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单之前,我们先从查看成分表着手。
消毒剂之所以能有消毒杀菌的效果,是因为它含有某些可以杀毒的成分。所谓消毒的效果就来自不同成分所具有的物理或化学特性。了解消毒剂的分类之后,我们就能根据其属性掌握稀释浓度配比,以及适合的使用场景。
购买一款消毒产品时,要从电商详情介绍页面或者产品包装找到产品主要成分和有效浓度。
以图1中这瓶拜耳消毒液为例,它的成分是苯扎氯铵70g/L,意味着1L的产品中有70g苯扎氯铵有效成分;图2是某品牌消毒液的详情页,从图中可以看到它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100–120mg/L,也就是说每升消毒液中含有100–120mg次氯酸有效成分;
图3的84消毒液,在产品图的小字部分可以看到它的成分是次氯酸钠,并且注明了新旧版本的有效氯浓度诧异,按新版本计算,有效氯含量为14400–17600mg/L,即每升消毒液中含有14400–17600mg有效氯成分。
而图4的消毒液有效成分为对氯间二甲苯酚,浓度为4.3–5.3%w/v*。这里出现了一个单位换算的问题:w/v用来表示重量体积百分浓度,可以简单转化成g/L,4.3–5.3%意味着1L溶液中含有43–53g溶质,也就是说该产品每升中含有43–53g对氯间二甲苯酚有效成分。
除了刚刚说到的w/v的换算之外,产品详情中还会出现w/w、v/v等有关浓度数据的表示方法,可以自行搜索换算一下。
在选购产品之前一定要先查看好产品成分和浓度,从信息层面初步了解一款消毒剂的基本面,为购买和使用作准备,对产品中含有的有效成分有清晰的认识非常重要。
知道要买的消毒剂产品的有效成分和浓度是什么之后,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成分究竟是怎么分类的,以及杀菌消毒效果如何吧!()
消毒剂的品类非常丰富,不同品类的主要作用成分也各不相同。不过,它们的共同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消毒杀菌。既然消毒剂的重点在于杀灭致病病原微生物,那自然需要了解各种分类的消毒剂消毒效果到底好不好。评判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比较公认的维度是消毒剂的作用水平,它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定义消毒剂的效果。
简单来说,消毒剂按照作用水平分为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作用水平越高,杀菌消毒范围越广、效率越高。
以下是我们日常清洁卫生中常用的消毒剂的分类以及对应的作用水平:
你可能在生活中见过其中的某些分类名称,接下来,我就从理论层面到实际购买和使用这两个方面展开说说各个类型的特点和优劣。
含氯消毒剂通常是指溶于水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具有强氧化性,属于高效消毒剂。含氯消毒剂的常见作用成分有次氯酸钠、次氯酸和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等。含氯消毒剂产品通常会标注有效含氯量来表示有效成分的浓度。
通常含氯消毒剂具有强氧化性,刺激性强,对织物有漂白的效果,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在使用此类消毒剂产品时需要戴口罩和手套使用,并且注意通风。
需要注意的是,含氯消毒剂一般需要现用现配,冷水稀释配制,尽快用完。另外,注意不要与清洁消毒类产品混用,尤其是酸性产品,比如洁厕灵。
含氯消毒剂里最常见的成分是次氯酸钠,其中常见的产品有84消毒液、漂白水、漂白粉等。
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消毒剂比较适合的消毒场景通常是面积比较大的物品表面消毒(非食物或食物接触类物品),比如地板、墙壁、水盆等,不可以用于空气消毒。
另一种含氯消毒剂的成分是次氯酸,常见的产品就是以次氯酸为主要成分的消毒片、消毒液和消毒喷雾,没有特别花哨的名字。比起次氯酸钠消毒剂,次氯酸消毒剂更加温和,安全性也更高,对宠物也比较友好。
次氯酸相对温和,大多数的家居消毒场景都适用,甚至还能用于空气和二次供水设备的消毒(不过日常也不太需要),但也要注意对织物的漂白作用。
还有成分中标明是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的含氯消毒剂,常见于消毒片和消毒粉产品中,它们溶于水能产生次氯酸。
有效氯浓度500mg/L是指1L水中含有500mg有效氯即可达到消毒水平。
含氯消毒产品的使用浓度要求有比较详细的国家推荐标准,通常不会有太大的宣传水分,可以以国家消毒剂推荐标准作为基础,更多场景的使用说明可以对照产品说明进行参考。不过为了确保消毒效果,还是需要根据推荐标准中的有效作用浓度和产品中实际含有的消毒成分浓度结合计算,配制出所需的消毒稀释液。
换算示例:结合上一节提到的已经知道的产品浓度,比如图中的蓝月亮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是14400–17600mg/L,在给日常物体表面消毒时,把产品稀释到1L的水中,为保证水中含有500mg有效氯,则需要28.4–34.7ml的84消毒液,大致取中间值就是每升水中需要30ml的84消毒液产品。而蓝月亮84消毒液的产品详情页中推荐用40ml原液对2L水对物品表面进行消毒,遵循的是300mg/L的标准。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遵循500mg/L的国家推荐标准。
因为消毒片储存方便,换算也容易,我大部分时候都是用消毒片产品。我正在用的一款消毒片的主要成分是三氯异氰尿酸和二氯异氰尿酸钠,它的有效含氯量为45%–55%,一片消毒片为1g,也就是说1g消毒片的有效氯含量为450–550mg,稀释到1L的水中,刚好就是500mg/L。这款产品说明中注明了物体表面消毒使用500mg/L有效氯含量的稀释液,和国家推荐标准是一致的。
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有效消毒作用成分是二氧化氯,一种绿色、安全、高效、广谱的杀菌剂,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灭菌剂,没有有害物质残留,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对人体更安全。
和含氯消毒剂一样,二氧化氯消毒剂也具有漂白作用。日常比较常见的二氧化氯消毒剂主要是二氧化氯消毒片和二氧化氯消毒喷雾等,没有特别多衍生产品。最方便收纳储存的产品类型是消毒片,现用现配,体积小。二氧化氯消毒剂的产品品类上不如其它消毒剂的花样多,不过也需要注意查看它的有效成分浓度。
稀释后的二氧化氯相对安全,可以用于物体表面消毒,还可以用于生活用水、餐具和瓜果蔬菜的消毒上,也能用在宠物用品消毒上。
除了这些之外,二氧化氯消毒剂还能用于饮用水和泳池水消毒,只不过我们日常大概用不到。
虽然二氧化氯目前被认为是对人体无毒害的成分,但为了保险起见,给织物、食物、食物器具消毒后,应及时用清水洗净残留消毒液才能继续使用。
以二氧化氯消毒片为例。图中这款产品的有效二氧化氯含量为8%–10%,1g/片。1片消毒片的有效二氧化氯含量为80–100mg,稀释进1L水中的浓度为80–100mg/L,可以对应到物体和织物消毒的最高浓度或瓜果蔬菜餐饮具的最低浓度。
过氧化物消毒剂属于高效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过氧乙酸、臭氧等,优点是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最常见的消毒剂是双氧水和臭氧。稀释后的双氧水除了适用于日常物品表面消毒之外,也适用于食品用器具、空气和皮肤伤口,对环境友好,在物品上不会留有参与的毒性,对宠物用品也适用,安全有效。
臭氧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应用是除臭器上,比如冰箱保鲜除味器,消灭细菌滋生暂缓食物腐烂,从源头上减少不良味道产生,这种不太算消毒剂,所以不在这里具体展开了。
重点说一下在洗涤清洁中常用过氧化物消毒剂,比如双氧水、彩漂、氧净等。彩漂和氧净算是过氧化氢的衍生品,我的经验是感觉双氧水平时很少见到家庭卫生用到,用在中耳炎给耳道消毒这种医疗场景更常见。单纯的过氧化氢稀释液价格挺便宜的,一瓶500ml的3%浓度双氧水价格通常都在10块钱以下,需要在买之前检查一下浓度说明。
过氧化物的衍生产品反而在生活中更加常见,比如氧净、爆炸盐、彩漂等产品,是在过氧化物消毒剂(主要是过氧碳酸钠)的基础上增加了表面活性剂等成分,也有可能是在表面活性剂的基础上增加了双氧水。这类产品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洗涤效果,如果更看重产品的消毒功能的话更推荐直接买双氧水,看中清除顽固污渍功能的话就不用在乎里面是不是有消毒成分了,能清洁干净就是好产品。
卫健委官方推荐的使用场景是用于日常物体表面消毒,需要3%–4%过氧化氢,通过喷洒或浸泡作用3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即可。
常规可购买的双氧水液体通常都会标明自己的浓度,比如正好是可以直接使用的3%浓度。用在小的物体表面消毒上还是很不错的,如果是大面积使用,可能消耗量会大很多,这种情况下可能使用含氯消毒液或者二氧化氯更合适。其它衍生产品比如氧净、彩漂主要是侧重清洁功能,对过氧化氢有效浓度的标识比较模糊,不适合消毒使用。
和3%过氧化氢一样,说到医疗消毒,也不得不提75%的酒精。醇类消毒剂里75%的乙醇(就是酒精)是最常用的。
同样也属于醇类消毒剂的还有一些和其它成分复配的产品,比如添加了甘油的免洗酒精凝胶或者快速蒸发的手部消毒消毒喷雾,都属于醇类消毒剂的衍生品,其中的乙醇含量在60%–80%之间,由于酒精涂抹皮肤会带走水分,甘油的成分正好起到润肤的效果,很多线下门店商铺门口就有很多都用了免洗酒精凝胶。
给小型物品表面消毒的醇类消毒衍生产品还有酒精消毒片。
乙醇属于中效消毒剂,主要用于手和皮肤的消毒,也可以用于较小的物品表面消毒,不宜用于脂溶性物体表面消毒,不可用于空气消毒。
日常消毒只需要买75%的酒精即可,可以用在手部和小物体表面消毒。
由于酒精的易燃特性,它是不能被用于空气消毒的,酒精的喷瓶只能用在小面积的物体的消毒喷洒上,大量喷洒在空气中容易引发火灾。
季铵盐类消毒剂分为氯型和溴型,作为家庭日常使用,通常购买到的产品以氯型为主,比如拜耳、净安、威露士等品牌的季铵盐类消毒产品。很多带货推广里都会重点强调产品的成分是季铵盐,而这些产品的实质成分大多为单链季铵盐,属于中低效消毒剂。不过也有一些产品开始使用双链季铵盐或者单链季铵盐和双链季铵盐的复配产品,属于中效消毒剂。
虽然季铵盐消毒水平一般,但由于它刺激小、毒性低、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已经在欧洲普及了,用在日常清洁上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在各种对季铵盐的检测报告以及消毒剂卫生标准中,都没有对季铵盐的杀灭病毒的效果做出特别明确的规定,只列出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常见菌种,所以也就不要太指望它能够高效消灭新冠病毒了。
单链季铵盐是完全无法杀灭新冠病毒的,双链季铵盐嘛,也肯定不如高效消毒剂。
几乎每个你听说过的家庭清洁品牌都有季铵盐类消毒液,比如威露士、滴露、拜耳凯妮汀、威猛先生、洛娃、康威龙、安洁、净安等,购买时请认真查看产品说明,找到它的有效成分浓度,才能分辨究竟哪种季铵盐值得购买。
季铵盐消毒剂通常用于日常物体表面消毒、衣物织物消毒上,虽然也可以用在食品加工设备和器皿的消毒(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但不能用在食物瓜果蔬菜的消毒上。另外,由于季铵盐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与肥皂或其它阴离子洗涤剂同用,也不能与碘或过氧化物(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磺胺粉等)同用。
日常能买到的品牌季铵盐消毒剂以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或苯扎氯铵等名称出现在有效成分表里。比如拜耳的季铵盐消毒液,主要成分就是浓度为70g/L的苯扎氯铵。
一定不要轻信产品宣传中提供的用量暗示,比如「每次只需要2盖」、「消毒浓度是其它产品的x倍」这种营销话术。这些文案过度强调了消毒效果,却忽略了浓度的概念。正如最开始就提到的,购买消毒产品的第一步是查看成分表,在结合消毒产品的推荐使用浓度来计算所需产品含量。
以拜耳的季铵盐消毒液为例,它的苯扎氯铵浓度为70g/L,用在清洗衣物场景,需要每升水中需要含有200–1200mg有效季铵盐成分,取最低的200mg为例,每升洗衣用水中需要包含200mg苯扎氯铵,则需要2.85ml拜耳消毒液;再以洗衣机清洗用水量40L为例,则需要2.85×40=114ml消毒液,而非产品详情页强调的2盖约50ml*(*产品详情页小字注明50ml对应的是10L水,只是小字容易被忽略,按照50ml:10L的配比,这个配方的有效成分浓度为350mg/L,是符合卫生标准中推荐的浓度配比的)。
酚类消毒剂也是主要用于衣物和物品的消毒上,是各主打衣物消毒液品牌的另一种主要产品线,常见的品牌比如滴露和威露士的部分消毒液产品。
早年市售的衣物消毒液差不多是成分。酚类消毒剂产生争议的原因是苯酚对鱼类有毒,在高剂量的条件下对宠物和人体有毒性,所以需要彻底清洗干净去除残留。
酚类化合物在高浓度下能快速杀灭细胞,在低浓度下亦可导致细胞死亡。其代表产品有苯酚、煤酚皂溶液、六氯酚、对氯间二甲苯酚、三氯羟基二苯醚等,其中主要出现在各个品牌消毒液的有效成分表上的是对氯间二甲苯酚(PCMX),一些抑菌洗手液也含有这种成分。
酚类消毒剂中最常见的洗涤用消毒成分是对氯间二甲苯酚(PCMX)。对氯间二甲苯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属于低效消毒剂。
以威露士这一款消毒液为例,它的有效成分含量为4.5%–5.5%w/w,1L威露士中含有45–55g左右的对氯间二甲苯酚(PCMX)。假设洗衣机中放50L水,水中至少需要50g对氯间二甲苯酚,则需要把差不多1L的威露士消毒液倒进洗衣机中。而威露士的详情页中给出的是1:150的比例,计算出来的有效浓度为340mg/L,低于国家推荐标准中的1000mg/L。
按照国家标准推荐的浓度算下来,洗一次衣服几乎就要用完整瓶消毒液了,考虑到经济因素,可能大家都不会这么做。那就会面临两种思路,一种是我要彻底消毒,那就要放弃使用这种浓度低用量大的产品换用其它产品,另外一种就是躺平吧,消毒可能也只是一种营销噱头,日常生活中能有多脏呢,不如就只用洗衣液就好了。这两种情况恰好是关于消毒必要性讨论里需要涉及到的两种观点。
对于消毒是否必要这件事一直有着不大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把生活中的细菌消灭掉并不一定会带来更良好的环境,反而可能会破坏自身本身平衡的菌群环境,也有人认为疫情之下消毒是一件非常正常且必要的步骤。
通常来说,对于家庭中有细菌真菌等传染类疾病出没时,使用消毒液是保护家人免受传染的必要手段,如果合租或者使用公共洗衣机,使用消毒液也会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对于健康家庭来说,保持菌群平衡也好,彻底消除病菌也罢,用不用消毒液似乎属于可以自由选择的范围。不过在必要时选择使用消毒液使用了错误用量是不可取的,毕竟错误的使用方法既不能保证家人和自己的健康不受病菌侵扰也浪费了钱和资源。
我之前在买消毒液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检查消毒作用成分和有效消毒成分的含量,买完回家就是对照着产品的说明去配。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也是无脑选择所谓的大品牌,以为就可以安心购买,消毒无忧了。
然而消毒类产品是文字游戏的重灾区,充斥着大量偷换概念、含糊其辞、无限免责等现象。直到我正视这个问题,研究了产品成分和各类行业标准,才逐渐摸清了其中的门道。
在查询页面中,可以看到检验报告和卫生安全信息,还有产品的包装信息等,还可以点击下载市售产品标签和产品说明书查看产品的具体包装信息,说明书中有非常明确的成分和浓度信息。
另外,信息中提到了产品分类,以滴露这款消毒液为例,它属于一类消毒产品,那么有一类就会有二类。
简单来说,一类消毒产品大概是比二类消毒产品更「专业」的。
底下一排的三款产品是比较大的品牌——威猛先生、威王和白猫,有效成分含量偏低,在11–15g/L,不推荐。上面一排相对古老的老品牌可能不太被大家熟知,不过有效成分含量很高,在34–69g/L,有效成分含量高出三倍以上,价格也没有变贵。
图一和图二来自同一个厂家——爱特福,在超市里有卖,电商平台也有;图三是龙安,据说是北京地坛医院(知名传染病诊治医院)专用的产品,有些线下超市有,但淘宝上几乎都是第三方卖家。
二氧化氯消毒剂从安全性角度是高于含氯消毒剂的,之后我也会换成二氧化氯消毒剂来替代我家的含氯消毒剂。提前为购买做了一些功课,之前我购买过各种医用品牌消毒产品做了筛选,发现星帮尼的二氧化氯消毒片的有效成分含量高,并且价格中等,我应该之后会选择这个品牌。
从浓度上来说,拜耳旗下的凯妮汀(Canesten)的季铵盐含量是很高的,达到了70g/L,不过拜耳的季铵盐消毒液属于单链季铵盐。同为单链季铵盐的产品还有净安的季铵盐消毒液,季铵盐含量在50g/L。这两款我家都用过。从价格上来说,拜耳略贵。
单双链复合的季铵盐消毒液产品里,有两个我之前一直没有留意到的,一个是康威龙,一个是洛娃。康威龙的季铵盐含量竟然达到了100g/L,单价也只有不到40块一瓶(1L装),单从价格和成分含量上,它就稳稳胜出了。洛娃的季铵盐消毒液也是单双链复合,季铵盐含量在40–50g/L,价格差不多45块/L,也是还不错的选择。
酚类消毒剂我之前经常买滴露和威露士,不过现在看来,他们无论从浓度、价格还是消毒作用水平上都不太理想。这次就不做推荐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威露士目前市面上可以买到德国产的消毒液和国产消毒液两种,德国产的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季铵盐消毒剂,国产消毒液是酚类(对氯间二苯酚)。
过氧化物消毒剂我平时只接触过彩漂类产品,不过去年用完最后一瓶彩漂之后,也没有再次购入。彩漂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消毒产品,只能算是利用消毒剂的化学特性的衣物清洁类产品。我目前对于顽固污渍的处理方法是用衣领净这种添加高浓度表面活性剂的纯清洁类产品,白色衣物上的污渍就用含氯消毒剂来处理了。
如果日常需要过氧化物消毒剂的话,只要查看清楚有效成分的浓度含量,并且检查是否有备案,基本面应该不会太差。如果是医疗用途,医院通常会配给足量药品,或者优先购买一类消毒产品。
另外是醇类消毒剂,同样是检查备案、卫生许可证等信息是否齐全,日常家用也可以买二类消毒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