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毒素是已知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中毒性较强的一种,对人类和动物均可造成危害,严重影响人和牲畜的健康。人类摄入了被DON污染的面粉及其制成的食品后,能引起人和动物呕吐厌食、呕吐、肠出血、肺部出血、腹泻、皮肤刺激、拒食、神经紊乱严重时会损害造血系统造成死亡。对于抵抗力较低的老人和儿童,其症状表现较为严重。有的病人还有乏力、全身不适,步伐不稳等似酒醉样症状,其慢性毒性表现为对胃癌细胞有一定的影响。
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动物食用DON后,一般表现可引起实验动物食欲下降、体重降低、代谢紊乱等慢性中毒表现,并具有免疫毒性和生殖发育毒性,并导致血磷和碱性磷酸酯酶活性下降。对怀孕母猪甚至会引起流产、死胎等。不同动物对呕吐毒素的敏感程度不同,猪是对呕吐毒素最敏感的动物,约为其他动物的100-200倍,断奶仔猪尤其敏感,家禽次之,反刍动物由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耐受力强。动物对呕吐毒素的敏感性排序:猪>小鼠>大鼠>家禽≈反刍动物;另外,敏感性是雄性>雌性,幼畜>成年畜。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3年联合召开的第三次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会议上,就将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定为最危险的自然发生食品污染物。
尽管我国面食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是安全的,但仍然有部分人认为,只要含有呕吐毒素就是不安全的,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限liang指标是假设人一生中每天都摄入这个量也不会引起任何危害,即只有超过规定的安全限liang,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这是严格按照科学程序进行风险评估得出的结论。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只要面食中呕吐毒素含量低于规定的限liang标准,该产品就视为安全,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呕吐毒素主要分布在小麦籽粒中的皮层部位,小麦经过磨粉等初期加工后,占总量的50-60%毒素可转移至麸皮中。因此经加工而成的小麦粉(面粉)中的呕吐毒素含量相比未加工的小麦籽粒大幅降低。,
尽管采取上述措施可以有效管控赤霉病的发生和镰刀菌毒素的累积,但呕吐毒素污染小麦依然存在,怎么办?如何利用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一般而言,在小麦加工过程中,呕吐毒素的含量由外及内呈明显的梯度递减状分布,即由外层至麦芯:粗麸>细麸>皮粉>芯粉。小麦麸皮虽然只占小麦重量的25%左右,却集聚了约40%以上的呕吐毒素;芯粉占小麦重量的一半,呕吐毒素含量仅占35%左右。因此,呕吐毒素含量在2000μg/kg以内的小麦,可以通过面粉加工技术,保证面粉质量达到国家限liang标准(1000μg/kg)。
当小麦的呕吐毒素含量更高时,就不可以用作食用原料了,但可以用作饲用或者加工原料等。如呕吐毒素含量在2000-5000μg/kg的小麦,可作猪饲用饲料原料,添加量不超过日食量20%,或者用作猪以外的其他动物饲用原料,添加总量不超过日食量的40%;呕吐毒素含量在5000-1000μg/kg的小麦,用作4月龄以上肉牛饲料或用作鸡饲料原料,添加总量不超过日食量的50%;呕吐毒素含量在1000μg/kg的小麦,仅用作工业酒精等工业原料。
包含呕吐毒素检测仪和呕吐毒素荧光定量卡,可在10min快速准确定量的检测出各种食品中呕吐毒素的残留含量,样品前处理简单,检测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且可现场打印,准确性符合MS法的检测结果。
呕吐毒素荧光定量检测仪可快速准确定量检测出粮食、饲料、谷物、食用油、中如玉米、大米、小麦、大麦、糙米、麸皮、稻谷、豆粕、米糠中及食品安全全领域的呕吐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等真菌毒素。检测结果均符合GB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GB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2761-2011食品安全标准中规定的真菌毒素限liang。广泛应用于粮油监测中心、粮油饲料生产加工、食品加工贸易、面粉厂、粮食局、畜禽养殖户自查、市场监管部门用于市场快速筛查等。
呕吐毒素荧光定量检测卡采用量子点荧光竞争法定量检测样本中呕吐毒素的浓度。应用量子点免疫层析技术,以条状纤维层析材料为固相,通过毛细作用使样品溶液到达位置反应。检测时,样品中的呕吐毒素与量子点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结合,抑制抗体与检测线(T线)上的DON-BSA偶联物之间的结合,导致T线荧光值变化,通过T线荧光值信号的高低来计算呕吐毒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