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纪60年代,河东区太平街道就因为成功试种水稻,把一片涝洼地变成高产田,而成为了全国闻名的“江北稻改第一镇”。随着时代变迁,人民群众的需求也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原本追求高产的水稻大镇面临着供给侧改革的考验。近年来,太平街道聚焦优化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开始向“三品”提升迈进。
老稻农研究低产稻
在临沂市永平水稻研究所所长王永平的几十亩试验田里,培育着十几个水稻品种,但这些水稻品种的亩产,却都没有超过1000斤。在当地,大多数村民家的水稻,亩产都能达到1400斤左右,但研究了几十年水稻种植技术的“老稻农”王永平,为何要下大力气研究这些“低产稻”呢?
4月25日,在临沂市河东区太平街道,走进王永平的水稻研究所,展柜里摆满了各式稻种标本。
“这是日本的越光米,属于高端品种,就算悉心照料,亩产也不过五六百斤,但在一线城市的高端超市里,一斤能卖到80元。我去年也试着种了十几亩,很快就被朋友们以一斤20元的价格买走尝鲜了。”王永平介绍说,“相比于普通品种,优质大米一定没法做到高产,但种植优质大米,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作为远近闻名的农民技术员,王永平早在1998年就注册了“临沂市永平水稻研究所”,成为临沂市唯一一家民营水稻科研机构。这些年,王永平选育的新品种,引进的新机械,推广的新技术,为当地水稻种植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他也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水稻大王”。
据王永平介绍,目前在太平街道大规模种植的水稻品种主要是“临稻16”,亩产可以稳定在1400斤左右,但每斤售价不过1.2元上下。他正在研究的“京引119”,亩产在900斤左右,可以在色泽、口感等多项指标上都要比“临稻16”有大幅提升,每斤售价可以达到2.3元上下。目前,太平街道的一些种植大户已经逐渐开始用“京引119”代替传统的“临稻16”。
位于太平街道的丰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孙运建管理着2.7万亩稻田,因为品质优良,这几年已经全部实现了订单生产,直供临沂市多个学校和居民社区。今年,孙运建已经将稻田里近半的水稻品种,换成了“京引119”。
涝洼地成了高产田
“上个世纪我们这开始搞第一次稻改,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吃饱饭,多种出一斤大米,就能多吃一顿饭。现在实现了全面小康,咱们老百姓要吃更优质的大米了。”孙运建所说的第一次稻改始于1963年。
当时,该街道东张屯村一度为粮食产量头疼。该村3000余亩耕地位于河畔,地势低洼,再加上雨水丰沛,成了涝洼地。高粱大豆等当地传统农作物产量较低,小米亩产更是只有百余斤。那一年,该村因地制宜引入水稻种植技术,兴修水利,很快就试种成功。通过稻改,该村将低产的涝洼地改造成了高产的水稻田。此后几年,东张屯村的粮食产量不断提高,1965年水稻亩产提高到400公斤,一次性给国家交上了180万斤公粮,成为了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全国先后有17个省市的人员来这里参观学习,这里也收获了“江北稻改第一镇”的美誉。
在太平街道东张屯村,85岁的村民徐若俊是第一次稻改的亲历者。据他回忆,当年为了种植水稻,该村3000多名村民齐上阵,组成了十几个生产队,推着小车到周边村镇运回石子,修建水渠引河水,一天往返50多公里。全村苦干一冬春。投入工日5万多个,平整了土地,修建起水利工程,让村里的稻田实现了自流灌溉。“稻改刚成功的几年,每年每户都能分到几百斤小麦和几百斤水稻,全家人吃得饱饱的”徐若俊说。
4月25日,在太平街道的田间路上走访,依然能看到路边密布的末端渠系。据当地村民介绍,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水渠一直沿用至今,维护良好,保证了东张屯村水稻年年高产。目前,河东区已发展15万亩稻田,仅在天平街道就有4万多亩。
新时代重走稻改路
“上世纪进行稻改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现在种稻已发展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之后,要想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继续传承老一辈的稻改精神,在新时代重走稻改路,发展高质量农业。”太平街道党工委书记许田运说。
目前,太平街道提出了以品种、品质、品牌为核心的“三品”提升工程:优化品种,改种高品质水稻;成立专业化合作社,对稻田进行机械化管理,提升品质;还注册了“太平大米”商标,打造高端稻米品牌。
4月25日中午,在该街道合胜水稻种植专业化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张连光载着一架植保无人机回到大院。当天,他与合作社的同事们操作这架植保无人机,完成了百余亩水稻的农药喷洒工作。这家合作社还花费300多万元,陆续购置了稻米烘干机等各式农业设备,可以为周边村民提供专业化的农机服务。
目前,太平街道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党员为骨干,以广大社员为基础,按照以产业为依托的工作思路,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和组织资源,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的路子,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社13家,采取“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行供标准化生产。
近期,太平街道还与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合作,在该街道打造了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太平优质稻米基地,以每亩770元的价格流转村民手中撂荒或经营不善的土地,实现规模化种植。“以前是家家户户出力,不利于机械化生产,现在新型农业主体实现连片管理,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还提升了农产品整体的品质。”东张屯村党支部书记刘忠佺说。
“这几年临沂市提出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打造长三角城市的农产品基地,我们希望抓住这个政策机遇,提升‘太平大米’这个品牌的品质,全面对接高端市场。”许田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