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操作手册范例6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应遵循“统一领导,严格审查、明确责任、加强监督”,有利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利于正确引导舆论和市场消费,有利于维护农产品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正当权益,有利于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原则。

三、内容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信息。省农委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监督抽查、专项监测以及产地环境监测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应急事件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应急事件发生后,省农委根据《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施方案》和《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业部门操作手册》要求,按程序及时报告、处置和有关信息。

(三)农产品科学安全消费信息。针对消费者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省农委组织专家及各有关单位,开展科学宣传报道,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知识,正确引导科学消费。对可能影响农产品正常生产销售秩序的不实信息,缺乏科学依据的报道,要及时予以澄清,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四、方式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信息方式。主要通过工作简报、情况通报、吉林农网、新闻媒体和召开新闻会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应急事件信息方式。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并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后,省农委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情况及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处理措施。必要时可举行新闻会等形式通报有关情况,或安排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准确、权威信息。对可能危害公众健康安全和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信息,前要经过专家论证。

(三)农产品科学安全生产与消费信息方式。不定期举办各类宣传活动,培训或在报刊、杂志上开辟专题、专栏,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知识宣传。广泛宣传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所采取的措施,加强与消费者沟通,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公信力。

五、程序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应急事件信息程序。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事件发生后,按照应急工作预案,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应在24小时内报告省农委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应急程序,由负责事件处置的处(办、站、中心)向省农委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提供事件发生的有关情况和处置建议。省农委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拟定新闻通稿等材料,经委办公室会签,报分管业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委领导批准后,以省农委新闻发言人形式对外。

六、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统一指挥,各负其责,信息准确,反应快速”的工作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协调共享机制,完善信息管理制度,保证信息的科学畅通,快反应、快节奏、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各项工作。

(二)强化信息报送。委有关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评价、处置和等工作,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要多渠道、多方位搜集信息,全面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动态。

入冬以来,为全面做好冬季生产运行工作,作业区联合站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三个方面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保障冬季生产安全。

一、在管理方面。为进一步加强站内的生产运行管理,这个联合站特别成立了以站长为组长的冬季安全生产检查小组,重点针对岗位值守、设备运行等方面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狠抓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全面排查事故隐患,做到严格管理,防微杜渐,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

二、在制度方面。针对冬季安全生产工作的复杂性,这个联合站结合自身生产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冬季安全生产保障措施”,进一步做好对设备运行情况、系统运行方式变化、气候变化及设备存在的薄弱环节四方面的应急预案,将安全生产标准细化、量化,使安全责任更加清晰规范,为做好冬季安全生产“八防”工作、实现“五个杜绝”打好基础。

三、在操作方面。这个站通过加强对员工安全生产操作培训,确保各岗位人员严格执行《操作手册》中的正确操作规程,对重点装置和要害部位增加巡检频次,将防冻凝、防滑、防火、防爆、防泄漏等防范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及时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中,保障联合站冬季生产安全平稳运行。

一、完善应急预案,健全保障体系

我局调整充实了由发改局(粮食局)党委副书记、粮食局局长任组长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立足行业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管理预案。早在2012年底,我局就协助县政府编制完成《县粮食应急预案》,并于去年修订了《县粮食安全应急操作手册》,结合我局主管的粮食安全等重点工作,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做好各类应急预案的衔接工作,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初步形成了有系统、分层次、上下一致、分工明确、相互协调、信息畅通的事故应急体系。

二、抓好应急储备,保证应急供应

三、抓好信息报送,组织应急演练

建立健全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完善应急信息报送程序,已初步建立起由局粮食购销调控科负责统一汇总、定期上报的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目前,已落实粮食应急加工点2家,日应急加工能力达56吨,应急供应网点12个、监测网点4个,完成日产100吨大米加工厂土建项目建设,每月搞好粮食加工、消费、库存和流通情况调查,夏粮收购和特殊市场情况下搞好全面重点调查,为政府定期提供预警报告和对策性建议。

在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面,我局成立了由现场处置组、通讯联络组、应急保障组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明确岗位职责,严格责任追究,保证了应急队伍招之即来、来之能战。同时,我局积极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在汛期、节假日等重点时期,按照岗位练兵的要求,精心准备,严格要求,准时到位,极大地提高了应急队伍的应急效能,形成了“统一指挥、反映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为应急预案启动和应急处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演练促进了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的落实,提高了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水平。

四、做好隐患排查,提高应急效率

列车出入车辆段的能力受段内线路设计、信号系统功能、出入段线布置方式及长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出段时还要考虑列车投入服务点里程长短等因素。通常情况下,首班运营载客列车需提前1~2小时出库才能满足线路运能要求。该专题应侧重研究分析列车出入段组织方式,对不同信号状态及工况下的行车组织进行对比,旨在结合运营单位线路实际制定合理、趋向于最优的行车组织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段内行车组织和出段效率,降低行车安全风险。

2终点站折返模式专题研究

在日常运营过程中,最小行车间隔主要受限于线路终点站的通过能力和信号系统通行能力。因此,分析运营单位线路信号系统在各种等级、模式以及故障情况下的终点站折返能力,理清终点站行车组织中的安全关键点和应对措施,对于合理选择折返模式,优化运行图编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通常对站前折返模式采用解析法研究,对站后折返模式则适用于图解法,专题研究目标导向最大限度提升运能,实现服务与运营效率的双赢具有较强促进作用。

3车站防洪排涝专题研究

4票务事务处理流程专题研究

5TVM(自动售票机)找零系统专题研究

6备用车存放位置专题研究

在运营过程中,常因车辆或信号故障、突发性大客流等原因,造成运营秩序紊乱、行车间隔不均匀等问题。为了应对各类突况,及时采取有效的行车调整手段,最大限度确保行车组织和客服质量,备用车就成了调整行车间隔、有序疏导客流的关键工具。该专题应首先明确备用车使用原则和时机,根据本线特征和基本条件,分析车辆段备用车、折返站存车线备用车和中间站存车线备用车的运用特征,确定加开组织方式,通过对比推导出最佳的备用车存放位置,研究结论一般用于起草《行车组织规则》,并作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参照依据。

7车辆段调车组织专题研究

调车作业是车辆段内行车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车辆检修、工程车开行、车辆调试、货物装卸等作业,间接影响正线行车、施工和抢修等工作。该专题应基于车辆段运用线布设和车辆配属情况,分析转轨、调试、扣修、装载等各类动车作业路径,对调机停放位置、调车作业程序、压信号调车等进行研究,梳理列车冒进信号、电客车调入无电区等危险源及卡控措施,以明确车辆段调车组织原则。该专题研究结果一般运用在编制《车厂运作手册》、《工程车司机手册》等规章文本,并可用作车辆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参照材料。

8轨道交通与公交应急接驳专题研究

9车站大客流客运组织专题研究

车站是轨道交通线网的客流集散点,大客流情况时有发生,为了确保车站发生大客流时乘客安全和车站运营秩序,运营企业有必要提前为车站大客流的客运组织制定完善、合理的应对预案和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了客运事件的发生。在筹备期深入开展车站大客流组织专题研究,有利于客运管理规定和大客流应急处置预案的编制。该专题研究应结合运营单位的线路特点、客流预测数据、车站结构布局等实际情况,从大客流组织方法、客运组织模式等方面深入研究,明确发生突发大客流时的安全风险点控制点、客运组织技巧、票务应对措施、客运信息程序,从而推算出本线路开通运营的客运物资准备、人员配备需求。该专题研究结果一般运用在编制《客运管理规定》、《车务部应急处理程序》、《车站运作手册》等规章文本。

10车辆故障救援组织专题研究

11结论

为保障全市元旦、春节及省“两会”期间的食品安全,切实做好节日和省“两会”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全市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监管责任

各中队要切实加强两节和省“两会”期间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公众食品消费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巡查,维持食品安全高压态势。要严格按照国务院《特别规定》的要求,加大督促和查处力度,落实各项食品安全工作措施。加强对节日消费量大的食品的监督抽查,及时抽检结果,引导消费。严防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和不合格食品流向市场,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二、结合实际,开展专项检查行动

各中队加强对辖区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小作坊的监管,制订方案进行巡查、检查。

三、落实制度,加强食品安全应急工作

四、广泛宣传,营造节日食品安全消费环境

关键词:群测群防;预警预测;应急机制;项目评估;技术调查

1引言

长兴县在创建浙江省群测群防“十有县”过程中,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强化县、乡、村群测群防三级网络建设,加强与气象部门的紧密合作,不断提高预警预报能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与搬迁,开展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加强地质灾害基础性调查,为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得到了长兴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逐步增强,近几年来建立和完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协调一致、反应迅速的应急反应机制,长兴县没有发生过一起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长兴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长兴县县域面积1430km2,现辖10镇6乡2街道,行政村254个,总人口62万人。地形复杂、地势西高东低,呈现“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貌。长兴县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泥石流4种类型。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白岘、煤山、槐坎、二界岭等乡镇。根据《长兴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15),全县易发区面积580km2,占县域面积的40.6%。地质灾害(隐患)点28处,其中滑坡11处,地面塌陷3,崩塌1处、泥石流通13处。2009年发生2处地质灾害。30个地灾(隐患)点共涉及12个乡镇和街道24个行政村,威胁59户、244人、950万财产安全。长兴县地质灾害的形成,主要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有关。同时,切坡建房、矿山开采、弃碴、修路、陡坡开垦等人为活动也是近年来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3地质灾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长兴县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国土资源部门认真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的职责,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三级网络的作用,协同各乡镇和部门,出色完成了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全县至今未发生一起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了社会稳定。第一轮防治规划实施以来,县财政共投入地质灾害监测和治理资金2000多万元,完成14个治理项目,搬迁农户4家。

3.1领导重视,责任到位

长兴县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长兴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长兴县主要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亲自调研,指导工作,并成立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今年以来,为了推进十有县深入有序开展,长兴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创建工作会议,强调通过创建活动,使长兴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和能力有全面提高。

3.2建立健全制度,完善应急机制

近几年建立并完善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制度,落实各职能部门的防灾职责。制定了《长兴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长兴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操作手册》、《长兴县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从2009年起,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范纳入到长兴县防汛指挥统一系统中,长兴县防汛办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类型、危害程度及责任人的信息,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乡镇。乡镇和街道办每年编制年度防治预案。每个隐患点的防灾预案发放到乡镇、村和国土所。国土局制定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每年暴雨天气,局机关组织了6个应急小分队组,由局领导带队,深入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协同乡镇做好群众撤离转移工作。

3.3群测群防网络发挥积极作用

按照“预防为主,分工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层层落实,部门、乡镇、村三级都建立了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建立了防灾应急机制,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防治网络。国土局制定了《地质灾害巡查职责暂行规定》,建立巡查台帐和值班记录。制作了《防灾通知书》和《撤离通知书》,遇到特殊天气,向群众下发。每年调整、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今年邀请规划编制单位,对明白卡的发放对象重新进行了一次调查,共发放明白卡110份。

3.4提升预警预测能力

3.5推进工程治理和农户搬迁

3.6开展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等,通过电视报道、报纸专栏、发放宣传资料、上门赠送防灾年历等多种形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全民普及。根据省厅部署,联合县委组织部、县建委和县教育局,共同开展了全县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为了贯彻《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精神,2010年4月,为乡镇、部门和村级监测责任人、国土干部职工举办了《条例》讲解培训会。国土局还翻印了2000本《条例》,发放到部门、乡镇及山区行政村。制作了防灾避灾知识的图片展板,在全县地质灾害及山区行政村进行巡回宣传,进一步提高山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遇险自救能力,增强全社会的防灾意识。

3.7推进地质灾害基础性调查工作

地质灾害基础性调查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支撑。长兴县先后完成了《全县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长兴县1∶10000乡镇地质灾害与易发区图编制》、《长兴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修编了《长兴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为长兴县的防治、监测与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完成了《长兴县中小学校校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查明了全县中小学校地质灾害隐患的基本情况,为下一步治理、防范奠定了基础。

3.8开展项目评估,从源头上减少地质灾害

从2006年起,长兴县易发区内建设用地都开展了评估工作。几年来,全县共对124个项目完成了评估工作。各乡镇也十分重视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在创建生态乡镇、村规划编制过程中,将地灾防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论证,为各项建设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4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对策

4.1领导重视是根本保证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公益性强,涉及面广,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因此需要长兴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有效地推进这项工作,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调、运行顺畅的良好机制。

4.2群测群防网络是关键

地质灾害的发生,随机性很大,特殊状况下防不胜防,单靠专业技术部门是不够的,必须走群专结合的道路。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网络,上下联动,层层推进,是当前有力的手段。特别是作为第一线的村级监测责任人,应在地灾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3预警预测是有效手段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准确的气象预测,能有效地指导防范措施,避免盲动。同时抓好日常巡查与监测,随时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发展趋势,能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开展防灾知识的培训,使山区群众和中小学生掌握识别滑坡、泥石流等类型的征兆,能有效地帮助群众自救。

4.4资金投入是重要保障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大至规划编制、小至农房评估,即有隐患点的防治,还涉及到交通、水利、旅游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经费投入作保障,就无法顺利推进这项繁杂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近年来,长兴县顺利完成了一系列基础性技术调查、完成了一批灾害点的治理,都依赖于充足的资金支持。通过用足专项资金,到2015年将利用治理、搬迁,使28个隐患点的威胁基本得到消除。

4.5加强宣传教育是基础前提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形成领导重视、责任到位,全社会积极参与防灾救灾的良好氛围,是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的思想基础。开展防灾知识的普及,能够提高群众防灾救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4.6基础性调查是技术支撑

开展各项地质灾害专项调查,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技术保障,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深入、有针对性。真正摸清全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状况,为防治奠定基础。虽然长兴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不足之处,面临新的问题。

(1)地质灾害调查的准确度还不能满足防灾的要求,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往往未进入防治视野。

(2)山区农民建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防范仍然薄弱。

(3)干部群众对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警惕性有所降低。

(4)茶叶开发、工程建设引发了新的地质灾害,山区农家乐旅游开发大多集在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

(5)与邻近县、市相比,长兴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规范化管理、运用专业技术力量等方面还有不少需要提高的地方。

5长兴县未来防治地质灾害的建议

5.1全面开展汛期巡查

5.2强化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贯彻落实《条例》精神,进一步健全部门、乡镇的共同防治责任机制。目前正在筹备召开长兴县地质灾害领导小组座谈会,建立部门地质灾害会商制度,开展联合检查。进一步巩固和健全县、乡(镇)、村为基础,全民参与的群测群防体系,走群专结合的路子,提高防灾的群众参与率,提高群众的防灾水平和自救能力,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对地质灾害防治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实行统一管理,实行考核奖励。对照十有县创建标准,不断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建立监测责任人考核和奖惩制度,进一步强化村级监测网络建设。国土局已经制定了《长兴县地质灾害监测责任人考核办法》,由乡镇和国土局联合考核,对考核合格的监测责任人奖励1200元。按照省厅部署,开展创建“五到位”(评估、巡查、预案、宣传和人员5个到位)国土资源所,使一批基础好的国土所通过达标验收。

5.3加强预警预报,增强快速反应能力

5.4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和搬迁

要按照“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管理从严、建设从精”的要求,高标准组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制定长兴县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程序,确保质量。在确保完成2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基础上,再启动4个治理项目,目前已组织乡镇申报立项。调整地质灾害点搬迁农户的资金补助政策,从目前的每户补助2万元调整到4万元,鼓励地灾点群众搬迁的积极性。优先安排好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户避让搬迁的新村规划用地,使农户远离地质灾害危险区域,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通过综合整治,逐年减少地质灾害点,努力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地质环境条件。

THE END
1.食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食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为保障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安全事故对人员和财产的影响,制定本应急处置预案。本预案适用于食品生产企业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的应急反应和处置,确保企业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情况,保障员工安全和食品安全。一预案目标与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981200.html
2.投标文件食材配送服务方案(4)食品安全应急预案 4.1严格执行食物中毒报告制度,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第一发现者(或接到客人投诉)应立即向配送部负责人或值班经理报告,配送部负责人(值班经理)应立即报告总经理。 4.2总经理在第一时间召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领导成员,即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赶赴现场,按照分工开展工作,并立即将中毒人...https://www.360doc.cn/article/79930059_1126406876.html
3.食品安全防卫培训5. 工厂食品安全防护配置最低标准中厂区与外界配备标准是()。 * A.配备电子监控设施 B.配备围墙或围栏设施 C.配备厂区照明设施 D.配备门禁系统 * 6. 工厂食品安全防护配置最低标准中包装车间的生产区域配备标准是()。 * A.配备电子监控及停电应急灯设施 ...https://www.wjx.cn/vm/r931EUR.aspx
1.食品安全卫生应急预案(通用22篇)具体为:员工发现少量(5人以下)轻度症状(如呕吐、腹泻)及时打举报电话向酒店监督小组报告,再由监督小组逐级报告;发现较严重食品卫生事故(指出现严重食物中毒症状者或出现5人以上相同症状的群体发病情况,下同),应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由领导小组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同时立即启动酒店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理...https://www.yjbys.com/yingjiyuan/2907266.html
2.食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分享3篇)食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第1篇 为了有效应急处置我校内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促进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特制订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https://www.yftxt.com/word/cehua/237906.html
3.企业食品安全应对预案范本266文库网(66wkw.com)企业食品安全应对预案第1章企业食品安全应对预案概述...41.1...https://m.66wkw.com/doc/143684.html
4.(通用)食品安全的应急预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卫生部《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卫生部教育部《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有关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实际,特制订《兴化市学校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https://www.jy135.com/yingjiyuan/2469052.html
5.宁国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规程第一条为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宁国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和相应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所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包括《预案》规定的食品安全事故,疑似...https://www.ningguo.gov.cn/OpennessContent/show/2402907.html
6.单位安全应急预案(精选8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难免会突发一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编制应急预案。那么应急预案应该怎么编制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单位安全应急预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单位安全应急预案1 安全工作关系到单位干部职工的人身安全,为增强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牢固树立常抓不懈...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i1s3c7t.html
7.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任进)《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讲座》(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联系方式: 13661129789;8610-68928202 @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 食品安全事故基本问题 ?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事后通报 ? 食品安全事故行政措施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助义务 ? 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 (一)食品安全法的有关问题 键入文本 键入文本 键入...https://doc.mbalib.com/view/911243127ddf8aab698261bb3cbee7a3.html
8.应急管理制度适用于生产现场、仓库的火灾,公共事业的供应中断(如:停水、停电等),化学品泄露,突发事件(外来人员滋事、食品中毒、罢工)等安全事故发生情况下的快速处理及应急控制。 3.定义 (无) 4.权责 总经办:负责对事件应急预案小组的`调度执行。 人力资源部:负责事故的应急协助处理工作。 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30721115648_3076854.html
9.食品企业应急演练方案10篇(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总局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预案》《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质检总局第98号令》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品召回管理制度》等集团文件。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r24tq2wt.html
10.乡镇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报告(通用17篇)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立了街道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了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处置制度,以及食物中毒和食品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每年不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特别是节前食品安全检查,保证市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全。近两年,我街道未发生食品安全等级事故。https://m.ruiwen.com/baogao/5126594.html
11.关于工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用14篇)工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 一、适用范围 (一)本修理厂正常维修工作中,发生死亡1人及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 (二)本修理厂维修车辆出现重大维修质量安全事故问题,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伤亡及以上的重大险情。 二、工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和应急预案以及实施,负责根据应急预案的原则,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https://m.oh100.com/a/202110/3711023.html
12.食品检查素材食品检查图片食品检查素材图片下载餐厅管理制度及食品采购管理及卫生管理等制度牌 在番茄种植大棚观察并写质量报告的检查员和同事农业种植业 工人车间工业制造制造业在现代食品工厂正在检测的女孩子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牌 员工食堂就餐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牌 学校膳食委员会工作职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https://www.51miz.com/so-sucai/256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