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微生物研究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传感器的概述
生物传感器包含了现代科技技术,是一种标志性的技术,在采用传感技术领域的所有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现代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生物传感器主要是生物传感元素特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于传导的组合,并通过各种生物材料和代谢产品专门用于探测和识别的生物化学。生物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食品信息的测试方面,将检测和分子识别的特异性检测的元素有效结合后进入生物活性物质,产生化学和物理反应,因此使用传感器将其转换为定量,可以处理多种信号类型,然后通过电路进行处理,最终实现对测量对象的有效检测。
从结构商看,生物传感器包括识别部件和转换部件。识别部件主要是生物个体细胞、生物体分析等,转换部件主要为辅助部件,完成系统测量功能。生物传感器有很多特点,操作简单,选择性好,可重复使用,检测成本低,费用廉价。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污染检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技术;食品安全;教学
目前,中国人口的问题仍未得到完全的解决,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一直递增。因此,环境的污染问题越发严重,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如: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土壤荒漠化、土壤盐碱化、重金属污染、酸雨加剧、林木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等。以上种种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阻碍力,食品安全是目前亟不可待去解决的高难度问题,为了迎接这个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立足于环境保护的角度,多方面的发掘和创新新技术去整治我们的地球。微生物作为一种分解者,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其积极意义非凡,具体表现在: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并具有开发的潜力,更重要的是微生物的分布相当广泛,几乎不存在微生物资源缺乏的问题。同时,微生物还具有生态保护、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循环利用、讲解转化等作用,因而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对微生物进行研究和开发。为了让微生物技术更好更快的发展,在高等院校中,如何将微生物技术教学课程的质量提高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微生物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重视并做好微生物基础知识部分
高职院校的一个特点在于部分专业不分文理科,直接招生,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是文科生,到了大学之后转型成了理科生,又或许部分理科生在高中时期的生物就已经学得不够扎实,以致在大学学习微生物技术时感到困难重重。但需要重视的一点是,微生物技术是一门基础知识要求较高的课程,由于涉及到各种实验和数据的处理等,因而基础知识必须牢固、扎实。
第一点,是课程的改革和优化,根据专业的特点,对相应的基础课程作出调整和规划,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
二、重视微生物技术的实践教学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微生物的应用越发广泛,而要将微生物技术的教育工作做好,一个关键的核心因素在于实践。微生物技术的实践的范围很广,例如:污水的处理、土壤的修复以及降解某些有机物,特别对于部分有毒有害的有机物而言,微生物技术几乎是它的克星。因此,在微生物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微生物技术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是食品安全工程中一大重要举措。
为了提高微生物技术的实践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注重两个基本点,一是细节问题;二是安全问题,唯有将这个基本点做好了,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微生物技术的能力。关于细节问题,即便教师反复的提醒和教导,由于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大,学生往往不重视,忽略细节部分。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新措施,避免学生再出现细节的错误。
此外,是安全问题,微生物技术的实践教学相对起分析化学、大气污染分析、水体溶解氧的分析等实验相对安全一些,但,对于实验过程中的硫酸、盐酸、硝酸、EDTA等各种试剂,务必让学生谨慎再谨慎,习惯性的不谨慎,很有可能就在某次实验过程中受伤。同时,除了学生的安全问题,还有就是仪器的安全问题,如:微生物技术常用的显微镜,对显微镜的保护一定要细心,在转换物镜时,必须将载物台的高度降下来,以免打碎了标本的玻片和损害了镜头。同时,显微镜使用完毕后,必须将其外表擦干净,储存的地方要干燥、清洁,并还需要注意防腐蚀、防热以及防撞击。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微生物技术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细节问题、安全问题是时刻牢记并警觉的两点,但是,微生物技术所需要注重的不仅仅如此,更多更细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为了环境保护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微生物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学会更多,学得更精,为环境保护工程尽一份力,为社会做贡献。
三、结语
微生物技术的前景十分可观,微生物技术的教学策略有待创新和发掘,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广大教师需要坚持不懈的继续奋斗,钻研微生物技术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全的微生物技术知识,促进现代化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并让微生物技术真正落实到食品安全中去。
参考文献:
[1]解彦刚.高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03)
[2]潘少兵,孙慧群.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优化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09)
[3]李庆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大众科技,2007(06)
[4]叶蕊芳,张晓彦,郑一涛,陈长华,叶勤.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8(03)
【关键词】工科院校;微生物学;实验
MicrobiologyExperimentTeachingReforminEngineeringCollege
LENGXiao-yunMALi-binSHIChun-fang
(InnerMongoli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aotouInnerMongolia014010,China)
【Abstract】Inconnectionwiththecharacteristicsofengineeringcolleges,itanalyzesthemalpracticesintraditionalmicrobiologyexperiments,pointstothereformaspectsofmicrobiologyexperimentteachingsysteminthispaper.Doingdifferentexperimentsforvariousspecialties,tryingtoopeningexperiment,increasingcomprehensiveanddesignedexperiments,quotingtheresearchesoftheteachers,thesereformswillbeappearedinthemicrobiologyexperimentalteachingsysytem.thatwillachievethesignificanceofmicrobiologyexperiments.
【Keywords】Engineeringcolleges;Microbiology;Experiment
0前言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其突出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应用性。该学科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1]。
1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各专业实验项目无差别
1.2未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都是由实验教师或是专职实验员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进入实验室只要做一些老师设定好的简单操作就可以完成整个实验,这样简单、机械化的教学形式,不能激发学生对实验动手操作的兴趣,同时会影响他们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1.3实验考核不严格
传统实验考核的形式是老师根据学生实验报告情况给出整个实验成绩,对学生是否认真、正确操作,能否自主完成实验操作等内容没有体现在实验成绩中,也没有充分的考核。使得学生慢慢开始放松对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失去了开设实验课程的意义。
2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2.1针对各专业特点安排实验内容
本校是一所工科院校,大多数学生最终都要进入生产第一线,因此,针对不同专业,我们增加了微生物学技术在食品、医药及环保领域应用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成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生物学人才。整个实验课教学体系,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其中,第一个层次包括各专业学生必做的6个最基本实验,是所有学习微生物学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实验技能。第二个层次为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应用、提高的实验内容,包括学生选做的9个实验。这些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够应用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酸乳中乳酸菌的测定、抗药性突变株的分离等。学生可从这9个实验中选做其中的4个。第三个层次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主要是针对三个专业的专业方向,开设了微生物学在环境、食品以及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
2.2尝试开放性实验
2.3将教师的科研课题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
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感觉到将教师的科研课题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是一种很好的实验教学改革模式。首先,随着教师科研课题的进展,将会有大量全新的内容补充到实验教学内容中,从而使实验教学内容能够不断更新;其次,教师的科研课题一般代表了该领域全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这就使我们的实验教学内容能够紧跟该领域的研究步伐,不至于过于陈旧、落后。同时,使学生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了解并掌握生产实践中的实用技术,为日后工作或继续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4实验考核细化
实验考核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出勤情况、现场操作、实验报告及操作考试。分别占总成绩的20%、30%、20%和30%。这样可以保证实验成绩充分合理的体现每个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对实验课的正确认识。实现了开设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意义。
通过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动手操作能力,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对实验内容进行重新修订,增加了综合性实验比例,使学生全程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教学形式和教学态度的改革,克服了传统实验教学受有限学时限制的弊端,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这些改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动手能力都得到大幅提高。但是微生物实验教学仍需不断进行改革与探索,使学生能更加适应时展的需要,最终成为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2]。
【参考文献】
[1]袁丽红,周华,韦萍,欧阳平凯.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尝试[J].微生物学通报,2008,35(4):614-618.
1常用面制食品保质技术
2现有面制食品保质技术存在的问题
3面制食品保质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防技术;研究;产业化开发
当前人们对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等问题越来越重视,各国政府加大力度限制化学农药的使用。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保证食品安全,必须从生产源头和生产过程抓起。因此,在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避免使用剧毒农药,大力应用生防技术,已成必然。
俄罗斯十分重视化学农药对人类的危害,政府规定:在温室蔬菜生产中禁止使用化学农药,陆地蔬菜只能在生产前期少量使用低毒农药。生防技术近年在俄罗斯植保体系中已占相当重要地位,在天敌昆虫和生物农药的研究、生产和开发应用方面很有成效,值得借鉴。
1俄罗斯生防技术研究机构概况
1.1全俄植物保护研究所建于1929年,隶属于俄罗斯农科院,是俄最高水平的植物保护科研中心,拥有16个研究室,试验站分布全国各地。研究方向:农业体系中有益、有害生物形成和群落演化规律;完善和制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手段;预防和抑制有害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自然界天敌昆虫和昆虫病原菌的研究和应用;抗病虫害的免疫理论及方法研究;生物制剂的研究、加工及使用方法等。
1.2全俄植物病理研究所建于1958年,隶属全苏农业部,1992年划归俄罗斯农科院。研究方向:主要农作物小麦、大麦、水稻和蔬菜等病害发生规律基础理论和防治技术研究,包括植物抗性基因筛选、化学农药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技术等。
1.3全俄生防技术研究所位于俄南部克拉斯诺达尔边区,历史悠久,隶属于俄罗斯农科院。在生物防治方面,研究筛选生物制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防治蔬菜霜霉病、灰霉病和腐烂病等;利用天敌昆虫防治蚜虫、粉虱、蓟马和红蜘蛛等。
2天敌昆虫、生物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2.1赤眼蜂研究及应用技术
从20年代开始研究利用赤眼蜂防治害虫,最早防治果树食心虫,现广泛应用于玉米、果树、甜菜、棉花和牧草等。前苏联时期对赤眼蜂应用十分重视,国家和地方政府承担大部分经费,放蜂总面积1700万hm2,采用飞机喷施、拖拉机悬挂喷施和人工田间散放。改革后受经济困扰,费用多由农户自己承担,应用面积有所下降,目前有所增加,全俄罗斯赤眼蜂应用面积达800万hm2,主要在南方克拉斯诺达尔等地。
为提高防治效果,目前专家对赤眼蜂生物习性进行更深入透彻的研究,包括种内生态型选择利用;对寄主的喜好及最佳繁殖条件,蜂的田间纵向分布研究等。
2.2微生物制剂研究及应用技术
俄罗斯另一重点领域是微生物产品研制,目前有的已注册并小规模商品化生产,有的已完成小试,拟注入资金工厂化批量生产。
2.2.1昆虫病原体线虫。可侵染寄生1000多种昆虫,对昆虫成虫、幼虫和蛹都寄生,防治效果达70%~90%。该线虫对化学农药有很高抗性,可与杀虫剂、杀菌剂混合使用。其扩繁工艺简单,现已注册登记,批量生产。
2.2.2昆虫病毒。现有专一性寄生食心虫和棉铃虫两种病毒,防治效果达90%。害虫感染4~5d死亡,残效期10d。生产病毒原料只能用食心虫和棉铃虫,120头幼虫可生产防治1hm2用的病毒,生产成本较低。
2.2.3真菌杀虫剂。现有米高费津和思托克斯等产品,主要用于蔬菜和花卉,防治对象为蚜虫、粉虱、红蜘蛛,防效达60%~90%,并有增产效果。粉剂在常温下可保存10年,使用时配成0.50%~1%溶液喷施,残效期可达7~30d。
2.2.4微生物杀菌剂。现有阿里林B、C和珈玛伊尔3种,主要防治由丝核菌、霜霉菌、镰刀菌等引起的蔬菜枯萎病、炭疽病、霜霉病和根腐病等,防效达60%~80%,可增产20%~30%。温室内整个生产季节用药2~3次,每公顷用量:干粉1~3kg,液体90~100升。常温下保存干品1~2年,液体2个月。
3国内外生防产品的开发现状
国外生物防治已实现产业化和商品化,并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目前规模较大的生防公司已发展到80余家,其中欧洲36家、北美15家、澳洲、亚洲和俄罗斯各5家。英国BCP天敌公司年创汇100万英镑,以色列最大天敌生产公司B.I.C每年获得近千万美元的利润。
我国生防产品种类少、防效不理想,商品化生产的天敌昆虫多为赤眼蜂,其中95%以上为松毛虫赤眼蜂,主要用于玉米螟防治,防效明显不如“小卵”玉米螟赤眼蜂,俄罗斯在赤眼蜂扩繁应用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4开发生防产品的体会与建议
4.1国家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与重视
我国“绿色食品和生物农药”已被政府列为21世纪优先发展议程,制定了限制部分剧毒农药的使用和农药在食品及饲料中最高残留量的规定。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保护地蔬菜生产中严禁使用有毒化学农药的规定。随着人们对化学农药污染危害认识的提高以及环保政策的实施,必将促进生物防治技术的快速发展。
4.2我国生防产品产业化前景无限
我国生防产品产业化时机日趋成熟,应用市场比较广阔,在水稻、玉米、甘蔗和棉花等病虫害防治方面,特别是无公害蔬菜、水果、茶叶、药用植物、花卉及出口创汇产品方面有强烈需求;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在东北三省的市场也比较成熟。结合国家对农副产品的优质优价政策,组建绿色食品基地,开发绿色环保产品,生机无限。现在关键是抓住有利时机,依靠政府制定的政策,切实组织好产品开发、产品推广和技术服务。
4.3开发生防产品的几点建议
4.3.1目前国内生物产品,一是容易产业化生产,商品化经营,即通过生物加工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二是转产容易,其生产工艺与人用生物药品生产工艺类似,一条生产线经严格消毒可生产几种产品,减少重复建设费用。
4.3.2俄方目前拥有的微生物杀菌剂和生物杀虫剂,同类产品在我国尚未发现。俄方研制的生防产品,已获专利,只是资金短缺,不能大批量生产外销,这正是有利时机,直接与俄罗斯有关专家接触,引进技术和人才,会更节省些。
参考文献
[1]刘洪涛.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有害生物防治问题探讨[J].吉林农业科学,2003(3):28-30.
[2]БРОВКОГА,БРОВКОСП.БиометодвтеплицахПриморскогокрая[J].Защитаовощныхтепличныхкультуротвредителей,2005(10):15-17.
[3]ЯРКУЛОВФЯ,КУЗНЕЦОВВН.БиометоднаполяхПриморья[J].Защитарастений,1988(5):27-28.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限度检验
从卫生的角度对食品质量进行评价,是眼下比较重要的一种的测评方法,是人们饮食安全的保证,本文挑选了3批饮料作为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对象。
1实验所要使用的仪器、菌种和样品
1.1仪器
灭菌器(LMQC12360J)、洁净工作台(SCW—CJ—2FD)、电热鼓风干燥箱(101-2)、生物安全柜(BHC-1300ⅡA2)。
1.2菌种
菌种都来自黑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取得的,均为第3代。
1.3样品
柠檬口味运动饮料,20110506,广州省百事有限公司样品;西柚汁,20110618,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样品;仙怡果园酸角饮品,20110904,保山市仙怡饮料厂样品。
2对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1制作所需菌液
(1)把挑选的三种样品的菌种放置于营养肉汤中进行细菌培养,在35℃的温度中,培养18~24h之后,分别取三种样品的培养肉汤1ml+9ml,把它们进行稀释,浓度稀释到10-5~10-7,让它们保持在50~100cfu/ml,为以后做活菌数检查做准备。
(2)把白色念珠菌菌种放置于改良马丁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在25℃的温度中,培养18~24h,然后取出1ml+9ml培养液体,把它们进行稀释,稀释到10-5~10-7,让它们的浓度保持在50~100cfu/ml,为以后做活菌数检查做准备。
(3)把上文中提到的三种菌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菌种10-5~10-7的稀释液,取出各1ml,然后采用营养琼脂培养的培养基20ml注射到器皿中,对两个器皿进行平行检测,30℃~35℃的温度下,恒温培养48h,进行细菌计数,挑选大概50~100cfu/ml左右的稀释液,当做试验菌液组菌液。
(4)量取白色念珠菌菌种的稀释液体10-5~10-7,分别1ml,然后选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的培养基20ml,注射到器皿中,对两个器皿进行平行检测,30℃~35℃的温度下,恒温培养48h,进行细菌计数,挑选大概50~100cfu/ml左右的稀释液,当做试验菌液组菌液。
2.2制作所需的供试液
挑选各物质的原液进行常规方法的检测,把各种物质的原液10ml加入0.1%蛋白胨氯化钠90ml进行稀释,稀释之后的稀释液作为稀释法检验的供试液。
2.3验证试验
2.3.1菌种液体组检测每一组加入的试验菌数目。
2.3.2试验组常规法:量取1ml的供试液,以及50~100cfu供试验用的试验菌,然后把它们注射到两个器皿中,马上分别倒入琼脂培养的培养基。要求每一个菌株分别制作2个平皿,按照平皿法分别测评它们含有的菌种数。
培养基稀释法:分别量取0.5ml、0.2ml、0.1ml按照1:10的比例稀释过的供试液和50~100cfu供试验用的试验菌,然后把它们分别注射到器皿中,马上分别倒入琼脂培养的培养基。要求每一个菌株分别制作2个平皿,按照平皿法分别测评它们含有的菌种数。
2.3.3供试品对照组量取供试样品原液1ml,把它注射到2平皿,按照菌落计数法,检测供试样品中本底菌数。
试验组的菌种回收率=[(试验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平均菌落数)/菌液组平均菌落数]×70%。
2.3.5结果通过常规法试验,分别进行3次平行,进行结果比对。菌种在30℃~35℃的温度下,培养3天,挑选的白色念珠菌在23℃~28℃的温度下,培养5d。按照平皿法进行菌落数的计算,同时对菌数回收率进行公式运算,结果见表1。
经过常规试验法证明,在0.2ml/皿供试液时,能够消除这种样品菌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种生长的抑制作用。结论见表2。
GB4789.1~GB4789.31—2010,这个标准只是食品检查的一般标准,它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环境的不同,对结果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应该对食品卫生标准进行增补。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二部)[S].2010.
[2]卫生部.GB/T4789.1~4789.31-2010.
(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晋江办事处,晋江362200)
(QuanzhouEntry-ExitInspectionandQuarantineBureau,Jinjiang362200,China)
摘要:探索了HACCP体系在果冻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并进行危害分析,确定了关键控制点,制定关键控制点的纠偏与监控措施。
Abstract:ThispaperdealedwiththeapplicationofHACCPsystemintheprocessmanagementofjelly,alsoanalyzedthehazards,confirmedcriticalcontrolpointsandformulatedcorrectingandmonitoringmeasuresofcriticalcontrolpoints.
关键词:HACCP系统;果冻;关键控制点
Keywords:HACCPsystem;jelly;criticalcontrolpoint
作者简介:王凤平(1982-),女,山东成武人,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主任科员,研究方向为进出口食品检验监管。
0引言
1果冻的生产工艺
果冻是以食用胶和食糖等为主要原料,经煮胶、调配、灌装、杀菌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凝胶食品。工艺流程:原料验收煮胶配料过滤冷却至80度调香、调味、调色灌装封口杀菌冷却烘干品检装箱成品入库
2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
对果冻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完成危害分析表,见表1。
2.1危害分析①生物危害:原辅料、加工器具、加工环境、工人卫生防护、包装材料等加工过程卫生控制不规范可能导致产品受微生物污染;杀菌不彻底会导致微生物残留超标;加工不及时、封口不严、冷却水卫生控制不当会导致产品受污染。微生物污染指标主要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致病菌。②化学危害:应用亚硫酸法工艺生产的白砂糖可能导致二氧化硫残留;奶粉、乳清粉可能污染三聚氰胺;香精可能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塑化剂);食品与加工设备(金属或塑料)材料接触过程可能存在铜、铅等重金属污染;设备材料中、内包材料中塑化剂存在可能向食品中迁移风险;生产加工过程中着色剂、甜味剂、防腐剂及其它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超过限量控制。③物理性危害:溶糖、溶胶、调配及包装工序卫生控制可能引入金属异物、杂质等不洁物风险。
2.2关键控制点设立通过对果冻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为:①调配(调色、调香、调味)工序:主要是指色素(柠檬黄、亮蓝、日落黄等)、防腐剂(山梨酸等)、甜味剂(安塞蜜、甜蜜素等)、酸味剂(己二酸等)、香精等各种添加剂添加调配过程,其添加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限量要求,应严格按照有关限量要求制定配方进行配料。②封口:良好的封口将是保护果冻质量的一个安全屏障。如果该工序失控,封口不符合要求,密封不良将会引起二次污染导致腐败变质,严重影响产品品质。③杀菌:原料、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是显著危害,但是可以通过灭菌工序消除或降低危害。
3关键限值控制及校正措施
为了建立有效的果冻HACCP体系,在确定各种生产工序的危害因素后,需有针对性地确定关键控制点、关键点的临界范围、监测体系及校正措施,具体方法和措施见表2。
调配CCP1: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查询使用用添加剂的限量要求;质检人员每小时抽检一次添加剂添加量情况,若出现偏差,重新调整添加量,将上次检查之后生产的产品隔离评估。
封口CCP2:封口无严重缺陷,用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挤压果冻并在弹簧称上检测受力5kg以上无开裂现象,每30分钟每台仪器检查5杯。封口发现严重缺陷,应立即停机校正,校正后检验合格方可生产,将上次检查之后的产品隔离评估。
4结论
[1]贺国铭,张欣.HACCP体系内审员教程.北京化学工业社,2004.
[2]曾庆孝,许喜林.食品生产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与应用[M].2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9.
[3]黄福南.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2):75-78.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供水;监测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254
1实验器材与方法
11实验试剂
(1)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TISAB);
(2)碘化钾溶液(5g/L);
(3)磷酸盐缓冲液(pH=65);
(4)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溶液(1g/L);
(5)亚砷酸钾溶液(50g/L);
(6)5000mmol/L氟化物标准贮备液(950mg/L)。
12主要仪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公司,型号:TAS-986);恒温培养箱(西安禾普生物公司,型号:KLH-150FD);电热恒温水浴箱(天津华北实验仪器公司,型号:SHHW21)。
13实验方法
第一,研究对象随机选择牡丹江市阳明、爱民、东安36户住户为采样点,共检测水样36份,对生活饮用水中的8个指标检pH值、铁、余氯、氟化物、臭和味、肉眼可见物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检测。第二,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水样的采集、保存和运送,样品于4h之内送实验室。
14检测方法
(1)水样中总大肠菌群采用平板法测定;
(2)水样中粪大肠菌群采用多管发酵法测定;
(3)水样中余氯含量采用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测定;
(4)水样中氟离子含量采用离子选择法测定;
(5)水样中铁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15数据分析
所有实验数据均以x―1±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指标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以p
2实验结果
21水样的检测结果
通过表1可看出总大肠菌群(未检出)国家标准不得检出,合格率为100%;菌落总数(95±56)005,合格率为100%;铁(016±005)
22各区使用不同管道材质水质的铁含量结果
由表2可见:不同管材的水质间铁含量有差异,以其他管材水样中铁含量为对照,铸铁管材水样中铁含量升高,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次实验经过对牡丹江市阳明区、爱民区、东安区3个区水样的检测,肉眼可见物、总大肠菌群、臭和味、菌落总数、余氯、铁、氟化物7个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感官性状、毒理学指标和细菌指标也符合国家标准但因实验设施有限放射性指标并未测出。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对人体有高度的生物学意义,超量则影响人体健康。[1]不同材质的供水管道的铁含量不同,使用铁管材质的铁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材质的含量,国家标准中饮水铁不超过03mg/L,虽未超标,但因铁管老化生锈使铁含量增加,建议用符合毒物学及微生物学测试的新管网材料替换。
氟是动物和人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之一,[2]摄入氟不足或过量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3]本次试验测得水中氟化物为(058±015)
饮用水中余氯的测定是评价饮用水总大肠菌群、游离余氯、菌落总数安全性的重要指标。试验测得牡丹江36份水样中菌落总数(95±56)005;总大肠菌群没有检出,其中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余氯也符合国家标准,牡丹江36户生活饮用水微生物学指标良好。
牡丹江市36户生活饮用水水质中在肉眼可见物、臭和味、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余氯、铁、氟化物7个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并且水质良好。不同管材的水样中铁离子含量有差别。铁管材质的铁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材质的含量。建议用符合毒物学及微生物学测试的新管网材料替换老化生锈的铁管。
[1]邵紫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物铁元素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4,18(6):154-155
[2]王睿,曾强,侯常春,等高氟对机体非骨相损害的研究进展[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3,32(2):230-232
看得见的危机
蟑螂、跳蚤等臭名昭著的害虫,不仅是家中的常客,还是传染各种疾病的能手。如果在你家中发现了这些成员,那么,是时候来次大扫除了。
蟑螂,比恐龙还早的定居者
堪称活化石的蟑螂,其生存与繁殖能力惊人。蟑螂已被证实携带了40~50种对脊椎动物致病的细菌,如引起泌尿生殖道和肠道感染的大肠杆菌、引起尿道感染的绿脓杆菌等。同时,蟑螂也是蛔虫、牛肉绦虫、蛲虫等蠕虫的中间寄主,它们携带的蠕虫卵很容易进入人体,引起蛔虫病等各种疾病。
蟑螂喜欢选择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栖居,这是它们生存所需要的4个基本条件。蟑螂还有群居的习性,常可发现在一个栖息点,蟑螂大量聚集在一起,这主要是由于蟑螂粪便中存在“聚集信息素”的诱集作用。在蟑螂栖居的地方,常可见它们粪便形成的棕褐色粪迹斑点,粪迹越多,蟑螂聚集也越多。由此可见,在蟑螂防治中,清除蟑迹、搞好卫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跳蚤,宠物的“伙伴”
由于宠物的皮毛是跳蚤最佳的生活场所,因此,它们也就顺势成了我们常见的家庭成员。跳蚤通过吸食动物的血液摄取养分,它们在吸食了动物的血液后,再叮咬人群,极易引起皮肤过敏及血液传播性疾病。其中,被我国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能够引发黑死病的鼠疫,就是寄生在老鼠身上的跳蚤通过叮咬人类而引起的可怕疾病。鼠疫耶尔森菌以跳蚤为媒介,经皮肤传入引起鼠疫,并且在感染后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最终发展为败血症。鼠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为了宠物和家人的健康,宠物和它的住所都必须定期进行清理,备上一瓶宠物专用除跳蚤的洗发水比给宠物美容更加重要。但只控制宠物身上的跳蚤并无法杜绝跳蚤。地毯、长毛玩具、墙壁和地上的孔洞也有可能是它们的聚集地。如果想在家里来次全面灭蚤,樟脑丸、高效低毒杀虫剂都是很有效的工具。
螨虫,卧室里的“密友”
螨虫虽然个体微小,但却是非常可怕的寄生虫“伙伴”。它们其实是蜘蛛的近亲,却独爱与人类生活在一起,因为人的汗液、分泌物、脱落的皮屑是它们最爱的食物。棉絮、被套、床垫和地毯是它们的聚集地,人类约有80%的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皮炎都是因为接触过多螨虫排泄物导致的。它们甚至直接居住在我们的皮脂腺里,引起痤疮、皮肤炎症。
虽然体型不大,但螨虫繁殖迅速,生存能力强,一旦人体免疫力下降,就很容易受到它们的攻击。但是螨虫也是害怕阳光的“黑势力”,并且非常依赖水分。因此,充足的光照,经常开窗保持空气的干燥是避免遭受螨虫骚扰的有力武器。别忘了,地毯、长毛玩具、宠物都要经常清洗、晒太阳,让螨虫远离温床。但如果你的皮肤已经受到了螨虫的侵害,那就有必要去看专业的皮肤科医生了。
看不见的微生物大军
微生物学的开拓者,荷兰的列文虎克就曾用他自制的显微镜为人们展示过微生物王国的丰富多彩。微生物,这种通常大小不到0.1毫米、肉眼观察不到的生命,算是个头极小但数量极其庞大的“永久性”家庭成员了。家里的任何地方都有它们的身影,地毯、床铺、遥控器、浴帘,甚至是结满冰霜的冰箱冷冻室。
黑葡萄穗霉菌,
霉菌中的腐生杀手
霉菌是真核生物,蘑菇的近亲,是所有能引起食物霉变的丝状真菌的总称。黑葡萄穗霉菌是一种腐生霉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并能够产生多种毒素,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在20世纪30年代东欧,很多新生婴儿因黑葡萄穗霉菌而引起肺出血,导致死亡。黑葡萄穗霉菌喜欢在潮湿的墙壁上滋生,腐生在各种堆放过久的蔬菜以及开口的调味品上,对人及动物都有慢性的毒性作用,甚至导致肺部炎症。
因此,家庭里保存蔬菜、食品时,应注意保持干燥,低温储存,防止真菌生长;发酵食品如酱、臭豆腐、酱油、啤酒、面包等应妥善封口保存,以免被黑葡萄穗霉菌等有毒真菌污染。
嗜冷菌,冰箱的常住客
冰箱不仅不是一个与外界绝缘的无菌保鲜室,还很容易变成嗜冷菌的“温床”。正如它们的名字,这些嗜冷菌喜爱阴冷的环境。嗜冷菌之所以可以在冰点下存活与繁殖,是因为它们有一种特殊的脂类细胞膜。这种细胞膜在化学上可以抵御由极寒带来的硬化,使得细胞内的蛋白质呈现出“抗冻能力”。在零下10摄氏度到20摄氏度的环境下,这些微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都能有序进行。嗜冷菌会依附在超市的冷冻包装甚至各种食物上,从而进驻到冰箱里。食用了被嗜冷菌污染的食物,会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嗜冷菌家族成员——李斯特菌,会引起新生儿、婴儿化脓性脑膜炎、成人败血症、孕妇流产等。
那么,该如何预防嗜冷菌污染食物呢?嗜冷菌的弱点是不耐热,因此,定期将家里的冰箱化冻除霜,再配合消毒措施是驱逐这些微生物的好方法。此外,食用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须彻底加热。最后,生、熟食物要注意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当然,嗜冷菌也非一无是处,其特有的抗冻特性给许多科学家带来了灵感,使得人们了解了一种新型的抗冻机制,也为在严寒地区粮食作物难以生存的问题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葡萄球菌,与人类最亲密的细菌
葡萄球菌是与人类最亲密的微生物,只要人类身体能直接接触的地方几乎都有它们的身影,某些种类甚至会直接“住在”我们的皮肤上,如表皮葡萄球菌。这些微生物个体成球形,却喜欢大量堆积在一起形成葡萄串状。最被人熟知的还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外伤感染的罪魁祸首。医院浓烈的消毒水味道,就是为了防止这些微生物的繁殖和堆积,造成感染。因乳制品和肉类的腐败而出现的中毒,也是由葡萄球菌在增殖过程中产生的肠毒素引起的。
鲜为人知的是,葡萄球菌在免疫学研究中却有着重要的贡献。例如,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分离出的蛋白质A可与抗体蛋白进行特异的结合,成为各种免疫反应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关键词:有机肥;绿色食品生产;应用分析;有效施用
中图分类号:S141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有机肥是指农家肥,通常是含有大量的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及其排泄物、生物废物等。有机肥的运用在现代农业中不但可以为农作物提供比较全面的营养,而且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地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得到很好的改善。适当的在绿色食品上施用有机肥可以保证食品质量,使食品更加安全健康,有机肥已经成为绿色产品生产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笔者根据在云南省玉溪市农村能源环保工作的经验,对有机肥在绿色产品生产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总结了关于有机肥合理高效施用的几点措施和建议,相信对于提高产量和食品质量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2有机肥的分类
2.1按应用种类划分
有机肥按照所应用的种类可以大致分为以下5种:
2.1.1厩肥
它是指家禽粪尿和各种垫圈材料混合积制的肥料,新鲜的重要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主要是指有机态,但其对于植物的生长没有好处,它不能被植物所利用和吸收,需要腐熟方可。一般情况下厩肥含有N、P20、K20,他们的含量要根据植物所需进行合理的调节,还要考虑土壤的需求。
2.1.2堆肥
2.1.3粪肥
粪肥的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人类粪、、家畜粪尿、家禽粪等,由于人类粪中N较多,P、K较少,在使用过程中常作为氮肥,家禽粪中P、K的含量较高,因此可以作为速效肥料,不同的粪料P、K含量是不同的,应该合理使用,优势互补,综合利用。
2.1.4饼肥
它是各类肥料中含有有机质和氮料较为丰富的肥料,而且还含有适量的P、K元素,对于植物的生长很有必要。
2.1.5秸秆肥
农村中含有大量的秸秆,这种肥料可用于还田,秸秆中的C/N比较大,因此在使用初期要配制一定量的N肥。
2.2按制造工艺划分
农村利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等生物废弃物作肥料,宏观上可以分为传统有机肥和现代有机肥。其中传统有机肥是对生物废弃物直接施用或者通过传统的方法积造而成的,而现代有机肥是利用现代科技,结合生物科学、植物科学的思想生产加工制造的符合植物生长所需的肥料。
2.2.1传统有机肥
直接作为肥料施用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饼肥、绿肥、秸秆肥、泥肥等,而通过其他的方式施用的例如堆、沤等肥料,主要有:堆肥、沤肥、沼气肥等。上述所说的肥料一般直接添加在绿色植物生长过程中作为基础肥料,农村常说的粪尿、沼气肥可以作为植物生长后追加施用,这样就可以充分的调高肥料的利用率。
2.2.2现代有机肥料
现代有机肥料只要包括微生物肥料(通常我们称之为菌肥,生物有机肥料)、腐殖类肥料以及合成有机肥。它们虽然均为现代肥料,但各自特点不同。微生物肥料是通过菌种培养的,其特点是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作为辅佐肥料,利用微生物的生命体分解的有机物和矿物质,增加植物的营养,而且还能减少植物的病害,效果比较好,是现代肥料比较好的一种。腐殖质类肥料是从碳泥、风化煤等加工而成。其特点是和土壤的结构相似,能够有效地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合成有机肥是通过化学的方法,将大部分植物不能吸收的气体,有时也通过将一些不含植物所需矿物质元素的有机物和某些植物所需的矿质元素通过一定的化学方法化合而成的,这样显然可以提高植物所需矿物质的利用率,有效地节省了成本,但是合成的营养成分比较单一,元素含量不多,只能提供部分植物所需的矿物质元素,难以满足植物整个生长过程。
3有机肥料的应用
3.1在绿色蔬菜生产的应用
杨平华等人对吴邦生物有机肥的增产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料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对土壤的肥力有很大的提高,这样对于植物增产非常有利。郑培土等研究结果表明,在对芥菜等蔬菜施用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后,经过对产量的对比,可以得出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为5.26%~16.40%,施用有机肥增产、增效效果比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化肥更加明显。而且在此试验中有机肥料的施用能够有效地改变土壤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长期使用有机肥料的土壤来讲还能显著的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
3.2在绿色水果生产的应用
3.3在其他绿色产品生产中的应用
有专家对茶园施加EM有机肥进行了研究和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肥可以促进茶树的芽头提前发育,这样就会使新茶上市早,价格自然也比较高,通过对春茶的第四道测试,产量增加了8.99%,而秋茶第一道,第二道测试,其产量增加了43.6%~44.9%,明显改善了茶叶的质量,毛峰大,干茶的形状较好,口感好,可以浸泡的次数多,而且味道依然很好,茶叶的耐湿性、耐寒性、对于病虫的抵抗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对稻田施用生物肥也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但增加了产量,而且嗨还提高了稻米的品质。
4绿色食品生产有效施用有机肥的建议
4.1严格控制有机肥施用量
4.2最好使用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认证”的有机肥
4.3有机、无机肥相结合施用
有机无机肥相结合施用对于土壤能起到很好的调节和缓冲作用,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这也是我国农业生产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绿色食品生产应该使用无机肥料,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不能简单的认为当下有机肥料的优势而忽略无机肥料的补充作用,有机肥料是有无污染、优质、高效、营养全面等优点,但这仍然掩盖不了它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必须要正确的看待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对于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施用关系,要根据绿色食品生产要求,选用符合质量要求的矿物质肥料,用适当的化学肥料协调施肥中的不足,可以作为追肥施用,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
4.4要对土壤、水源、农产品监控
绿色生产过程始终符合“环境洁净度”和“资源持续利用”的要求和标准,将追求的目的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紧密结合起来。要及时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土壤、水源、农产品监控,记录生产过程的有害物质在土壤、水源、农产品中的变化规律、污染程度。积累情况为控制有害物质的蔓延,保护土壤和农产品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监控,一方面既有效地防止生产者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又很好的阻止了有毒害的物质向绿色生产基地的转移,从而保护了生态安全,促进了绿色产品的生长。
5结束语
[1]徐培智,陈建生,李洪波.绿色食品专用有机肥对香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7(5).
[2]张广臣,叶景学,张晓明.有机肥对茄子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1).
[3]陈易飞,袁卫明.论常用肥料类型与绿色食品的生产[J].中国农学通报,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