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PICC;护理管理;血液病;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PICC置管常规进行护理及管理,即置管前宣教、置管中配合、置管后维护;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流程再造。
1.2.1加强组织管理成立PICC置管质控护理小组,质控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副组长由科室临床护理经验丰富、PICC置管技术过硬的高年资护士担任,成员由科室专业护士组成。质控小组根据我科置管现状,结合PICC置管技术准入要求,进行PICC置管流程改进,并制定流程管理考核标准。
1.3效果评价①采用我院“PICC置管质量考核标准”及“化疗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两组患者PICC置管质量及满意度评价,总分均为100分。②统计两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
1.4统计分析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PICC置管质量考核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见表1。
2.2两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情况实验组并发症发生例次共18次,分别是穿刺点出血5例、静脉炎4例、导管移位3例、穿刺上肢肿胀3例、血栓形成1例、导管阻塞1例、局部感染1例,对照组并发症52例次,分别是静脉炎13例、穿刺点出血10次、穿刺上肢肿胀9例、导管移位7例、导管脱落5例、血栓形成4例、导管堵塞3例、导管感染1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明显(χ2=21.79P
3讨论
PICC作为一种静脉化疗途径在临床应用已突显出许多优势,但PICC置管是一项侵入性操作,操作各过程中存在不可预测的风险,风险管理可以降低风险中人为及系统因素[3,4],进行PICC置管流程再造是确保医疗安全,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体现。
重视PICC置管流程管理,严格操作规程,是控制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符合提高病人满意度的医改政策,优化流程管理是一项有效的医疗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赖婉雯.血液病化疗患者留置PICC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121-122.
[2]苏凤兰.流程管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28(15):2906-2908.
[3武淑敏.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70-71.
一、认识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重要性
认识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摸流程,它是化工技术类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和训练主要的内容之一,也是要成为合格化工生产工作者首先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和很多在大型化工企业工作毕业生交流过程中得知,他们进入企业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接收培训,主要内容就是对工艺流程的熟悉,最终要求是达到对生产现场每一个管道内流动介质的所有信息(名称、流向、温度、物化性质等)都要知道,对管路中的阀门、仪表的运行状况也要非常清楚,经多次考核合格后才能取得上岗资格。可见化工生产企业对员工是否掌握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他们看来熟练掌握化工生产工艺流程是最基本的工作能力。
事实上,当一个化工生产的初学者来到化工生产车间时,面对形形的管道、各色各样的设备,就好像刘姥姥是进入了大观园,什么也摸不着头脑,有些人还会产生恐惧感。而对一个优秀的化工生产工作者来说,面前的一切,就犹如一头牛在庖丁眼里一样,对其结构成竹在胸。目前在国内尚没有形成教学生如何摸流程的方法,学生间摸流程时,往往总是不得要领,同时也给实习指导老师和工厂的工人师傅带来了很多烦恼。怎样摸流程、如何摸流程便成了挡在学生面前的一只拦路虎。为了能让学生在实习和实训过程中,有一个引路的牌子,少走一些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寻找出一个合理的认识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方法。
二、研究过程及认识方法的建立
(一)确认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组成
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比较复杂,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序多、操控要求高。有时要得到一个化工产品需要经过几十个工序,动用上百个设备。但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任何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都包含若干个化学反应、产物分离、物料输送流程、热量传递等单元式的生产过程,因此,为了便于对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认识,可将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分割成化学反应、物料分离、物料输送流程及热量传递、物料的计量包装等单元式的工艺流程。
1、物料输送工艺流程
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将物料从一个设备输送到另一个设备工序安排的程序。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很多设备,也就需要将物料在各设备之间转移的工序。
2、传热工艺流程
包括热量传递工艺流程和冷量传递工艺流程,传热工艺流程是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控制部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可由它们来调节的。
3、化学反应工艺流程
是化工原料在反应装置里进行化学反应得到新产品工序安排的程序,它是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核心部分。
4、物料分离工艺流程
是将化学反应工艺流程中的生成物分离成高纯度产品各项工序安排的程序,有时也称之为传质工艺流程。能包含吸收、精馏、过滤、萃取、结晶、干燥等多个工序。因此在认识化工生产物料分离工艺流程时可将分离工艺流程再分解成吸收、精馏、过滤、淬取、结晶、干燥等比较简单的单元式物料分离工艺流程。
5、物料计量、包装工艺流程
计量就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对原料、中间产物、产品进行量化的过程。包装是为便于产品的储运、对外供应而进行的一种操作。在化工企业中,物料的计量、包装是化工生产过程不可活缺的一部分。准确、快速对物料计量、包装对确保整个化工装置生产过程的安全连续运转,起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和重要作用。
需要强调是将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分割成单元式工艺流程只不过是为了便于认识生产流程的一种理想化设想,在实际化工生产过程中这些单元式工艺流程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界限,因此,在进行流程分割时千万不能死搬教条,流程的分割没有标准的答案,流程分割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认识流程,也就是说怎样认识流程方便就怎样分割流程,否则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二)确立构成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基本要素
为了能使认识化工生产工艺流程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原则和步骤,寻找一个切入口,特确定关键设备、化工管路、测量显示仪表为构成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三个基本要素。
1、关键设备
将在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中起主导、决定性作用的设备计之为关键设备。可将反应釜、反应器、反应塔等进行化学反应的设备认为是化学反应工艺流程中的关键设备;泵为流体输送工艺流程中的关键设备,换热器为能量传递工艺流程中的关键设备;精馏塔、吸收塔、过滤器、干燥器等为分离工艺流程中关键设备。
2、化工管路
化工管路是将化工设备有机、科学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也是物料转移的通道。它主要由管子、管件和阀件三部分组成,另外,还有附属于管路的管架、管卡、管撑等管件组成。在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中就靠管路把各关键设备联在一起,维持着生产的正常进行。正因为管路在流程中起的是纽带作用,因此在认识流程时就应该顺着管路去找设备,确认流程的走向。
3、化工测量仪表
测量显示仪表是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压力、流量、温度、液位等进行测量显示的工具,通过仪表测量的数值可以显示化工生产过程进展情况。在认识化工生产工艺流程时也可以利用测量显示仪表功能帮助认识流程。例如,可以通过管路中两个压力表显示的数值来判断管内物料的走向,利用流量计也可直接了解管内物料走向及流量的大小;利用液位计数值的变化可以明白该容器进出料情况;借助温度测量仪表可推断热量传递的方向。
(三)认识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方法简介
1、基本信息的采集
(1)原料、产品信息的采集
(2)生产设备及操作方式信息的采集
(3)化学反应信息的采集
2、关键设备的查找和识别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起主导、决定性作用的设备计之为关键设备。通常情况下将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泵、换热器、反应器、蒸馏釜、精馏塔、吸收塔等设备确定为关键设备,因为这些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都起到了决定行的作用。如何查找和识别这些设备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依据安装在设备上的铭牌或设备的外形来查找这些设备。
3、流程的分解
为了便于对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认识,依据关键设备将该生产工艺流程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单元式的工艺流程,有几个关键设备就可以分成几个小的工艺流程。一个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通常可分解为物料的计量、输送、传热、化学反应、精馏、吸收、过滤、干燥、包装等单元式的工艺流程。
4、确定管路中物料的名称及其走向
了解管路中物料的名称及其走向是认识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主要任务之一。一个合格的化工生产工作者是能随时随地说出任何管路中的物料的名称及其走向的。
管路中物料的名称主要以采集的基本信息来加以确定。管路中的物料的走向的判断通常是以关键设备为起点,沿着管路的走向,借助管路中的阀门、测量仪表确定管路中物料的走向。例如截止阀的安装具有方向性、输送泵的出口通常安装压力表,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来确定管路中的物料走向。
5、绘制单元式化工工艺流程图
6、流程的组合并绘制工艺流程总图
依据所了解知识和掌握的信息将已经认识的分解成若干个单元式工艺流程合理的组合在一起,对该化工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最后画出完整的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图。
三、结语
特别说明:以上建立的认识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方法和步骤是针对初学者而言的,对掌握了一些化工知识的人在认识流程时,也不一定非得依照这些方法和步骤,可从生产的原料储罐开始,沿着管路一路摸索下去,一直到产品的出料、包装,这样会简单、快捷许多。
课题项目:本文为“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的论文(常州科教城院校基金项目K2011331)。
论文摘要: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生动地理解知识、记忆知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科技也进人了教学领域。计算机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普遍使用的教学工具,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引人,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把学生带进了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抽象的概念,通过形象的方法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记忆,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我谈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教学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计算机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运用计算机教学媒体模拟微观世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运用计算机教学媒体模拟工艺流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OpenGL;3dsMax;c++;3D动画;化学反应
随着电脑软硬件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电脑美术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走上了迅猛发展之路。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使用3D制作动画,三维建筑、室内效果图等,但是很少将其与化学实验结合起来,有的也只是用3D模拟出分子和原子结构,而对化学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没有具体的说明。对于比较复杂的断键、成键过程,学生理解起来会很困难,老师讲解也很抽象,所以对模拟实验会极度渴望。
本文讨论了通过3D动画来模拟化学反应的设计与实现,能够将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
一、系统的实现流程
系统基本流程为界面设计,建模,模型生成,动画生成,动画控制。
(一)界面设计
使用windows界面设计,实现与用户的交互,用户通过选择化学分子式或者反应方程式进行3D模拟动画的展示,同时,在动画播放过程中可对其进行基本的暂停等操作。
(二)建模
首先在3dsMax中对化学分子式进行建模,构建出每个分子的球棍模型,该模型能够清楚地反应原子间的相对位置和化学键的位置。利用插件,将模型导出为md2文件,用于模型生成。
(三)3D模型生成
本系统使用OpenGL这个专业的图形程序接口对构建的模型进行加载,使用纹理贴图技术将不同类型的原子渲染成不同颜色,从而绘制出分子的3D模型。
(四)3D动画生成
(五)动画控制
在动画播放时,可对其进行暂停,停止,播放等操作,便于观察反应过程中的断键和成键情况。
二、系统的研究方法和关键技术
(一)3dsMax建模
本系统使用3dsMax2011软件平台制作化学分子的3D模型,涉及到对该软件的了解和使用。
(二)深度缓冲区
本系统启动了深度缓冲区用于消除实心物体被其他物体所遮挡的情况,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glEnable(GL_DEPTH_TEST)
glClear(GL_COLOR_BUFFER_BIT|GL_DEPTH_BUFFER_BIT);
(三)纹理贴图
本系统使用纹理贴图技术为不同的原子绑定不同颜色,分为以下几步:
1.创建和绑定纹理对象
glEnable(GL_TEXTURE_2D);
glBindTexture(GL_TEXTURE_2D,groundTex->texID);
2.将保留在data中的像素值传给当前绑定的纹理对象
gluBuild2DMipmaps(GL_TEXTURE_2D,GL_RGB,groundTex->width,groundTex->height,GL_RGB,GL_UNSIGNED_BYTE,groundTex->data);
(四)光照
本系统使用OpenGL光照函数来绘制真实感图形,具体步骤如下:(1)定义每个物体的每个顶点的法向量(法向量决定了物体相对于光源的方向);(2)创建和选择一个或多个光源,设置它们的位置;(3)创建光照模型。(4)定义场景中物体的材料属性。
(五)视图变换
视图变换实现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分子模型的功能,能够清楚地观察反应过程中,各原子和化学键的变化。实现部分代码如下:
gluLookAt(cameraX,cameraY,cameraZ,lookX,lookY,lookZ,0.0,1.0,0.0);
图1默认的照相机位置
图2使用gluLookAt()后
(六)加载md2文件
加载md2文件,实现动画:(1)读取原始数据;(2)将数据转换成模型结构;(3)动画显示。
三、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3D动画模拟化学反应系统,能够对化学反应中的断键成键过程进行模拟,系统使用简单,能够清楚地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对于实际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孙毅.SUNYi3DSMAX在虚拟现实设计中的运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9(06).
[2]程P.三维动画技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2(04).
关键词:化学概念中的条件;化学反应中的条件;化学实验中的条件;化工生产中的条件
0引言
1化学概念中的条件
2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人在长期从事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学生在分析化学反应时只是简单的说某些物质能还是不能反应,而缺少必要的“条件”意识。事实上有很多的化学反应的发生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在合适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条件不合适反应就不会发生或者发生了但程度也是非常小的,对于有机物之间发生的反应又往往伴随着副反应。
3化学实验中的条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实验教学的课程目标: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强化实验安全意识,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
在实验教学中,针对某一化学实验内容和要求,要使实验取得成功,通常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如下方面:所用试剂的纯度、仪器规格、仪器使用环境、所用试剂的纯度、试剂的状态、溶液的浓度、试剂用量、控制反应条件的方式方法等。
4化工生产流程中的条件
《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现在普遍流行的一种观点就是要让学生学真实的化学,化工生产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有机的渗透到中学化学学习中,正是这种观点的体现。化工生产中的化学问题可以给学生更加真实的感觉和体会,而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条件的控制又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中学化工生产流程问题中条件控制主要涉及到温度、溶液的酸碱性、氧化性还是还原性氛围等方面。
4.1温度调控问题分析角度大多如下(如图1)。
4.2溶液酸碱性及PH值的调控(如图2)。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