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代餐行业进入稳步增长期,2027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有望达3534.9亿元
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2023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已达1750.0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3534.9亿元。在消费者对健康食品认知度提高、健康需求逐渐细化情况下,将不断推动即食肉类代餐食品的创新迭代。
发展趋势:即食肉类细分赛道竞争激烈,健康、营养成行业竞争关键
中国即食肉类市场还处于品牌多而散的阶段,产业集中度较低。袋鼠先生、鲨鱼菲特、优形等品牌以健康、即食作为品牌核心,成为轻食代餐赛道的头部。未来,即食肉类市场有望形成寡头企业,品牌将愈发分散,新兴企业需加强品牌创新,从而提高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任度。口感、工艺、营养、原料等是即食肉类行业的竞争点,能同时保证这些关键点或者某方面有所长的即食肉类品牌将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
以下为报告内容完整版:
中国即食肉类行业界定
即食肉类是指已经加工完成,可直接食用的肉类产品。这些产品通常是以畜、禽等肉类为主要原料,经过特定的加工处理,如烹饪、调味、腌制、熏制、烤制等,使肉质变得更为可口,并且可以即开即食,无需再次加工。即食肉类产品在市场上较为常见,如即食鸡胸肉、即食牛肉等。
即食肉类代餐食品发展驱动因素:国民消费力提升
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23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721元增至39218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经济的持续恢复,居民消费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市场供给得到稳步优化,加上促消费政策的落地实施,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基础将不断巩固,为即食肉类消费提供经济基础。
即食肉类代餐食品发展驱动因素:肉类、水产品产量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2年中国肉类、水产品、牛肉产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肉类产量从8749.52万吨增长至9328.44万吨,牛肉产量从616.89万吨增长至718.26万吨。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肉类产量的上升反映当前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肉类的需求逐渐增加,肉类产量的提升保障即食肉类上游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即食肉类代餐食品发展驱动因素:肉禽类消费量
2015年以来,肉类、禽类、水产品的消费量整体上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已分别达34.6千克、11.7千克、13.9千克。消费升级大趋势下,肉类企业纷纷抓住细分市场机遇,业务结构向禽类、牛肉、海鲜等健康、高质量肉类进行转型,不断适应市场的新消费、新趋势。肉类作为日常化消费,刚需性明显,加上健康饮食观念逐渐普及,即食肉类代餐食品将迎来新的发展增长极。
即食肉类代餐食品发展驱动因素:大健康行业政策
近年来,政府针对食品安全和饮食健康出台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对即食肉类行业产生积极影响。政策通过强化食品安全标准、完善监测与评估体系、强调营养与健康导向,对市场环境进行优化,促进食品技术的创新与研发。政策的实施提升即食肉类行业的整体标准和竞争力,使行业向更安全、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即食肉类代餐食品发展驱动因素:新技术、新工艺驱动
在消费力的提升下,年轻消费者对即食食品的需求正在向营养、健康的方向转变,推动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及工艺创新。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新技术、新工艺帮助企业开拓细分赛道,即食肉类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精细化、高端化正成为当前即食肉类行业的新风向。
健康饮食需求增长,中国代餐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随着健康饮食成为消费趋势,肉类如鸡胸肉、牛肉等代餐食品因其低脂、高蛋白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2023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已达1750.0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代餐食品市场消费力充分释放,食品企业积极推出有机食品、无添加剂食品、低脂代餐食品等争夺市场份额,2027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有望达3534.9亿元。在消费者对健康食品认知度提高、健康需求逐渐细化情况下,将不断推动即食肉类代餐食品的创新迭代。
中国即食肉类代餐食品产业链
中国即食肉类产品品类分析
在消费者口味逐渐多元化情况下,中国即食肉类市场品类丰富,满足消费者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对方便、低脂、美味食品的需求。随着消费者口味不断更新变化,即食肉类品类持续拓展,“即食肉类+”形态不断成熟,加上健康饮食观念影响,将会诞生更多如“即食肉类+主食”“即食肉类+蔬菜”等低脂代餐组合产品。
中国即食肉类代餐食品市场格局:品牌竞争日趋激烈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中国即食肉类市场还处于品牌多而散的阶段,产业集中度较低,品牌类型可归为休闲食品类、轻食代餐类、运动健康类垂直品牌、上游肉类供应链商,细分市场领域出现头部企业。新兴肉制品企业的崛起层出不穷,袋鼠先生、鲨鱼菲特、优形等品牌以健康、即食作为品牌核心,主打高蛋白、低脂肪、低卡,以鸡胸肉、牛肉等为锚点,抢占尚处于成长阶段的轻食代餐市场份额。
中国即食肉类代餐食品消费者画像分析
中青年成为即食肉类代餐食品的主要消费群体
线上平台是消费者了解即食肉类代餐食品的主要渠道
口味丰富度和品质成为影响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
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口感丰富度、产品品质高低、保质期是影响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占比分别达60.1%、59.5%、50.3%,其中,希望保质期在三个月的消费者占比为24.9%。目前,即食肉类代餐食品口味重合度较高,市场需要进一步提升质量并增强口味丰富度。对于即食鸡胸肉/牛肉来说,低脂属性使产品较为寡淡,可通过创新口味达到猎奇效果,或者针对细分人群进行潮流融合,如火鸡味、椰香海盐味鸡胸肉等。
中国即食鸡胸肉和即食牛肉消费者分析(一)
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消费者购买即食肉类代餐食品的原因主要是控制体重或减肥和方便快捷,适合忙碌的生活节奏,占比分别为64.2%、54.3%;随着中国居民消费的升级,多数消费者选择每周1-4次购买即食鸡胸肉/牛肉;即食鸡胸肉单次消费金额集中在31-100元之间,即食牛肉单次消费金额集中在51-150元之间。
中国即食鸡胸肉和即食牛肉消费者分析(二)
中国即食鸡胸肉和即食牛肉消费者分析(三)
消费者在即食鸡胸肉和即食牛肉品牌选择方面以大品牌为主,袋鼠先生、肌肉小王子等专业代餐新兴品牌也较受消费者欢迎;消费场景方面,即食鸡胸肉主要是家庭用餐和一人食,而朋友聚餐、家庭用餐则是即食牛肉的主要消费场景,除作正餐外,即食鸡胸肉/牛肉休闲零食属性增强,消费场景渐趋多元化;午餐、晚餐为中国消费者主要食用即食鸡胸肉和即食牛肉的时段。
原料新鲜、少添加剂成为消费者的期待方向
现如今,中国消费者对于即食肉类的要求持续提升。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30%以上的消费者遇到过即食肉类代餐食品口感太柴、腥味过重、味道过咸、过期、包装破损的情况;消费者表示对即食肉类代餐食品的原料新鲜(45.7%)、少添加剂(41.6%)、购买渠道更多元(39.9%)方面表示还有待提升。
现如今,消费者对于即食代餐食品的需求持续提升,对该市场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40%的消费者在即食肉类代餐食品的食品口味、食材品质、食品安全、营养、品牌信任度等方面表示满意。另外,消费者认为保质期、食品安全、新鲜度等方面应该有所提升。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吃得安全健康已经日益成为消费者的共识,口感、工艺、营养、原料等是即食肉类代餐食品的竞争点,能同时保证这些关键点或者某方面有所长的即食肉类代餐品牌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
轻食代餐类典型案例分析:袋鼠先生(一)
轻食代餐类典型案例分析:袋鼠先生(二)
轻食代餐类典型案例分析:袋鼠先生(三)
作为健康轻食领域口碑品牌,袋鼠先生在即食牛肉赛道已然成为头部,“牛肉+盐”的无添加剂配料表让其受到更多消费者追捧。2023年袋鼠先生即食牛肉产品全网销量位列第一,销量份额占比为22.1%。袋鼠先生鸡胸肉订单量较高,即食鸡胸肉产品全网销量排名第一;截至2024年1月,即食鸡胸肉累计销量已超过1.5亿袋。
休闲食品类典型案例分析:百草味(一)
百草味以休闲食品研发、加工、生产、贸易、仓储、物流为主体,是集互联网商务经营模式、线下新零售为一体的全渠道品牌和以坚果果干为主的垂类品牌。百草味目前拥有全品类零食产品超1000件SKU,已建立起覆盖全国华东、华北、华中、华南、东北五大区域的十五大仓储物流中心。未来,百草味将持续耕耘全品类休闲食品,在强大的研发、供应链、物流链及新零售基础上,推动休闲食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休闲食品类典型案例分析:百草味(二)
作为聚集年轻消费人群的互联网零食品牌,百草味实行“全品类、全渠道、全人群、全场景、多品牌”战略,并将“健康”作为产品研发重点,通过“产品+内容”的组合拳动作,创新采用娱乐营销、内容营销、综艺营销、IP营销等组合拳。百草味不断打造一系列年轻化的内容,借助具有可持续传播性、有品牌辨识度的营销打法逐步实现内容IP化,让休闲零食、代餐食品等产品触达更多消费者。
休闲食品类典型案例分析:百草味(三)
百草味不断探索产品解决方案,完善涵盖坚果、果干、肉类、糕点、糖果等全品类休闲食品供应链,实现电商、商超、新零售等渠道的全网覆盖。在经营模式上,百草味新开拓的门店加入外卖、社群等到家业务,多渠道链接消费者。2019年,面对日益受到重视的健康化休闲食品消费市场,百草味开始在身体管理产品线布局,主打围绕3大能量元素的产品,推出鸡胸肉等健康食品,并布局养生系列产品线,扩充功能性微量元素补充产品,不断满足能量高标准的消费需求。
中国即食肉类代餐食品发展趋势分析
代餐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即食肉类+”形态不断成熟
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2023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已达1750.0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3534.9亿元。代餐食品市场消费力充分释放,食品企业积极推出有机食品、无添加剂食品、低脂代餐食品等争夺市场份额。随着消费者口味不断更新变化,“即食肉类+”形态不断成熟,加上健康饮食观念影响,将会诞生更多如“即食肉类+主食”“即食肉类+蔬菜”等低脂代餐组合产品。
中青年群体为即食肉类代餐食品消费主力,消费场景渐趋多元化
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青年为主要消费人群,25-44岁人群占比84.3%,其中占比较大的为25-34岁,达到57.1%。目前为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应结合年轻群体消费潮流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创新的产品设计、包装等方式吸引消费者。消费场景方面,多数消费者将即食鸡胸肉用于家庭用餐和一人食,而朋友聚餐、家庭用餐则是即食牛肉的主要消费场景,除作正餐外,即食鸡胸肉/牛肉休闲零食属性增强,消费场景休闲化、日常化。商家可通过增加即食肉类代餐食品品类丰富度,从而适应不同的消费场景。
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口感丰富度、产品品质高低、保质期是影响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占比分别达60.1%、59.5%、50.3%。消费者对口味、品类的需求日益多样,企业在产品研发中应注重推出各种口味和调味风格的即食肉类代餐食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口味需求。口感、工艺、营养、原料等是即食肉类代餐食品的竞争点,能同时保证这些关键点或者某方面有所长的品牌将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
即食肉类市场集中度较低,细分赛道竞争愈发激烈
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47.4%消费者认为品牌信任度会影响其对即食肉类代餐食品的消费决策。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中国即食肉类市场还处于品牌多而散的阶段,产业集中度较低,细分市场领域出现头部企业。新兴肉制品企业的崛起层出不穷,袋鼠先生、鲨鱼菲特、优形等品牌以健康、即食作为品牌核心,主打高蛋白、低脂肪、低卡,以鸡胸肉、牛肉等为锚点,成为轻食代餐赛道的头部。未来,即食肉类代餐食品市场有望形成寡头企业,品牌将愈发分散,新兴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创新,从而提高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任度,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