗菌素会出现的抗药性,更不会与其他抗菌素出现交叉抗性。
GB2760中规定的使用范围
二、乳酸链球菌素在食品中的应用实例
(一)在乳及乳制品中的应用:
1.巴氏消毒奶:添加100mg/kgNisin:,在4℃下贮存,保质期达到7天,第14天微生物总数才超标,而对照组只有3天的保质期。
2.软雪糕奶浆:将50~100mg/kg的乳酸链球菌素添加到软雪糕奶浆中,可达到在4℃的环境中保鲜12天以上,有效的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
(二)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三)在水产品中的应用:
(四)在调味品中的应用:
1.酱油:在酱油中添加50~100mg/L的乳酸链球菌素,就能有效的抑制酱油中的腐败细菌,达到防腐保鲜目的。
2.大豆酱:在37℃条件下,当乳酸链球菌素的添加量在100~300mg/kg时,可有效抑制豆酱中的腐败菌,防止豆酱在存放、销售过程中的再发酵、沉淀、变质。
(五)在罐头制品中的应用:
1.灌装蘑菇罐头:添加100mg/kgNisin,将原杀菌温度121℃维持25min,缩短为121℃维持6min,样品在37℃下贮存35天,空白组样品败坏率达到13%,添加Nisin的样品败坏率为零。
2.鸡汁鲍鱼罐头:添加300mg/kg的Nisin,杀菌公式为10min-15min-反/118℃,鲍鱼产品的感官评分最高,可以达到较好的防腐抑菌效果。
(六)在饮料中的应用:
1.速溶茶:Nisin可以有效抑制速溶茶中耐热芽孢和TAB的生长。添加量达到100mg/L时,完全灭菌的温度由131℃降低至121℃,抑菌率达到100%。
2.酒精饮料:在啤酒中,乳酸链球菌素能使啤酒花对嗜热菌的杀菌作用增强,在发酵过程中,剩余的乳酸链球菌素仍能抑制细菌繁殖,而对啤酒酵母的发酵特性无任何不良影响。
(七)在方便湿面中的应用:
方便湿面:在方便湿面中添加100~150mg/L的乳酸链球菌素,就能有效的抑制方便湿面中的腐败微生物的生长,延长湿面制品的保质期。
(八)在蛋制品中的应用:
在卤蛋制品中添加50~110mg/mg的乳酸链球菌素就能够很好的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延长卤蛋制品的保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