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成功,不是经历苦难而来

2024年7月24日,工商银行股价再创新高,市场不禁调侃“6000点买的工商银行,竟然在2900点解套了!”。

下图为某银行ETF月线走势

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增持最多的前10只个股有4只是银行股,其中增持工商银行的前4大基金都是主动型偏股基金。以银行为代表的红利股再次获得公募基金的青睐,并且增持数量最多的重仓股也是银行股。二季末基金重仓股中,获得增持股份最多的个股是交通银行,共增持了6.10亿股;排在第4位的是渝农商行,持仓增加了3.10亿股;第9位的是工商银行,增持了2.24亿股;第10位的是农业银行,仓位增加了2.16亿股。持仓市值,基金重仓股中的金融股排在第一位的依然是招商银行,招商银行二季度也获得基金增持(+1328.42万股),累计是614只基金的重仓股,持仓市值占基金市值的比重提升了1.3个百分点。

那么,2021-2024,前面这四五年,在如此弱市背景之下,为什么不是别的行业,不是别的板块,不是业绩优秀并稳定的白酒、中药,而是2018年后沉寂了十来年的银行,是它实现了收复历史跌幅同时创下(复权后)历史新高呢?

一、羊总把近两年银行股开始上涨(戴维斯双击)甚至创下历史新高的根本原因与核心逻辑,按照重要性顺序,总结归纳如下:

1、救市背景下的“国家核心资产属性与举足轻重的权重地位”;

(如果没有救市这一环境背景,国家队就失去了维稳买入这一动机,这是个重要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银行股行情的产生,暂时就还缺乏“天和”这一重要条件,就可能仍然继续“低迷着……”,继续等待一个崛起时机的出现。)

2、高到过分的股息率(可提供长期而稳定且相对较高的回报率);

3、低到过分的估值(足够的安全边际);

5、股灾背景下机构大资金防御需求(高股息+低估值=价值+安全);

6、行业基本面在两年前已经处于“困境反转”回升过程中

(业绩确实已经没法再坏了到底了,同时见到了明显的回升)

总结上述6点核心逻辑,首先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综合共振才产生上涨结果的,若只是单一原因,料仍然难以形成今天的行情启动因素;其次,从另一个层面看,它们也是一次、也是一种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有“否极泰来”效应到来的时刻的规律反映,也就是当“坏到没法再坏的时候,就只能向一种结果“好”来转变了,并且不可阻挡。

不知可还有群友记得,在建群之初的公开信末尾,关于董宝珍建仓银行股羊总曾及时给出这样的基本观点:“银行股大概率会迎来戴维斯双击,但双击的程度幅度应远远低于当年茅台带领的白酒股形成的真维斯双击”。

同时,给出了这样的投资建议:如果一定要配置一支银行股,选择招商银行。事实也证明,招行的长期走势在银行股中是具有特立独行特质的,估值修复启动往往早于所有银行股,长期涨幅也是最大。

在贵州茅台一只股票上,取得第一次巨大成功,同时也留下史诗级错失更巨大成功遗憾之后,董宝珍在银行股(据说建仓的并不是某几支银行股,而是买入了ETF)的投资上,现在开始被证明已经在取得第二次成功的路上了!

注意,以上仅为根据某些公开信息的主观推测,未经严谨求证。

三、事实反复证明:没有一个成功,不是经历苦难得来!

(问一下你自己:持股六年多不涨还巨亏,你能挺得住吗?)

实际上那些年,茅台经历了惨烈的下跌过程,最惨由232跌至84元,幅度达到60%左右。而后,在2008-2013年间,茅台又经历了反复震荡,反复阴跌,始终不涨的漫长煎熬的无人问津过程。直到2013年底2014年初,才开始了有一定持续性的缓慢上涨,并且在上涨的过程之中仍然不断地出现反复,涨了跌,跌了涨,涨了又跌,跌了又涨,十分折磨人……

董在茅台上投资的这个过程,可谓同样波澜壮阔:高点建仓,高点被套,剧烈下跌,基金跌破净值,惨烈被套,越跌越买,越买越跌,他不得不四处借钱,最后不得不冒着身败名裂资金爆仓一夜归零的巨大风险而动用融资杠杆……

幸运的是,他坚持到了茅台的反转,坚持到了胜利到来,并最终在茅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说,他经历了、经受了“一个投资失败者所能经历的所有悲惨遭遇与考验,成功或失败完全只在一瞬间了,天堂与地狱只在一个交易日了……”他确实是幸运的,因为如果茅台再继续跌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甚至一周,茅台再跌20%、10%……他都有可能遭遇投资的灭顶之灾,甚至是人生的灭顶之灾。

如今,他在银行股上,虽然目前只获得了50%左右的收益,还难以称之为巨大的成功,但在近四年来整个市场不是股灾却形同股灾、机构亏损、散户亏损的整体大背景之下,这个收益水平还是相当值得尊敬的。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成功”同样是在经历了经过了苦熬了5年左右的孤独寂寞之后等来的。

历史虽然总是不会简单重复,但确实又总是惊人的相似。

正如真心英雄里唱的那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是的,从来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没有一个成功,不是历经苦难得来!

董,其实还是个蛮“有趣的人”。在基金界经理,无论公募私募,他显然还不是一个掌控着巨额资金的实力雄厚者,他的基金规模还较小,他还在为壮大自己的基金而奔走呼号四处找钱。这跟成名已久的但斌总不同,无论是知名度,还是资金规模,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勇于并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一个勇于实践独立思想的人。当然,他也已经是一位取得了初步成功的人。这,应该被承认,应该被尊敬。

客观地说,他在茅台上的成功,是一次勇气与魂力的成功,一次坚韧与毅力的成功;是一个执拗者的成功,一个偏执狂的成功,甚至是“一个疯狂的、疯子的成功”;同时,也是一次冒险的成功,与失败仅擦肩而过的成功,一次不幸之中的万幸的成功,一次成王败寇的成功,一次回想起来永远都会后怕的成功。

我猜,正是在经历过这样一次刻骨铭心的成功之后,他应该才深刻理解了“安全边的深刻内涵与重要性”,或许也是他在结束在茅台上的投资之后,力排众议并独辟蹊径,选择了押宝银行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就此,关于投资的安全边际,我暂时回到茅台上说说。2021年1月18日,2627元的茅台,市盈率估值约70倍左右;对照茅台上市以来的平均估值25倍PE左路的水平,它在僵化理论上显然已经谈不上“有什么安全边际了!”但距离茅台历史上估值泡沫高点100倍PE左右的水平,显然又还有一段不算小的差距。当时的状况,就是这样。

我还隐约记得,就在2021年1月18日那个交易日的下午,我是有在群中给出过这样的明确建议的:“茅台,减仓,至少减仓一半!”群中的原话,不太记得了,好像“清仓”的话也讲过……可惜,后来原始的群解散掉了,原来的对话记录也就永远失去了。但当时的意思是记得的、明确的。后来知道,绝大多数群友,他们是没有果断减仓的。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有的不太相信茅台会就此形成“大顶”,有的是对茅台有了感情舍不得卖出,还有的原本持有的股数就不多,减仓一半的意义实在不大,等等。。。

实际上,当天和当时的我,确实已经有了茅台将见顶的预感,这是当时给出减仓建议的动因和初衷。

那么,这个错误的判断的形成,它一定是在思考上忽略了、忽视了某个决定性因素的存在。

羊总再打一个形象些的比喻,好比一间屋子,它能容纳的人数肯定是有限的。当蜂拥而入的人数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屋子里的空间就被塞的满满的了,人就进不去了,进不去了就只能出了,就只能不断地往外出人了!那时的茅台,就好比这样的屋子。又如老唐所说:股票涨的多了、涨的久了,就会借故下跌,并且这个“故”可以是任何无厘头理由,它有没有道理与有没有逻辑,已经完全不重要了。

彼时的茅台,恰如这样的屋子,经过2013--2021长达七年多的上涨过程之后,内中集聚的资金实在已经太多了、也太久了。而这时,只要有一股在市场知名度上有一定影响的力量抢跑卖出,就会诱发兵败如山倒的逃跑效应(个人认为,老唐肯定能算得上一个狡猾(这里用狡猾字眼,并无贬意)的抢跑者:在2021.01.18开年前后几个交易日中,他是率先抢跑卖出茅台的人,并且还是个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人),于是你跑我跑他也跑,第一波没跑成的想法的拼力逮住第二波机会继续跑……这种早逃跑早止盈,晚卖出晚减亏的效应会越来越加剧,慢慢演化成每一次逢反弹必减仓否则必然加剧亏损的趋势,于是每一次有利好,不是扭转下跌趋势,反而成为了逃跑者的良机,于是股价呈现的景象,就是出什么利好都没用,出多少利好都没用,因为股价逐渐下台阶的长期趋势既形成,就难以改变。趋势力量的强大,或者说改变趋势之难,表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我们看到2021年1月18日创下2627元历史新高之后,虽然茅台的年度业绩保持着一如既往的稳定稳健,虽然如基酒产量稳步提高、虽然营收与净利润继续叠创新高、虽然飞天茅台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实现了第N次提价,虽然连续两年度实施了特别分红……但所有上述利好,都未能扭转茅台股价不断下台阶的趋势,趋势力量的强大远超了人们的想象。

当然,这种下跌与下降的趋势,理论上终究有一天是会改变的,当挤进茅台这间屋子里的人减少再减少,达到那个只有市场先生知晓并满意的程度之后,下一个争相疯涌而入的轮回也必然会悄悄来临,水到渠成之际,就是下一轮上涨趋势形成之时……

转回到董宝珍和银行股。

历经数不清的磨难,历经多少年的乏善可陈与无人问津,现在的银行股,在整体上是已经有了约50%的涨幅了,银行股又成了机构大资金的宠儿了。

那么,它还有大的获利机会吗?说白了还能买吗?还有多大的涨幅获利空间呢?

昨晚,也就是2024.08.03晚,巴黎奥运会女乒金牌之争结束后,遗憾惜败陈梦获得单打银牌的孙颖莎在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讲了这样一句深刻而豪情的话:“不少人与冠军,不都是十年之约么?!”意思是说,最重要的那个冠军,往往都需要十年的磨炼,十年磨一剑吗!我们做投资,要取得财富上能够改变人生命运级别的成功,不也要有“十年之约”的磨炼与耐心吗?所以,没有一个成功,不是经历苦难而来吧?!你,悟到了吗?

重新说回茅台

这里,我引用一段董关于茅台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呈现出的特殊周期性特征的阐述,他称之为“茅台的非常规市场周期”--

长期以来,茅台存在一个独特的周期,这个周期是由渠道炒作者、二级市场炒作者和舆论炒作者,三者共同放大本来微不足道的波动从而形成巨大的波动。这些波动导致了茅台股价和渠道零售价的剧烈变化,以及舆情的爆发,尽管茅台的基本面并没有太大问题。茅台被渠道炒家、舆论炒家、股票炒家共同掌控,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周期。最早的一轮周期发生在2012-2015年反腐期间,当时茅台市值增加,中国人的消费能力提高,炒作资金形成。

如今,我们可能正经历第二次周期,这种周期并不是由基本面引起的,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这种现象中,真相被完全屏蔽。为了让大家理解这个特殊的茅台周期,我特别说明一下,股权投资茅台既是对的,也是错的。段永平对茅台基本面竞争优势的判断是准确无误的,所以从股权思想上讲,投资茅台是对的。然而,我并不完全同意段永平的思想,并且在某些场合下,我认为他的观点是错的。这种错误有时可能有点过分,但总体来说我的分析与股权思想不同

我认为股权投资者,如段永平代表的一部分人,他们的正确性在于理解并把握了茅台资产的客观优势,并认为长期持有茅台没有问题,这是正确的。否定他们的认知是不实事求是的。

段永平观点局部正确,没看到整体。我认为他们的问题在于,他们在对局部的正确认知过程中,没有看到整体,也没有抓住在二级市场投茅台的投资者面临的主要矛盾和课题。

茅台的客观优势一直存在,但其股票在二级市场上被数亿人交易。在这个过程中,我前面提到的三个主体(消费茅台、投机者、媒体)共同制造了一个超级周期。因此,虽然茅台的客观优势和股权优势依然存在,但它们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如果市场上只剩下像芒格、巴菲特、李嘉诚,以及少数理性的投资者如段永平,茅台的股票会像一条平稳的航线,每年增长百分之多少,投资者都能获利。

然而,现实中,茅台成为了所有人发财致富的工具,大家都在利用茅台塑造英雄形象,实现利益。

茅台估值巨幅波动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处于二级市场上被上亿人交易的贵州茅台,虽然其股权优势能够带来长期的复合增长率,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是基础和客观事实,但另一个更突出的现实是茅台市盈率的巨幅波动。

茅台的基本面并没有那么大的波动,但估值却经历了巨幅波动。

这种波动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难以消除。除非茅台能够全面控制舆情、终端渠道和零售价格,以及市场的估值,否则这种波动将持续存在。

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茅台,一方面有其稳定的内在价值增长,每年百分之十几甚至更高,长期来看没有太大的不确定性,除非整个国家经济失败,这种情况几乎不可想象。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叠加了交易者造成的高波动,而这种高波动已经成为主要矛盾,稳固的内在价值反而变成次要矛盾。

这种周期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茅台固有的特殊周期。每隔10年,市盈率会出现大幅波动,从低点回归正常甚至更高。这期间蕴含着10倍的投资机会。

茅台的重大投资机会并不完全来自于基本面增长,而是源于这种特殊的市盈率波动周期。

10年前的波动外因是反腐,但根本原因是渠道库存的累积。当外部事件冲击时,渠道库存崩溃,导致二级市场估值崩溃,随后基本面恢复,周期再次上升。这一周期本质上是渠道库存周期、舆论周期、终端零售周期和估值周期的叠加。反腐和经济转型只是外在诱因,而非根本因素,实际的周期约为10年。

股权投资的观点是正确的,并且可以成功,但茅台不仅具有股权优势,还叠加了一个更为剧烈的10年市盈率波动周期。

将茅台的投资完全归结为股权投资是片面的。茅台股票在二级市场交易中,其内在价值增长贡献了1/3的收益,而市盈率10年一周期的大波动贡献了2/3的收益。

价值与周期的结合----

在茅台的投资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经典价值投资理论的体现,即将格雷厄姆和芒格的理念结合起来。芒格主张买入优秀的公司,而茅台正是这样的公司,其价值始终在增长;格雷厄姆则强调,二级市场上有个“市场先生”,他会周期性地疯狂,在市场低谷时买入。

茅台不仅符合芒格的优秀公司标准,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市场机制和社会现象,注定会出现周期性低估。

在中国,贵州茅台的盈利模式不仅是基于股权的加法,还叠加了尊重其客观周期的乘法。这种周期性波动是由社会和市场的客观态势决定的,不是任何人主观制造的,茅台也无法在可预见的将来消除它。

茅台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乘法盈利模式:一方面尊重其股权优势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等待其周期性低点。当周期性低点到来时,应该果断重仓买入,因为资产本身没有问题,只有在社会经济彻底崩溃时才会有问题。

目前,茅台正在孕育一个类似于十年前的机会。虽然力度可能较小,但这种机会仍然存在。十年前的反腐运动导致了市场的极端情绪,现在的经济减速和国家宣传机制也在影响市场情绪。历史经验表明,茅台股票存在周期性的低估机会。这种低估周期是规律性的,并不是偶然现象。

董的上述阐述,篇幅有点长。理解起来不那么容易。下面我把它归纳总结一下,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简单地说,茅台的股价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它会不以企业管理层意愿、不以股民意志为转移的,形成一个跟企业业绩增长起伏关系不大的独特的波动周期,董把它称之为“市盈率波动周期”。这个市盈率波动周期的长度大概是10年左右。而我们能在茅台股票上赚取到财富,主要不是依靠其业绩波动,而是依靠抓住它的市盈率波动周期节奏,波谷建仓,持有等待,波峰卖出,最后获取巨大收益。

讲到这,可能有的群友马上就想到说,这不是茅台独有吧?所有的股票,不都是运行着这样的市盈率波动周期吗?

粗略想想,似乎是的,似乎所有股票都有这样的规律。

那么,接下来我们自然地就会去想,现在的茅台,它的市盈率波动周期处于哪个阶段呢?

2、从市盈率估值高低跨度看,2627元时的PE大概是70倍左右,截至本周五收盘价1385元是18倍左右,也就是目前的跨度区间大概是从70倍到18倍,

有趣并值得注意的是,茅台上一轮市盈率由顶(230元)到底(84元)的跨度,大概是从100倍到8倍,其跨度顶底都要远超目前。

同时,上一轮股价调整的最高幅度达到了60%左右;此一轮调整的最高幅度,则是2627-1333约50%左右。

继续深入思考下去:

我们都知道,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体现的是长期运行的规律性不变性,比如这个长期存在的10年市盈率波动周期,它体现的就是惊人相似性;

可是,投资有可能就是如此简单的算术题吗?

应该不是的,肯定不会是这么简单的,不会重复的这么简单的。

现在是2024年8月,当个的中国已处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接近成功之际,国力蒸蒸日上世界瞩目,整体实力甚至已逼近漂亮国。同时整个世界又已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之下,国际局势从来没有象如今这样动荡不安,中美之间的遏制与反遏制斗争正愈演愈烈,国家与金融市场的外部环境是建国以来最复杂最困难阶段。

一切一切,都难以想象……

疑问二,真的还会有上涨十倍之巨发生吗?

巧的是,2024年7月21日,华创证券食品饮料团队对贵州茅台发布了个相当吸引眼球的研究报告,不仅结论跟外资大行瑞银完全相反,而且还看高一年内茅台股价到2600元。值得细读思考。

报告全文如下:

原创欧阳予沈昊董广阳华创食饮

2024年07月31日23:58贵州

报告摘要

本文的初衷并不仅是对市场关切点的简单解释和回应,而是希望以更系统的视角,结合时代背景、行业周期和公司发展阶段分析茅台经营策略、评估投资价值,引导市场避免非理性恐慌。

酒价逻辑与判断:回归消费属性,且避免酒价崩塌风险。年中茅台酒价回落是短期供需失衡后的必然,本质是需求预期悲观。茅台酒的三大属性对应三个市场,催生出近十年酒价回暖-加速-赶顶三阶段大级别行情,当前引导回归消费属性,去金融属性,也是提前防范酒价崩塌风险。公司始终以呵护茅台品牌为决策基点,价格策略坚持不脱离民心,周期高点不冒进,当前也防患于未然。同时近年公司现代化管理能力大幅提升,稳价能力今非昔比。我们认为价格主导权仍在公司手上,技术性调节的工具箱仍充足,预计至少在年内将维持2000元以上,并避免重蹈上轮酒价崩塌式跌去2/3的覆辙。

经营策略与增长展望:既满足当下也不透支未来,穿越周期经营底牌充足。白酒周期看,上行期业绩-累库和涨价正反馈机制层层放大,到下行期须面对增长-价格-库存“不可能三角”三选二的抉择,茅台稳定健康可持续的经营理念已指明方向:即23年要业绩和挺价格、累加库存,24年稳业绩和去库存、价格松动,预计25年稳价格和去库存,业绩降速,这样保持三角相对稳定而不至于塌陷一角。我们认为,未来几年增长中枢逐步降至10%附近,或是综合内外部条件的最优解。销量增幅看,历史上茅台销量增长,与经济总体量扩张速度总体相符,公司中期扩产规划速度,预计未来十年销量增长中枢约在4%附近,但未来三年可供基酒相对偏紧。具体策略看,小幅精准放量、海外市场增量、文化收藏产品推新、传统渠道提价、及极端情景下开放计划外经销权等,将是茅台穿越本轮周期、持续平稳增长的底层驱动力。

投资建议:当下避免恐慌,中期吸引已足,维持“强推”评级。价值投资始终要在“好生意、好公司和好价格”三者之间权衡风险收益比,但投资茅台或将迎来三者可兼得的难得窗口期。我们认为,即便以深度价值思维,当下也可“称重”茅台的底线价值,一是从股息率角度,当前股息率已超过十年期国债,且承诺分红率仍有提升空间,二是以重构思维去看存酒价值,我们估测茅台当前存酒价值加在手现金已超1.7万亿。我们以中性偏谨慎的假设,未来五年盈利复合增速10%左右,即在2028年左右实现2400亿收入、1200亿利润,同时假设常规分红率逐步提升至75%、估值修复至中枢25倍PE,由此测算投资茅台未来五年一倍的收益空间可期待,在低利率时代对长期投资者已足够有吸引力,泛红利风格或将是行情启动的市场催化。综上,我们预计茅台24-26年的EPS为70.30、78.96和87.22元(原值70.04、80.81和91.79元),维持目标价2600元及“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需求持续疲软;履行地方国企社会责任导致非市场化经营决策;税收及行业政策对业绩预期节奏的扰动;测算结果因假设条件的局限性可能存在误差。

正文

前言:我们尝试跳出市场繁杂的短期信息及恐慌的市场心理,本文的初衷并不仅是对市场关切点的简单解释和回应,而是希望以更系统的视角,结合时代背景、行业周期和公司发展阶段分析经营策略,评估茅台价值,引导市场避免非理性恐慌。本文的分析逻辑推荐阅读,结论观点欢迎交流碰撞!

一、酒价逻辑与判断:回归消费属性,合理区间可控

(一)年中普茅批价回落的传导逻辑

6月普茅批价回落,本质是需求预期悲观,黄牛利益受损成导火索。年中普茅批价急跌本质是供需失衡,反映的是需求悲观预期,导火索是黄牛和电商矛盾激化。黄牛正是当前产业链中最薄弱的一环,黄牛利益受损后率先扰乱市场,传播悲观情绪,在舆论中发酵放大影响,导致供需矛盾在短期集中爆发。

关键是经销商信心稳定。茅台的构成看,茅台2023年销量约4.2万吨,2024年规划销量约4.5万吨,其中传统经销商和公司直营占据普茅配额的大部分,而此次电商和黄牛乱价的货源,主要来自于i茅台、团购、经销商、贵州特产搭售平台等。不考虑公司可直控的自营部分,经销商份额约50%,及时提振经销商信心是维护价格体系的关键,因此在6月底经销商信心开始松动时,公司立即采取应对措施维护信心,7月批价随即企稳并小幅回升至2300-2400元。

(二)回归消费属性,防患于未然

三大属性对应三个市场,催生出近十年酒价回暖-加速-泡沫三阶段大级别行情。

·第一阶段自15年行业周期底部重回上行,茅台酒先是由需求改善驱动消费回暖,其后一年多酒价从底部自850元上行至千元附近(16年);

·第二阶段由老酒增值放大收藏市场,作为茅台酒第二市场出现,部分“存新酒喝老酒”的说法更是快速扩容次新酒市场,反过来进一步放大供不应求,17年起茅台酒价上涨斜率开始变陡峭,17年底站上1500元,18-19年缺酒情况下价格斜率最陡阶段,快速上行至2000元;

·第三阶段投资属性放大,一是酒价急涨的标签效应,形成持续上涨预期,二是茅台股价和酒价联动效应,自此打造出茅台酒第三市场,20年后社会资金纷至沓来,即便控价政策下,21年整箱茅台酒价站上3500元/瓶、散瓶站上3000元,酒价加速赶顶,但也避免了酒价走向失控。

供需格局生变,原有机制难以为继,引导回归消费属性才能避免成为“空中楼阁”。22年非标茅台价格回落已是供需逻辑悄然生变的信号,近两年经济新老动能换挡、商务需求疲软、核心资产缩水等背景,更是明确了供需格局的变化,原有机制难以为继,甚至库存利好因素可能反转成为风险因子。公司新领导班子今年上任后以“稳定健康可持续”作为经营理念,张德芹董事长在股东大会首次公开亮相更是明确“市场价格要满足让目标消费者产生愉悦,根据经济环境而动态变化”。我们认为,当前环境下引导茅台酒价从“衍生属性”回归“底层属性”,价格合理下跌是去金融属性促进开瓶的重要手段,实际上正是避免让茅台酒价成为“空中楼阁”,提前化解崩塌式下降风险。

1、几个指标看“去金融属性”

从金融属性看茅台酒价,年中可视为“补跌”,回撤幅度已与一线房价、股指相当。对照茅台酒价与国内主要核心资产价格走势,2021年茅台酒价、核心城市房价、股指先后触顶,之后一线城市房地产(以深圳为例,数据取自安居客)价格从高点回落幅度35%后逐步企稳,上证综指自21年高点最大回撤幅度27.27%,而散瓶飞天从21年最高价3100元附近回落至今年中最低2200元附近,最大幅度也已达约30%。以此作为“去金融属性”的参照指标,茅台批价年中的回落可视为“补跌”,且对照看幅度已到位。

2、从i茅台定价看普茅定位,价格底线应在2000元以上

普茅2000元以上是维系i茅台运作的底线。i茅台是公司未来主动向“新商务”转型,做好“三个转型”(即产业转型、场景转型和服务转型)的战略支撑平台,重要性不言而喻。参照i茅台100ml小茅定价399元,标准化500ml后为1995元,因此可认为2000元以上普茅价格维系当前小茅台线上销售体系运作的底线。若普茅酒价击穿2000元,或将造成渠道及产品体系失衡,甚至形成恐慌将加速下跌趋势。

此外还有三个指标可参照茅台酒价定位:一是巽风元宇宙平台茅台巽风酒375ml定价1498元,标准化500ml后价格为1997元;二是海外版茅台回流国内,目前在京东平台商零售价为2300元,可作为消费属性的参考;三是贵州特产搭售平台普茅的出货价1499元搭售700元当地农产品,应在2200元附近。

实际上,在茅台酒当前产品体系中,普茅的价格定位2000-3000元。茅台酒产品线体系已经形成,产品带和价格带定位完整清晰,尊品(年份酒,定位5000元以上)、珍品(定位4000-5000元)、精品(定位3000-4000元),而普茅作为茅台酒经典产品定位在2000-3000元区间。我们认为通过i茅台等定价策略不难看出,除非未来供需关系发生急剧恶化,否则普茅价格坚守2000元以上的定位不会轻易变化。

3、价格主导权仍在公司手上,提前防范酒价崩塌风险

再次,当下技术性调节的工具箱仍充足,是防范风险的手段。自公司6月底采取应对措施后,批价企稳并小幅回升。集团董事长5月起前往多地召开经销商座谈会,了解市场情况,稳住经销商信心;6月下旬起公司进行一系列单品投放政策的调整,如部分省份暂停“企业申购1499元飞天”,精品和茅台1935等部分产品停货;公司7月开始动态调节经销商普茅和非标配额,技术性调节手段显效。近期批价企稳并小幅回升至2350元附近。

(三)公司价格策略始终坚持不脱离民心

茅台品牌的红色基因,茅台酒作为民族精品的定位,从底层决定了坚持亲民路线、不脱离群众是立企的根基,新管理层近期也多次强调“不得民心的产品难以长远”。长期看,茅台市场价格与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茅台出厂价与最低工资标准之间的关系,都是坚持不脱离民心和不忘初心的体现。

1、市场价格不脱离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

2、零售指导价牢牢锁定1499元,在居民最低工资水平附近

当前建议零售价与最低工资标准相比,仍留有一定空间。季克良曾提出茅台酒的定价原则是:茅台酒的价格一定要略低于国内最低工人工资标准。茅台零售指导价近10年基本维持在居民最低工资水平以下。2013年以前茅台零售指导价与批价走势相近,阶段性高于当时的居民最低工资标准。2013年以后茅台零售指导价维持在居民最低工资之下,近几年基本稳定在1499元,且随着居民最低工资标准的逐渐上升,零售指导价与最低工资之间的缺口正在变大。即便与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贵州最低工资标准相比,当前按三档分类,第一类1890元、第二类1760元、第三类1660元,茅台当前建议零售价也仍留有一定空间。

总结而言,茅台酒定价策略始终未脱离民心,尽管近期酒价回落是短期供需失衡后的必然,但引导回归消费属性,也是提前防范酒价崩塌风险,避免重蹈上一轮酒价跌去2/3的覆辙。价格主导权仍在公司手上,我们预计至少在年内将保持2000元以上。

二、经营策略与增长展望:稳定健康可持续,寻找穿越周期最优解

(一)周期视角:“增长、价格与库存”三角矛盾下的最优解

从白酒上行期正反馈机制,到下行期“不可能三角”。白酒十年大周期视角看,行业上行期“企业报表增长-渠道累库放大-终端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预期”的正反馈机制层层放大,行业一路高歌猛进,直至各环节均到极致。需求逆转打破原有平衡后,使得正反馈机制难以为继,行业下行期原有“供需-累库和涨价”的正反馈反而转变为增长-去库和稳价的三角矛盾,经营管理较差的酒企在三角矛盾中走向失控,底牌充足的酒企能保全自身,但考验清晰的判断和经营抉择。

茅台如何在“增长、价格与库存”三角矛盾下取得平衡?在下行期“不可能三角”的“三选二”抉择之中,我们认为,茅台新领导班子“稳定健康可持续”的经营理念已经指明了方向。具体而言:

·2023年:要业绩和挺价格,累加库存。公司过去两年报表业绩增速逆势加速,亮眼业绩增速的背后,是通过现代化大刀阔斧改革作为内在驱动力,核心经营策略一是非标放量、普茅控量,包括精品、生肖等大幅放量,及珍品、茅台1935等非标和系列酒新品贡献,二是直营比例大幅提升,包括自营店、i茅台等,直营占比从2020年的14.0%大幅提升至2023年45.7%。这兼顾了业绩高增及稳定普茅酒价稳定在2500-3000元区间,但客观上打破了非标酒量价平衡,也累积了老酒库存。

·2024年:要业绩和去库存,价格松动。在年中黄牛与电商之间矛盾引发普茅价格回落后,公司新领导班子容忍价格小幅回落至2200元,实际上也反映了“引导促进开瓶、消化老酒库存”的思路和举措,同时报表收入上保持年初既定15%的营业总收入增长目标不调整。

·2025年展望:稳价格和去库存,业绩降速。我们判断在行业下行期关键时点,公司明年业绩增速将会有所放缓,以实现普茅价格稳定、并不再累积老酒库存,这才是符合当前环境和企业发展阶段的理性经营选择,才符合公司新领导班子“稳定健康可持续”的经营理念,这不仅利于企业自身长远发展,而且担当起白酒行业和资本市场的龙头责任。

我们认为,未来几年增长中枢逐步降至10%附近,既兼顾当下也不透支未来,或是综合内外部条件的最优解。定量看,

·一是行业走向成熟且周期下行,增长降速合情合理。当前老八大名酒企业收入占规上酒企比重接近50%,其中茅台收入占规上酒企比重约20%,已接近成熟消费品行业格局的特征,且面对行业下行期“不可能三角”,持续高增必然会透支品牌未来。

·二是企业自身发展体量,按2023年实际增长测算,每年收入增量236亿左右已接近古井贡酒一年收入(行业第六大酒企)。我们无法脱离增量去单谈增速。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几年收入增速中枢降至10%左右,或是综合外部条件和企业自身阶段的最优决策。

关于中长期驱动点和平稳穿越本轮周期的具体底牌,我们将在下文两部分进一步展开分析。

(二)可供基酒视角:增幅与经济匹配,并引导长期稀缺性

历史上茅台销量增长,与经济总体量扩张速度总体相符。茅台酒是中国式社交的文化载体,茅台酒的销售和消费,也可视为全社会商务活动的销售费用,2001年茅台上市恰逢中国入世,在其后经济建设为中心且经济腾飞的二十余年更可如此理解。我们拟合01年以来茅台销量和我国经济总体量长期趋势(剔除价格因素影响,采用GDP不变价看规模趋势),发现二者历史复合增速总体相符,尽管具体年份受行业周期和公司自身规划有偏差,但CAGR01-23、过去十年及五年复合增速均相符,说明茅台销量增长未脱离中国经济体量扩张大环境,也可作为未来产销量扩张速度的参照。

第一,未来三年可供基酒相对偏紧,预计销量增长中枢在4%左右。茅台酒产量2021年触达5.65万吨现有产能极限,当年相较2020年增产约6300吨(同比+12.5%),但2022-2023年并无产量新增。这决定了茅台酒2025年仍有可供基酒量(按85%基酒转换率测算,可达4.8万吨),但2026-2027年则基本无可供基酒增量。

定量看,若按2023年产量5.72万吨乘以85%基酒转换率,2027年可供基酒为4.86万吨,CAGR23-27E=3.7%;若考虑兼顾成长性销售部分老酒,以2027年5万吨销量测算,同期复合增速则达4.6%。

第二,未来中期扩产规划速度,中枢基本在4-5%。2022年已公告的中华产区1.98万吨扩产规划,一般一个车间建成即开始投产,再逐步建设后续车间再开始各自投产,因此新增产能释放将是逐步且较匀速的过程。

定量看,每个车间的产能设计约为3000吨,我们按2024年起新车间开始新增产量、且2028年所有车间完全建成并于2029年满产7.6万吨,则产量CAGR23-29E=4.8%。尽管具体建设周期可调节且受工程进度影响,但整体增量在4-5%中枢区间。

第三,未来十年销量增长中枢测算约在4%附近。中期扩产规划决定了再往后四年的可供基酒销量,以2029年满产7.6万吨推算,则决定了对应四年后2033年可供销售基酒可达6.4万吨,CAGR23-33E十年复合增速为4.4%,而CAGR27-33E(以27年5万吨销量测算)为4.2%。

长期还是要控制产能极限,明确指引供给稀缺预期。茅台酒品牌价值才是公司经营的内核,在中期产能规划已经明确前提下,我们认为控制长期产能极限,明确供给稀缺性预期,一来可引导市场预期以保障短期批价健康稳定,二则持续强化茅台作为高档商品的品牌价值,拓展长期经营的护城河。特别在当前市场部分供需关系变化预期下,供给高增长难免引发对茅台稀缺性担忧,部分金融、收藏需求担心价格走弱,老酒库存提前抛出,甚至形成“预期供给增多-预期批价下行-提前抛货-真实供给增多-真实批价下行”的恶性循环,因此当下还是应明确长期产能极限突出稀缺性,待外部环境好转、重回上行期后视消费场景、人口结构和消费倾向、海外市场等长期因素变化,再研究扩产事宜。

(三)茅台经营的几张底牌,也是穿越周期的底层驱动力

近期集团半年市场工作会,明确战略之道和执行之术。茅台集团近期召开2024年半年市场工作会,上半年实现在高基数大体量下的稳定增长,交出漂亮的“成绩单”,并指出下半年是渡过本轮行业调整的关键期,必须看清“时”与“势”,运用“道”与“术”,以强大的战略定力高质量穿越本轮周期。

·“道”的层面,要主动向“新商务”转型,做好“三个转型”。即一是客群转型,瞄准新兴产业从业者为新消费群体,二是场景转型,针对潜力行业、未来产业开发商务消费,开发大众聚会等场景,三是服务转型,营销思路要从“物以类聚”向“人以群分”转变,服务理念从“卖产品”向针对不同细分人群“卖生活方式”转变。

·“术”的层面,要围绕“四个聚焦”。一是产品聚焦“单品”打,持续提升大单品的产品张力,强化“橄榄型”结构品系序列,优化大单品“金字塔”产品矩阵,集聚形成更强产品合力;二是渠道聚焦“协同”打,准确分析各渠道客群特点,平衡好渠道生态系统;三是品牌要聚焦“价值”打,不断讲好茅台品牌内核故事;四是终端要聚焦“服务”打,做好新兴行业潜在客户群体服务,全面提升终端服务能力和水平

1、小幅精准放量。在做好客群转型、场景转型和服务转型等“三个转型”思路下,围绕“新质生产力”产业目前客群和场景,依托多元化渠道、i茅台等数字化平台,打造新的业态链接更多目标C端,精准赋能更多目标客群,实现未来几年小幅精准放量。

3、文化收藏产品推新。茅台文化收藏产品已有生肖酒等大单品、也有如二十四节气等小众收藏产品、其他也有众多限定收藏系列。在消费市场需求疲软的阶段,适度开发非标文化收藏新品,也是贡献增量的一张经营底牌。

4、传统经销商渠道提价。去年11月传统经销商出厂价提至1169元,渠道利润仍有巨大价差,且与建议零售价1499元也有一定价差,提出厂价依然可行,这需要在未来几年视时机而定,节奏上看25-26年基酒供应偏紧,或是提价时点。如不直接提价,也可参照过去几年非标酒变相提价的折中方式,将传统渠道配额部分转至自营店提货,部分变相提价至1499元。

5、极端情景下,开放经销权计划外收款。茅台品牌强大的号召力、茅台经销商多年积累的资金实力和厂商多年共赢局面,是公司应对极端经营环境的底层竞争力。若本轮调整周期较长,参照上一轮13-15年出现供需严重失衡的极端情况,开放传统经销商配额计划外收款,将是公司可用的最后且最硬的一张底牌。

总结:茅台未来几年增长中枢或稳步降至10%左右,降速但不失速,既满足当下,也不透支未来,或许才是“三角矛盾”的最优解。我们也相信公司有足够经营能力穿越本轮周期,以匹配宏观发展的速度、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不仅对企业自身,且对当地、对行业、对资本市场长期股东,均是善莫大焉!

三、定价范式与估值探讨

每当一种投资范式走到极致,原有投资思维便陷入迷茫,甚至走入非理性恐慌的困境,往往需要转变坐标系才会柳暗花明。

我们认为,市场部分“茅台酒价崩塌论”仅是刻舟求剑、在公司管理改善背景下较难发生,“价值陷阱论”更不会轻易发生在茅台身上。价值投资总是需要在“好生意、好公司和好价格”三者之间权衡风险收益比,茅台作为价值投资的典范,估值因子已从过去泡沫化失效到逐步显效、再到目前已显现出吸引力。实际上,即便以深度价值思维,从底层的红利回报和资产重构角度去看茅台价值,也在沧海横流中,显现出英雄本色了。

(一)原有投资思维陷入迷茫

实际上,白酒的经营特征带有浓重的宏观时代痕迹,而资本定价范式更将这些痕迹刻上时代烙印。

·周期思维(05-15年)。白酒05-15年十年大周期正处于中国经济工业化早期,基建主导宏观中高速增长,酒精消费渗透率从提升到见顶的时代阶段,行业呈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点,行业量价齐升。酒企管理经营粗放,行业杠杆率较高,抗风险能力弱,因此行业整体大开大合,周期波动性极大。资本市场前期也处于周期板块大牛市,与白酒周期相吻合。

·成长思维/趋势价值投资(16-24年前后)。16年起的白酒周期节奏呈现出与上一轮周期较高相似性,但主线已转为结构升级、存量市场品牌集中,与此阶段对应的时代背景是中国经济已进入工业化成熟期,宏观增速换挡,但产业升级驱动的结构机会频出。酒企经营最大的变化是头部酒企管理提升,行业CR8从20%以下提升至50%,因此头部酒企仍保持中高速增长,部分特色中小品牌获得阶段性高增机会,但头部酒企周期波动性收敛,中小酒企波动性仍大。资本市场定价范式上,前期仍带有周期思维,仍18年后外资持仓提高带来DCF范式下的自由现金流价值思维,但主导定价思维还是趋势成长。

(二)未来定价两大核心因子:增长稳定性、承诺分红率

建议从特殊分红到常规分红率提升,方可实现多方共赢。茅台22年/23年均特别分红,加入特别分红后年度总分红率为95.8%/84%,远超其他酒企,而常规分红率则近六年均保持在51.9%,而前六大酒企中其他同行均已提升到60%左右,未来常规分红率仍有提升空间。但实际上,对于以股利回报模型为基础的价值投资者,可预期的承诺分红率才是有效的定价因子。在当前环境之下稳步提升分红实现市值增长,将实现国有资产增值、社会股东收益、行业信心稳定的多方共赢。

(三)当下深度价值思维,“称重”茅台底线价值

1、股息率角度:股息率已超十年期国债,承诺分红率提升仍有空间

低利率时代下,仅考虑承诺分红对应的股息率,已超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仅考虑51.9%常规分红率,茅台7月30日股息率已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破2.2%),更何况茅台在手资金超过1700亿元,在匹配产能扩张的基础上,承诺分红率仍有空间。

期待承诺分红率提升能覆盖红利资金成本。十年期国债是最低参照标准,实际上增量资金的实操视角看,保险资管存量负债端成本预计在3-4%,可通过权益资产组合实现风险收益匹配。若要达到目前红利资金(以保险资管为主)的资金成本,则必须达到3%股息率以上,分红率需在60%以上(按照20倍市盈率测算),若达到3.5%股息率要求,则需要在70%以上。

2、存酒价值角度:近30万吨存酒价值加在手现金,价值已达1.7万亿

茅台存酒价值测算超1.5万亿。从存酒价值角度,茅台当前库存酒合计达29.4万吨,其中成品酒/半成品酒分别为1.4/28万吨,测算成品酒/半成品酒价值分别426亿/1.50万亿。成品酒主要系包装完成待出售的产品,我们以2023年销售结构为基础,估测出成品酒中各产品销量占比,并以当期批价为基数,按80%折价系数综合测算吨价。半成品酒以基酒为主,考虑茅台酒独特生产工艺,我们将其拆分为在产茅台基酒、在产系列酒基酒以及陈年基酒。综合上述成品酒价格数据(按一定比例折价),测算得出茅台存酒价值为1.54万亿元。

仅考虑加上在手现金,茅台价值测算已达1.7万亿。加上茅台在手现金超1700亿元(按23年末691亿元货币现金,及财务公司拆出资金1056亿元,共计1747亿元),茅台存酒价值加上在手现金已超1.7万亿(按测算值为1.72万亿)。具体假设及计算过程详见下表:

(四)收益空间探讨:五年一倍可期待,泛红利风格或将是催化

深度价值思维并不代表平庸的收益率,未来五年一倍收益空间仍可期待。价值投资真正决定行情的是中期的风险收益比,我们尝试以中性偏谨慎的假设去测算投资茅台的中期收益空间,并从市场策略角度提出我们对未来行情演绎的猜想。具体测算看:

1、五年盈利预计达1.61倍。中性假设未来五年盈利复合增速10%,以2023年归母净利润747亿元为基数,五年左右测算归母净利润约为1200亿元;

2、五年股息收益预计达1.16倍。假设未来五年茅台股息率以3%为中枢测算;

3、估值空间预计修复至当前1.2倍。低波动且有10%附近增速成长性预期下,对标全球消费品顶级商业龙头,我们认为茅台估值中枢应在25倍PE,从对应当前20倍出头PE有约20%修复空间。

盈利、股息和估值三者叠加测算,按此思路五年潜在收益空间在一倍以上。

从红利到泛红利,或是以茅台为代表的白酒核心资产下一轮催化。行情反转的前提,是市场预期企稳,我们相信市场终究会走出切换期的迷茫,看清茅台酒价波动收敛和报表的持续稳定性。至于行情上行的催化,我们认为站在市场策略视角,时代背景下红利资产主线扩散到泛红利,白酒得天独厚的现金流能力,加上酒企提升分红率的预期,或将未来几年行情反转上行最重要的催化。

展开而言,A股市场每轮熊市出清后都会选择出符合时代趋势的中期主线方向,如05-10年的周期为王(基建主导期),11-15年的成长致胜(经济换挡期),再到16-21年价值成长(产业升级期),每一轮都经历酝酿-崛起-中继-泡沫和转折的阶段。近年来红利主线也正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从22-23年悄然酝酿和崛起,24年从红利到泛红利的扩散,我们相信酒价边际企稳带动市场走出崩溃式恐慌、同时酒企分红政策切实稳步提升,将是茅台为代表的白酒核心资产下一轮行情的重要催化剂。

四、投资建议:当下避免恐慌,中期吸引已足,维持强推评级

即便参照十年前,茅台股价也先于酒价一年半触底企稳。即便以最悲观的十年期情景分析,茅台股价在13年随市场预期连续下调,但边际不再恶化预期企稳后,股价在14年初已经企稳,而14年茅台股价涨幅达到了47%,但茅台酒价在15年中才有企稳信号,当时茅台年份酒价格上涨,而普茅价格在800多元底部徘徊,直至16年中酒价才上涨。

避免非理性恐慌,中期吸引已足。酒企经营要在“业绩、库存和酒价”三者之间抉择,而价值投资历来要在“好生意、好公司和好价格”三者之间权衡风险收益比,随着茅台估值的回落,投资茅台或将迎来三者可兼得的难得窗口期,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耐心,中期预期收益空间已经打开。

维持目标价2600元及“强推”评级。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茅台酒价合理回落实际上是为了防范更大风险,定价主导权仍在公司,也有充足经营底牌“稳定健康可持续”穿越本轮周期,业绩增长稳步降速既可满足当下增速预期要求,也兼顾茅台品牌长远未来。我们判断市场对茅台预期走出非理性恐慌后边际企稳、同时常规分红率切实提升,将是下一轮行情反转的起点和催化。考虑公司经营更加聚焦“稳定健康可持续”,我们调整24-26年的EPS为70.30、78.96和87.22元(原值70.04、80.81和91.79元),维持目标价2600元及“强推”评级。

五、风险提示

1、宏观需求持续疲软;

2、履行地方国企社会责任导致非市场化经营决策;

3、税收及行业政策对业绩预期节奏的扰动。

4、测算结果因假设条件的局限性可能存在误差。

而近期著名外资投行瑞银也发布了一份贵州茅台的研究报告,通篇是看空论调:

瑞银证券:将茅台从“买入”下调至“中性”

由于茅台酒“社会库存”(即经销商、白酒做市商和终端消费者持有的库存)的潜在去化、行业龙头的产能扩张以及其他不利影响,未来12个月整个白酒行业的供需将进一步恶化。预计2023—2025年瑞银证券覆盖的白酒企业平均每股收益CAGR将从2020—2023年的19%放缓至8%。该行业估值为17倍12个月动态PE,而历史均值为22倍,2010年以来的低点为10倍。瑞银证券的2024/2025年盈利预测平均比市场预期分别低8%、17%。

2016年至2021年初,茅台的飞天茅台批发价大幅上涨,鼓励投机客和终端消费者囤积社会库存。瑞银证券估计2016—2023年茅台酒销售中14—15个月的货量为囤积的“社会库存”,平均持有成本为2079元/瓶,比当前价格低10%左右。鉴于领先的白酒企业并未积极控制供应并大举扩建产能,预计2024—2025年超高端白酒企业的零售价将面临更大压力。若行业龙头未能控制供应(尽管需求疲软),瑞银证券的悲观情景显示到2025年底,茅台、五粮液的批发价可能从当前水平分别下跌50%、17%,2026年将企稳,2026年前五大白酒公司的盈利总额可能比2023年水平低11%。

瑞银证券预计到2025年,前六大白酒企业的总产能将比2023年水平提高37%。主要白酒消费群体(30—59岁男性)的人口减少可能成为该行业销量增长的负面因素,导致2023—2025年销量可能下降13%。瑞银证券认为这两个因素均为整体白酒消费面临的结构性阻力,抵消了高端化趋势。

瑞银证券将覆盖的7家白酒公司的2024年、2025年盈利预测平均分别下调4%、11%,并将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因为盈利预测可能下调但估值不高。

你看,这就是市场的喧嚣,这就是声音的繁杂,论调的形形色色。还有7月31日茅台跟中信证券座谈会的报道如下(显然,这是茅台管理层已经注意到了近期股价继续下台阶的不正常情形,并开始采取一些措施的举动):

茅台董事长丁德芹:要保持“定力”和“信心”

就在华创证券发表研究报告的同一天即7月31日,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与到访的中信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佑君在茅台国际大酒店举行座谈,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了沟通交流。

张德芹对张佑君一行表示欢迎,感谢中信证券长期以来对茅台的支持和关心。他表示,历经七十多年的发展,茅台塑造形成了品质、品牌、文化、环境、工艺五大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茅台在面对风险时能够稳健前行、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归根结底,市场信息永远象一团迷雾,想看清它看透它并不容易。这既需要睿智的思想,也需要较强的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思考能力。

所以,索性,还是放弃做什么预测预判了吧!这种做法终究是一种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自以为神,推测来推测去,妄加揣测未知的结果多半误人误己!因为未来,本来就是不确实不确定的!

与其费脑伤神去猜测未来,不如专心专注于跟踪茅台基本面,不如安心持有,轻视周期,淡看波动,努力修炼成心中有股,手中无票,减少看盘,平淡生活吧……

当然,我个人的思考和选择,是有钱则勇敢加仓,坚持做贪婪茅台股权股数的正事儿,假如真的还将震荡六年,可不能浪费了它,毕竟股数足够多,成本足够低,未来才是有可能赚取10倍财富收益啊!但你、他与她,还是要自己想清楚,不人云亦云,独立思考并决策。

所以,羊总想第N次请每位群友问问自己:

为了获取能达到改变财富命运级别的投资成功,

你愿意承受长年的苦难吗?

你做好了承受长年苦难的准备了吗?

最后,顺便提一句;

茅台是在1988年被选为国宴用酒的。这是历史的选择,是老天对茅台的眷顾,也因此成就了我们投资茅台的大幸运。

如果没有这件王袍加身,

如果当年被选择的是五粮液、是泸州老窖、是山西汾酒…

茅台的历史与文化就欠缺了一个最重要的事件性光环,

茅台的命运应该难以形成今天超三十年的辉煌王朝的。。。

既然,历史选择了茅台,你我也选择了茅台,衷心希望我们在探索实践价值投资的艰难岁月和征程中,能够坚持不忘初心,不畏苦难,矢志不渝,守正出奇!

好久没有写这么长的投资感悟了,这个周末算是尽兴了!希望读到此文的朋友,不轻信,不盲从,同时也不偏激,不狭隘,保持独立思考,做适合自己的事……

THE END
1.食品饮料(000807)股票行情提供食品饮料(000807)的行情走势、资金流向、行业概念板块排行、成份股排行、大盘分析、证券聚焦、市场总貌、股吧互动等与食品饮料(000807)有关的信息和服务。http://quote.eastmoney.com/ZS000807.html
2.食品饮料板块个股列表股票行情中心食品饮料 上证指数: 3367.99 0.66% +21.98 6279亿 深证成指: 10827.19 0.78% +83.35 9864亿 创业板指: 2267.86 0.50% +11.25 4658亿 [2024-11-20 15:00] 股票代码 点击按代码排序查询 股票名称 当前价 涨跌额 涨跌幅 现手 总手 成交金额 换手率https://q.stock.sohu.com/cn/bk_3122.html
3.天弘甄选天弘甄选食品饮料A(009875)基金行情新浪财经基金评级 济安金信评级 评级分类 综合评级 盈利能力 业绩稳定性 抗风险力 择时能力 基准跟踪能力 超额收益能力 整体费用 股票型 -- -- -- -- 评级截止日期:2024-03-31基金公告 基金新闻 更多>> 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旗下基金关联交易事项的公告 其他 2024-10-31 天弘甄选食品饮料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http://finance.sina.com.cn/fund/quotes/009875/bc.shtml
1.2024年食品饮料龙头股上市公司,请查收(11/18)据南方财富网概念查询工具数据显示,食品饮料概念龙头上市公司有: 五粮液000858:龙头, 近3日五粮液下跌2.79%,现报150.33元,2024年股价上涨6.04%,总市值5796.41亿元。 伊利股份600887:龙头, 伊利股份在近3个交易日中有3天下跌,期间整体下跌2.17%,最高价为30.15元,最低价为29.58元。2024年股价上涨7.69%。 https://m.southmoney.com/gupiao/bkjj/202411/55288422.html
2.史上最全“国企改革投资标的”!安信证券千人电话会议猛吹风在化工中,我们认为,从自上而下的角度来看,国企改革的最主要标的一定是两桶油——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我们认为石油体质改革和过期改革是国家的长期战略。 此前中国石化销售板块的混合所有制已经持续推进,是国企改革的“排头兵”,随着人事调整等逐步完成,我们认为后续改革的潜力依然非常巨大,同时近期油价的不断企稳反弹...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35155
3.最具潜力的创业方向尽管宽带已经很普及了,但我们最基本的远程通信的工具依然平淡无奇。在一个更加文明的时代,我们需要一个更简单、更优雅的解决方案。 18、100万个工作机会: 我们想投资有潜力创造100万个工作机会的公司。 有很多领域可以把劳动分为人力的和计算机的,我们擅长做一些事情而计算机却难以做好,有些则正好相反。而还有一些...https://www.yjbys.com/chuangye/news/579181.html
4.食品饮料板块值得期待的龙头股有哪些?股票资讯财经快报通过小编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食品饮料板块值得期待的龙头股有哪些都有一定的认识了吧,关于股市的更多知识,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股票的奥秘,请持续关注股票投资。 相关推荐: 近期食品板块建议关注的股票 食品饮料板块进入投资2.0时代 食品饮料股票中的龙头股有哪些?https://www.itgoodboy.com/p/0f0f97e10821
5.中国股市:15只低估值龙头蓝筹股,未来10倍潜力!(名单)公司亮点:我国核桃饮料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 主营业务:核桃仁为主要原料的植物蛋白饮料、罐头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洋河股份(估值:0.35,一线蓝筹,净利润:73.64亿) 公司亮点:拥有洋河、双沟两个中国名酒,两个中华老字号 主营业务:洋河、双沟系列白酒的生产和销售 ...http://mp.cnfol.com/51897/article/1597903580-139366567.html
6.“5.19”行情20年!留下的除了记忆还有这些10倍牛股这58只10倍股,分布于申万一级的19个行业中,其中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并列榜首,均为12只股票,合计占比41.4%,从这可以看出,在过去20年,这两大行业是最具长期投资价值的。 紧随其后的是房地产和汽车两大行业,分别有7家和6家公司经过20年发展成为10倍股。 https://www.cqcb.com/zhengquan/2019-05-19/1628632_pc.html
7.建信食品饮料行业股票A(009476)基金盘中实时估值,分时估值图对照...建信食品饮料行业股票A(009476)基金最新盘中实时估值为0.8686,较昨日预估涨幅为-0.07%,该估值为基金速查网根据建信食品饮料行业股票最近公布的重仓股数据进行盘中实时预估,并提供多种算法分时估值图对照。https://m.dayfund.cn/fundpre/009476.html
8.东北证券4、据Euromonitor预测显示,我国啤酒销量在未来4年内将保持相对平稳状态,预计在2024-2027年,我国啤酒销量将稳定在4300万食品饮料行业千升左右。 5、图1:2005-2023年我国啤酒总产量图2:2005-2024E我国啤酒总销量数据来源:东北证券,Euromonitor数据来源:东北证券,Euromonitor12餐饮作为重要的即饮渠道,对啤酒销售意义重大近...http://www.jaybw.com/doc-6421db36c4111e0c14063acbac0856b3.html
9.东北证券21、尽管增速在2000年以后有所放缓,但自1980年代以来,美国海外食品饮料行业深度研究人口年均增速始终维持在1%至15%的区间。 22、人口的持续增长直接刺激了消费行业的需求,刚需的大众消费品成为人口扩张的美国、日本食品饮料行业历史复盘及启示主要受益者。 23、以食品饮料行业为例,海外食品饮料行业深度研究随着人口的增加...http://www.glybw.com/doc-95a7d2745dad4fe70528932f090149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