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中国的养猪情况来看,基本可分为三种模式,即传统养猪(农户分散饲养)、规模化养猪和工厂化养猪。传统养猪作为一种副业,养猪头数少,一般为1~2头或3~5头,且多为地方猪种,出栏率低,经济效益低。规模化养猪是传统养猪到工厂化养猪的过渡阶段,是工厂化养猪的初级阶段。目前集约化养猪的主要工艺流程图如图3-1所示:
工厂化养猪即根据猪的不同生理阶段,采用工业流水生产线的方式,全进全出,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使猪群的生产效率、猪舍与饲料利用率和猪场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的养猪方法。其基本特点是高效率的集约化生产。我国南方省份工厂化养猪开展的比较早,北方省份的工厂化养猪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大面积实施,但是发展速度较快,所采用的大都是“全进全出”式的三阶段肥育法。小规模的生产厂家,比如年产1000头以下的猪场多采用两阶段肥育法,也有少部分猪场采用四阶段肥育法。(一)两阶段肥育法的工艺流程这种工艺多是由传统养猪生产转化过来,也有部分农民的小规模养猪场采用。它的优点是不需要过多的转群,生产管理简单,在随时发情随时配种的情况下,节约建筑面积,减少集中配种给公猪带来的负担;缺点是母猪分娩日期比较分散,不易批量生产和外调,同时给接产和档案记录整理带来麻烦。在两阶段肥育法工艺中,若采用同期发情,批量生产,会带来建筑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说,在小猪时就占到了大猪的建筑面积。其整个生产工艺为:
(三)四阶段肥育法的工艺流程四阶段饲养的工艺流程,近年来也有部分场家采用,但是不及三阶段肥育工艺用的广泛。这一工艺是在三阶段肥育工艺的基础上,在保育猪和肥育猪之间增加了一个育成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从肥育阶段分出来的,其主要目的是节约建筑面积,肥育猪平均每头占用猪栏1.2米2以上,而育成阶段仅占0.7米2就可以了,另外,随着第二次和第三次转群,做好驱虫工作,并清理消毒猪圈,使寄生虫病造成的损失大为降低。在每阶段当中只用一种饲料,避免了分发饲料上的人为失误。四阶段肥育的工艺流程如图3-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