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饲料作为‘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将成为饲料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这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17年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的国家政策。这更加明确了发酵饲料、微生态制剂、无抗全价生物饲料、生物活性肽、生物酶制剂等产品的发展方向。青岛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全株玉米发酵饲料也是其中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饲料导向。
一、什么是全株玉米饲料发酵技术
什么是发酵
发酵是指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体本身,或其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通常所说的发酵,多是指生物体对于有机物的某种分解过程。
什么是微生物发酵技术
微生物发酵技术是指在人为可控制的情况下,以植物性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部分多糖、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生成有机酸、可溶性多糖等小分子物质,抑制有害病原菌的繁殖,形成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活菌含量高的生物饲料的一种现代生物技术。
二、生产工艺主要有几个流程:
1收割工艺:用国外收获机或小型收割机将玉米秸秆从田间收获。
2打浆磨细工艺。
3混合工艺:将麸皮、打浆的全株玉米、青岛新康专用菌种混合,建议用双螺带混合机。
4保存工艺:打包或者装入青储池,要求尽量挤出空气,创造厌氧环境。
5发酵工艺:20度以上,密封,水分控制在70%左右。
三、发酵全株玉米的好处。
发酵全株玉米在牛羊等反刍动物方面应用广泛,但是经过粉碎发酵之后,在单胃动物猪、蛋鸡的应用也得到了高度肯定。一方面得益于粉碎设备的先进技术,现在国内已经拥有成熟的粉碎打浆设备,国外也有了空气动力粉碎打浆技术,正因为这些工艺,全株玉米有了深度的粉碎,营养物质得到了充分释放。更重要的是,青岛新康研发的专业发酵剂乳酸菌、芽孢菌、酵母菌剂纤维素酶的作用,将全株玉米进行了分子生物降解,还保存了饲料的保鲜效果。
发酵全株玉米经过15天以上的发酵之后,扩繁的有益菌群可以维持胃肠道内微生物平衡,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提高饲料散发的清香可以提高动物采食量,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加动物免疫力,改善养殖环境等。具体如下。
(1)维持胃肠道内微生物平衡。
乳酸菌类饲料添加剂对较低pH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还可以生成乳酸,因此,可以较好地植于肠道内;而酸性环境可以抑制消化道内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可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芽孢杆菌类微生物菌种基本都属于好氧微生物,它们在肠道生长、繁殖需要消耗氧气,因而给肠道带来了缺氧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厌氧益生菌乳酸菌、丁酸梭菌等的生长繁殖。益生菌能够代谢产生细菌素、抗菌肽类物质,同时这种酸性环境及细菌素、抗菌肽类物质能够抑制引起动物腹泻的大肠杆菌、鸡病疾杆菌、魏氏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肠炎沙门菌、痢疾志贺菌等有害菌的繁殖,从而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保持肠道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力。
(2)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益生菌在全株玉米发酵过程中,以及在被动物吃入体内后,生长、繁殖可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特别是丁酸,能直接为肠道上皮细胞再生和修复所利用,降低肠道的通透性,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和抗炎能力。部分乳酸可以定植存活在肠道,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保持肠道健康的微生态平衡,利用动物健康。
(3)提高饲料利用率。
青岛新康研制的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及霉菌类微生物菌剂,在进入动物胃肠道后,其生长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不同类型的酶类,这些酶类不仅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还能够合成多种B族维生素,促进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
(4)提高机体免疫力。
发酵产生的益生菌可以调控肠道微生物种类,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尤其酵母代谢产生的酵母细胞壁、酵母多糖,在提高免疫力的同时,还能够抑制霉菌毒素的繁殖,预防霉菌感染,提高繁殖性能。
(5)改善养殖环境。
发酵产生的益生菌能够在肠道内代谢产生氨基氧化酶、氨基转移酶以及能够分解硫化物的酶类等有害物质降解酶,从而减少肠道中游离的氨(胺)及吲哚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另外,益生菌还能够产生多种短链脂肪酸,降低粪便pH,使粪便臭味得到明显改性,同时粪中存在的大量益生菌活菌体可以持续消耗剩余的氨,以改善饲养环境。
四、饲喂发酵全株玉米的经济效益。
全株玉米用来喂牛羊等草食类动物,司空见惯,可要说用来喂猪,还真挺稀罕。近四年,山东临邑县兴隆镇的两个养猪大户种了120多亩玉米,全株做成饲料,用来喂猪。
这项技术是在原来生猪颗粒料发酵饲喂技术基础上延伸发展起来的。在德州不少地方,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已经取得不错的效果,一头育肥猪能省一二百元。王老板从2004年开始养猪,有着丰富的养殖经验,现在猪场占地60亩,有能繁母猪500多头,每年出栏商品猪12000-15000头。2015年他从农户手里收了全株玉米,做了50吨发酵饲料,觉得没喂够,于是2016年夏天将流转的100亩地,全部种了玉米,打算全部做成发酵饲料来喂猪。范老板呢,更是个养猪的老把式——他已经养猪20多年了,现在猪场有能繁母猪100多头。2015年流转了猪场旁边的20亩地,也全部用全株玉米做饲料。对这项全株青绿玉米饲料发酵技术,他非常热心和细心,也非常有信心。“一头母猪一年能降低成本2000元左右,并且还能提高产仔率、断奶体重。”范老板说,“一头商品猪能降低成本100-200元,我去年出栏商品猪2000头,光这一项就能节省30万元左右。”
技术加实战才是好经验,一年省了这么多钱。到底怎么做到呢一是全株玉米和原始饲料的搭配比例。全株玉米从收割到粉碎、打浆、发酵后,各项成本加一块儿,每斤合0.2元;生猪颗粒料(以商品猪料为例)这两年便宜的时候,一斤1.1元,贵的时候,1.5元左右。两者成本差六七倍,怎么搭配才能既保证生长速度,又能减少疾病呢经过这两年的摸索,范老板根据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全株玉米发酵料的比例,母猪控制在30%-50%之间,育肥猪控制在10%-40%之间。二是,选择了青岛新康提供的玉米秸秆专用打浆机。和全株玉米粉碎后做牛羊饲料相比,喂猪的饲料需要更细、更小,才有利于猪消化,市场上原有的玉米粉碎机根本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如果需求量大,青岛新康可以提供国外新技术打浆机。
经过2014--2018年青岛新康全体专家的深入实践研究,猪全株玉米袋装发酵饲料生产
与使用技术规范也总结完善,适合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规模化猪场,建议用液体自动饲喂系统饲喂,提高效率,减少劳动量。因为技术的成熟,山东省畜牧兽医局也定制出了标准。
猪全株玉米袋装发酵饲料生产与使用技术规范部分内容节选
DB37/T3009—20172
4.3生产过程
警告:生产过程中不得添加抗生素。
4.3.1生产工艺
4.3.1.1玉米收割:收割地上部分的全株玉米,留茬不低于25cm。
4.3.1.2铡短打浆:将收割的全株玉米先铡成1.0cm~2.0cm长短,然后打浆粉碎至0.2cm~0.5cm长短。
4.3.1.3微生物制剂混合物的配制:将微生物制剂(乳酸菌为主)依据生产企业推荐的方法,与麦麸或谷糠等适宜原料混匀备用。
4.3.1.4混合搅拌:将打浆粉碎的全株玉米与配制好的微生物制剂混合物按质量比10:1混匀,制成全株玉米菌液混合物。用麦麸或谷糠调控水分含量为55%~65%(手握不滴水),搅拌均匀。
4.3.1.5装袋密封:装料前,将塑料袋口向外翻,先向袋内装入全株玉米菌液混合物,塞满压实。边装边压紧,排出袋内空气后,将塑料袋密封。
4.3.1.6在全株玉米发酵过程中,配伍适量的外源性植酸酶、木聚糖酶等酶制剂,有益于提高发酵质量和利用率,以减少氮、磷的排放。
4.3.2过程控制
4.3.2.2发酵过程中应经常检查,防止塑料袋破损。
4.3.3成熟判定
4.3.3.1外观青绿、新鲜,无霉变,无异味。
4.3.3.2乳酸菌活菌数≥1×10
7cfu/g,按照GB4789.35检验。
4.3.3.3总大肠菌群≤1×10
3cfu/g,按照GB/T18869检验。
4.3.3.4pH值(5%水溶液)为3.5~4.0,按照GB/T9724检验。
4.3.3.5卫生指标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
4.4取用
发酵成熟后,即开即用,取用后及时密封取料口。为避免变质,取用后应尽快用完。
4.5饲喂方法
警告:不得饲喂已发霉变质或冰冻的发酵全株玉米
4.5.1直接饲喂。生长育肥猪饲喂量不超过当日采食量的40%。母猪饲喂量应根据其生理阶段适当调整,但最多不超过当日采食量的50%。
4.5.2混合饲喂。将发酵全株玉米与豆粕等其它饲料原料根据生产需求及营养需要混合均匀后饲喂。
4.5.3每天饲喂2~3次。夏季饲喂应少喂多餐,料槽不得剩料,以防发霉变质。
六、发酵全株玉米技术的普及要点。
青贮玉米收获期的选择是决定其营养价值的关键因素,人们往往单纯追求青贮玉米鲜物产量,多选用晚熟品种,在玉米乳熟前期或乳熟期收获,结果是,不但青贮感官质量较差,而且营养含量大幅度降低。我给大家的建议是,调制优质青贮玉米的最佳收获期应该选择蜡熟初期。为什么是一定要在腊熟初期收获呢且看我们下面的一个试验分析,不同收获期全株玉米青贮贮前和贮后的营养含量比较(引自苗树君,杨柳,曲永利等人做的一个试验)。
青贮玉米贮前、贮后的样品全部来自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农牧场,玉米品种为中原单32。于2003年和2004年9月下旬分别采集乳熟前期、乳熟期和蜡熟期青贮玉米样品12个,即每个收获期4个样品:于2003年和2004年11月下旬在相同青贮窖采集乳熟前期、乳熟期和蜡熟期玉米青贮样品12个。
主要测试青贮玉米贮前、贮后样品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灰分(CA)、中性洗涤纤维(NDF)、粗脂肪(EE)、总能(GE)、钙(Ca)、磷(P)等营养指标。测试结果如下:
(1)青贮玉米贮前和贮后营养含量变化很明显:乳熟前期、乳熟期和蜡熟期青贮玉米贮DM均比贮前有明显下降,分别比贮前下降1.47,2.95和2.49个百分点;三个收获期青贮玉米贮后CP均比贮前有所增加,分别增加1.97、1.04和1.99个百分点;乳熟期和蜡熟期NDF贮后均明显下降,而乳熟前期NDF贮后明显增加,可能是乳熟前期玉米贮后水容性物质丢失较多的原因。
(2)不同收获期全株玉米青贮前营养含量比较:蜡熟期青贮玉米贮前的DM(29.89%)分别比乳熟前期(23.17%)和乳熟期(23.17%)高6.72(P<0.01)和4.2(P<0.05)个百分点,乳熟期比乳熟前期高2个百分点(P<0.05)。乳熟前期青贮玉米CP(6.06%)分别比乳熟期(4.83%)蜡熟期(4.92%)分别高1.23和1.14个百分点,乳熟期和蜡熟期CP含量相似,但是每100kg青贮玉米贮前CP绝对含量高低顺序为蜡熟期>乳熟期>乳熟前期。蜡熟期青贮玉米贮前的NDF(36.21%)分别比乳熟前期(43.71%)和乳熟期(44.27%)低7.5(P<0.01)和8.06(P<0.01)个百分点。蜡熟期青贮玉米NDF占的比例低,主要是该期玉米淀粉含量高的原因所致。
(3)不同收获期全株玉米青贮后营养含量比较:乳熟前期、乳熟期和蜡熟期青贮玉米的贮后的DM分别为21.70%、22.22%、27.40%,蜡熟期玉米青贮DM分别比乳熟前期和乳熟期高5.7(P<0.01)和5.18(P<0.01)个百分点。乳熟前期、乳熟期和蜡熟期玉米青贮CP百分含量的高低顺序为乳熟前期>乳熟期>蜡熟期,但是每100kg青贮玉米贮后的CP绝对含量高低顺序为蜡熟期>乳熟期>乳熟前期。乳熟前期、乳熟期和蜡熟期玉米青贮NDF分别为49.56%、41.76%和31.80%。蜡熟期玉米青贮NDF分别比乳熟前期和乳熟期低17.76(P<0.01)和9.96(P<0.05)个百分点,乳熟期比乳熟前期低7.8(P<0.05)个百分点。
结论:蜡熟期青贮玉米不论贮前,还是贮后的DM含量均明显高于乳熟前期和乳熟期;蜡熟期青贮玉米贮前和贮后的NDF却低于乳熟前期和乳熟期,主要是该期玉米淀粉含量高的原因所致;乳熟前期、乳熟期和蜡熟期玉米贮前和贮后CP的百分含量高低顺序均为乳熟前期>乳熟期>蜡熟期,但是每100kg青贮玉米贮前和贮后的CP绝对含量高低顺序却为蜡熟期>乳熟期>乳熟前期。其他营养含量蜡熟期也占有优势。所以建议在调制玉米青贮饲料时最好在蜡熟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