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申万研究所调整行业分类标准是2014年的事情,每次行业分类标准的调整量化的从业人员都需要相应的进行代码的调整,所以量化的人对行业标准的调整比较敏感。为什么时隔7年,申万研究所再度调整行业分类标准呢?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上次行业分类修订(2014年)至今,互联网、服务业、新能源等新兴行业的上市公司日益增加,同时随着全球各地金融市场日益互通的大背景下,当前市面上缺乏一套能够有效涵盖A股、港股通和中概股的全球化行业分类体系。因此,本次我们将对所有的A股、港股通、部分重要的中概股进行新版行业分类;未来除了发布既有的申万A股行业指数、也会发布申万A股+港股通行业指数。总结一下就是,随着A股的不断扩容,旧的行业分类已经不能满足当前A股的发展现状,一些细分的行业板块已经发展壮大,有必要单独作为一个一级行业,其次就是增加了港股通和中概股的行业分类数据,就这两点确实解决了当前的行业分类的痛点。
这次申万行业分类标准的调整具体有哪些变化?本次调整分类数量变化:一级行业从28个调整至31个、二级行业从104个调整至134个、三级行业从227个调整至346个。总结而言,就是行业数量增加,这个增加也是合理的,A股已经从14年的2600多只增加到4600多只,数量增加接近80%,总市值也是从14年的37万亿增加到现在的84万亿,增幅超过100%。一级行业主要调整变化有:新增一级行业美容护理,将石油石化从采掘和化工板块拆分出来,单列成一级行业,旧版的采掘、化工行业更名为煤炭和基础化工,将环保从公用事业板块拆分出来,单列成一级行业,同时将机械设备的环保设备移至环保,旧版一级行业电气设备、休闲服务、纺织服装、商业贸易更名为电力设备、社会服务、纺织服饰、商贸零售。整体而言,这次的申万的行业调整变化较大。
除了前面提到的申万21年行业标准还有申万14年行业标准,业界常用的还有中信的行业分类标准,目前中信行业分类标准是19年调整过的。我们从下表可以看出,申万21年的行业分类标准一级行业数量是最多的,达到31个,而中信19年的行业分类标准一级行业只有30个。我们从行业代码来看的话,申万的行业代码采用6位数字,申万每次行业分类标准的调整,即使行业简称有调整,行业代码依然尽可能保持一致,新增的一级行业除外。中信的一级行业代码是2位数字,如果是二级行业就是4位数字,三级的就是六位数字。每一家的行业分类标准的规则是有区别的。
我们接下去主要对比申万21年的行业分类标准以及中信19年的行业分类标准。我们可以看到,中信的的一级行业分类对金融的分类更加细致,分为银行、非银行金融、综合金融,而申万的行业分类标准只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不过申万的行业分类标准新增了环保和美容护理两个比较有特色的一级行业。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的话,我们可以看到申万最新的行业分类标准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信19年的行业分类标准,当然在此基础上也有创新之处。
我们以中证全指为例,看一下申万21年行业标准下成分股的行业分布情况。从下图可以看出,银行是市值最大的行业,总市值超过10万亿,成分股数量仅有40只。其次是电力设备,总市值接近7万亿,成分股数量241只。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总市值比较接近,都是6.4万亿左右,食品饮料成分股数量只有105只,医药生物成分股数量有348只。总市值最小的行业是综合,仅有1300亿元,成分股数量只有26只,也是成分股数量最少的一级行业。从成分股数量来看,机械设备的成分股数量最多,有391只,其次是医药生物,基础化工的成分股数量排名第三,有303只。新增加的一级行业美容护理,成分股有27只,总市值4300多亿元。
中信19年行业标准下成分股的行业分布情况。从下图可以看出,银行依然是总市值最高的行业,成分股数量和申万21年行业标准也是一致的。其次医药,总市值接近6.5万亿,成分股数量345只,这个和申万的新标准是有差别的。总市值最小的行业是综合金融,仅有1000亿元,成分股数量只有12只,也是成分股数量最少的一级行业。综合行业的成分股数量有46只,总市值3000亿元,和申万的标准差异较大。从成分股数量来看,机械的成分股数量最多,有430只,其次是基础化工,有355只。整体而言,申万21年的行业标准和中信19年的行业标准区别还是存在的。从成分股的数量和市值来看,中信19年的行业分类标准中,综合金融成分股数量少,总市值低,单列一个一级行业的必要性不高。
从下图可以看出,中信19年的行业标准下,综合金融行业早期是没有成分股的,这样子对于计算行业收益率的历史序列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