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刘宁培,在深圳,主业企业咨询+投融资,副业投资小项目。
不用操心顶层的战略规划、品牌策划、股权内部激励、股权外部融资;
不用操心运营层的市场营销、绩效管理、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
不用操心应收账款坏账率;
这老板大概是2015年左右开始做,起步资金大概是2000万左右,目前年利润1亿+
(备注:这利润在他们行业内,只是小有所成,行业TOP的业务量是这老板的14倍左右)
出租金去流转村民荒废的土地,
然后招人种植玉米大豆、接着收成售卖,
售卖的差价自已覆盖土地流转成本、人工成本、种植成本,
顺便再领取国家的补贴。
目录:
一、项目接触过程
二、项目重要的12条信息汇总
三、商业模式画布解析项目+一页纸解析
四、总结:村民零售赚钱少/不赚钱,老板批发才赚钱
一、项目接触的过程
1、起源:公司股东带来的项目
2020年9月份,我们咨询公司其中一个股东成交了一个农业项目
产品:种植玉米、种植大豆(黑龙江省绥化市)
需求:招商计划书
招商主体:农业合作社
合作方式:成为合作社成员
进入条件:出资1400元(900元土地流转费用+500元人工成本种植成本),10亩起订
权益:合作社分红,承包土地统一给“农业合作社”种植收成,所以主要是亩产种植收益分红
2、初步通过沟通,了解项目:
答疑解惑结束,让对方把我们3人当做投资人,做一次路演,展示“农业合作社”的项目
总结成交意向投资人的抗拒点:
3、公司内部讨论项目,是否承接“农业合作社”招商计划书项目
我们公司咨询案有两不接:
一、坑蒙拐骗、资金盘、空手套白狼的项目,一概不接。这钱不赚,亏心,折寿。
二、项目太大,能力范围之外;项目太小,不能落地;都不接
关于第二点,不是问题,我们有把握出一份招商计划书,可以让“农业合作社”员工、老板面对意向投资人的时候,成交率提高40%以上,并且可以通过一页纸讲清项目。
倒是第一点,有句老话,投资不过山海关。我们担心这项目是坑蒙拐骗、资金盘、空手套白狼之类的项目,若真是如此,我们做了招商计划书就是助纣为孽。
最后股东内部统一意见,先到项目地考察,确定项目的真实性以及确定性。
一切真实,项目可接。
坑蒙拐骗嫌疑,项目不接,退咨询费。
4、经过:黑龙江考察,真实。出方案,落地交付
2020年10月10日,公司3人出发去黑龙江绥化,一同前往的还有30多个小投资人。到了黑龙江,着实体验了一把什么叫一马平川,两小时高速公路车程,一座山都没有,玉米种植地,一望无际。
3人分头查了两天,精疲力尽,最后发现这项目进入门槛好低,是个人都能跟当地村民流转土地,支付年租金,村民把土地出租,种什么卖了多少钱,都是自己的事。流转土地就跟买卖白菜一样方便。
考察完回到深圳,讨论项目没问题,收集资料写方案。方案从第一稿刷新到第五稿,约“农业合作社”现场落地交付,全程交付完,资料可用于一对一成交,也可用于一对多成交。
1、农业合作社,中国大概有200多万家合作社。
2、黑龙江人口:人口负增长第一,拿什么拯救黑龙江
当时查询黑龙江人口详细数据,主要想确认下黑龙江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没想到查出个黑龙江连年人口负增长第一,说明大部分当地人分到的土地,都是对外流转给别人收租金,不做农耕。
3、黑龙江省面积:473000平方公里=7.095亿亩
4、黑龙江省耕地面积:2.39亿亩(耕地面积居全国首位)
5、绥化市面积:34873平方千米=5230万亩
6、绥化市耕地面积:19877平方千米=2981万亩
7、大豆、玉米播种面积占比
总结一:从信息(2)-信息(7)得出总结:黑龙江地大,农耕以种植玉米、大豆为主,黑龙江人少,以2020年为例,2.39亿亩耕地面积/3185万人口=7亩耕地面积/人;黑龙江平均每人至少分有7亩地,在当地考察各村承包田明细台账时发现,每户至少10亩地以上。
8、中国战略储备粮:玉米、大豆、稻米、小麦
四大战略储备粮占全国耕地面积的81.8%
玉米占比:32.8%
大豆占比:6.6%
稻米占比:23.6%
小麦占比:18.8%
其中玉米+大豆=39.4%,中国有将近40%的耕地,都是种植大豆、玉米
(PPT一张图展示:)
9、中国近三年战略储备粮产量、总消费量、总进口量
还是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农业部查询数据。
玉米进口金额、进口数量:
大豆进出口金额、进口数量:
稻米进口金额、进口数量:
小麦进口金额、进口数量:
4中战略储备粮总产量、总消费量、总进口量汇成表格:
转化成PPT文件
蓝色代表中国年产量、黄色代表中国年消费量、红色代表中国年进口量。单位:万吨
最夸张的就是大豆,平均年进口量达9000万吨
10、大豆振兴计实施方案
总结二:从信息(8)-信息(10)得出总结:
从中国的战略储备粮是什么?以及中国战略储备粮每年的进口量数据可以得出:战略储备粮尽管耕种,不愁卖,下游稳定的生意,不用学习线上公域转私域再转化,不用学习线下地图扩张售卖,不用担心供需失衡竞争大,尤其是大豆,每年进口量9000万吨左右。
11、政策性农业保险
是的,强制性保险,种植玉米、大豆,都要购买农业保险,一般都是阳光保险集团承保。
了解到的信息,如果因为天灾绝产或者是减产,会按照往年的收成比例进行赔付。例如2020年大豆1大亩收成650斤,出现灾害减产200斤,保险公司就要佩服200斤*大豆采购价。所以说,尽管种植,不要担心出现天灾,有保险兜底,不像大部分的农业项目,靠天吃饭。
12、种植补贴
你听国家的话,为国家种植战略储备粮,国家不会亏待你,各种补贴:粮食补贴、土地流转补贴、土壤改良补贴、深翻补贴、秸秆处理补贴、轮种补贴。
总结三:从信(11)-信息(12)得出总结
没风险,大部分线下生意、农业项目都怕疫情、干旱、洪涝、冰雹、沙尘暴、虫灾。嗯,这个项目不担心,每年都买保险,一亩几块钱的保费;
没风险还有补贴,农产品售卖价能覆盖种植成本、人工成本,已经有利润,国家还给各种补贴......
看这商业模式画布,把自己当做“农业合作社”的老板!
1、客户细分:客户是长期作合作的4大粮仓,春种秋收,收成时,哪个粮仓出价高,卖给谁。基本上是收成当天就会有货车上门拉,现金结账。不愁卖,不愁下架,没有库存,没有账期。
2、价值主张:种植国家战略储备粮,以种植玉米、大豆为主。
3、渠道通道:渠道稳定,这有点凡尔赛了,不愁卖,不需要线上搞私域线下搞地推地卖
4、客户关系:产品买卖关系,不存在服务,不存在售后
5、核心资源:
7万亩土地:2015年启动项目,经过6年的沉淀,流转土地已有7万亩(有1年期、5年期、10年期)
49台大型农机,规模化种植,种植技术,万亩地仅需5人管理
6、重要合作:需资金方,来扩大现有流转土地面积,二来增加现有土地流转年限
7、关键业务:玉米、大豆耕种面积各一半,春种秋收,规模化种植,机械化收割
8、成本架构:合作社基本的房租杂费
人工成本+种植成本(1大亩500元/年)
土地流转成本:900元/大亩/年
合作社成员分红:600元/大亩/年(退出合作社,退还承租本金900元+500元=1400元)
(合作社分红从2021年开始,之前未从社会上募资)
粮食售卖收入:
大豆1大亩产:650斤*3元/斤=1950元
玉米1大亩产:3000斤*0.8元=2400元
平均1大亩收入:(1950+2400)/2=2175元
政府补贴收入:不同城市,根据种植规模,标准不一,各自城市有红头文件可查
不管是否分红,收成售卖价能覆盖所有成本且有盈利。
最后一页纸讲清项目:
1、投人出钱,委托“农业合作社”流转个人散地、闲置土地、无人荒地、机动田。
2、再委托委托“农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承包、规模化种植、土地集中投保、种植补贴申请、机械化作业、统一入库销售,
3、最后进行按照约定好的利润分成
相信通过以上商业模式画布跟一页纸的解析,圈友们能看清楚项目本质,零售不赚钱,批发才赚钱。
黑龙江省地大、人口少,且已经连续5年人口负增长,
(没人种地,每户主10来亩地,达不到规模化,种地不能养家糊口,还要亏钱)
所以各户主把不耕种的土地,流转给“老板”,“老板”给流转费
(自己耕种不能养家糊口,可能还亏钱,倒不如出租收房租来得快,要是有10亩地,1亩1年900元,10亩就是9000元,要是一签约10年,就是9万*60%=5.4万,收入比较稳定)
有钱的老板,把镇上村民不愿意耕种的地全部租下来,招兵买马进行规模化耕种、管理、收割、售卖
(规模化是能够赚钱的重要核心,以前需要1000人才能耕种1万亩地,现在仅需5人,人力成本缩减200倍)
东北有钱的大佬可以操作
这农业项目,东北有钱的大佬可以自己操作,在东北流转土地,就跟买卖白菜一样常见。
流转土地,春种秋收,规模化操作,再售卖,产品售价覆盖种植成本、人工成本,赚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