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禾的研究,覆盖36个行业(上)#白酒##金融##周期#@真是个苏呆子@巍巍昆仑侠@慧...

今天和大家介绍一位大佬——陈嘉禾老师。

出版有《投资精要:用中国文化看透资本市场》《投资的奥妙:做有智慧的证券投资》《好投资与坏投资:如何发现有价值的机会》《投资者一生的机会:嘉禾投资笔记》等书。

人类在动物世界里与各个物种的角逐过程中胜出的关键就是能复制学习,比如一个人偶然发明了标枪,没过多久所有人就都会使用了,而且还能传承下去,不需要重新发明。在进化过程中,某只变异野兽也会出现一些非常厉害的技能,但这些技能往往是特有的,这只野兽死了之后就消失了,无法传承。

阅读的价值,就在于让人类的进步成为一场接力赛,后来者总是从前辈的终点起跑。所以我们才得以战胜了很多方面都优于我们的动物世界。如果我们不去阅读,就仿佛在每个领域的接力赛中,我们总是懵懂无知地站在第一棒起点去和别人第八棒、第十棒的跑者竞赛,结果可能是我们不存在了。

一、消费

1.相比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历程,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史实在是太短了,短到即使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科学分析手段,能够在一定意义上用原理来分析事物的好坏,但是我们的本能反应、那些存在于我们身体里的各类激素和神经,还是让我们本能地按照祖先使用了几百万年的方法,去判断自己遇到的事物,选择自己的行为。所以,当面对甜食、酒精时,我们仍然无法控制住自己。

4.在消费行业里,消费者对不同的商品认知是不一样的。举例来说,购买有机高档大米的消费者,并不能自己回家检测其中的农药残留量、种植过程中的有机程度等;到餐厅吃饭的消费者,并不能100%精确比较两家餐厅的食材、环境究竟如何;购买各种酒类的消费者,并不能准确说出某种较贵的酒到底好喝了多少。

在这些行业里,由于消费者对自己所购买的商品无法准确知悉其品质究竟如何,消费者会倾向于对已经被普遍认可的品牌给出一定的溢价。因此,当前占垄断地位的企业,就会有其溢价。新进入者由于品牌知名度较低,也就不容易与现有企业竞争。

5.有人去调研了白酒企业,之后号称知道了白酒生产线有多少个具体组成部分,每个部分又是如何具体运作。白酒企业如何生产白酒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中国的酒文化中,白酒给人们带来的印象好坏导致了价格高低,而未来价格改变的可能性又来自印象的改变。

6.今天许多投资者认为,白酒行业是一个出众的行业,行业龙头企业的利润率都很高,但是当年中国可是有八大名酒之称,是什么导致了今天龙头企业的高利润率和其他一些当时并驾齐驱企业的低利润率呢?这种因素是否有一天又会翻转过来呢?

更重要的是,维持高利润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高利润率同时也就意味着,对于消费者来说,付出更多的钱但是买到了更少的东西,如此剩下的一部分钱才成为企业的高利润。同时,这也就意味着这家企业的同行赚不到这么高的利润率,同时社会资本的回报也没有这么高。

但是,在市场经济中,所有人都想赚更多的钱。不光竞争对手想赚,投资者也想赚,消费者同时也想省钱。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保住手中的高利润率不下滑,其实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而人和人之间的智力、资本和资本之间的魔力,究竟又有多大差别呢?这也就如沃伦·巴菲特所说,护城河的作用,就是抵抗敌人不断的进攻。

7.对于中国的商人们来说,在谈判中营造融洽的商业氛围是十分重要的,而高档白酒的价格相对于商业合同的金额来说如同九牛一毛。因此,高档白酒在中国这种特殊的市场就有了极高的相对价值。

8.以高端白酒为例。事实上,纯粹为了消费而消费的高端白酒在整个行业的生产中所占比例很小:我们上一次买茅台酒回家喝是在什么时候?仔细分析高端白酒会发现,其在国内的主要消费是在对公业务中体现的,这与国外高端红酒的消费并不太一样。

10.一直以来,高端白酒是中国证券市场中利润率最高的行业之一。那么,客户在购买高端白酒的时候究竟在想什么?他们真的是因为高端白酒的口味如此独特而不能割舍,宁可多花很多钱吗?并不是。高端白酒的消费场合,多是非常重要的商业活动。在这些场合里,参与者经常商谈金额不菲的商业合同。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他们多半会挑选最好的白酒。那么,在商谈价值动辄千万或上亿元的酒桌上,有人会在意消费的白酒是900块钱一瓶还是1000块钱一瓶吗?

由于高端白酒的这种消费属性,对于企业来说,战略目标是维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高标准、高品位,战术目标则是借助企业已有的名气去拓展产品线,抢夺中端乃至低端白酒的市场份额。前者看似曲高和寡,但是能给企业带来长久的高额利润。后者在短期看似能利用白酒企业的品牌迅速打下一片天地,但是长期却会使得自己的品牌被滥用,降低酒在消费者心中的品位。纵观国内高端白酒行业十几年的历史,但凡做得好的,往往都是战术目标让位于战略目标的企业。

12.举例来说,阿胶行业、高端白酒行业都属于品牌效应极强的行业,客户对于拿到手的阿胶、白酒,很难准确分辨出不同品牌之间的具体差异(准确区分可能需要精密的化学实验仪器才能做到),因此品牌在这时候的作用就极其强大。

13.高端白酒、钻石、奢侈品包,这些常见的高价商品,往往售价远高于其制造成本,原因就是消费者的主要购买意图,并不是其使用价值,而是告诉别人我这个东西很贵,从而在社交中赢得心理优势。至于贵的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只要开口问这个,你就落伍了。

14.在白酒行业,投资者曾经担忧年轻人喝白酒的频次下降对行业带来冲击。事实证明,这种冲击的力度,并没有完全对冲白酒行业提价能力带来的正面效应。

1.国家之间饮食习惯的不同,造成不同食品消耗量不同,而不同的饮食习惯是由不同的历史传承、民族习惯造成的。如果不分国别盲目比较,则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以啤酒为例,按麒麟控股株式会社的统计,2014年德国的人均全年啤酒消费量是104.7升,隔壁的奥地利则是104.8升,爱尔兰是97升,不过,这些全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啤酒消费的大国。

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二梯队,则有美国的75.8升、澳大利亚的74.2升、英国的67.7升。可以看到,尽管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但是饮食习惯的不同,造成这两组国家的国民啤酒消费量迥异。

2012年,中国的同口径数据是32升。那么,我们能不能以西方发达国家第一、第二梯队的数据,得出中国人均啤酒消费仍有200%,或者最少100%增长空间的结论呢?并不能,因为啤酒是一种典型的西方人饮料,东方人对其并不太适应,日本在2014年的人均啤酒消费量只有42.6升,韩国是45.8升。

3.对于啤酒和水泥来说,由于产品过于沉重,因此规模优势往往是区域性的。一个区域里的龙头哪怕再强,也难以通过本区域的产能,对另一个区域的企业产生威胁。一个区域的龙头企业只有通过收购当地的企业,才能在另一个区域扎下脚跟。

1.以人的口味而论,一旦吃惯了一个口味的食物,很难挪到另一个口味上去。相声艺术家方清平在他的自传《施主,请留步》里,就反复提到他的口味,实在是只能适应北京的味道,完全接受不了南方的菜系。再以黄酒的消费为例,全国大概80%的黄酒是被江浙沪三个地方的人喝掉的,原因无他,口味实在改不过来。

2.几年前,预调酒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一度充满朝气。在此前,中国主要的酒无非白酒、黄酒、红酒几个类别,预调酒作为一种特别适合年轻人口味、能被绝大多数人接受的低酒精度饮料,迅速满足了年轻人在传统酒类里没有找到的需求。由于行业初生、供给有限,那时候的预调酒企业掌握着预调酒的定价权,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高利润的预调酒企业忽视了一个问题,预调酒并不是一种特别难以制作的酒,其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沉淀度,也没有传统白酒甚至黄酒那么强。这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其实很容易接纳其他品牌的预调酒,只要它们足够便宜。

这时候,阻挡新进入的预调酒企业的有效方法,是降低价格、降低利润率、尽快占领更大的市场。这样做,一方面会以更低的利润率阻止新进入者的窥伺(反正也没钱好赚,有什么好投资的),另一方面则会通过更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获得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规模效应会导致企业的成本更低,这样也就能通过进一步的降价,使竞争者的利润率更低,而品牌效应则会使得消费者在购买大品牌的预调酒时更愿意多付一点钱。

以上一进一出,原有预调酒企业的市场地位,就会越来越稳固。尽管这种稳固是以当前赚更少的钱为代价,但是却会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空间。可惜的是,预调酒行业并没有如此发展,最后整个行业的竞争者不断涌入,投资资本不断沉淀,大家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开出更低的价码,行业的整体利润率也就在之后的几年里越来越低。

1.大概在2013年下半年,笔者在港股市场发现了一家葡萄酒生产商的股票。当时,这家公司的估值大概是0.5倍PB。仔细分析这家公司的净资产,会发现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占了大约一半,同时基本没有负债。这也就是说,这家公司的市值和其拥有的现金相当,而剩下和市值相当的净资产等于是白送的。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家企业的财务报表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一家出具了无保留审计意见。

从便宜的角度来说,这家企业几乎无可挑剔,而其经营状况也不算太糟。尽管由于葡萄酒行业竞争激烈,小品牌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这家企业的营业收入也较之前年度下滑了大约20%,但总还算是正常经营的。彼时,笔者几乎无法挑出这只股票的毛病。但是,这家公司的业绩在之后的一年半中并无起色,估值也从很便宜变成非常便宜。现在,这家公司的股票价格已经较一年半前下跌了大约1/3。(便宜不是投资的唯一理由)。

1.饮料尤其是口味享受型饮料对于人体来说可有可无,甚至多喝有损健康,但是由于人们从中得到特有的乐趣,因而被消费者口味所认可的饮料企业,往往能够保持长期的高额利润率。

2.在美国,由于碳酸饮料文化深入人心,消费者在购买可乐时大多并非从理性角度考虑,而是追求一种“快感”。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并不会准确衡量自己的饮料里到底有什么成分。但在另一些没有碳酸饮料文化的国家,消费者在购买可乐时理性得多,也就更在意价格,这也就导致企业更容易恶性竞争。

1.尽管看起来一小瓶一小袋不太起眼,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能见到的调味品,其行业内在运行本质,却和航天工业中的高端零部件、高端消费品中的至宝白酒乃至沃伦·巴菲特的大爱股喜诗糖果(See'sCandy),存在着微妙的共同之处。

当你要烧一桌饭菜时,食材可能要花上50元乃至100元,其中的酱油、辣酱、醋、胡椒粉、咖喱块等调味品,可能只要1块钱乃至更少。这时候,另一种你不熟悉、不知名、不信任的调味品,只需要花8毛钱,你会因此就改变消费习惯吗?

总体来讲,调味品公司尤其是消费者认可的大型调味品公司,也就是巴菲特所说的“心理占比更高”(shareofmind)的公司,是长期的、相对来说十分稳定的、高利润率的赚钱机器。

1.对于2C预制菜来说,消费者黏性则非常微弱。没有任何条件会制约消费者在品尝完A公司的预制菜以后,下一次试试看B公司的预制菜。一些聪明的消费者,还会在做了几次预制菜以后,自己照猫画虎,学习这个菜的制作方法。更糟糕的是,消费者在吃了几次某个口味的预制菜以后,甚至会有尝试新鲜菜品的冲动。

2.由于预制菜的SKU(StockKeepingUnit,指产品单品)太多,因此消费者在信任了一个品牌的预制菜后,会倾向于选择同一品牌的预制菜。但是,2C预制菜的这种品牌优势,并不应当被理解为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品牌优势,而更像是一种普通的品牌优势。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点:过多的SKU与多变的口味,低廉的模仿成本。

3.对于2C预制菜来说,炫耀型的使用场景则基本不存在。绝大多数2C预制菜的消费场景,都是家庭的日常餐饮,在这种场景下预制菜的使用价值决定了一切。而即使是为数不多的家庭宴请场合,预制菜的品牌也难以成为餐桌上的主角,高端白酒往往才是这种场合的炫耀型商品。

4.对于2C预制菜行业来说,企业最容易依赖的一个竞争优势,就是规模效应。而且,对于这个行业来说,这种规模效应还是规模效应中比较好的一种:区域型规模效应。

首先,为了让消费者有“可以媲美家常菜的口感”,2C预制菜往往都是以新鲜菜品或者包含部分新鲜的菜品为主,因此对运输的时效性要求较高,运输半径往往较短,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冷链运输。因此,一家企业在本地建立的规模效应,很难和另一家企业在另外一个地区建立的规模效应发生直接的冲突。

其次,中式餐饮变化太多,从大的来说有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等八大菜系,从小的来说则有时候相隔两三百公里的两个城市,做饭的口味就有区别。比如上海本帮菜就偏甜,淮扬菜则重鲜。这种巨大的地区差距,导致即使不考虑运输成本,一个区域的预制菜产能也很难对另一个区域带来竞争压力。

2.把当前的高增长当成长期高ROE的同义词,是投资者容易犯下的大错之一。比如,在2020年前后,连锁火锅、剧本杀都是内陆市场中高增长的行业。但是,这两个行业同样面临着客户转移成本太低、黏性太低的问题。当这两个行业从新兴走向成熟时,行业的参与者很快就发现,这两个行业的利润率和它们之前的成长速度,并不在一个维度上。

1.在中国市场,月饼行业也是一个非常小众但是很有意思的“送礼型行业”。在中秋节,人们总有送月饼的习惯。这时候送的月饼,好吃不好吃自然重要,但是品牌是否知名,也成为在一些商业活动、馈赠师长等比较重要的场合下,人们觉得自己的礼物拿不拿得出手的重要因素。

3.巴菲特曾经说过,喜施糖果每年绝大部分的销量,都在节日期间。而对于月饼企业来说,事情也是一样。

4.月饼行业的“送礼属性”,让行业内树立了优秀品牌形象的公司,能够赚取超出一般商业回报的高额利润率。

5.和随时随地都可能需要在商务宴请中出现的白酒不同,月饼是一种时效性非常强的馈赠礼物,这也就导致它在整个“送礼经济”中,相对处于比较弱势、比较容易被取代的地位。

1.流行服饰的客户需求一直在变,但是对服装的面料品质、配件质量的需求不变。

2.互联网行业就显示出赢家通吃的属性,由此诞生了腾讯、阿里巴巴等巨头,但是理发、定制服装行业却很难形成规模优势,因此虽然消费升级,人们在头发和衣服上花的钱越来越多,却难有大型连锁企业出现。

3.从服装来说,男士正装是属于可以嘚瑟的东西,因此许多职场精英动不动就会弄一套新的西装,尽管旧的也还能穿。女士就更不用谈,郎才女貌的人类天然本性,导致她们相对来说更在意外表,而她们买新衣服的频率举世皆知。但是,这世界上却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让男士嘚瑟他们的内衣。因此,男士内衣品牌除了主打舒适的功能以外,似乎从来没听过哪个品牌标榜自己的奢侈与高贵。

4.为什么投资银行的人需要穿得西装笔挺、皮鞋锃亮,而收入同样可观,甚至有时候更有钱的IT码农,却常常穿着汗衫拖鞋?因为投资银行的顾客,在上市完成前一刻,都几乎无法完全准确地判断为他服务的投行人员到底是能干还是不能干的,因此投行从业者就必须通过服装上的嘚瑟来增加客户的好感。而对于IT界人士,代码写得好不好当场就可以检验,穿什么衣服根本无所谓,所以也就完全不用考虑用服装去嘚瑟。

5.服装领域尤其是流行服装领域的公司,则常常呈现一种“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状态。对于那些抓住了流行趋势、迅速铺开品牌的公司来说,可以用“顺风顺水”四个字来形容。它们的品牌迅速赢得时尚的青睐,铺货范围越来越广,反过来更加促进了它们的品牌提升,同时对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加强,产品变得越来越物美价廉,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但是,在光环之后,对于那些走背运的公司来说,事情则恰恰相反。它们的服饰被市场冷落,慢慢地,它们的品牌形象变成掉队的代名词,商品逐渐卖不出去,成本越来越高。而因为库存上升带来的甩卖,更削弱了它们的品牌形象。这些公司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并且很难走出来。而这些,是当我们只把目光聚焦在成功的服装公司身上时所难以看到的。

7.有些行业天生没有什么规模效应,比如定制服装、定制皮鞋、文学作品、证券投资,等等。这些极度依赖个人手艺和个人技巧的行业(睿远基金的陈光明先生就曾经把自己比作一个选股的手艺人),更大的规模往往很难产生什么竞争优势。相反,过大的规模有时候还会带来“大企业病”,削弱手艺人的工作积极性。

8.服装行业以没有客户黏性著称,一个客户上一件衣服是李宁的,并不妨碍下一件是森马的。

10.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用惯了一个牌子的运动装备,基本不太可能考虑换另一个牌子的:过去多年的训练早已让肌肉熟悉一个牌子的器械,换成另一个牌子往往瞬间水平大降。

11.衣服和鞋子的个性化太强(尤其是中高端产品),合不合身、合不合脚、搭配好不好看,在线上几乎无解,线下的店往往就还活得不错(在高瓴资本2017年投资百丽国际的案例中,张磊就曾表示,百丽的几万家门店是巨大的宝藏)。

1.宠物食品也是一个累积效应很强的行业,尤其对于挑嘴的宠物(比如猫)来说,更是如此。由于天生小心翼翼,猫非常难以适应新口味的猫粮,哪怕这种猫粮比之前那种更健康、更有营养。养过猫的人都知道,给猫换猫粮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最少得持续一周,还不一定能换成。因此,猫粮生产商也就很容易要个稍高的价。

2.以宠物食品行业为例,这个行业的利润最丰厚的部分在于品牌而不在于生产。也就是说,一家企业把食品生产出来,可能赚不了多少钱。但是有品牌信任度的企业,把生产出来的食品用自己的品牌卖出去,就可以赚到几倍于前者的利润。

由于中国企业在宠物食品行业起步比较晚,因此这个行业中品牌溢价最高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外资。(注:本文成文于2019年。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优秀的中国企业能够在这个新兴行业中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时候,行业分析中的“愿景和事实”的矛盾就出现了。宠物食品行业的愿景是,一旦可以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足够信赖的品牌,企业就能赚到很高的利润。

但事实是,品牌的建立比产品的生产困难得多,需要大量的商业经营、宣传、品质控制、长期的口碑和信任度,等等。如果说生产是个力气活,那么品牌建设就是个艺术活。当中国本土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以后,其中一定有一些佼佼者能够创立自己的品牌,赚到以前属于外资品牌的利润率。

1.在空调行业中,格力在最近十年中风头无两,当年的龙头企业春兰却在苦苦挣扎;在汽车行业中,上汽、长安等公司最近几年利润丰厚,一汽却倍感艰辛;在流行服装行业中,优衣库当下风头正盛,李宁、ESPRIT这些几年前火遍全国的品牌,却江河日下。

2.纵观全国各个行业,能与成熟经济体仍有10倍以上差距的,屈指可数。钢铁水泥自不待言,人均发展水平已经超出大部分成熟经济体;即使是一些被视为可持续的消费行业,也难有10倍以上的差距。目前,大陆人均汽车保有量大概是成熟经济体的1/4~1/3,空调、智能手机甚至已经接近成熟经济体的平均水平。

3.抽油烟机、空调、冰箱这三大件,却属于没法嘚瑟的东西。你怎样把你家新换的对开门低能耗高保险的大冰箱在聚会的时候向你的同伴嘚瑟呢?上班的时候行吗?贴个“我家有个大好冰箱”的纸牌在帽子上怎么样?所以,我们会看到许多人对这三件商品的更换频率远不如汽车来得频繁。往往是感到实在不好用了,才会考虑买个新的。

由此,对于空调这一类“生产只为了使用,不坏一般不会换,而且使用周期还很长”的装备性行业来说,当前的高增长,往往意味着将来空间的下降。也就是说,这种增长是有天花板的,当前的高需求和高增长,会扼杀将来的空间,甚至为产能过剩埋下隐患。重型机械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生活中的应用型机器,都是如此。

5.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线城市与全球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最近几年(2018年前后),很多行业都开始进入成熟期,比如大小家电、汽车、航空公司、酒店、乳制品、网络购物、搜索引擎等。甚至在体量上仍然与发达国家有巨大差距的保险行业,其行业竞争架构也已经基本进入了成熟期的状态。

与在疲倦期尤其是疲倦期的中后段寻找胜出者带来的高利润相比,投资者对成熟期企业的下注,不容易产生那种超高的回报。这主要是由于,随着竞争形势的企稳,企业的估值往往要更高。

6.大公司的品牌效应更强,而小公司相对更难以获得品牌溢价。这种现象在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更高的行业里尤其重要。

举例来说,中药制造企业就面临这样的问题,消费者在购买中药时,由于无法准确鉴别不同品牌中药的质量,因而更容易为知名品牌付出更高的价格。在家电、高端机械等行业中,这样的效应也同样存在。

3.乘用车是一种典型的可以用来嘚瑟的商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会买奢侈品牌的汽车,而且不少人在发财以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家换辆车。开着某个大牌子的车上班、参加聚会乃至去超市买菜,都感到特有面子。

4.龙头汽车公司要资金有资金、要品牌有品牌、要人才有人才、要技术有技术,而且各个部分之间互相帮忙,资金多了人才就好,人才好了技术就强,技术强了品牌就棒,品牌棒了资金就多,如此循环。反之,走下坡路的汽车企业经常是恶性循环、一年不如一年。

5.对于追求长期回报的股票、股权投资者来说,他们所依据的分析因素,像品牌优势(比如高端消费品)、经济规模效应(比如大型汽车公司)、天然垄断(比如机场)、网络效应(比如微软的Office系统,你用了别人就得用),都是一些可以长期维持的因素。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发现一个因素,就能稳稳当当赚很多年的钱。

6.2015年陷入颓势的汽车行业,未来的长期前景如何呢?要思考这个问题,宏观的数据首先告诉我们,大陆每千人的乘用车保有量大概在130辆左右,而日本和我国台湾市场的千人保有量则在400~500辆。

不过,这个数据太宏观了,微观中的情况又怎样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去驾校看一看。事实上,现在大部分的驾校,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驾校,常常人满为患,而公安部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每年汽车驾驶员人数的增长速度在12%以上,而且并没有下滑的迹象。

7.多样化的需求和设计使得日本车、美国车、韩国车和国产车各自大行其道。妻子用日本车不会妨碍丈夫用德国车。

8.大型汽车制造公司能够获得比小公司更高的银行评级,因此也更容易申请到优惠的贷款利率。

9.客户在购买轿车时,通常会选择售后网络更完善的品牌。规模经济和品牌效应叠加的结果,往往会导致传统产业中的龙头公司拥有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能够长期维持在15%左右的ROE是一个不错的鉴别标准。

10.以汽车行业为例,越大的汽车公司对原材料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就越强,也就越容易压价。同时,由于公司品牌大、知名度广,银行给的贷款和债券市场融资的成本等,利率也就更低。而由于公司资金充足,往往能养得起市场上最好的研发团队,也就能设计出最好的产品。

11.对于一些不受地域、文化、语言等限制的通用商品,我们在其中就很难找到本地优势。举例来说,汽车基本不分国界,运输成本相对汽车本身价值也不算太高,所以好的跨国汽车公司往往能在很多国家攻城略地。

从新闻的情况来看,汽车行业糟糕透顶是毋庸置疑的了。但是,对于一个有大局观的投资者,他会看到2019年,中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仍然只有日本、英国、韩国等发达经济体的1/3左右。如果说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会在这样一个较低的水平就戛然而止,无疑是不太可能的。

13.2019年,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汽车销售量连续四年(2016—2019年)维持在2800万辆左右时,市场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天花板到底在哪里,开始出现了比较大的怀疑。

根据维基百科上整理多个数据源汇总的统计数据,千人汽车保有量如下图:

根据中国公安部的数据,2018年底的全国汽车驾驶员总数为3.69亿人,比2017年的3.17亿人增加了16.4%。在2016—2019年这几年,汽车驾驶员年均增速稳定在9%左右,意味着每年新增的潜在消费者会增加9%。同时,根据公安部2019年7月发布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汽车驾驶员达到3.8亿人。

美国汽车驾驶员人数的统计数据是从1950年开始,当年美国驾驶员的年增速只有4.8%。更重要的是,1950年美国的人口增速仍然有1.7%,而中国在2018年的人口增速只有0.4%。

对比1950年左右的美国汽车市场与2018—2019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可以看出,前者在驾驶员增速远低于后者的同时,汽车普及程度更高。1950年,美国每千人的汽车保有量为324辆,而中国在2019年6月的数据只有约183辆,仅为前者的56%。这再次印证了汽车驾驶员增速差异所反映出来的事实:中国2019年汽车市场的饱和程度,比1950年的美国市场要低。

根据美国《汽车新闻》杂志的统计,1951年美国汽车销量为627万辆,1959年增长到706万辆,1969年跃升至1155万辆,1979年增长至1415万辆。进入1980年代以后,美国市场的汽车销量才显著停滞。

美国被称作车轮上的国家,其超高的、在2017年就达到每千人838辆的汽车保有量,对中国市场并没有完全的借鉴意义。但是,既然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饱和度仅仅达到美国市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水平,那么在汽车驾驶员增长速度仍然高达9%的时候,仅仅因为汽车销量2016—2019年连续4年停滞不前、盘桓在2800万辆左右(甚至略有下降),就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在2019年就已经摸到了天花板,无疑是过于悲观的。

实际上,2016—2019年之间的汽车销售增长停滞,很可能不是因为汽车行业已经摸到了自身的天花板,而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导致的大额消费、投资迟滞。当经济增长承压的时候,汽车作为大额消费品以及对一些家庭来说作为投资品,其消费自然会受到压力。

14.尽管纯电动车被许多人认为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但是其中一个很难绕过去的坎就是,电池的技术并没能像计算机和手机处理器那样迅速地提升。

大概在2011年,我在网络购物平台1号店上买了一个小米充电宝,花了七八十元,容量是一万毫安。结果,到了2018年,我发现自己买的充电宝和2011年买的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体型变得更薄但是更长了,价格只下降了不到20%。甚至重量也相差无几(前一个的重量是251克,后一个的重量是222克)。

1.对于出行行业来说,消费者极其精准地知道自己到底买到了什么东西(就是从A地以某个速度跑到B地),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就会对价格极其敏感,对品牌极其不敏感。而新加入的网约车公司,也就很容易挑战现有公司的战略格局。

2.网约车行业的网络效应,没有其他互联网行业强。网约车行业的网络效应却更多只存在于一个城市内。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天天从一个城市跑到另一个城市的,因此,网络效应也就只在本市内体现,而一个城市中的网约车数量是有限的。因此,现有行业龙头公司的全国性布局,不会对新进入的、资金实力和品牌知名度都更差的挑战者在一两个城市的精准进攻造成太大的障碍。

3.对于网约车行业来说,乘客即使之前一直在使用一家公司的产品,他在下一次叫车的时候转换到另一家公司也是几乎没有成本的。相比之下,司机的转换成本会稍微大一些,他无法将在之前一家公司积累的所有评价和积分转到新的公司,换一个新的平台约车意味着一切重新开始。但是,这也并不妨碍现有的司机同时尝试新公司的平台。

手机游戏是一个典型的几乎没有壁垒的行业,同时客户的黏性又极差。一家公司在开发出一款新游戏之后,战胜对手的唯一依赖就是客户的口味,而依靠客户喜好与选择生存的行业,如流行服饰、电影等等,多半生存十分艰难。而真正的好产品,是微软的操作系统、甲骨文的数据库这类即使客户使用体验不佳也很难放弃的产品。另一方面,手机游戏的客户黏性极差,一个玩家这个月玩这家公司的游戏,下个月很可能就会玩另一家公司的。由此可见,手机游戏必然成为一个竞争激烈、利润率低、研发费用居高不下的行业。(2013年)

3.一些不容易取得竞争壁垒的行业,则包括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手机游戏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客户的口味为产品导向,而同时客户在这方面的口味又是如此飘忽不定,以至于能抓住它们的公司也并不固定。

4.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并不是理性、深思熟虑的,而是跟风型的。在流行服饰、流行食品(经常是健康型食品)、流行音乐、流行游戏(还记得“愤怒的小鸟”吗)领域,这种情况往往很普遍。在流行风潮吹到一个产品时,投资者会惊讶地发现,其增长速度远高于正常的商业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往往持续性极差,概念一过,增长就会迅速降温。

5.这些行业往往依靠“爆款产品”存活,典型的行业就是电影,以及一些其他的行业,比如音乐、写作、汽车、智能手机、流行服饰、手机游戏等。这些领域增长的到来往往非常突然,来了之后发展得非常迅速,而一旦消失之后又很快沉寂无踪。

对于这种“需要爆款产品”的行业来说,它们有一些共性,比如客户追逐流行、行为会互相影响,产品的客户黏性极差,感官的认知比实用性相对来说更重要,等等。对于这些行业中突然蹿红的公司来说,它们的下一个产品有很大的可能性突然光环全失。也就是说,导致它们爆红的原因主要是运气,而不一定是一套可持续运作的制作规范和实力。

对于这种投资标的,我们需要警惕它们的可持续性,以及买入它们时所给出的估值。由于爆款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想想“愤怒的小鸟”当年有多火),而投资大众又没有意识到这种运气型增长的不可持续性,市场往往会给它们一个高得离谱的价格,而过高的价格,也就会为投资的失败埋下伏笔。

1.在淘宝来说,中国独特的、由小商家和工厂组成的销售环境,覆盖全国范围的连锁企业匮乏所导致的价格不透明和产品供货渠道不统一,以及廉价人力成本带来的低廉的快递费用是构成淘宝商业模式必需的要素,而这三个要素在发达经济体中都是缺乏的。在满足了由于缺乏全国性覆盖的零售网络而饥渴的终端需求之下,淘宝在细分市场上也形成了自然垄断,从而成就了公司今天的成功。

3.在电商的冲击下,许多销售行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与此同时,电商这种融合了大数据算法的全新私人定制化、数据分析化销售模式,也正在彻底颠覆我们的购物环境。

而要理解这些变化,就需要理解新的技术手段,包括它们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上海的一些小商品批发市场在电商的冲击下已溃不成军,我曾漫步其间,关店、转让的比比皆是。但与此同时,上海一些量体裁衣做西服的商业城,却几乎没受什么影响,生意依旧红火异常。

THE END
1....行业内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迅速增长,于是M集团进军宠物食品行业...在进行外部战略环境分析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M集团发现宠物食品行业发展迅速,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内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迅速增长,于是M集团进军宠物食品行业,生产以肉类为原料的宠物主食产品。新产品对应的备选方案有甲、乙、丙、丁四种方案,每种方案在不同市场状况下的期望如下表所示(单位:百万元)。 M集团采用价值...https://www.kuaiji.com/jingjishi/shiti/q3778196032.html
1.荣格宠物食品行业资讯:宠物食品有多赚钱?宠物食品玛氏荣格...A股上市的宠物公司们正在经历业绩和股价双双向好的“高光”时刻。 业绩方面,源飞宠物(001222.SZ)上半年营收5.48亿元,同比增长14.45%;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71.85%;中宠股份(002891.SZ)营收15.9亿元,同比增长26.42%;净利润0.74亿元,同比增长4.88%;佩蒂股份(300673.SZ)营收8.46亿元,同比增长18.93%;实现净利润0.91亿元...https://m.163.com/dy/article/JH9RN0KS055697W3.html
2.宠物经济新趋势宠物食品和用品市场的巨大赚钱潜力宠物经济新趋势宠物食品和用品市场的巨大赚钱潜力 简介在2022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宠物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养殖到销售,从产品开发到市场营销,这个行业涵盖了广泛领域,对于那些有远见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宠物经济的兴起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宠物经济是如何兴起的。这一...https://www.wc9x6nqj.cn/si-liao-zi-xun/436675.html
3....年三季报前瞻:生猪业绩兑现白鸡景气不佳宠物食品高增延续预计重点跟踪的农林牧渔板块上市公司2024 年三季报业绩同比大幅扭亏为盈,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62.40 亿元。子行业业绩同比增速排序前五:生猪养殖(+336%)、种业(+102%)、宠物食品(+84%) 、饲料(+54%)、肉鸡养殖(+49%);行业景气与上市公司经营变化是板块业绩变化之主因。预计2024 年三季报业绩增速位居前三的上...https://stock.hexun.com/2024-10-15/214981635.html
4.路斯股份:深耕宠物食品行业,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路斯股份自1998年涉足宠物食品领域,是一家集生产、加工、销售宠物食品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公司重视产品质量控制,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FSSC22000食品安全体系认证、IFS食品供应商质量体系认证、BRC全球食品安全标准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体系验证、欧https://www.leadingir.com/datacenter/view/11612.html
5.宠物店详细创业计划书(精选10篇)宠物医院、宠物商店和宠物美容院等与宠物相关的各个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宠物经济产业链中的三大行业,即宠物服装、宠物玩具、宠物窝也成为了中国消费品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而其实在中国,宠物食品还没有被大多数的人接受,城市居民养的宠物中不到5%是使用专业的宠物用品,虽然现在中午宠物物品市场规模还很小...https://www.oh100.com/kaidian/4752684.html
6.现在小县城开什么店最赚钱行业前景好有市场创业仆2019年在小县城现在开什么店最赚钱前景比较好,现在开什么店赚钱利润大最好销售,我想要自己创业开个小店做点小买卖生意,不知道现在开什么店比较好赚钱最快,投资小赚钱快的开店项目生意有哪些适合在小县城农村创业的。(*最后一页分享利润最高的不起眼行业*) ...https://cyepu.com/xiangmu/kaidian/90.html
7.宠物店的商业计划书宠物医院、宠物商店和宠物美容院等与宠物相关的各个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宠物经济产业链中的三大行业,即宠物服装、宠物玩具、宠物窝也成为了中国消费品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而其实在中国,宠物食品还没有被大多数的人接受,城市居民养的宠物中不到5%是使用专业的宠物用品,虽然现在中午宠物物品市场规模还很小...https://www.ruiwen.com/gongwen/jihuashu/1149133.html
8.宠物商店创业计划书(精选10篇)宠物医院、宠物商店和宠物美容院等与宠物相关的各个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宠物经济产业链中的三大行业,即宠物服装、宠物玩具、宠物窝也成为了中国消费品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而其实在中国,宠物食品还没有被大多数的人接受,城市居民养的宠物中不到5%是使用专业的宠物用品,虽然现在中午宠物物品市场规模还很小...https://www.yjbys.com/chuangye/ziliao/chuangyejihuashu/632154.html
9.互联网加大赛创业计划书(通用14篇)“宠物赚钱”包括宠物买卖、配种以及繁殖等交易,宠物赚钱是“一锤子”买卖,只能赚一次钱,但利润较高。“赚宠物钱”包括宠物美容、医疗以及衣食住行等一系列服务和商品销售。如制造业,包括宠物食品、药品、用品、玩具、服装等的生产;服务业,包括宠物医院、护理咨询、驯犬学校、寄养宠物等服务。宠物的衣食住行、生老...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20607081300_1828822.html
10.宠物食品利润多大,宠物医院狗粮销售数量统计宠物店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宠物医院狗粮销售数量统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宠物医院狗粮销售数量统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宠物食品利润多大? 宠物食品主粮的毛利大约是37%左右,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宠物品牌,毛利都会不相同,但是总体40%左右的利润还是有的。 https://www.jydogs.com/post/114196.html
11.肉牛养殖商业计划书(通用7篇)预计到2010年,宠物产业的年产值将达到400亿元人民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民消费理念的不断更新,必将为宠物行业的高速发展提供契机,并势必引发宠物经济的热潮。我国目前至少有宠物1亿只(条),从超市到遍布于城市大街小巷的宠物商店,都可以见到有各种各样的宠物食品和用品出售。当下的宠物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xh54hvp.html
12.中国宠物食品行业市场销售渠道及趋势分析随着宠物行业的快速发展,宠物食品已成为一个增长率较快的新兴行业。鉴于宠物形象的快速转变,宠物食品的销售额同样有非常丰厚的利润,而大量企业纷纷加入到我国宠物食品行业的竞争中来。 首先,中国宠物食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有宠物店、网络销售和零售销售三类。宠物店是当前宠物食品行业发展的主销售渠道,它可为宠物家庭提供一...https://www.sgpjbg.com/info/077e946f9e623a5d4d25f79e4471618d.html
13.与河北总代分手,直播间“事故”不断,格力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一...3)宠物美容(洗澡、美容、SPA):宠物美容虽然价格高,但依然很受欢迎,有些宠物SPA需要提前三天预约 4)宠物娱乐(游泳、聚会、训练、乐园、摄影):除了满足宠物需求,还可满足宠物主人的社交需求 5)宠物医疗(预防保健、生病治疗):车铭德认为,宠物医疗是宠物行业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宠物食品的...https://www.tmtpost.com/6247507.html
14.卖猫粮狗粮,两年跑出6个IPO界面新闻·JMedia从代工到自主品牌,是整个制造业的成长缩影,宠物食品行业也不例外。 十多年前,很多产能规模大、原材料成本更低的工厂,依靠代工贴牌模式融入全球化大潮,但苦于没有品牌,产品溢价低;十多年后,这批工厂依靠自主研发能力推出自主品牌,与国内外同行一较高下。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9712814.html
15.江西小炒能否对抗预制菜?高校这门课告诉你湃客Talk很多消费者都觉得外卖的食品比厨房现做的东西要难吃,我认为主要是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外卖主要是为了获得较高的利润,食材原料相对比较差,加工过程管理也比较混乱。有句话说“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简单的烹饪方式”,食材不好,再怎么做也做不出好的味道;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997944
16.2004年国内十大暴利行业2004的时候,适合做什么生意据葆婴公司的市场调研资料显示,如果将中国的城市按发达程度、消费水平由高到低划分出A、B、C3类城市的话,C类城市每个家庭每个月用来购买孩子的食品、保健品、智力开发及玩具等的费用平均为420元,B类城市为590元,A类城市则高达740元。 北京红孩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李阳总经理透露,在婴幼儿用品行业中,利润最高的是服...https://blog.csdn.net/kanjing/article/details/22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