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分析酵母硒复合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300羽28周龄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对照组根据《海兰褐壳蛋鸡商品代饲养管理技术规程》(DB34/T1650~2012)配制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200、300mg/kg酵母硒复合制剂。预饲期7d,正试期60d。结果表明:(1)1~30d阶段,随着基础日粮中酵母硒复合制剂添加水平的提高,产蛋率有增加趋势(P<0.10)。31~60d阶段,与对照组相比,基础日粮添加200、300mg/kg酵母硒复合制剂可显著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平均日产蛋重(P<0.05),且显著降低了蛋鸡的料蛋比(P<0.05)。(2)试验第30天,与对照组相比,基础日粮添加200、300mg/kg酵母硒复合制剂可显著提高蛋黄颜色(P<0.05)。试验第60天,与对照组相比,基础日粮添加200、300mg/kg酵母硒复合制剂可显著提高鸡蛋重量、蛋白高度(P<0.05),基础日粮添加100、200、300mg/kg酵母硒复合制剂可显著提高了蛋黄颜色(P<0.05)。由此可见,基础日粮中添加200、300mg/kg酵母硒复合制剂均能提高蛋鸡生产性能,有效改善蛋品质。
为探索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脏器指数、屠宰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将600羽1日龄的白羽肉鸡随机分成4组,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基础日粮+0.2%黄芪多糖)、试验Ⅱ组(基础日粮+0.4%黄芪多糖)和试验Ⅲ组(基础日粮+0.6%黄芪多糖),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鸡,试验周期42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0.2%、0.4%和0.6%黄芪多糖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肌胃指数、胸肌率、腿肌率、瘦肉率、肌肉pH值、肉色和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日粮中添加0.2%、0.4%和0.6%黄芪多糖的肉仔鸡料重比、皮脂厚、失水率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添加0.2%、0.4%和0.6%黄芪多糖的肉仔鸡死亡淘汰个体数明显减少。以上结果表明,黄芪多糖不仅能提高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肌肉品质,而且还能促进肉仔鸡的肌胃发育,在本试验条件下,黄芪多糖的最佳使用量为0.4%。
为分析日粮中不同水平当归提取物(AngelicaExtract,AE)对奶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以泌乳期奶牛为试验对象,分为4组,各组奶牛根据营养需要配制基础日粮,分别添加0mg/kg(AE0组)、200mg/kg(AE200组)、400mg/kg(AE400组)、600mg/kg(AE600组)的当归提取物,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共计84头奶牛。预饲期7d,正试期30d。结果显示:(1)与AE0组相比,AE400组平均日产奶量显著提高9.08%(P<0.05),料奶比显著降低8.82%(P<0.05)。与AE0组相比,AE200组、AE400组、AE600组乳蛋白率显著提高(P<0.05),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2)与AE0组相比,AE200、AE400、AE600组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AE0组相比,AE400、AE600组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AE0组相比,AE200、AE400、AE600组干物质、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与AE0组相比,AE400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当归提取物具有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及表观消化率的功效。在本试验条件下,当归提取物的适宜添加水平为400mg/kg。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饲料企业转型升级势必提高对从业人员素质、知识、技能的要求,但当从业人员无法满足饲料企业结构调整时,便会形成就业结构性矛盾。为更好解决这一矛盾,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协同治理的重要性,通过发挥政府、高校和饲料企业的协同作用,为饲料企业提供人才支持的同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随着畜牧业的持续发展,饲料作为支撑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饲料企业的品牌建设与营销策略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文讨论了新媒体在饲料企业品牌建设与营销中的优势,分析了饲料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面临的竞争加剧、营销方式落后、专业人才缺乏以及线上线下融合难度大等困境,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旨在帮助饲料企业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品牌影响力。
电子商务转变了饲料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增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拓展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同时这也导致饲料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难度增加。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饲料企业需要通过搭建业财一体化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饲料电商业务的财务风险分析,制定电商业务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财务管理者的技能培训,通过这些方法和措施来提升饲料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新时期我国饲料行业中小企业依然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小饲料企业融资频率高,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持续性融资,融资渠道单一且狭窄,融资结构失衡,自有资金少,融资抵押质保较难,商业信用不足,社会融资成本高等。在新时期,要想解决饲料行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政府、银行和中小饲料企业自身共同努力,中小饲料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完善企业资信建设,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中小饲料企业融资需求调查,提供相适应的融资产品,政府应落实饲料产业支持政策,构建完善的担保体系。
三产融合强调农业产业中资本、技术和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以产业联动、产业链延伸、产业集聚等方式加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而饲料行业是联系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桥梁纽带,在以农业为基本依托的三产融合背景下,饲料行业能激活农业生产要素,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因此,三产融合要以饲料行业为载体,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饲料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内部管理;而管理会计是饲料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制订最优决策,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管理会计工作的变革对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分析了饲料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容易遇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变革,力求通过向管理会计转型,提高财会部门参与度,完善管理会计体系,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养等措施优化饲料企业的内部管理,助力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饲料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外贸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此,饲料企业必须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和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改革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要结合产教融合的一体化办学,促进对饲料外贸人才的校企协同培养,从而为饲料企业提供更多优秀的外贸人才,实现高校与饲料企业双赢。本文对饲料外贸人才校企协同培养的必要性作出分析,并提出人才培养策略,以期为饲料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外贸人才。
数字经济蓬勃兴起,为饲料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型经济形态的出现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农业经济体系中,饲料产业不仅能带动“种养加”行业的发展,而且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助力乡村振兴。因此,面对数字经济的新形势,需要深刻分析饲料产业的发展困境,力求借助数字经济的优势和作用积极推动饲料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饲料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全球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饲料行业面临着品质提升、壁垒增多、竞争激烈等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全球化趋势加强、交易便捷化、信息透明化等机遇。本文通过对国际贸易中饲料市场的国际融合、品质与安全标准的对接以及跨境电商中饲料交易的便捷化、信息透明化和供应链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饲料行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并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完善跨境电商法律法规,优化物流配送体系等具体策略,对促进饲料产品的国际贸易与跨境电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饲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循环经济能满足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要求,在给饲料产业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有助于饲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要正视循环经济的作用和价值,深入了解循环经济与饲料产业的关系,通过增强环保意识、优化技术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发挥人才优势、构建监督机制等方式转变饲料产业的传统生产结构,促进饲料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新时期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饲料产业也经历着巨大变化,饲料企业对组织管理、生产技术、设备维护、产品营销、翻译推广等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其学生实习工作是帮助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强化技能、转变成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形式。而饲料企业为学生实习提供真实的环境和资源,也是组织学生实习工作的主体。因此,本文从饲料企业的视角讨论企业参与协同育人的意义,并分析饲料企业助力学生岗位实习的现状,归纳饲料企业与学校协同管理学生岗位实习的策略,以期扎实推进实习管理模式改革,有效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切实保护学校、企业、学生三方权益,为其他高职院校开展实习管理和校企合作等工作提供借鉴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