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等地玉米价格下跌种粮大户的生意像场赌博

刘威家的玉米已经堆积成小山。比起去年,他的100亩田地增产了近两万斤。但他此刻正在小山前踱步,盘算着明年还要不要种这么多玉米。

为了这堆玉米,这位30岁的河南省平舆县射桥镇的农民前后忙活了一个月。收割、脱粒、晾晒、运输,一套流程下来,他累得“输了一星期‘水’”。

按照去年的价格,他本该增收4万元左右。可入秋以来,玉米价格比去年同期下跌超过三成,即便今年增产不少,仍比去年少收入了3万元。

“累出一场病,结果一来一去少赚了7万元。”刘威把手里的烟头使劲摔在地上,接着狠狠地骂了一声。

和刘威一样,丰收并没给射桥镇的农民带来多少喜悦,写在他们脸上的多是失望和迷茫。

不仅仅射桥镇。进入10月,河北、山东、东北等玉米主产区的玉米价格均跌至0.8元一斤以下。而去年,玉米价格是1.1元一斤。如今,刚刚拿到卖粮款的农民,开始为明年还值不值得种那么多玉米而苦恼。

今年粮食贱,卖不了几个钱

23日下午,射桥镇东头的收粮点横七竖八地停满了卖粮车,旁边一条10米宽的马路被堵得仅能供一辆车勉强通行。来往的轿车司机停下车,把手伸出车窗外摆动,他们不耐烦地按着喇叭,催促着这些卖粮的人赶快让路。

这是射桥镇一年当中为数不多的热闹场景。

机动三轮车、摩托三轮车、电动三轮车、四轮拖拉机里满载着金黄的玉米。拖拉机巨大的噪音、讨价还价的声音、指挥倒车的呼喊声,以及传送带的马达声混杂在一起,让这个原本宁静的镇口沸腾起来。

一些瘦弱的老人,紧握住三轮车的把手,努力驾驶着这野性十足的机器。一脚油门,三轮车像头咆哮的野兽,冒着黑烟冲向堆积如山的玉米堆。

还在等待验粮的人趴在车把手上,面无表情。虽然车斗里的玉米比去年装得更满,但他们却懒得回头看一眼。他们清楚,“今年粮食贱,卖不了几个钱”。

刘威也加入到卖粮队伍中。他本想等粮价涨上去后再出手,但持续下跌的玉米价格很快把他推出家门。从秋粮收割开始,短短20天内,当地的玉米价格就从每斤0.85元,快速下跌到每斤0.72元。

“再往下跌就受不了了。”刘威面无表情,“如果受潮发霉,那就真的只能喂牲口了。”

不少田地较多的农户面临和刘威一样的问题,他们一方面担心粮价下跌,一方面还担心储存后玉米发霉变质,所以只能选择尽快出手。

更多的人在低价时赶来卖粮,则是出于无奈:收粮卖粮是个重体力活儿,很多老年人已经无能为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家帮忙秋收后,又急于返城,只好把粮食便宜处理。

78岁的马老汉种了7亩玉米,他和儿子一起,正在把玉米倒进粮商的仓库里。

整个过程中,他的儿子一言不发,一副不耐烦的表情。倒完玉米后,他头也不回地把铁锨扔在地上。为了回家收玉米,在北京建筑工地拉涂料的儿子请了一个月假。

“他在北京每天挣180元,加上来回路费,一个月就损失了五千六。”马老汉用惭愧的语气说,他张开手掌,比画出“5000”的样子,浑浊的眼珠里闪出一丝光芒。

他们每天天不亮就打着手电筒下地,傍晚时分才回家。几天下来,马老汉手心手背几乎已变成一个颜色,黑色的泥灰长进皮肤里。虽然已经过去20多天,他手指的肿胀还未消退,厚厚的老茧上面,是已经磨烂的角质。

这一天,父子二人卖玉米拿到6327元。除去种子、犁地等2000多元的支出,纯收入仅4000元,还不够儿子请一个月假的损失。

卖粮的队伍越排越长,队伍最前面两个老汉正围着粮商讲价。他们的玉米水分较高,粮商开出了每斤0.68元的价格。

“六毛九吧,六毛九吧。”一个老人挠首顿足做嬉笑状,另一个哭丧着脸哀求。

“六毛八,不是看你们年纪大了,这价钱我都不要。”粮商态度坚决。

一分钱的差价,7000多斤的玉米少卖了70多元。两位老人拗不过粮商,一人蹬上三轮车,一人迈开弓子步在后面推着,缓慢地走向玉米堆。

刘威冷冷地看着,不说一句话。换了他,他也会计较。

指望种地那点钱,能干啥

相比收粮点的热闹,射桥镇的集市要冷清得多。

往年这个时候,卖完粮食的人总会添置一些新物件。原本,这是集市全年商业活动的一个小高峰。

今年完全不一样。以往上午9点就能卖完的猪肉,现在直到12点,还有半扇挂在钩子上,几只苍蝇趴在上面贪婪地吮吸。

卖床单的小贩拿着话筒吆喝着大减价,但并没有多少人停下脚步。没过一会儿,音箱里就只剩下劲爆的音乐,小贩放下话筒弓着腰坐在凳子上,痴痴地望着过往的人群。

三五成群的老太太抱怨着今年的光景:“多收了几千斤,比去年还少卖了钱。吃饭看病的钱都不够,哪有闲钱买东西。”她们的战利品不过是几棵大白菜、几卷卫生纸。

赶集的老人们心疼辛苦劳作一季,却少收入两三千元。但对于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来说,土地和粮食正离他们越来越远。“平时也会给我们寄钱回来,但都不愿意回来收庄稼,不够耽误事儿的。”一个空着手的老人无奈地笑笑说。

镇上的壮劳力纷纷外出干建筑防水工作,大家通常称他们为“搞沥青的”。

几年前,刘威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他还记得满怀希望踏上列车时的场景:“一车老老少少30多个人全是去搞沥青的,一路上说说笑笑,谈论着那些熟悉的暴发户的名字。”

到成都后,刘威发现能接到的活儿越来越少,“到了最后,建筑工地都停工了,一连几个月都没工作”。这30多个一起去成都淘金的人,今年有20多个回到了镇上。

刘威看中了流转土地的机会,他觉得“种地最稳,国家也支持。”去年8月,他以每亩每季300元的价格包下了100亩田地,全部种植了玉米。合同一签就是5年。

“按照去年的行情,稳赚6万块钱。”他看着刚刚种下小麦的黄土地,回忆着当初的想法。但他处理完今年的玉米,算下来刚够本。

“能咋办呢,再坚持一年看看吧,不行就还得出去。”他眼珠里泛着血丝,嘴唇干裂,牛仔裤和耐克鞋上沾满了土灰,看起来疲惫不堪。他从集市中穿过,一边走一边嘟囔“化肥价又涨了”。

走出上千米长的集市,就是广袤的农田。因为干旱,20天前播种下的小麦至今还未生出麦苗。一眼望去,满地尽是黄土。

“放在往年,现在到处都是浇地的。”一位赶路的村民指着身后的田地说,“今年粮食价钱这么低,老百姓都泄气了。”

刘威也有些心灰意冷。100亩小麦刚刚播种,他也没心情浇水。100亩地的油费以及人工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至于明年的粮价,他心里也没底。可合同一签5年,几个月后的春节,他还要支付6万元地租。“实在不行,只能毁约”。

国家应该不会不管我们吧

就在集市东头的收粮点热火朝天的同时,3位分别来自不同省份的粮商聚集在集市另一端的一家饭馆里,他们正在对国际粮食市场高谈阔论。

余小亮坐在饭桌的一角,他默不作声,紧紧盯着正在发言的粮商,酒杯悬在空中。

这是余小亮难得的机会,除了能学习一些关于粮食生意的经验,他还期望从这些粮商那里找到信心。

两年前,余小亮从附近村民手里流转来2500亩土地。他因此成为当地的名人,县电视台记者曾来过3次,宣传他的机械化、规模化农业生产。最近的一次,电视台大大赞扬了他的玉米大丰收,镜头给了他刚刚购置的两座烘干塔一个大特写,看起来到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庆。

刘威也曾受这种宣传的鼓舞,才做起了国家支持的“种粮大户”。

余小亮的玉米今年增产了25%,脱粒后的玉米粒能装满20节火车皮。但是新闻没有提到,这1200吨的优质玉米让他赔了30万元,“每斤降一毛钱,就损失24万元”。

因为需要支付田地租金和人工费,在这次玉米价格暴跌中,余小亮和刘威的损失要远远大于普通农民。余小亮每亩地一季的租金要400~500元,加上工人的薪资,一亩地的成本在900~1000元之间,而他今年一亩玉米只能卖出800多元。至于每亩土地可固定获得的100多元“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余小亮一分钱也拿不到。补贴归出租地的农民,这在合同里有明确约定。

因此在过山车般的价格涨落中,他的种田生意更像是场赌博。

“粮价下跌好像跟进口、关税什么的有关系。”余小亮喝下了两杯白酒。酒席结束后,他红着脸总结刚刚学到的最新知识。

这位种粮大户并不知道,他这个在中原腹地小镇上种田的农民,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卷入了国际粮食市场的风云变幻中。千里之外的广州码头上,一船船美国玉米漂洋过海而至,靠岸价格才0.66元一斤。

还有一个事实,余小亮也不清楚。我国从2008年开始,对玉米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当年临时收储价每斤高于0.7元,2014年涨到1.13元。同时,玉米产量也从2008年的1.66亿吨,增长到2014年的2.17亿吨。

“国家应该不会不管我们吧?”除了需要运气,日夜期盼的“国家补助”是余小亮仅剩的信心。

就在10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到:“继续实施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完善补贴发放办法。”

不过,有学者指出,WTO将我国实行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称为“黄箱政策”,而我国在加入WTO时承诺的8.5%的保护界限,现在已经接近了天花板。换句话说,余小亮已经很难拿到更高的补贴金。而在美国,农产品价格由市场决定,但因为政府会事先确定“目标价格”,当该农产品实际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政府按照两者之间的差价补贴农产品生产者。因此农民不用承担大部分市场风险,从而保证农民的基本收益。

余小亮看不到这些。他今年种植了300亩葡萄和100亩梨树,望不到边的黄土地上,一小片绿色的葡萄枝格外显眼。如果果园丰收了,他会获得比玉米高出10倍的收益。

“要是成功了,以后就不种粮了。”余小亮看着长势喜人的葡萄树,眼神里充满憧憬。(本报记者杨海实习生戴瑞凯卢南峰)

THE END
1.收粮食的生意注意收粮食的生意注意哪些事项 更新时间:2024-07-12 收粮食的生意注意哪些事项...收粮食的生意注意哪些事项 收粮食生意怎么样 更新时间:2024-07-12 收粮食生意怎么样...收粮食生意怎么样 收粮生意怎样才能越做越好 更新时间:2024-07-12 收粮生意怎样才能越做越好...收粮生意怎样才能越做越好 ...https://news.qingflow.com/plugin/ss/index.php?s=%E6%94%B6%E7%B2%AE%E9%A3%9F%E7%9A%84%E7%94%9F%E6%84%8F%E6%B3%A8%E6%84%8F.html
2.做收粮食生意,需要办什么审批证件留言列表做收粮食生意,给粮库送粮食,需要审批什么证吗?是否需要去粮局办证吗? 特别声明 此留言内容为驻马店网络问政版权所有,各自媒体作者及其他媒体禁止以镜像、截图、摘编等任何形式上传到网络,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单位回复内容 满意度调查 支持,顶一下! 位网友参与 差劲,踩一下! 位网友参与微信小程序 长按识别...http://wlwz.zmdtvw.cn/wap/message/message_content/id/92215.html
3.崔艳萍:从粮食收购到特色项目,如何发挥更大价值2004年2月,崔艳平只身前往吉林省粮食市场寻找销售。她发现这里的粮食不仅价格高,而且供不应求。于是崔彦平先在市场上找到了买主,把村里的粮食全部卖掉了。与此同时,崔艳平也看到了商机,开始做起了粮食收购生意。 收粮和卖粮的时间是在秋收之后,一般是10月到12月。两三个月都完成了,剩下的时间就闲着了。崔艳萍...http://m.xm8168.com/h-nd-347717.html
4.记忆中的牛华溪码头其实民国时期的牛华溪,半边街的竹架子每年办川剧会,戏台子搭河里,观众就坐在码头上和岸上看川戏,水上戏台水下倒影尽收眼底,那般情趣,一定不会输给鲁迅笔下的社戏。曾看过水中戏的张志忠先生说,太巴适了! 半边街竹木大市场,成立了竹木帮公会(做竹木生意的人组成),和永兴帮公会(由工头和搬运工组成)。每年秋冬...https://www.meipian.cn/1y97axsi
1.对话粮食收购站负责人:小麦收购价10年基本未涨,80后已不愿再回村...周超杰:那时候没钱,收粮食得有仓库和机器设备,去银行贷款我找不到担保人,就向亲戚朋友借了十几万才开起来。 第一年生意可好了,我的店位置好,周围都是田,附近农民多,另外当时收购点少,他们都排队往我这儿送。那时候仓库都倒满了,只能暂停收购,把仓库的粮卖出去再开始。当时利润不高,一斤赚两三分钱,但量大,...https://www.cqcb.com/minshengkuaidi/2024-06-02/5582043.html
2.专户收到粮食基金会计分录如何填写会计做账这是一个在财务会计领域中非常常见的问题。作为一名资深编辑,我向大家推荐使用用友畅捷通的财务软件产品——好会计软件。在下文中,我将从不同维度来介绍如何填写专户收到粮食基金会计分录,并阐述好会计软件的优势。 温馨提示:如果本文不能解决您的问题,请点击下方图片扫码添加老师领取更多详细资料和咨询哦~~~;...https://caiwu.bjufida.com/zz/84337.html
3.请问一下,两家公司共同出钱做生意,但是不是共同出资成立新企业...同学这个是出钱一起做生意,另成立公司你们是长投如果是投给你们,你们要记的是:实收资本 会计学堂 追问 2019-10-24 14:00 但是我们就是一起出钱做粮食收购的事情,然后最终根据利润分红,这中间不注册新公司 何江何老师 解答 2019-10-24 14:01 这个你们只能是增加一个实收资本同学。 会计学堂 追问 2019-10...https://m.acc5.com/ask/question_2342597.html
4.海底捞新员工入职三天培训详细内容!8. 满足顾客的合理要求,及时写作服务员,做好服务和收台工作; 注:汤要随时转移,避免浪费 9. 生意低峰期做好本组的汤、豆浆的转移工作和收尾工作。 收台人员: 1. 首先在收台前检查顾客有无意识物品; 2.一个餐桌收台时间为2—3分钟内全部完成;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817204055&efid=5iyv545lh5TC5Y78_hYp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