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最新版《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2021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GB/T29639-2020《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已于9月29日发布,将于2021年4月1日实施。GB/T29639-2020与GB/T29639-2013相比,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完善术语和定义

GB/T29639-2020修订了“应急预案”、“应急救援”的术语和定义,删除了GB/T29639-2013中的“应急准备”、“应急救援”、补充了“应急预案评审”的术语和定义。

2

增加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由原有的6个步骤修订为“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应急预案编制、桌面推演、应急预案评审和批准实施”等8个步骤,增加了“应急资源调查”和“桌面推演”步骤。

3

修订应急资源调查内容

GB/T29639-2020将原有的“应急能力评估”修订为“应急资源调查”,明确提出应急资源调查内容和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编制要求,提供了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编制大纲,强调外部周边应急与企业应急资源的有效结合,以便建立联防联控的应急处置机制。

4

细化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5

新增桌面推演要求

GB/T29639-2020在应急预案评审前增加桌面推演要求,强化模拟生产安全事故应对过程。同时要求依据AQ/T9007-201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分析讨论检验应急预案可行性,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6

细化应急预案评审要求

应急预案评审要求由原有的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调整为评审或论证,增加了应急预案评审内容,明确了应急预案评审程序,首次提出了“不少于出席会议专家人数三分之二,方为通过”的应急预案审查表决要求。

7

理清三类应急预案定位和要素内容

针对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GB/T29639-2020明确提出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强调程序措施和体系原则;专项应急预案是专项工作方案,当专项应急预案与综合应急预案中的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相近时,可不编写专项应急预案,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并入综合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重点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对于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2020版与2013版相比,存在变更的地方具体如下: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全文如下:

向上滑动阅览

2020年9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0),该《导则》于2021年4月1日实施。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该《导则》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代替GB/T29639-2013。与GB/T29639-201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应急预案编制程序(见第4章.2013年版的第4章);——应急预案编制中将应急能力评估修改为应急资源调查(见4.5.2013年版的4.5);——细化了应急预案评审内容(见4.8.2013年版的4.7);——修改了综合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去掉编制目的,将风险评估结果放入附件(见6.1和第9章,2013年版的6.1);——修改了专项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增加了适用范围,去掉事故风险分析(见7.1,2013年版的7.1);——补充了应急预案附件组成,增加了9.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9.2风险评估的结果和9.3预案体系与衔接(见9.1、9.2、9.3);——增加了附录A“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附录B“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编制大纲”,(见附录A、附录B)。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29639-2020)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和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以及附件信息。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核电厂、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AQ/T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准备工作方案。

3.2应急响应针对事故险情或事故.依据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行动。

3.3应急演练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3.4应急预案评审对新编制或修订的应急预案内容的适用性所开展的分析评估及审定过程。

4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4.1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应急预案编制、桌面推演、应急预案评审和批准实施8个步骤。

4.2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4.3资料收集

a)适用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技术标准及规范性文件;

b)企业周边地质、地形、环境情况及气象、水文、交通资料;

c)企业现场功能区划分、建(构)筑物平面布置及安全距离资料;

d)企业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作业条件、设备装置及风险评估资料;

e)本企业历史事故与隐患、国内外同行业事故资料;

f)属地政府及周边企业、单位应急预案。

4.4风险评估

开展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撰写评估报告(编制大纲参见附录A),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辨识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类别;

b)分析各种事故类别发生的可能性、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

c)评估确定相应事故类别的风险等级。

4.5应急资源调查

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本单位以及周边单位和政府部门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撰写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编制大纲参见附录B),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本单位可调用的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

b)针对生产过程及存在的风险可采取的监测、监控、报警手段;

c)上级单位、当地政府及周边企业可提供的应急资源;

d)可协调使用的医疗、消防、专业抢险救援机构及其他社会化应急救援力量。

4.6应急预案编制

4.6.1应急预案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的特点,做到职责明确、程序规范、措施科学,尽可能简明化、图表化、流程化。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参见附C。

4.6.2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包括但不限下列:

a)依据事故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结果,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及处置特点,合理确立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

b)结合组织管理体系及部门业务职能划分,科学设定本单位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c)依据事故可能的危害程度和区域范围,结合应急处置权限及能力,清晰界定本单位的响应分级标准,制定相应层级的应急处置措施;

4.7桌面推演

4.8应急预案评审

4.8.1评审形式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组织评审或论证。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可包括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专家。应急预案论证可通过推演的方式开展。

4.8.2评审内容

应急预案评审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全面性、应急预案体系设计的针对性、应急组织体系的合理性、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的科学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

4.8.3评审程序

应急预案评审程序包括下列步骤:

a)评审准备。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落实参加评审的专家,将应急预案、编制说明、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及其他有关资料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

b)组织评审。评审采取会议审查形式,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参加评审的专家共同推选出的组长主持,按照议程组织评审;表决时,应有不少于出席会议专家人数的三分之二同意方为通过;评审会议应形成评审意见(经评审组组长签字),附参加评审会议的专家签字表。表决的投票情况应以书面材料记录在案,并作为评审意见的附件。

c)修改完善。生产经营单位应认真分析研究,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评审表决不通过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修改完善后按评审程序重新组织专家评审,生产经营单位应写出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的修改情况说明,并经专家组组长签字确认。

4.9批准实施

通过评审的应急预案,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实施。

5应急预案体系

5.1概述

5.2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5.3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工作方案。专项应急预案与综合应急预案中的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相近时,可不编写专项应急预案,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并入综合应急预案。

5.4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重点规范事故风险描述、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措施和注意事项,应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的特点。

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6综合应急预案内容

6.1总则

6.1.1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范围。

6.1.2响应分级

依据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生产经营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对事故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明确分级响应的基本原则。响应分级不必照搬事故分级。

6.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可用图示)及构成单位(部门)的应急处置职责。应急组织机构可设置相应的工作小组,各小组具体构成、职责分工及行动任务应以工作方案的形式作为附件。

6.3应急响应

6.3.1信息报告

6.3.1.1信息接报

6.3.1.2信息处置与研判

6.3.1.2.1明确响应启动的程序和方式。根据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结合响应分级明确的条件,可由应急领导小组作出响应启动的决策并宣布,或者依据事故信息是否达到响应启动的条件自动启动。

6.3.1.2.2若未达到响应启动条件,应急领导小组可作出预警启动的决策,做好响应准备,实时跟踪事态发展。

6.3.1.2.3响应启动后,应注意跟踪事态发展,科学分析处置需求,及时调整响应级别,避免响应不足或过度响应。

6.3.2预警

6.3.2.1预警启动

明确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方式和内容。

6.3.2.2响应准备

明确作出预警启动后应开展的响应准备工作,包括队伍、物资、装备、后勤及通信。

6.3.2.3预警解除

明确预警解除的基本条件、要求及责任人。

6.3.3响应启动

确定响应级别,明确响应启动后的程序性工作,包括应急会议召开、信息上报、资源协调、信息公开、后勤及财力保障工作。

6.3.4应急处置

明确事故现场的警戒疏散、人员搜救、医疗救治、现场监测、技术支持、工程抢险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应急处置措施,并明确人员防护的要求。

6.3.5应急支援

明确当事态无法控制情况下,向外部(救援)力量请求支援的程序及要求、联动程序及要求,以及外部(救援)力量到达后的指挥关系。

6.3.6响应终止

明确响应终止的基本条件、要求和责任人。

6.4后期处置

明确污染物处理、生产秩序恢复、人员安置方面的内容。

6.5应急保障

6.5.1通信与信息保障

6.5.2应急队伍保障

6.5.3物资装备保障明确本单位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运输及使用条件、更新及补充时限、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并建立台账。

6.5.4其他保障

7专项应急预案内容

7.1适用范围

说明专项应急预案适用的范围,以及与综合应急预案的关系。

7.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可用图示)及构成单位(部门)的应急处置职责。应急组织机构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组织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各小组具体构成、职责分工及行动任务建议以工作方案的形式作为附件。

7.3响应启动

明确响应启动后的程序性工作,包括应急会议召开、信息上报、资源协调、信息公开、后勤及财力保障工作。

7.4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明确应急处置指导原则,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7.5应急保障

根据应急工作需求明确保障的内容。注:专项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7.1~7.4的内容。

8现场处置方案内容

8.1事故风险描述简述事故风险评估的结果(可用列表的形式列在附件中)。

8.2应急工作职责明确应急组织分工和职责。

8.3应急处置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程序。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从人员救护、工艺操作、事故控制、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8.4注意事项包括人员防护和自救互救、装备使用、现场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9附件

9.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简要描述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以及重点岗位、重点区域、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

9.2风险评估的结果

简述本单位风险评估的结果。

9.3预案体系与衔接

9.4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9.5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及其多种联系方式。

9.6格式化文本

列出信息接报、预案启动、信息发布等格式化文本。

9.7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包括但不限于:

a)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重要防护目标、风险清单及分布图;

c)应急指挥部(现场指挥部)

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疏散路线、集结点、警戒范围、重要地点的标识;

f)生产经营单位的地理位置图、周边关系图、附近交通图;

g)事故风险可能导致的影响范围图;

h)附近医院地理位置图及路线图。

9.8有关协议或者备忘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

A.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描述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情况(可用列表形式表述)。

A.2事故风险分析

描述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风险的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可用列表形式表述)。

A.3事故风险评价

描述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风险的类别及风险等级(可用列表形式表述)。

A.4结论建议

得出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计划建议。

附录B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编制大纲

B.1单位内部应急资源

B.2单位外部应急资源

描述本单位能够调查或掌握可用于参与事故处置的外部应急资源情况(可用列表形式表述)。

B.3应急资源差距分析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得出本单位的应急资源需求,与本单位现有内外部应急资源对比,提出本单位内外部应急资源补充建议。

附录c(资料性附录)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

C.1封面

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及颁布日期。

THE END
1.工厂安全应急预案(精选18篇)6、后勤保障组:生产制造部及下属各车间、采购部、铸造生产制造部及下属各部门负责协调抢险人员的物资保障,保证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协调处理伤员救护工作。 工厂安全应急预案 4 1、目的与范围 1.1为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和员工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https://www.oh100.com/a/202303/6507758.html
2.项目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精选9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为了保护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尽可能减少或降低生产安全事故和各类突发事件给工程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特制订本工程生产安全应急预案。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安全生产应急指挥小组。 组成成员:执行经理、技术负责人等。 https://www.yjbys.com/yingjiyuan/2285470.html
3.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通用14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保不齐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为了尽可能减小事故造成的不良影响,通常需要预先编制一份完整的应急预案。优秀的应急预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https://www.ruiwen.com/yingjiyuan/4821726.html
4.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精选8篇)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精选8篇) 在学校抑或是社会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在自己预期的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总归要预先编制应急预案。优秀的应急预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欢迎大家分享。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1 为了保证我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实处,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https://www.cnfla.com/yingjiyuan/2061831.html
5.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通用12篇)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通用12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在自己预料之中的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势态,时常需要预先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该怎么编制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篇1 为了保证我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实处,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150727160714_305161.html
6.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制度(通用10篇)第十三条各单位应当针对不同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定期或有计划地分层级、分类别开展桌面推演、实战演练及综合演练等多种形式的生产安全应急演练活动,并对演练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新制定或修订的生产安全应急预案应当及时组织演练。 第十四条各单位应当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对于发现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及高后果风险因素,应当及...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zd/20220224082135_4819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