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共护“舌尖上的安全”
在全国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工作座谈会召开之际,本报特刊发专版,介绍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开展“落实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年”行动的有力举措和显著成效。
提能力促规范
全面落实生产企业主体责任
食品生产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全面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是推进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加强体系建设、强化检查考核、加大培训力度、发挥标杆示范等举措,提升企业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体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落实食品安全企业主体责任,把好食品安全第一道关口。
优化质量体系,提升企业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三个体系”建设,推进HACCP体系建设,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推进食品生产过程智能化追溯体系建设,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推进建立多层次监管体系,实现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监管闭环。天津市市场监管委积极推动企业抓自查,促进企业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责任落实,实现食品安全全过程追溯。大连市市场监管局推动大中型企业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督促高风险大型企业建立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杭州市市场监管局以企业法人履责报告会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深化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以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会增强企业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针对中小食品企业特点,系统性开展食品安全体系合规工作,从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入手,着手制定团体标准,推动“食品企业食品安全体系合规评价”工作,推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强化自清自查,增强企业落实食品安全责任自觉。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强化企业自查,督促指导落实。该局实施自查内容清单化、自查规范化、自查结果公示化,增强了企业落实制度的自觉性和有效性。河北省市场监管局促进企业食品安全领导责任落实,提升企业全员依法依规实施食品生产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企业食品安全依法守法责任落实,提升促进企业自觉性和主动性。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全力提高检查有效性,制定监督检查事权划分指导意见和监督检查指导意见,压实监管责任,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督检查有效性。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自清自查,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等,以保障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安全。
强化监督检查,敦促企业将主体责任落到实处。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抓监督检查履责,广泛开展规范主责的分解细化试点,推行建立主体责任的蓝、黄、橙、红四级预警机制,实施主体责任与企业风险分级的衔接融合。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建立完善风险点责任链四级网络管理机制,形成自治区、盟市局、旗县(市、区)局、基层监管所四级责任链,将食品生产安全风险点落实到辖区具体企业。贵州省市场监管局抓好问题企业监管,严格连续抽检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力度,把食品生产安全隐患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加强对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开展重点区域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和打击“两超一非”违法违规行为。
考核全面覆盖,提升管理人员食安水平。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狠抓培训考核,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能力。自2019年以来,该局培训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从业人员3万余人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抽查考核合格率达到94%。依托“食安员抽考APP”组织开展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线上考试,天津市市场监管委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抽查考核覆盖率达89.87%,合格率达93.96%。大连市2019年在产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线上考试覆盖率达100%,合格率达94.63%,位于辽宁省前列。厦门市市场监管局督促企业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抽查考核,企业自查报告率为100%,企业食安员抽考合格率达98.13%。哈尔滨市市场监管局随机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监督抽查考核,在产企业参考覆盖率达100%,合格率达99.70%。
建制度强体系
以更有力监管促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把督促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作为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开展了强化党政同责、提升监管能力、形成监管合力的有效实践。
聚焦能力提升,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能力。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品种实施监督抽检全覆盖,分时、分类交叉实施监测工作,实现全市获证企业巡查100%全覆盖,在产食品生产企业100%抽检全覆盖。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先后制定多个方案,建设了一支开展自治区级各类综合检查、体系检查、飞行检查的“生力军”。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抓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组建一张食品安全管理网络,健全一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推进国际先进管理体系认证。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完善食品生产企业供应商检查评价制度,建立生产源头控制机制,把好食品生产源头关,完善食品生产企业自查制度,有效防范风险隐患,提升日常监管针对性。
建平台强追溯,重点推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建成“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帮助食品生产企业提升食品安全自我管理能力。目前已有1795家食品生产企业和218家小作坊建立和使用。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坚持抓公开促共治,着力创新主体责任落实监督模式,建设“互联网+透明车间”,打造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系统,鼓励实施重点产品电子追溯。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创新体系,鼓励企业积极应用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打造高效能、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智慧工厂,促进高质量发展。
严抽检重处罚,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处罚力度。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严格依法处罚,持续保持惩处违法违责的高压态势,构建企业主体责任不敢违的执法环境,促进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出台在食品药品执法办案中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求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露头就打,形成了对违法行为的有力震慑。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强化日常监管,加大落实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制度,严厉打击企业法人知法犯法、违规生产等行为。今年前8个月,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食品生产环节共立案38起,处罚金额达91.8万元。长春市市场监管局督促企业认真做好食品生产过程控制,2019-2020年上半年飞行检查企业105户,罚没款20余万元。
定标准育品牌
提升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在强化监管措施、优化服务能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同时,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着力加强标准制修订,开展各类质量提升行动,有效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食品行业企业优质品牌。
开展质量提升,推动行业更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全力推动食品产业提升,开展“食安山东”品牌创建行动,在规下企业开展“食品工厂规范化”行动,在乳制品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贵州省市场监管局抓好白酒质量监管,推动企业质量安全提升,抓好小微主体建设,推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提升,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提升行动。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坚持“管大治小”,持续推进特色食品生产加工园区建设,引领小作坊提档升级。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中小企业特别是食品小作坊推行国际先进的“6S”标准化现场管理新模式,目前食品小作坊推行率已达到75%。
强化示范带动,推动提升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发挥大型企业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企业食品安全领导责任落实,提升企业全员依法依规实施食品生产的意识和能力。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坚持抓典型促带动,着力打造主体责任落实的行业标杆,广泛“开展百家企业示范引领行动”。青海省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质量提升和试点示范,组织开展乳制品、肉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以及食品加工小作坊综合治理三年行动。
守底线强自律
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落实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年”行动开展以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蜂产品协会、中国肉类协会、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等,积极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技术等服务,引导和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
加强社会监督,推动食品企业诚信自律。山西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全省50家规上企业开展“全省食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公开承诺活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推行公开承诺,推进诚信经营。该局组织区内所有食品生产主体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推动食品企业诚信自律。南京市市场监管局试点“企业主体责任报告会”,邀请企业代表、监管人员、食品协会、消费者以及媒体代表参加,由主体责任落实较好的企业代表介绍经验,并现场回答参会人员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食安考核结果运用。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建立督查和暗访制度,通报各地工作开展情况,并把食品生产经营规范化管理开展情况列入省食安办对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和重要指标。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抓评价考核问责,开展大型和大宗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核查评估工作,通过报告会或电视问政等形式接受社会监督。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将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情况作为考核各市(地)政府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发挥导向引领作用。
强监管重帮扶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渡难关
“落实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年”行动开展以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和各行业协会坚决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采取多项措施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做到疫情防控与食品安全“双落实”。
加强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严禁购买或宰杀活畜禽、野生动物,严禁使用野生动物为原料非法加工食品,要求企业严格执行清洁消毒制度和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等疫情防控措施。南京市市场监管局督促企业严格履行肉制品进货查验制度,落实全面禁食野生动物、防控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的有关要求,严禁企业使用野生动物和“两章两证一报告”不齐全的生猪产品作为食品原料。为了保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行业既能保障食品安全又能满足食品工业需求,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不断敦促业内企业牢牢把握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切实履行好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将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