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化学发光集采政策落地情况分析
8月19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发布《公立医疗机构临床检验试剂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公告》。
采购量:公立医疗机构以谈判成功产品省药采平台上年度采购量的80%作为协议采购量。
弃标企业:罗氏、贝克曼、安图。
根据专家访谈,国产厂家的中标价格没有触及之前的出厂价;进口厂家的中标价格略高于国产同类产品,略低于原来的出厂价。
2.集采落地后厂家可能的应对策略
由于只保证自己企业2020年采购量的80%,所有剩余的市场还是要正常竞争,所以各个厂家还是需要销售费用和市场费用。医院非带量部分的选择会把价格作为非常重要的参数,所以价格低还是有优势。
3.其他省的联动进度以及其他IVD细分行业集采的可能性分析
四川河南有发文件要进行IVD的阳光挂网采购,基本要求全国最低价,阳光挂网是一直都在进行的采购方式。
化学发光由于系统是封闭的,所以是最难进行集中采购的。生化、血球等都可以进行集中采购,只是看各个省是否要开展。目前没有听说其他IVD细分要进行集中采购。
4.超声市场分析
安徽化学发光集采情况分析及超声市场更新04
纪要详情:
1.安徽集采情况?手术费用情况?
8月份安徽做了化学发光试剂集采,目前专家所在医院还没有开始具体执行,还在等省里面的文件。未中标的企业也还在谈。
脊柱、关节2019-2020做过一轮采购,最近在做第二轮带量采购,创伤还没有集采过。第一轮采购之后手术量增加,因为患者支付得起了。第一轮和第二轮耗材价格降低50%,手术费和检查费用没降低,反而会有所提升。
使用国产产品做一台全膝手术总费用3.5-4万,其中耗材占2万。现在一台手术要2.5万,其中耗材占1.5万左右,手术加检查在1万元左右。专家认为最近一轮集采没有太大的降价空间,因为上一轮集采价格已经降了50-80%。
2.医院内如何决策使用的品牌?
使用主动权还是在临床科室,由采购部门把关,院领导、甚至到党委会共同决定通过。价格是选择产品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对于中标名单上,之前没用过的品牌,医院会就其使用情况做调研,优先使用质量好、价格低的产品。
3.国产化学发光产品的差异?
4.厂家给经销商、医院提供仪器调整等服务?
有的,日常维护保养会提供的,设备有故障经销商会及时上门维修。正常维护频率大概是每季度一次。
5.医院2019-2021年收入情况?设备采购支出情况
去年由于疫情,医院营收比2019年减少10%左右。21年上半年收入还可以,下半年由于疫情管控更加严格,整体来看2021年收入应该不及2019年。设备采购支出在疫情期间没有减少,是持平甚至略有增加的趋势。从类别来看,外科系统、腔镜、手术显微镜、眼科设备以及核磁共振采购量都在增加。
主要是医院自由资金,政府补贴大概在10%左右。
大型设备(200万以上)在省里面主导集中集采,地方也在经由政府主导以城市为单位组建采购联盟,目前还没有施行。
7.骨科手术经销商提供哪些服务?
经销商会提供手术需要的全套的型号,术者选择合适的型号去使用,医院一般不存库存。所以每次手术都需要1位经销商进行手术跟台,参与解决工具使用出现的故障,有时也会提供手术指导。
经销商还要担负单次手术500-600的工具消毒费。消毒过程使用高压锅、环氧乙烷消毒,成本较高。
8.关节也在做全国集采,如果落地之后怎么执行?
9.医院DRG落地情况
专家所在医院1-6月份试行,7月份正式执行DRG。除了门诊,所有住院病人都通过DRG付费来控制药品、耗材、人力、后勤成本、检查成本,不做过度医疗。医院成本有所下降,但是下降不是很快,医院成本控制好的话医保会有所盈余,在保证医疗质量、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医院会使用价格适中的药品和耗材。
10.手术机器人使用的情况?
专家所在医院目前还没有腔镜、骨科机器人,也没有计划购买。手术机器人可以精准设计手术,减少医生的经验主义。机器人技术还没有被更多人认识和掌握,未来还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医保、成本等制约因素导致机器人无法广泛使用。
安徽化学发光集采情况分析及超声市场更新03
1.超声行业增速情况?
超高端产品占20%市场,三甲医院、条件较好的二级医院都会购买,价格在200-300万一台,国产中低端产品与进口产品差别不大。
3.超声集采情况?
很多地方超声已经集采,集采的前提是财政或者政府统一出钱,或者新建医院有比较大的采购量自己出钱也可以集采。经济发达的地方主要是医院自己做的集采,在西部比较落后的地方是财政出钱,会有地方财政组织300-500台集采的情况。集采之后定价会很低,对厂家的利润会有影响。
利润取决于出货价和制造成本。彩超核心部分制造成本是下降的。集采比例上升之后销售成本会下降。
超声产品与耗材类、检验类产品不同,在设计上有区别。政府针对超声市场专项拨款低于20%,大部分还是医院出钱,专家认为超声产品很难大规模做集采。
安徽化学发光集采情况分析及超声市场更新02
1.安徽集采中标情况?降价情况?
安徽集采进展比较快,8.27官方公布中标品牌,8.29公布中标价格。罗氏预计在9.1号与医保局谈价,预计两周内会有结果。入围的企业做好应对准备的同时希望集采可以尽快执行。
集采之后进口产品的降价幅度较大,中标价格在终端收费的25-30%,外资的中标价格比出厂价要低,国产产品降价之后基本持平出厂价。
2.集采之后代理商情况?
目前罗氏在安徽化学发光是二级经销商模式。罗氏在安徽最大的一级代理商是万通,保有量最高的是南京巨星。按照现行的价格体系,经销商几乎没有利润。已中标企业会向减少经销商利润方向发展。厂家基本不会自己销售,还是要靠经销商推动产品,所以厂家还是会通过返利或者降低出厂价的方式支持经销商的发展。
3.全国联动之后经销商价格变动?除安徽省外,其他省对化学发光政策的态度?
价格体系要根据市场调整,各省之间经销商拿货价格差别较大没有太大关系,大公司的经销商管理都很严格,不会有窜货的现象。罗氏担心十二省联动,但是安徽省这样雷厉风行的集采执行不常见,安徽的医院领导比较服从政策,政策执行相对比较容易。其他省医院有比较高的自主权,政策不一定好落地。
4.接下来还会有哪些IVD细分品类进入集采?
化学发光集采难度大,生化集采难度远远低于化学发光,如果化学发光集采政策落地之后其他品类集采落实会顺利很多。接下来可能涉及的集采范围是生化,血球,血凝项目,但是目前还没有听到过任何消息。
5.集采之后的配套医院设备如何处理?
医院自己采购。估计各个厂家不会把设备价格卖的特别贵。医保局要保证医院不会因为集采升高成本。
6.国产龙头会怎样?
安徽化学发光集采情况分析及超声市场更新01
访谈嘉宾:经销商
1.安徽目前集采中标情况?
安徽的集采是通过专家与企业谈价格,企业来决定同意是否应标。目前安徽有十三家应标,只有透景出局。罗氏,贝克曼,安图,梅里埃,迈克,希森美康未应标。
2.未来市场格局?
仪器方面,很多仪器投放给医院免费使用,有的需要医院花费仪器成本1000元。集采之后基本不会出现投放的情况,后期如果医院需要大规模更换仪器,要看企业与专家、纪委、医保局的博弈。
肿标一共十个项目,覆盖大部分项目。如果有的公司没有获得入围资格,会涉及到联动降价概念,降价幅度还要专家谈。
3.厂家针对集采的应对措施?
进入集采名单上的化学发光项目估计占化学发光总市场的80%以上,这些公司占整个安徽的发光市场70%以上,未入围的公司会占到30%。
专家评价(006353):专家对安徽化学发光市场比较了解,可以分析政策落地后各个公司和经销商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