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揭阳市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工业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编制的《揭阳市工业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揭阳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九日

揭阳市工业发展规划

(1995-2010年)

第一章工业发展现状

(一)工业发展主要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揭阳建市三年多来,我市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门类逐渐增多,结构逐步优化,后劲明显增强。国有、集体和私营个体工业竞相发展,“三资”、“三来一补”企业大量涌现。199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已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0.6%,工业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其特点是:

1.工业总量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1994年全市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8270家,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1101家,国有工业172家。1994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71.64亿元,比建市前的1991年增长2.56倍,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由1991年的57.4%提高到80.6%(见表一)。

2.工业实力和整体效益明显提高

3.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工业,并涌现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医疗器械、空调设备、包装材料、食品饮料,橡胶塑料、纺织服装、建材等已成为揭阳工业的支柱工业。这些行业创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1%。同时涌现出广东威达公司、吉荣公司、运通公司等一批技术含量大,产品档次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及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名、优、新、特产品。为我市工业的高速增长和今后发展规模经济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见表三)

表一:全市工业企业基本情况表

(按经济类型分)

年度区域部门

一九九二年

一九九三年

一九九四年

合计

城区

揭东

揭西

普宁

惠来

工业企业数

23238

6589

6014

3591

3845

3199

25486

7377

7352

3293

3817

3647

28270

8091

7604

3467

5028

4080

一、乡及乡以上工业

1060

179

130

182

329

240

1033

209

134

163

291

236

1101

225

159

162

319

(1)全民所有制

39

11

33

70

56

175

44

6

29

49

47

172

7

28

55

(2)集体所有制

771

131

111

148

234

147

733

158

109

191

141

740

146

104

207

149

(3)其它经济类型

80

9

8

1

25

37

139

21

19

51

48

189

30

57

54

二、城镇合作经营

362

187

5

66

626

241

275

692

282

110

293

三、城镇个体工业

2858

1347

952

310

249

2901

1443

295

525

328

3824

1952

576

621

347

四、农村村办工业.

3500

416

811

289

1307

677

3483

461

749

284

1293

696

3741

507

789

1392

769

五、农村合作经营

1790

294

308

269

1792

264

350

260

728

190

1979

262

407

803

216

六、农村个体工业

13668

4166

4765

1894

1055

1788

15631

4759

5823

2036

1091

1922

16931

4863

5920

2148

1783

2217

工业总产值(单位:万元,90不变价)

641198

147331

112271

72185

210004

99407

953912

190191

182032

103100

336436

142153

1719074

285589

445688

154858

613264

219675

259995

73150

14769

41855

75035

55186

319607

84933

22518

40898

100574

70684

435922

102179

58158

40912

129685

104988

(1)国有

92886

33019

1084

29361

17546

11876

94426

30896

963

28350

17965

16252

103226

32469

6192

23930

17670

22965

(2)集体

107928

33191

10264

12465

40384

11624

127576

39231

14503

12549

45607

15686

186670

52954

23803

13901

67615

28397

59171

6941

3411

17105

31686

97607

14806

7053

37002

38746

146026

16756

28163

3081

44400

53626

二、城镇合作

11508

6421

273

3450

1364

18504

8497

450

960

5908

2689

34121

14805

1093

1795

12113

4315

三、城镇个体

19462

1992

9311

6195

1964

56445

2225

12765

26045

11638

3772

108369

3877

31012

44708

23361

5411

四、农村村办

128171

15909

18654

2554

68779

22275

205432

25460

24111

4341

118555

32965

406859

44363

58576

7952

243069

52899

五、农村合作

53913

7729

8341

4412

28991

4440

72557

11704

4047

6650

44470

5686

154576

20116

21979

12182

91175

9124

六、农村个体

168149

42130

70507

13780

27554

14178

276347

57372

113141

24186

55291

26357

578724

100248

274870

47309

113361

42936

注:其宇济类型指私营、联营、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经济。

表二:揭阳市主要经济指标(1991-1994)

单位:万元

年度

1991

1993

1994

工农业总产值

838400

1267696

1335222

2128600

其中

工业总产值

481600

641197

1716374

占工农业总产值%

57.4

50.6

71.4

80.6

工业企业利税

6786

19285

27358

37352

其中利润

1431

9088

11395

15406

表三:主要工业部门基本情况表(1994)

部门

企业数

职工人数

占%

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净值

利税总额

全部工业

94396

430782

100.0

246748

192087

轻纺类

食品饮料

8186

24968

5.8

25041

16772

2116

纺织服装

229

29043

143516

33.3

42610

40242

10084

工艺美术

153

8075

36789

8.5

12381

10872

1697

其它轻工

71

4605

16803

3.9

11543

9374

1613

化工

化学医药

40

4210

18937

4.4

10633

7784

1292

橡胶塑料

3891

34500

8.0

20923

16392

2811

机电类

金属制品

76

5350

25911

6.0

8253

6578

1386

机械

113

14169

60933

14.1

37789

25397

8025

电子仪表

1003

15018

3.5

2576

1530

603

能源与原材料类

电力

3837

3094

0.7

20161

14259

1579

建筑材料

4629

21530

5.0

12218

10122

1949

其它重工

10

412

2196

0.5

2500

2078

210

注:乡及乡以上

4.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工业已有良好的基础

1994年全市拥有“三资”企业168家。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出口产品产值18.9亿元,占同口径工业总产值比重的43.9%,比建市前的1991年提高15.2个百分点。去年完成出口交货值19.1亿元,比1991年增长7.45倍。出口产品远铺香港、韩国、日本、美国及欧共体等国家和地区。我市外向型工业体系正逐步形成。

5.乡镇工业发展迅猛,技术和经济实力增强

1994年全市乡镇工业总产值13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1%,分别比上年和1991年增长85.9%和3.35倍,一大批食品、服装、塑料制品、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已颇具规模,并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经济实力。乡镇工业已发展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制约工业发展主要因素

由于我市原来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加上工业能源、原材料资源的限制,对比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我市工业总体水平和技术装备还处于比较落后和薄弱的状况。一是企业规模小,缺乏能起带动作用的大型骨干企业。1994年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1101家,其中国家大型企业只有25家,占2.2%,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仅有5家。二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多,高科技、高附加值优势产品少。全市加工工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85%,设备陈旧、工艺比较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属维持型或后劲乏力的企业约占60%。三是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普遍较低,1994年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全部资金利税率为15.1%,产值利税率为8.6%。劳动生产率为4.6万元/人,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3.1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9.53个百分点。四是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现有工业企业普遍缺乏流动资金和技改资金,国有企业1994年底历史遗留亏损性经济包袱1.6亿元,加上专用基金超支和技改贷款,企业历史遗留经济包袱达3亿多元。五是工业主要原材料(钢材、有色金属、化工原料、木材等)资源贫乏,能源设施建设也有待加快。

第二章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个地区工业的发展,必须对其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特点及区域社会经济诸要素进行充分研究,如何客观评价这些要素,是区域工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发展揭阳工业,其依托条件和有利因素主要体现在:

(一)区位优势

揭阳市位于粤东沿海地区中部,邻近港、澳,境内拥有榕江深水内河航线,国道、省道及县道等形成的公路交通网四通八达,特别是随着广梅汕铁路和京九铁路的建成,我市作为铁路与公路和水运相交会的运输枢纽,其运输地理位置更为重要。向北通往梅州、兴宁及赣南地区,并可加强同内地和长江流域各省的联系;向东北经324国道和规划中的潮州—漳州铁路,可沟通同闽南、闽西地区的联系;向南经324国道、深汕高速公路、惠来县神泉等各海港,以及规划中的广汕铁路南线,可连接惠州、深圳、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向东侧毗邻汕头经济特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交通条件,使揭阳在历史上就成为粤东地区同粤东北、赣南、闽西南地区物资交流的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同时惠来沿海黄金海岸的开发和建设,对我市同港澳和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必将日益紧密,对加快外向型工业发展,促进我市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资源优势

(三)基础条件

建市三年多来,市委、市政府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外向型工业入手,在打好总量物质基础的同时,逐步发展集团型和规模化工业经济、连续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大工业的更快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1994年底全市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8270家,创产值171.64亿元。独立核算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已达24.67亿元。涌现出一批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并已初步发展成为我市工业的龙头。此外,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和揭东县经济开发试验区以及各县(市、区)、镇一大批工业园区通过几年来的发展。现也已颇具规模,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外向型工业的发展。

(四)侨乡优势

我市地处沿海开放区,是广东省的著名侨乡之一。全市旅居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257万人,另有归侨、侨眷约125万人,众多的海外华人和侨胞都有爱国、爱乡之心,报效桑梓之情和振兴揭阳经济的抱负,他们是沟通我市经济同国际市场接轨,引进资金、设备、技术、信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力量。

(五)投资环境

(六)对“工业立市”的共识

各级党政领导重视,确立工业主导地位,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工业管理,树立全党、全民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指导思想和“工业立市”的思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形成共识,这是加快我市工业发展的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第三章工业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我市首届党代会提出20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上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的指导思想,结合揭阳市工业发展的现状、条件以及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在规划期内,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以两个市场(国内、国外)为导向,突出“三个为主”(城镇工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外向型工业为主)以“三上”(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为主攻目标,以企业改革、外引内联和技术改造为主要手段,以外延投入扩大规模和内涵挖潜改造为主要途径,立足本地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有重点、有选择地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综合经济效益好,跨行业、地区、所有制,集科、工、贸、进出口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促使我市支柱行业和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逐步建立起以企业集团为龙头的优质、高效、外向、轻型的工业体系,形成劳动密集型同资金、技术密集型并举的工业发展瘩局。

规划期内,揭阳市工业将以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向以工业高速发展为特征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发展。为此,加快揭阳工业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导向,围绕上述战略思想,我们在具体实施中应该确立和遵循如下六个方面原则:

1.确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要使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并保持后劲,必须大力发展第二产业,迅速增强地方工业的实力。目前我市三次产业结构中,农业由于工业、城镇、交通等非农业占地逐年增加,全市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规划期内农业的增长速度不可能太快,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可能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有较好基础,并初具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会稳步提高,比较而言: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尽管已有一定基础,但“以工带农,以工促商”的局面至今未能真正形成。规划期内应当确定工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确保工业总产值和工业税利的增长速度高于其他行业,以工业为主导,迅速壮大工业生产规模,对揭阳市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方面,我市有丰富的瓷土、石英砂等资源和农、林、牧、副、水产品等可以得到开发,加工增值,从而带动农业总量的增加,推动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随着工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将会有力地促进地方财政的增收,并为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等保证条件。

2.立足科技进步促进工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在现代经济建设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80年代以来我市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依赖于资金和原材料的投入而取得的,科技进步仅占工业总产伯增登率的28%。这种模式如不及时加以调整,走依靠科技进步,内涵与外延并举的工业发展道路,经济效益就难以提高,经济的高速增长也难以持久。必须清醒地看到:科技整体永平低,科技人才匮乏、劳动者素质差,部分领导者决策管理水平不能适应需要,是我市经济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制约今后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后15年要使揭阳市工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与优化,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为此,要把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合理使用,作为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同时要加强与市外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建立联系和协作,加快“科技兴市”的步伐,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科技研究、开发、推广与应用网络。

3.以发展外向型工业作为突破口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外向型经济已成为粤东沿海地区和广东省经济迅速腾飞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市发展外向型经济除有其特有的地缘和亲缘优势外,还同这里地少人多,劳动力资源充裕,能源、原材料短缺,资金、技术与产品依赖市外和国际市场有关。另外我国正在争取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以及港澳台、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步伐的宏观背景下,我市应将发展外向型工业作为壮大工业规模,调整工业内部结构的突破口。80年代中期以来我市外向型工业发展迅速。至1994年底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中,三资企业达168家,全年工业出口产品产值18.9亿元,占同口径工业产值的43.9%。伴随着资金、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的引进,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拓展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增强了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规划期间,应继续拓宽外资引进渠道,在引进港资的同时,积极开辟台湾、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及欧共体国家和地区的资金引进渠道,促使外资利用多元化。同时引导企业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在不断提高出口工业品质量,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的同时,注意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促进我市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4.注重提高工业企业的规模效益

企业规模小、缺乏能承担带头作用的大型骨干企业是我市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小型企业尽管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产品适应市场能力强等优势,但也存在着技术水平低、抵御市场波动能力弱等劣势。对于一个具有较大地域范围的区域来说,如果没有相当数量的具有行业导向性、技术较先进、经济效益较显著的大中型企业,并以此为龙头对众多小型企业实行技术产品的扩散,那么这个区域的工业整体水平也就难以提高,工业整体效益也就难以有根本性的改善。在我市现有的国家大中型企业中,既有经济效益较好的,也有较差的,在强调注重工业企业规模的同时,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将投资倾斜于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的大中型企业。以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依托,把不同所有制形式,分散在不同管理部门的企业组建成联系更为紧密的企业集团,是实现企业规模效益的重要形式。就我市来说,应当在目前的支柱工业部门(如机械、纺织服装、橡胶塑料、食品饮料、建材工业),以及先导工业部门(电子、仪表、化学工业等)中通过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并以此为依托,组建若干企业集团,实行集约化经营、促使这些行业成长壮大。

5.加强对工业发展的宏观调控

必须坚持运用各种政策和经济杠杆对工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促使本市工业结构朝着既适应现代化普遍趋势,又能适应本市市情的方向转化,形成由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经过改造的传统行业为支柱的地方工业体系。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实行不同的行业管理或行业指导措施,保证行业技术水平的升级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工业生产有其自身的规律,其发展速度的快慢和结构的调整受制于诸多因素。因此,在对工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应采取积极稳妥的方针,特别是对工业结构的调整,要根据不同时期宏观背景的变化确定不同时期工业发展的重点,并采取阶段性的倾斜政策,壮大不同时期的主导工业部门,带动整个工业的发展。

6.强化工业污染防治,搞好环保工作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着力提高环保意识,严格执行国家、省的有关环保法规、条例,把环境保护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发展的计划,努力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

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对现有工业企业的“三废治理”,对新上工业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对工业污染的治理,采取集中治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使我市环保产业和工业污染防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达到市环境保护的规划目标。

(二)发展目标

1.工业产值目标与增长速度

围绕实现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上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的目标,今后15年我市工业总产值增长的具体目标详见下表(工业总产值按90不变价计):

揭阳市工业总产值增长目标

2.工业结构调整目标

在工业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工业内部结构也将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在各工业行业中所占的比重详见下表。

揭阳市分行业工业产值发展规划表

单位:亿元

1991年

1995年

2000年

2010年

1991-2010年递增%

产值

占全部工业%

类别

47.8

250.0

763.0

3,280.0

23.544

机电

3.1

6.5

13.7

5.5

45.8

180.4

22.530

6.1

12.7

44.0

17.6

137.3

18.0

721.6

22.0

26.955

0.4

0.8

10.0

4.0

410.0

12.5

41.428

1.1

2.3

12.3

4.9

34.3

4.5

262.4

31.486

30.0

12.0

95.4

393.6

22.774

轻纺

9.2

25.0

53.4

7.0

196.8

20.928

25.8

61.3

24.5

152.6

20.0

524.8

16.0

20.644

3.2

6.8

15.2

131.2

20.404

7.2

61.0

19.218

能源与原材料

2.2

38.2

98.4

3.0

30.227

19.068

0.3

0.6

2.0

7.6

1.0

32.8

26.455

(三)实施步骤

总的战略部署是:“九五”前期迅速打好基础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九五”期末全市工业有实质性突破,“龙头”行业和骨干企业集团初具规模,全面消灭工业空白村并争取赶上全省发达地区90年代初的水平;后10年全面步入持续稳定增长阶段,工业经济效益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初步具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具体可分为二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1995—2000年)

主要是打基础并保持较高发展速度,工作重点:

(1)要抓好揭阳市工业发展规划及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的贯彻和实施工作。进一步完善、配套和落实有关措施,改善工业发展环境。

(2)进一步优化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增加对工业的投入,抓好重点技改项目。对现有企业进行分类排队,扶优扶强扶大。特别是对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和产品要大力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逐步形成一批以龙头产品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以经济实力为核心,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骨干集团企业,推动我市工业的发展。此阶段应在增加对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塑料制品、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等工业行业投入的基础上,要有所侧重地提高电子、仪器仪表、汽车、摩托车、化工、医疗器械、橡胶制品等高新技术行业的投资比重。并采取重点扶持的政策,尽快形成规模和效益,促使我市工业体系的,完善和结构的升级。

(3)加快企业转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重点是要抓好国有工业的深化改革和解困工作,并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目标,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近期重点要抓好企业清产核资和产权界定工作。实施国有企业财产监管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对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结构的重组,促使企业责、权、利紧密结合,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4)要加强智力开发,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养各类专业枝末人才,大力提高职工队伍文化、技术和业务素质,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品开发能力强的科技队伍和一支整体素质比较高的职工队伍。

(5)继续加快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我市投资环境,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第二阶段(2001—2010年)

这是工业产业进一步优化发展和持续、稳定的大规模发展阶段。通过第一阶段的努力和建设,我市工业已有一定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趋向合理,初步形成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的工业发展格局。第二阶段随着实行膏金、技术、人才的倾斜政策,电子、仪器仪表、化工、医药、橡胶制品等高新技术行业迅速壮大;机械制造业在前一阶段调整与改造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电子工业的结合也更加紧密,在工业中主导地位得到确立并不断加强;原有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部门(编织服装,塑料制品、食品饮料等)在生产规模、档次与产品质量方面也将得到稳步发展,形成劳动密集型工业同资金与技术密集型工业协调发展的地方工业体系。

第四章主要工业行业发展规划

揭阳市现有的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以机械、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塑料橡胶工业为支柱行业的部门结构。规划期内初步规划重点要抓好机械电子、化工、轻纺、能源与原材料四大行业、10个主要工业部门(医疗器械、空调设备、电子及器件、汽车工业、塑料橡胶、医药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材、电力工业)的发展。

(一)机械电子工业

机械电子工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揭阳市各县(市、区)重点投资建设的工业部门。在我市各工业行业中,企业规模相对较大,骨干企业比较多,部分机电产品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其中医疗器械、碳膜电阻器的销售量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业用空调设备、轮胎模具、电焊机、医疗器械等产品的技术水平也较高,具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1994年全市乡及乡以上机电工业企业创产值10.19亿元,实现税利1.001亿元,分别占同口径工业产值和税利的24%和27%。从行业内部结构来看,电子机械及器材,一般机械制造基础较好,电子、仪器仪表工业刚处起步阶段,近期兴建及投产的外商投资企业(普宁特许电子企业有限公司、万世通电子有限公司)有较大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档次也较高,有较强的发展后劲。

机械电子工业具有产品更新快容易吸收新工艺、新技术,可塑性大等特点。揭阳市机电工业门类较齐全,技术力量在各行业中相对较高,要切实发挥行业的群体优势,注重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抓好新产品的开发和骨干企业的建设,使机械电子工业这一支柱工业部门发展成为我市的主导工业,对未来新技术的吸纳和新产业的形成起较强的兼容、具有整体带动作用和行业导向作用,推动全市各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加快我市工业化的发展步伐。

为促进机电工业的发展壮大,必须对现有企业和产品进一步优化和改造,扩大生产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形成规模效益优势,重点开发和引进数控、数显、精密、高效机床和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动化、高精度包装、食品机械;变电节能设备精密塑料、橡胶、模具及数字化、智能化、图像化精密电子产品、计算机及软件、新型多功能家用电器等先进机电产品。瞄准国内外市场,从主攻关键零部件入手,构架发展我市汽车工业和摩托车,使汽车工业发展成为我市的支柱工业部门。

规划前期(2000年以前)必须对现有工业企业和产品进行调整与改造,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增加国内有效供给和扩大出口,增强企业活力,为机电工业发展提供技术和资金。在调整过程中首先是扩大现有的名优产品、出口(替代进口)产品,以及其它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能力,注重技术开发和引进(包括外商投资项目),开发新产品,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通过调整与改造,使机电工业逐步扩大生产规模,成为技术水平较高、带动面较广,兼有国内外市场的主导工业部门。规划后期(2001—2010年),是以新企业建设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为主的阶段。这一阶段要坚持以科技投入为动力,开发具有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品,尽快建成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形成国有、集体、乡镇工业、“三资企业”一齐发展的格局,逐步发展成为结构优化的新型机械电子工业体系。规划到2000年机电工业产值达到228.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到2010年机电工业产值达到134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0%。规划期内,特别是“九五”期间,全市机械电子工业发展的重点为:

1.医疗器械

2.空调设备

以广东吉荣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为骨干,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优势,不断进行技术更新改造,开发新的系列产品。重点开发邮电、电力部门自动化生产厂房所需空调设备及家用空调、汽车空调等,立足于服务大型冶金、能源生产企业和广大用户,力争使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产品系列,巩固提高产品质量和检测手段,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工业用空调设备的生产基地。规划到2000年工业产值达到7亿元;2010年工业产值达到15亿元。

3.电子及器件

市元件二厂现有的电子元件碳膜电阻器生产已具一定规模,年产销量27亿只,居全国同行业之首。随着揭阳、揭东经济开发试验区以及各县(市、区)工业园区的大规模建设和发展,电子工业将迅速成长壮大,成为规划后期的支柱工业部门。近期应采取重点倾斜的优惠政策、措施,增加对电子工业的投入,着力加快电子工业的形成和发展壮大。2000年以前,应以电子元器件和日用电子产品生产为主,扩大和配套电阻器、电容器生产线,培育有一定基础的电子及元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为后期发展打好基础,后10年应重点开发、引进微电子产品,表面安装元器件,高效能通信产品、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机电一体产品;汽车电子产品;家用视声产品;显示器件、智能化电子仪器仪表、电子材料应用及开发。根据国内外市场的情况,有选择的发展电子工业项目及产品。规划到2000年电子工业产值达到45.8亿元;到2010年达到410亿元。

4.汽车工业

我市的汽车工业刚处起步阶段,零配件生产厂家规模小而分散,但汽车前后桥已生产多年,摩托车磁电机、起动电机产品技术水平和档次较高,有一定优势,汽车发动机密封圈已为江陵汽车集团作为替代进口产品应用;健通汽车玻璃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玻璃产品已有一定的规模,档次也较高。广东省20年发展规划中把汽车工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揭阳市发展汽车工业,应采取超常规,借助外力分步实施的战略,通过外引内联,吸纳国外财团、跨国集团和国内大型汽车集团企业,联合开发。按国家产业政策,从零部件生产(包括摩托车)开始起步,为国内大型汽车集团配套。条件成熟时发展整车生产,努力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近期以华星汽车有限公司为基础,建设重型运输车改装基地。计划征地500亩(远期规划控制用地5000亩),计划建设组焊、喷漆、组装、检测生产线,分步实施、发展我市汽车工业。我市摩托车工业应立足现有基础,逐步建成摩托车电器系统生产基地,以省内外整车集团为依托,组建市摩托车集团公司,按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管理要求,计划建设整车生产线,发展我市摩托车工业。规划到2000年汽车工业产值达到15亿元,2010年产值达到60亿元。

(二)化学工业

我市化学工业已具有一定基础,特别是塑料及其制品,精细化工、日用化工等发展较快。1994年全市乡及乡以上化学工业产值5.344亿元,占同口径工业总产值的12.4%。BOPP双向拉伸及珠光膜以其先进生产设备及工艺技术、产品产量和质量优势在国内同行业处领先地位。双向拉伸膜、仿瓷制品及纺瓷原料、医药原料、导电硅橡胶按钮、聚氨酯、琼脂、卡拉胶、汽车不冻液、汽车发行机密封件等一批塑料橡胶、医药化工产品在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不少产品属国内、省内空白。

1.塑料橡胶

规划到2000年全市塑料橡肢工业的产值,达到95.4亿元,到2010年达到393.6亿元。

2.化学医药

目前我市制药工业还比较落后,尚无一间较具规模的制药厂,这与一个拥46多万人口的地级市很不适应。因此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制药工业,结合现有基础,通过“产、学、研”联合开发,生产中西药饮片,中成药新产品、原料药及生物化学药,并不断向中、高档、高附加值发展。近期要加快一批骨干企业和优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如普宇医药化工厂的肌醇、苹果酸、复合甘油、蔗糖酯、芦丁、烟酸肌醇、维生素C;普宁制药厂的菠萝酶、鞣酸;广东榕泰制药有限公司的罗美砂星、就罗砂星等高新医药产品;以及白云山制药厂揭西分厂和广东康美药业有限公司等计划生产中西药品及保健饮品等。

化学工业目前已有一定基础,精细化工正处发展阶段。琼脂、卡拉胶添加剂、聚氨酯涂料、环氧树酯、汽车不冻液、洗涤用品、生物农药等一批化工产品在市场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但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必须通过改造和配套,扩大产品产量。增加产品系列及提高档次、增大附加值。规划近中期要加大技术开发力量,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横向联合,接受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新成果、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改造现有企业,上高新技术项目,促使精细化工工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规划后期要上大型化工骨干项目,发挥沿海产业带优势,争取建设靖海500—1000万吨石油化工企业,使之成为我市大型基地,带动石油化工下游精细化工产品的大发展。规划到2000年全市化学医药工业产值达到34.3亿元;到2010年达到262.4亿元。

(三)轻纺工业

目前轻纺工业已成为我市最大的工业行业。1994年乡及乡以上轻纺工业企业创产值22.21亿元,拥有职工人数达5万多人,分别占全市同口径工业总数的51.6%和53%。抽纱、刺绣、纺织、服装、渔网、工艺美术、食品饮料等是我市出口的主要工业品。要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增加花色品种,促进轻纺工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随着港澳台、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重组升级,向包括本市在内的周边地区转移,将是近中期我市轻纺工业引进外资扩大生产规模、上水平、档次、产品出口创汇的大好时机,轻纺工业将会迅速发展,成为我市的支柱行业。规划到2000年轻纺工业产值达到312.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1%;到2010年达到98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轻纺工业应重点发展:

1.纺织服装

纺织服装是揭阳市规模最大的工业部门。1994年全市乡及乡以上纺织服装工业企业创产值14.35亿元,占同口径工业总产值的33.3%。纺织服装也是我市外向型程度最高的工业部门、在利用外资、产品出口创汇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纺织业有棉纺织、毛纺织、针织等几个工业门类。纺织工业发展应采取适当,扩大纺织品产量,调整内部结构,重点放在开发纯棉高支织物、化纤纺毛纺丝绸、无纺布等,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增加化纤原料比重,充分利用国外原料、资金、技术和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纺织业。

服装工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已有一定规模,并有一大批名优产品。荣获中国十大名牌衬衫称号的揭阳市鹏运实业公司创出名牌效应,发展迅速,1995年工业产值可达6000万元,明年将超亿元。揭东的永明服装厂,普宁市永发集团服装厂、无纺布厂、美新、生丽、启业等一批服装企业均有较大生产规模和产品系列。揭东经济开发试验区的日元针织厂和锦丝锦织造有限公司规模和档次也较高,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在近中期,服装工业的发展应抓住国际市场上中、低档服装由东南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基础和对外联系渠道,继续兴办“三资”、“三来一补”企业,并以骨干企业为依托,组建服装生产与出口集团公司,实现规模经营。规划后期.应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改造服装企业,提高加工层次,多创名牌,增加产品附加值,向时装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规划期内,纺织服装行业要始终保持较大的投资比例,继续坚持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不断对会行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从劳动密集的中低档产品生产逐步转向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并重的中高档产品的生产,在发展的时序安排上,近中期应以增加企业数量,壮大企业规模为重点,远期则将重点放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方面。规划到2000年全市纺织服装工业产值达152.6亿元;到2010年达到524.8亿元。

2.食品饮料

食品饮料工业发展潜力比较大。如啤酒、味精、糖蜜素、酱油、波纹面、饼干、凉果、固体饮料、液体饮料、矿泉水等,均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和声誉,应作为重点发展。加丹啤酒有限公司已投资1多亿元引进先进设备、生产工艺及配方,实施企业内部管理新机制,提高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规模至年产8万吨,还将逐步扩大至年产12万吨、20万吨。揭阳市味精厂和揭阳市酱油厂均是我市国有企业,有一定生产规模,产品知名度高,要进一步扩大和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及系列产品。形成规模经营,提高加工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一批骨干企业的不断发展,带动全市食品饮料工业的迅速发展。

从全市食品饮料工业看.大部分企业厂房、设备简陋,生产及卫生设施不配套,食品科技力量薄弱。因此,必须从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在产品升级换代、改进包装装潢和提高地方水果资源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上下功夫。同时要大力发展一批调味品,冷冻食品、儿童食品、婴幼儿、老年人系列营养保健食品和旅游食品。食品饮料工业的发展,还将带动食品机械、食品包装、食品保鲜等行业的发展。此外,揭东经济开发试验区的锦荣饲料公司12万T饲料及5000T添加剂生产线即将投产,企业规模大、设备工艺先进、产品质量高,对我市经济发展作用大,还将带动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规划到2000年食品饮料工业的产值达到53.4亿元,到2010年达到196.8亿元。

(四)能源与原材料工业

根据我市现有能源与原材料资源的条件,规划期内能源与原材料工业应重点发展建材工业和电力工业,规划到2000年工业产值达到91.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2010年达到32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0%。

1.建材工业

我市建材工业已具一定规模,重点产品有砖、瓦、石灰、花岗石、荒料、花岗石板材、水磨石板材、日用陶瓷、瓷石砖及彩釉砖系列等。

发展建材工业,我市有较好的脊源条件,有大量粘土、河砂和蕴藏丰富的花岗石、瓷土瓷源,为全市工业迅速发展及其内部结构调整奠定了资源基础。建材工业作为揭阳市的资源加工型产业之一,产品市场前景好。规划期内,应重点发展花岗石、瓷土的精深加工,积极开发装饰、装修、墙体屋面等新型材料,提高建材工业加工层次。花岗石板材的生产应以出口为导向,提高开采、加工技术,向大、薄板材方向发展;陶瓷业要在建筑陶瓷、生活陶瓷、工艺陶瓷、电子、电工陶瓷等行业形成规模生产,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提高建材工业产品的技术档次。

石板材:目前我市石板材加工企业多达30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炮台镇、地都镇和普宁市广太镇三个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国内外。发展石板材生产要选择一批企业作为龙头(如国有中型企业揭阳市花岗名板厂等)组建集团公司,组织专业化大生产协作,取长补短,实现生产力优化组合,形成,揭阳市的拳头产品。

陶瓷:我市瓷土资源丰富,仅揭西县境内贮量达4亿吨以上,加上揭东、惠来等县,全市瓷土贮藏量近5亿吨,给陶瓷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从成略眼光来看,陶瓷业应成为我市支柱工业来发展。一方面要通过技改,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形成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以揭西天马彩釉砖厂(该厂目前生产能力已达180万M2彩釉砖生产能力,设备先进)和日用瓷厂为骨干企业组建陶瓷进出口公司或集团公司,在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和工艺,扩大生产规模,带动陶瓷工业发展,形成专业化的集约经营群体优势,像“佛陶集团”那样,朝品种多样化、产品质量好、有名牌带动,出口创汇能力强,经济效益高的方向发展,闯出揭阳市陶瓷工业新局面。

规划到2000年建材工业产值达到45.8亿元,占全市工灵总产值的6%,到2010年达到196.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

2.电力工业

能源是工业发展的动力,我市电力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部门之一。建市以来,电力建设发展较快,1994年会市拥有发电装机21.1万千瓦(水电装机11.94万千瓦、火电装机9.66万千瓦),比93年增长12.8%;1994最高负荷24.6万千瓦,日用电量最高达350万千瓦时;1994年全市拥有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15座,35千伏变电站12座,主变容量共85.5万千伏安。1994年人均用电量251千瓦时,比93年增长11.8%。

加快电力工业的建设,满足我市各行各业用电快速增长的需要。规划近期内要抓好揭阳500千伏变电站和揭东、揭西220千伏变电站及市区马牙、揭东地都、普宁南溪、揭西京溪园等一批110千伏变电站的建设,使全市形成结构合理的500、220、110千伏的输变电系统。规划中后期要以建设大型燃煤电厂为发展目标,重点要抓好惠来靖海电厂工程的建设和投产送电。规划到2000年全市发电厂装机容量165.6万千瓦;到2010年达到520.6万千瓦,有关规划指标如下表:

揭阳市最高负荷、电量、发电厂装机总量规划表

(万千瓦、亿千瓦时、万千瓦)

年份

95

96

97

98

99

2000

2005

2010

40.3

49.6

61.2

75.2

93.1

114.9

239.4.

514.9

电量

17.5

21.7

26.8

33.2

41.1

108.9

232

发电厂装

机容量

25.6

31.6

33.6

99.6

165.6

400.6

520.6

第五章工业发展区域布局

(一)市区工业区

(二)沿江、沿海工业走廊

发展沿江沿海工业是当前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普遍趋势。利用水运的巨大优势,将沿江沿海港口、城镇工业和陆上交通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是加快经济开发行之有效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是我市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通道,外向型经济的前沿阵地。

1.沿江外向型工业走廊

从区域环境来看,榕江通航条件在全省内河中首屈一指,随着广梅汕铁路建成通车和京九铁路的开通,榕江将成为连接粤东北梅州地区,其直接腹地范围扩大到赣南、闽西南,成为沟通内陆与沿海的重要通道,潮汕天鹅机场的建设,以及揭阳和揭东两个经济开发试验区的不断发展,榕江沿岸地区在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榕江自西往东流经揭西、普宁、揭东、榕城、东山、渔湖等六县(市、区);特别是中下游沿岸城镇比较密集,榕城至地都段每5公里就有一座主要的工业城镇,初步具备发展沿江工业走廊的条件。主要工业以发展电子、机械、纺织服装、橡胶塑料、制鞋、皮革、工艺玩具、食品、建材、钟表、陶瓷等行业。规划期间沿江工业走廊将从点群式向带群式模式发展。预计到2010年沿江工业走廊的外向型性质明显增强,揭阳和揭东两个经济开发试验区已颇具规模并起辐射和带动的龙头作用。

2.沿海工业走廊,重点发展成为我市电力、石化基地,带动沿海外向型工业发展

惠来沿南海海岸线长达82公里。主要城镇神泉、靖海、前詹有得天独厚的深水港区位优势,加之随着深汕高速公路、揭神铁路的建设和通车,以及县内主要干线公路的配套完善,规划近期惠城、神泉、靖海将逐步形成沿海点群式的三角形城市工业区。规划中后期靖海480万千瓦大型电厂的建设投产,将带动沿海500-1000万吨石油化工厂的建设,把沿海工业走廊建成我市电力和石化的大型工业基地,加上神泉、靖海、前詹等深水港码头的建设,从而带动沿海外向型工业电子、轻纺、机械、食品、家用电器、日用五金、工艺玩具、渔港工业、港口运输等行业相应发展,促进惠来县乃至揭阳市工业的全面发展。

(三)公路、铁路干线沿途工业带

揭阳市区域经济发展将从工业化初期向以工业高速增长的工业化中期迈进,工业和城市的空间结构格局也将从沿交通干线呈点式布局,发展成为以交通干线作为轴线,形成点群式和局部的带群式的重要通道,潮汕天鹅机场的建设,以及揭阳和揭东两个经济开发试验城镇工业带。

1.第一条交通干线沿途工业带由池(尾)樟(林)线和324国道池尾—葵潭路段构成

广梅汕铁路揭阳站、曲溪站座落在这一路段,加上拟建的揭神铁路(锡场—葵潭段)平行紧靠,所以列入这一交通干线沿途工业带。沿线主要工业城镇有曲溪、锡场、磐东、仙桥、洪阳、棉湖、池尾、葵潭等,沿途工业带集中了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左右,其中以机械、食品、服装、塑料、建材工业为主。规划期内工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这一交通便利的优势,重点发展以机电、高档塑料制品、钢铁、五金、电力设备、通讯电缆、食品、服装及工艺美术等为主的工业行业,并以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及提高产品附加值为主要方向,加快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及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争创地方名牌产品,提高知名度,以外向型工业为主,国内外市场并重发展并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

2.第二条交通干线沿途工业带为安(流)池(尾)线、东连324国道

沿途主要工业城镇有河婆、里湖、池尾、流沙、占陇等。工业以医疗器械、纺织服装、食品、电子、仪表、塑料等部门为主,这一工业带不仅工业有一定的基础,外向型经济也很活跃,而且商贸业比较发达,特别是流沙的服装和药材市场闻名全国,这对提高地方工业产品知名度具有很大的作用。规划期内这一工业带应以原有工业为基础,扩大生产规模,争上一批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拳头产品,侧重发展医疗器械、电子机械、医药化工、建材、高档服装、玩具及水果深度加工等,同时积极拓宽外引内联渠道,进一步发展“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为主体的出口加工工业。并逐步组建大企业集团,带动高新技术和外向型工业的发展;

(四)主要工业城镇

规划期内要突出全市12个主要工业城镇及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工业行业的发展。揭东县的炮台镇以发展建材、机械、服装工业为主,锡场镇重点发展食品及机械加工业;揭西县河婆镇以突出发展医疗器械、陶瓷工业为主;棉湖镇以发展日用五金、塑料及食品工业为主;普宁市的流沙镇重点发展机电、轻纺和食品饮料工业;占陇镇以发展服装、电子工业为主;里湖镇突出发展以农副产品深度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惠来县的惠城镇以发展机电、渔网及皮塑制品为主,葵潭镇突出发展凉果加工和纺织服装工业;榕城区的榕南、榕东及东山区的磐东镇重点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的电子仪器仪表、高精度食品、包装机械,新型家电产品以及精细化工、钟表、塑料、食品加工工业等,这12个主要工业城镇目前大部分已有良好的基础,应列为我市今后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中心进行开发建设,规划中后期逐步建成各具特色、颇具规模的重要工业城镇和新兴的工业园区。

在上述工业区域布局发展过程中,应做到以“线”带“面”,即通过城市城镇工业的辐射、扩散作用和梯度推进,使区域经济向网络式的空间结构模式发展。以市区工业为中心,以揭阳、揭东两个经济开发试验区为龙头,以县城工业为依托,以重点城镇为主体,以骨干企业(集团)、产品为先导,通过开发和建设,使全市工业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技术与资金密集型行业,特别是电子、仪表和精细化工得到较大发展,形成劳动密集型与资金、技术密集型并重的工业体系。工业的整体水平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工业经济效益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外向型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得到确立,步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第六章工业发展主要措施

为实现我市工业发展规划,应采取以下的主要政策措施加以保证。

(一)加强领导,实施“工业立市”发展战略

首先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市场意识、开拓意识、竞争意识和拼搏意识、时代感和责任感贯穿于现代化大工业、大生产、大市场经济中,按市场需要来兴办和管理企业,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各级领导要摆正工业的位置,切实确立“工作中心抓经济,经济振兴靠工业,工业发展靠科技和投入”的思想,强化对工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三是各部门要从全局利益出发,凡是有利于促进工业发展的都必须给予大力支持,主动配合,把发展我市工业当为己任,齐抓共管,为工业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尽快形成大办工业的气候。

(二)深化改革,抓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是要抓住转换和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这一中心环节,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搞活国有工业企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还权于企业,为企业卸包袱,把企业推向市场。二是政府各部门要转变职能,搞好服务、协调、指导和宏观调控。三是要采取改制、改组、改造三管齐下,通过对企业清产核资,明浙产权、解困扶持、机制转换,加快企业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划分企业类型,因地制宜,实行“一厂一策”、“一厂多制”等办法,采取合作,联合兼并、租赁转让、拍卖破产等形式推进企业改革,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四是要全面推进社会保障,职工待业、养老、医疗等保险制度的改革,妥善解决机制转换过程中企业职工的遗留问题。

(三)依靠科技,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

一要积极筹备和办好高新技术开发区,通过利用有关优惠政策,吸收高新技术项目和资金,加快和带动我市高新技术的发展。二要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在资金、技术和人才上向主要工业产业和重点行业倾斜。在条件成熟时,逐步按行业或跨行业组成若干企业集团,推进我市一批支柱行业和拳头产品的形成和发展,促使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三要瞄准市场,立足高起点、高效益、争上一批科技含量大、附加值高且能列入国家、省计划的高科技项目和“产、学、研”联合工程项目。四要抓好工业科技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尽快筹建揭阳市工业研究所、引导大中型企业、集团公司,成立科研开发机构,注重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此外要借助“巨人”头脑武装企业,走“借才生财”之道;制订落实推进我市工业技术进步,优化产品结构的有关政策、措施。

(四)外引内联,引进项目、技术、资金和人才

要加快我市工业发展步伐,必须大力初展外引内联。“外引”就是要充分利用侨乡优势和毗邻港澳的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引进国内、境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档次高,规模大的项目。内联要通过横向经济技术联合,借助“外力”发展新兴工业和高科技产业所需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物资、信息等,促使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从而产生巨大的协作生产力。发展外引内联形式可以是“对口协作”、合股合作、“产、学、研”联合,产、供、销联合等。通过外引内联,尽快建成一批外向型、科技型、效益型的龙头企业,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效益。近期要抓好一批工业企业集团的建设。企业内部既可以是统一经营的紧密型联合,也可以是半紧密型及松散型联合,只要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和效益的提高,就必须积极鼓励、扶持和发展。

(五)多元融资,筹措工业发展资金

要增加融资总量,扩大工业信贷规模,提高工业技改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银行的信贷总量和贷款方向应受到政府有关政策的调控,确保投向工业的资金总量。要积极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让一批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发行股票、债券。鼓励群众集资,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发展工业。要发挥我市地缘、人缘优势和日臻完善的投资环境,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引进外资,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和领域。积极争取外商投资设厂,嫁接改造老企业,收购企业。从财政、金融等部门筹措专项资金,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通过贴息、低息扶持工业的发展。增加对企业集团、支柱产业和骨干产品的资金投入。要尽快成立揭阳市技改投资公司,扩大工业技改资金筹措的渠道。

(六)打好基础,改善投资环境

(七)正确引导,大力发展乡镇工业

首先各级干部要把乡镇工业作为第二产业的重点认真抓好,坚持镇、村、联户、个体工业“四轮驱动”的方针,认真苏彻“积极扶持、正确引导、合理规划、加强管理”的原则,实现乡镇工业的四大转变,即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和外向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密集与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单一所有制型向混合型股份企业转变;从单个企业经营型向集团企业经营型转变。二要发展壮大镇、村集体经济,把有基础、有规模以及合乎条件的企业引导办成集体企业或农民股份合作企业。对个体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集体投资参股或外引内联、或以集体的土地、财产折价参股等形式,办成有集体成分的经济实体。三要抓好乡镇工业小区的配套建设,统一产业布局、形成工业群体、改造过去零星分散、不利管理、不利基础设施配套的格局。四要加快外向型工业发展步伐,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力争全市乡镇、村外向型经济有突破性的进展。

THE END
1.食品饮料(000807)股票行情提供食品饮料(000807)的行情走势、资金流向、行业概念板块排行、成份股排行、大盘分析、证券聚焦、市场总貌、股吧互动等与食品饮料(000807)有关的信息和服务。http://quote.eastmoney.com/ZS000807.html
2.食品饮料板块个股列表股票行情中心食品饮料 上证指数: 3367.99 0.66% +21.98 6279亿 深证成指: 10827.19 0.78% +83.35 9864亿 创业板指: 2267.86 0.50% +11.25 4658亿 [2024-11-20 15:00] 股票代码 点击按代码排序查询 股票名称 当前价 涨跌额 涨跌幅 现手 总手 成交金额 换手率https://q.stock.sohu.com/cn/bk_3122.html
3.天弘甄选天弘甄选食品饮料A(009875)基金行情新浪财经基金评级 济安金信评级 评级分类 综合评级 盈利能力 业绩稳定性 抗风险力 择时能力 基准跟踪能力 超额收益能力 整体费用 股票型 -- -- -- -- 评级截止日期:2024-03-31基金公告 基金新闻 更多>> 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旗下基金关联交易事项的公告 其他 2024-10-31 天弘甄选食品饮料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http://finance.sina.com.cn/fund/quotes/009875/bc.shtml
1.2024年食品饮料龙头股上市公司,请查收(11/18)据南方财富网概念查询工具数据显示,食品饮料概念龙头上市公司有: 五粮液000858:龙头, 近3日五粮液下跌2.79%,现报150.33元,2024年股价上涨6.04%,总市值5796.41亿元。 伊利股份600887:龙头, 伊利股份在近3个交易日中有3天下跌,期间整体下跌2.17%,最高价为30.15元,最低价为29.58元。2024年股价上涨7.69%。 https://m.southmoney.com/gupiao/bkjj/202411/55288422.html
2.史上最全“国企改革投资标的”!安信证券千人电话会议猛吹风在化工中,我们认为,从自上而下的角度来看,国企改革的最主要标的一定是两桶油——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我们认为石油体质改革和过期改革是国家的长期战略。 此前中国石化销售板块的混合所有制已经持续推进,是国企改革的“排头兵”,随着人事调整等逐步完成,我们认为后续改革的潜力依然非常巨大,同时近期油价的不断企稳反弹...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35155
3.最具潜力的创业方向尽管宽带已经很普及了,但我们最基本的远程通信的工具依然平淡无奇。在一个更加文明的时代,我们需要一个更简单、更优雅的解决方案。 18、100万个工作机会: 我们想投资有潜力创造100万个工作机会的公司。 有很多领域可以把劳动分为人力的和计算机的,我们擅长做一些事情而计算机却难以做好,有些则正好相反。而还有一些...https://www.yjbys.com/chuangye/news/579181.html
4.食品饮料板块值得期待的龙头股有哪些?股票资讯财经快报通过小编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食品饮料板块值得期待的龙头股有哪些都有一定的认识了吧,关于股市的更多知识,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股票的奥秘,请持续关注股票投资。 相关推荐: 近期食品板块建议关注的股票 食品饮料板块进入投资2.0时代 食品饮料股票中的龙头股有哪些?https://www.itgoodboy.com/p/0f0f97e10821
5.中国股市:15只低估值龙头蓝筹股,未来10倍潜力!(名单)公司亮点:我国核桃饮料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 主营业务:核桃仁为主要原料的植物蛋白饮料、罐头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洋河股份(估值:0.35,一线蓝筹,净利润:73.64亿) 公司亮点:拥有洋河、双沟两个中国名酒,两个中华老字号 主营业务:洋河、双沟系列白酒的生产和销售 ...http://mp.cnfol.com/51897/article/1597903580-139366567.html
6.“5.19”行情20年!留下的除了记忆还有这些10倍牛股这58只10倍股,分布于申万一级的19个行业中,其中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并列榜首,均为12只股票,合计占比41.4%,从这可以看出,在过去20年,这两大行业是最具长期投资价值的。 紧随其后的是房地产和汽车两大行业,分别有7家和6家公司经过20年发展成为10倍股。 https://www.cqcb.com/zhengquan/2019-05-19/1628632_pc.html
7.建信食品饮料行业股票A(009476)基金盘中实时估值,分时估值图对照...建信食品饮料行业股票A(009476)基金最新盘中实时估值为0.8686,较昨日预估涨幅为-0.07%,该估值为基金速查网根据建信食品饮料行业股票最近公布的重仓股数据进行盘中实时预估,并提供多种算法分时估值图对照。https://m.dayfund.cn/fundpre/009476.html
8.东北证券4、据Euromonitor预测显示,我国啤酒销量在未来4年内将保持相对平稳状态,预计在2024-2027年,我国啤酒销量将稳定在4300万食品饮料行业千升左右。 5、图1:2005-2023年我国啤酒总产量图2:2005-2024E我国啤酒总销量数据来源:东北证券,Euromonitor数据来源:东北证券,Euromonitor12餐饮作为重要的即饮渠道,对啤酒销售意义重大近...http://www.jaybw.com/doc-6421db36c4111e0c14063acbac0856b3.html
9.东北证券21、尽管增速在2000年以后有所放缓,但自1980年代以来,美国海外食品饮料行业深度研究人口年均增速始终维持在1%至15%的区间。 22、人口的持续增长直接刺激了消费行业的需求,刚需的大众消费品成为人口扩张的美国、日本食品饮料行业历史复盘及启示主要受益者。 23、以食品饮料行业为例,海外食品饮料行业深度研究随着人口的增加...http://www.glybw.com/doc-95a7d2745dad4fe70528932f090149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