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写一个系列介绍一下各个财务数据,在具体讲各个数据之前,先说一下,
1、可能为了讲的更清楚一些,会在其中用一些会计分录,会计分录记住一些口诀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第一、资产类科目,借增贷减(货币资金、库存商品等企业资产在借方表示增加,比如借:货币资金100,表示货币资金增加100元,在贷方表示减少,贷:货币资金100表示货币资金减少100元)
第二、成本类科目,借增贷减(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在借方表示增加,在贷方表示减少)
第三、负债类、收入类科目,贷增借减(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负债类科目在贷方表示增加,在借方表示减少;主营业务收入等收入类科目同样在贷方表示增加,在借方表示减少)
2、在写的过程中也会尽量去查资料,尽量准确,但毕竟我的个性比较轻浮,写的也比较快,如果某些细节不准确,请不要喷我,但我还是可以保证写的主要内容是正确的,分析股票也是够用的。
这里面就有几个点了,比如说,如果卖掉鸭脖收入归绝味,那么加盟商得到的就是受托代销商品,绝味就无法确认收入(那么绝味会计分录大致为借:委托代销商品;贷:库存商品),如果加盟商不承担存货损失风险,比如说加盟商可退货,那么,绝味也不能确认收入,收到的钱只能作为与负债(那么绝味会计分录大致为借:银行存款;贷:预计负债)。
比如说绝味卖给子公司100元的货,成本80元,那么母公司做如下分录: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
借:主营业务成本80
贷:库存商品80
子公司做如下分录:
借:库存商品100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100
如果子公司卖了一半,收到80元,那么他做如下分录
借:银行存款80
贷:主营业务收入80
借:主营业务成本50
贷:库存商品50
在编报表的时候,会将母子之间的交易抹去,即:
借:营业收入100
贷:营业成本90
库存商品10
于是报表上剩下营业收入100+80-100=80元、营业成本80+50-90=40元,库存商品100-50-10=40元,这样一来仿佛母子之间的交易没有发生。
说了这么多,也是比较啰嗦,而且真实收入确认法则比这个啰嗦更多,包括5步法,还包括8种特殊情况,个人感觉炒股票不需要考虑那么多,公司给多少大概就是多少,当前收入确认法则中还是能清除掉一些不真实的交易。
利润表中第二大块是营业总成本,包括很多内容,一个一个来看
第一个是营业成本,和收入对应,确认收入的时候要结转成本,成本从存货中来,确认成本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成本包括生产或取得该商品时付出的料(原材料)、工(生产人员的各类工资)、费(各类制造费用,比如机器折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水电等)、税(一般不包括增值税)等,先将这些支出归结到库存商品中,再按一定的发出方法结转成本,所以营业成本一般反应了生产一件产品的大致耗费。
当然毛利率也需要结合行业来对比,比如软件行业、白酒行业这种显而易见没什么原材料的毛利率都非常高,而传统制造业毛利率就明显低了,当然同一行业、同一种商业模式当然毛利率高一点还是能体现出你有一定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