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霸王阶段(1989-1995):“重金买流量”品牌营销模式和段永平系“老班底”成型
步步高阶段(1995-2001):经营能力、机制搭建及资源积累走向成熟
投资人阶段(2001至今):学习巴菲特,集中持仓优质股票
段永平系各业务情况
OPPO(1999年至今):成立之初,OPPO在段永平和陈明永心中的定位就是国际品牌
一、段永平系操盘经验总结
OPPO、VIVO、小天才:步步高原有业务的发展与延申,充分继承了步步高体系的产品、品牌、销售的资源与能力。
分配机制:充分给予员工股权激励。段永平因为股权分配问题离开小霸王,创立步步高时股权占比70%,后经逐步稀释,离开步步高时股权占比10%。在现在的oppo股权架构中工会委员会(员工持股)占比约66%,vivo股权架构中工会委员会占比约69%,步步高教育股权架构中工会委员会占比约85%。
区域代理机制:区域代理机制为段永平系企业积累了渠道资源。区域代理模式史创于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打造小霸王学习机时期,具体就是每个省设一个一级代理,地级市设二级代理,各主要县、区设三级代理,直至负责乡、镇的四级代理,这套模式以丰厚的回报激励加盟商用自己的资金及资源帮总部扩张网络。在小霸王时期,区域代理机制是开创性的销售方式,后期则是各级代理商长期与步步高系企业形成的信任。一位深圳手机厂商CEO曾如是谈到段永平:“OPPO的那些省包老板当年可都是段永平底下的兵,在这个体系段永平就是精神领袖。”一个经典案例是,在2012年OV功能机遇到智能机冲击时,段永平下任务让省包分摊库存。“很多省包都是几千万几千万的亏损,如果没有那帮人力挺,OPPO就死在了库存上。”
人才资源:从黄一禾、沈炜、陈明永开始,段永平通过分配股权,提供资金和渠道支持,不断培养和聚集人才。除了高管团队外,基层管理者也在各个业务间流动,例如OPPO旗下的经理层级大量充实到极兔的管理岗位,构筑了极兔中国最基础的管理体系。
1991年,公司更名“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正式开始电子游戏机的制造销售。
1994年,小霸王年收入达到4个亿。
1995年,小霸王年收入10亿,市场份额近80%。
1995年,段永平正式从小霸王离开。
注:一开始,段永平敲定的名字是“小天才”。但当时这个商标的持有人要价300万才肯转让,段永平没法接受,只能退而求其次,选用了“小霸王”的名字。
对销售网络进行重新布局,取消全国总经销制,在各个城市推行总代理制。
规范市场,统一小霸王的全国价格,实行限价销售。
小霸王所获利润的80%上缴怡华集团,剩下的20%自由分配。小霸王一度占集团总利润的90%,总公司经常会把小霸王的盈利抽走,去填补其他十几家子公司的亏损,之前承诺的20%利润分成常常无法完全兑现。
段永平认为,这套“二八分成”的不稳定机制,不足以让他兑现对小霸王高管和员工的承诺。多次向集团高层提出将小霸王股份制改革的建议,但怡华集团是集体企业,陈健仁决定不了改制的事情,地方政府当时也不敢贸然拍板。
1991年,小霸王游戏机,价格优势。小霸王游戏机(300元左右),日本红白机(因品牌费、关税的原因售价2000元左右)。
1993年,小霸王学习机,把握客户(家长要成绩)及用户(学生打游戏)需求。在游戏机的基础上增加了键盘和学习卡,提供了一个学习电脑的简易替代方案。
品控:当时国内游戏机大多采用进口零件组装而成,有些品牌的维修率高达30%。而小霸王能把返修率控制在2%以内。
1995年,段永平带领陈明永、沈炜和金志江六人,成立“力高电子有限公司”开始往俄罗斯等地做起了电子产品的外贸(鉴于和小霸王的君子之约,一年内不在国内竞争),最终步步高游戏机和学习机的俄罗斯市场占有率达到80%。
1996年,更名为“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开始拓展“步步高学生电脑”国内市场。
1997年,在国内VCD市场已经有200多家厂商在激烈竞争时,推出”步步高VCD“。
1999年,段永平根据步步高的三条业务线分成三家公司,股权独立。
2000年,步步高VCD强势登上了行业第一,年产值数十亿。
2001年,段永平退出步步高,赴美。
1996年,段永平向全国征集名字:一经采用,承诺奖励5000元。最后,有8个人取的名字都是“步步高”,段永平觉得朗朗上口,便欣然接受,并向8个人都兑付了奖金。
段永平学习宗庆后,公司与渠道商交叉持股,并用高额返利激励销售,在全国建立了一个密集的销售网。
步步高创立之初,段永平拥有超过70%的股份,慢慢稀释到10%左右。管理人员、员工、经销商都可以入股。1997年,因与“小霸王”发生分歧,24位经销商集体投奔步步高。
和巴菲特一样,段永平只投自己看得懂的公司,资金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只优质股票。“我投资任何一家企业应该跟我当年投步步高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从前做步步高投资的同时我自己也在做经营。”“其实在看巴菲特之前,这些理念本来就在我脑子里,只是一看巴菲特也这么想这么做,而且靠这个做成了世界第二富人,我有了信心。不然不一定下得了手。你能理解吧?人们做一件事往往需要别人的肯定。”“想不通的我不碰,肯定会错失很多好机会,但是保证抓住的都是对的,那就可以了。”
2006年,段永平以62万美元的价格,成为第一个拍下巴菲特慈善午餐的华人。
2011年,段永平以47美元的价格买入苹果,之后再也没有卖过,每次下跌,他都会继续加仓。如今苹果的股价已到192美元,段永平赚了个盆满钵满。
核心人物关系:以段永平为核心,人才集聚、分工明确。
注:OPPO和VIVO发展历程相似,主要说明oppo,vivo不再赘述。
1999年,陈明永负责的视听业务,主要经营VCD、DVD、MP3、蓝光DVD等。
2004年,步步高视听关闭,OPPO品牌(广东欧加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主要产品是mp3。
2006年,OPPO投身手机,成立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2008年,推出首款手机,2009年OPPO开始转型做智能手机,
2016年,OPPOR9手机拿下中国市场最畅销产品,打破了iPhone长达四年之久的“霸榜”。
后续经过近十年发展,OPPO常年位列中国智能手机品牌销量前三。
2008年,OPPO开始成为湖南卫视王牌综艺《快乐大本营》的冠名赞助商,亦曾冠名、赞助《天天向上》《爸爸去哪儿第四季》《花儿与少年第三季》《真正男子汉第二季》《一年级毕业季》等多档芒果综艺。
2016年,OPPOR9手机凭借“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VOOC闪充技术以及超前的影像技术成为当年的中国市场最畅销产品。
品牌名称:OPPO公司成立支出,为了设计这个新品的名字,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做语音发音测试,最后选定了OPPO(发音最合适,且没有任何不良语义)。
手机业务:推出第二年就开始出海历程,2008年,OPPO推出第一款手机,紧接着第二年就出海,并以泰国为起点开始了自己的海外征程,从与中国消费者较为相似的东南亚市场开始,到环太平洋市场,再到消费者品牌忠诚度最高的欧洲市场。
强大的渠道能力以及价格定位,助力OPPO在东南亚迅速扩张渠道:李杰2013年赴印尼为OPPO开拓市场,2014年就把份额做到了7%,到2015年OPPO就位居印尼手机市场第二,市场份额高达20%。价格:东南亚畅销的手机在1000-2500元人民币之间,早期主打中低端的OPPO正好切中了畅销的价格区间,这也为OPPO后来成为东南亚第二大品牌奠定了基础。
OPPO系东南亚新消费品牌:依托OPPO经销网络,孵化多个消费品牌
1999年,黄一禾执掌步步高教育电子业务,主营产品为学习机。
2002年,成立步步高教育电子有限公司(原东莞市步步高教育电子有限公司,已注销)。
2007年,黄一禾宣布退休,金志江作为继承者,接管步步高教育电子业务。
2008年,收购晶技旗下游戏机品牌:小天才。
2011年,推出“小天才”智能产品品牌。
2020年,“小天才”以31.1%的市场占比,儿童手表销售的第一位。
2015年至2022年底,小天才累计销量超过2000万台,行销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在全球智能手表市场上位列第二,其中14岁以下用户的市场份额更是一家独大。
针对家长(客户):掌握了孩子的行动轨迹和身体数据,从最开始的简单定位,到全天守护,再到水域安全提醒,从室外定位到室内定位、从平面定位到楼层定位、从定点定位到定位轨迹,再加上场景化的孩子状态,家长逐渐能通过定位还原孩子们独立时的生活场景。
分配机制:东莞步步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占股85%
2007年,黄峥成立欧酷网(步步高产品的网上商城)。
2009年,黄峥成立乐其网,其所属公司原始股东也来自步步高系,提供电商代运营服务。
2015年4月,拼好货成立,主打生鲜水果单品自营,C2B拼团闪购模式,开始探索社交电商模式。
2020年,创始人黄峥、CEO陈磊退出公司董事。
2021年,黄峥辞任董事长,由联合创始人陈磊接任。(陈磊,2007年步步高系公司欧酷首批员工之一,担任研发架构工程师,2015年跟随黄峥)。
2023年,市值超过阿里成为美股市值最大中概股。
段永平曾参与过A轮投资,具体金额及股比未披露
黄峥“拼好货的团队是电商思维,强在供应链,而拼多多的团队是游戏出身,有很强的用户思维,软件迭代能力强,两者有很强的互补性。他们合在一起,构成了拼多多的组织能力。“
2019年,收购上海龙邦快递,获得在中国的快递经营资质和快递网络;3月J&TExpress菲律宾、泰国正式营业;10月J&TExpress柬埔寨正式营业。
2020年,网络实现全国省市覆盖,日单量稳定在1000万以上。
2021年,以7.155亿美元收购百世快递,接入淘系订单。
2022年,进驻阿联酋和沙特、墨西哥顺、巴西,梅西成为其首位全球品牌大使。
2022年,极兔占据东南亚快递市场约22.5%份额,是第二名的3倍。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2023年极兔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为11.6%,较2022年提升了0.76%,位居行业第6名。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2023年达25.4%,相较于2022年的22.5%提升了2.9%,并且已经连续4年排名区域第一。
依托OPPO资源起步。OPPO不仅给极兔带来了基石订单,OPPO创始人陈明永也以个人名义投资了约1.9亿元。
2019年极兔进入中国时,前8大快递公司累计市占率超过80%,通达系某种程度上作为整体已经构筑了一定程度的成本优势。
融资收并购扩张规模。极兔从2017年首轮融资至今完成7轮融资,总计55亿美元。这些融资中,极兔后5轮都在2020年5月进入中国之后,累计达到52.9亿美元,配进入中国后的4笔收购,极兔日单量3年内冲上4000万,比肩任意一家通达系快递。
稳定盈利东南亚业务,支持中国业务打价格战,极兔来到中国时,是印尼第一大,东南亚第二大快递公司,2020年,其东南亚业务仍盈利2.67亿美元,后两年累计盈利扩大至7.6亿美元(经调整EBITDA)。
早期段永平给予过友情支持,步步高系在早年极兔的发展和进军中国时,提供资金支持。
四位步步高背景人士持有极兔11.63%的股份,持股总和与李杰(11.54%)相当。他们分别是OPPO创始人陈明永(4.40%)、步步高教育科技董事长金志江(2.21%)和极兔董事会中的张源(3.86%)与郑玉芬(1.16%)。
极兔董事会七个席位中四位与步步高有关(创始人李杰、非执行董事郑玉芬、廖清华、张源)。郑玉芬此前曾担任步步高集团CFO、廖清华为广东小天才科技组织运营总监、张源为步步高董事/江苏公司百胜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
快递行业有一个共识:日单量2000万是衡量一个新玩家能否活下去的重要指标,迈过这条“生死线”,中通用了16年,圆通用了18年,韵达用了19年,申通用了25年,而极兔仅用2年。
区域代理模式:区域代理模式是指总部和区域代理共同成立的区域运营实体负责快递流程中的关键部分,即分拣和干线运输,总部无需投入过多资金,提升经营杠杆;末端的揽件和派件业务由当地的区域代理直营管理或者由网络合作伙伴(加盟商)负责。
区域代理商股权激励:极兔的区域代理模式实质是一种新的利润分配方式。根据极兔招股说明书,2021年4月30日,除2020年计划外,极兔向若干区域代理授出3282万股普通股,公允价值为1.4亿美元;2022年极兔以股权激励计划向区域代理和网络合作伙伴发行了公允价值为6519万美元的普通股。
快递业务模式:快递运营商主要分为三种主要的商业模式,即直营模式、网络合作伙伴模式及区域代理模式(极兔)。
模式
直营模式
网络合作伙伴模式
负责
快递运营商负责揽收、运输、派件,有转运中心、揽件及派件网点和派件团队
快递运营商负责分拣和干线运输;
网络合作伙伴负责第一英里和最后一英里的揽件及派件
成本
快递运营商承担快递过程中的所有收入和成本
快递运营商通常向网络合作伙伴收取运单费,并承担所有分拣和运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