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份代理商问卷分别来自27个省市区;
相比2018的调查,省级代理商数据略有减少,跨多城市的区域代理增多;
本次参与问卷的代理商中,地级市代理商数据超过一半。
公司创立年限
创立10年以上的代理商超过30%,其中主要以省级代理商为主;
创立2年以内的新省代较少;而创立2年以内的市代仍在不断涌现;
代理品牌数量
代理6个以上品牌的代理商,相比2017年提升了6个百分点;
省级代理品牌数量较为稳定,受厂家渠道下沉的压力,省代有部分代理品牌为省内部分区域代理;
市级代理的品牌数量有明显提升,其中以5-6个品牌居多;
区域覆盖率
市级代理商区域内的门店覆盖率,基本可实现50%以上;
省级代理商的区域门店覆盖率有所降低,基本为30%-49%
不断涌现,且门店覆盖率更高的市级代理,对省级代理形成不小的冲击;
合作门店数量
2018年代理商合作门店数整体有较大提升;
合作超过500家门店的代理商相比2017年,提升了6个百分点;一部分优秀地级市代理商也能达到;
门店覆盖在300家以内的代理商,占比超过了50%,这部分代理商较为弱小;
代理商划分门店标准
门店年营业额是要划分标准;
其次是当地市场消费力,代理商应根据每个区域消费特点合理搭配产品。
代理商与门店的互动活动
帮门店做动销是主要的互动方式,动销能力的强弱体现在代理商的运营能力;
排第二位的是培训,2018年培训多的品类为营养食品,营养食品成为2018年订货会和培训的主力;
2018相比2017合作门店数量
增长的占比达到了60%,这得益于全国母婴门店数量仍有增长,以及代理商的精耕细作;
持平的增加了10个百分点;
减少的相比2017年,2018年没有明显变化;
2018相比2017销售额
相比2017年的数据,2018年保持增长的经销商超过60%;
受乳粉配方注册制影响,一部分代理了未通过注册奶粉品牌的代理商,对销售额形成了较大影响。
2018相比2017利润率
利润降低的比例超过提升的比例;
代理商之间的竞争加剧,渠道下沉,以及服务成本提升,是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
2018比2017年代理品牌数量
相比2017年,代理品牌数量略有增加,其中增加多的品类是营养食品;
增加的比例接近50%,增长集中的是市级代理,在规模做到一定程度后,会通过增加品类以获取更多的增长点;
奶粉配方注册制对业绩的影响
配方注册制减少了奶粉品牌数量,一部分品牌迟迟未通过,对以奶粉为主营品类的代理商影响较大;
部分奶粉厂家,借助配方注册的政策进行渠道下沉,取消省代,调整为区域代理权,对部分省代影响较大;
地级代理的二三线奶粉品牌,配方注册未通过,形成十分剧烈影响;
2018年,计划增加代理哪些品牌
2018年,计划减少代理哪些品牌
排在第一位的依然是品牌的服务能力;
排在第二位的是受政策调控影响的品牌,2018年经过配方注册和辅食新政调控,奶粉和辅食相对稳定,而缺少标准的营养食品,接下来将面临诸多政策的不确定因素;
代理品牌看中的第一要素
经销商对品质的重视度在持续提升;
虽然代理商看重毛利,但去品牌化高毛利的产品越来越难动销,已不再作为第一要素考虑;
发展瓶颈
代理商大的挑战是人才;
地级代理商的人员往往以业务为导向,缺少专业运营人才,从而缺少专业服务;
省级代理商则面临两大难题,一是人才流失严重,二是内部管理提升;
焦虑的问题
信息越来越透明,厂家要求效率更高,渠道下沉的大背景下,代理商成本投入不断提升,而利润变得越来越薄;
找不到核心竞争力,这是绝大多数经销商焦虑的问题;
未来发展方向
从产品中间商转为服务商,代理商的服务意识明显提升,已成为共识;
计划自己开店的代理商有所减少,目前行业虽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对企业运营管理能力要求非常高;
连锁数据样本
以上连锁均来自中婴网、京正婴童展在线问卷,随机邀约调研;调研连锁样本为5店以上门店;
年均营业额
相比2017年,参与调查门店的单店年营业额略有下滑;
单店年营业额低于100万的超过30%,相比2017年占比有增加;
年销售额在300-999万之间的占比略有降低;
单店年坪效
单店年均坪效整体下滑较为明显;
超过50%的门店单店年均坪效低于1万,2017年这一比例为40%;
常用的动销方式
定期做动销活动已成为连锁母婴门店的普遍竞争策略;
会员积分换购、买满立减、节日降价促销是常用的动销方式。
希望厂家提供的支持
对宣传的支持排在位,宣传的力度及有效性,对活动的结果至关重要;
货品支持、人员支持依然被看重,希望厂家提供货品支持,人员支持帮助做动销;
已开设的服务项目
宝宝游泳、开设游乐区、产后恢复是为常见开设的服务项目;
参与调研的门店,超过70%的门店有开设服务项目;
产品侧重于进口还是国产
国产商品接近70%,但相比2017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
随着品牌消费意识的提升,进口产品在母婴门店的占比还将提升;
选择品牌合作考虑的关键要素
第一位的是产品品质,母婴店对品质的重视度连续提升;
第二和第三位的是利润空间、品牌知名度,但二者有矛盾,知名度高的产品利润空间往往较低;
厂家的服务占比接近50%,加强专业的服务也同样重要;
2018相比2017经营成本
成本增加的比例达到了72%,其中45%为略微增加,相对影响有限;
大幅增的比例接近30%,相比2017年有所降低;
发展遇到大的瓶颈
内部管理从2017年的排名第四位上升为第一位;
第二位是服务水平的提升,资金不再是母婴连锁主要的发展瓶颈。
担心的问题
相比2017年,担心电商对实体冲击的比例明显提升;母婴消费逐步进入存量阶段,电商对实体的冲击会更为明显;
母婴消费的助力人群逐步转为95后,00后,每一代人的消费习惯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而门店的运营模式是否能适应消费习惯的变化,成为门店非常担心的问题。
迫切提升
后母婴消费市场,体验与服务成为迫切提升的点;
从以往过度依赖奶粉的销量和高毛利,母婴店急需寻找新增长点,复制新的盈利模式,营养食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新热点,被认为是接下来增量市场;
2019年,开新店计划
超过50%母婴连锁有开新店计划,2019开新店的意愿较强,相比2018年略有增加;
参与调研的门店,大多数虽然有开新店的计划,但同时也在关闭效益差的门店,总体门店数量不会太大变化。
奶粉在总销售额中的占比
相比2017年,2018年奶粉销售占比无明显变化,较为稳定。
大多数连锁门店意识到,对奶粉的依赖度要逐步减低,同事要找到更多的盈利模式。
国外品牌奶粉在奶粉中的销售占比
相比2017年,2018年进口奶粉的占比略有下降;
国产奶粉呈上升优势,占比有所提升,这与整个奶粉市场的格局基本相符;
营养食品在门店的销售占比
营养食品被母婴门店普遍认为是增量品类,门店的重视度在提升;
营养食品成为母婴店2018年销售占比增长大的品类;
超过75%的门店营养食品销售占比超过5%,并且仍在快速提升;
人口红利消退,您对母婴连锁未来怎么看?
即使新生人口下滑,但超过60%的门店为未来市场有信心;
人口下滑对存量品类影响较大,如奶粉、纸尿裤,但以营养食品、服务类为代表的增量品类逐渐在提升,加强了门店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