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市后变更3件事合并1件事办理,浙江省药品上市后变更行业动态网站新闻

【浙江】上市后变更3件事合并1件事办理,浙江省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12月22日,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浙江省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公告

为贯彻落实《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2021年第8号),强化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完善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浙江省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实施细则》自2022年2月1日起施行。《实施细则》共六章四十四条,主要特点如下:

三、创新变更办理事项。根据本省实际创新提出了容缺变更办理和即办事项。即因市政工程建设等客观原因,企业在整体搬迁、异地改建时,无法及时开展部分品种生产场地变更研究验证工作的,可以向省局申请容缺变更。对于一些依据充分、变更管理类别清晰、资料简单的备案事项,予以现场办结。另外,为加快变更事项的办理,对于部分需要现场检查和注册检验的事项,设置了前置检查检验的规定。

为加强药品上市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7号)、《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2021年第8号)等有关规定,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浙江省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现予发布。

附件: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浙江省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公告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7号)、《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2021年第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浙江省内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和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上市后变更沟通交流、生产场地变更、变更备案、变更报告管理及上市后变更监督管理。

第三条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及变更事项对药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性可能产生影响的风险程度,变更可分为审批类变更、备案类变更和报告类变更。审批类变更中的药品生产场地变更,按本实施细则要求向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局)报《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批准后实施,其他审批类变更向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报补充申请批准后实施;备案类变更按本实施细则的要求备案后实施;报告类变更按国家药监局有关年度报告的要求在年度报告中载明。

第四条持有人是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结合产品特点、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等建立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制定内部变更分类原则、变更管理工作程序、风险管理要求及变更事项清单。

已上市药品拟发生变更的,持有人应根据有关技术要求制订变更实施方案、研究计划及风险控制计划,经充分研究、评估和必要的验证后确定变更管理类别;同时发生多个事项变更的,原则上持有人应综合评估变更风险情形、确定变更管理类别,并综合所有变更情形的各项研究验证要求,一并开展研究、验证并报补充申请或备案、报告。

第二章沟通交流

第六条持有人在充分研究、评估和必要的验证后,无法确定变更管理类别、拟调整法律法规或技术指导原则中明确的变更管理类别、调整持有人变更清单中的变更管理类别的,可申请沟通交流;其中降低规定变更管理类别的,应当申请沟通交流。

第七条持有人通过省局行政审批系统在线提出沟通交流申请并提交沟通交流资料。

第九条省局收到申请后20日内组织完成沟通交流,并向持有人反馈意见。

第三章生产场地变更

第一节变更管理规则

第十条药品生产场地包括持有人自有的药品生产场地或其委托生产企业相应的药品生产场地。药品生产场地变更是指生产地址的改变或新增,或同一生产地址内的生产车间或生产线的新建、改建、扩建。

第十一条药品生产场地信息应明确到具体生产车间和生产线,并在《药品生产许可证》副本上载明。

第十二条拟变更药品生产场地的,持有人在充分评估验证的基础上,确定关联变更的管理类别和情形;生物制品变更生产场地的还应确定生产场地变更的管理类别。

第十四条生产场地变更及关联变更研究原则上应在申请药品生产场地变更前完成。因市政规划调整、企业整体搬迁等原因导致未能在新生产场地完成变更研究的,持有人可向省局申请容缺变更。

第十五条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不涉及重大变更的生产场地变更,按以下情形分别申报。

(一)《药品生产许可证》未载明生产地址和生产范围,或《药品生产许可证》已载明生产地址和生产范围但相应生产车间和生产线未经许可的;或《药品生产许可证》已载明生产地址和生产范围且相应生产车间和生产线已经许可,但未进行GMP符合性检查的。

1.持有人自行生产的。持有人向省局同步提交《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变更研究(生产场地变更及关联变更)资料和GMP符合性检查资料。

2.省内持有人委托省内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持有人向省局提交《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和变更研究(生产场地变更及关联变更)资料;受托生产企业同步向省局提交《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和GMP符合性检查资料。

3.省内持有人委托省外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持有人向省局提交《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和变更研究(生产场地变更及关联变更)资料;在受托方通过GMP符合性检查后,持有人再次向省局提交《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

4.省外持有人委托省内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在省外持有人委托生产许可获得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批准且取得备案意见后,受托企业向省局提交《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并同时提交GMP符合性检查资料。

(二)《药品生产许可证》已载明变更后生产场地对应生产地址和生产范围,且相应生产车间和生产线已经通过GMP符合性检查的。

1.持有人自行生产的。向省局提交变更研究(生产场地变更及关联变更)资料。

2.省内持有人委托省内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持有人向省局提交《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和变更研究(生产场地变更及关联变更)资料;受托生产企业同步向省局提交《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

3.省内持有人委托省外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持有人向省局提交《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和变更研究(生产场地变更及关联变更)资料。

4.省外持有人委托省内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在省外持有人委托生产许可获得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批准且取得备案意见后,受托企业向省局提交《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

第十六条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变更生产场地,其关联变更或生物制品生产场地变更应按重大变更管理的,按以下要求申报。

1.持有人自行生产的。如涉及《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的,持有人向省局提交《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生产地址和生产范围的申请,获批后向国家药监局报补充申请。

如变更后的生产车间和生产线未通过GMP符合性检查的,在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重大变更补充申请后,持有人向省局提交《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和GMP符合性检查资料;若国家药监局审评中心在重大变更审评中启动注册核查的,持有人可向省局申请同步进行GMP符合性检查。

2.省内持有人委托省内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持有人和受托药品生产企业同时向省局提交《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生产地址和生产范围的申请(申请表中不填药品批准文号和文号有效期),获批后向国家药监局报重大变更补充申请。

在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重大变更补充申请后,持有人和受托生产企业再次向省局提交《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如变更后的生产车间和生产线未通过GMP符合性检查的,应同时提交GMP符合性检查资料。若国家药监局审评中心在重大变更审评中启动注册核查的,药品生产企业可向省局申请同步进行GMP符合性检查。

3.省内持有人委托省外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持有人向省局提交《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生产地址和生产范围的申请(申请表中不填药品批准文号和文号有效期),获批后向国家药监局报补充申请。

在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重大变更补充申请后,持有人应再次向省局提交《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如省外受托生产企业的生产车间和生产线未通过GMP符合性检查的,则应在通过GMP符合性检查后,持有人再提交《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

4.省外持有人委托省内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在省外持有人获得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批准委托生产许可后,受托企业向省局提交《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生产地址和生产范围的申请(申请表中不写文号和文号有效期),获批后持有人向国家药监局报补充申请。

在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重大变更补充申请后,受托生产企业再次向省局提交《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如生产车间和生产线未通过GMP符合性检查的,应同步提交GMP符合性检查资料。若国家药监局审评中心在重大变更审评中启动注册核查的,药品生产企业可向省局申请同步进行GMP符合性检查。

第二节变更管理程序

第十八条省局行政受理中心5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核,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要求,5日内一次性告知补正的全部材料,送达《补正申请材料通知书》。申请材料齐全并且符合法定形式,予以受理并送达《受理通知书》。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需送样检验的,书面告知持有人送样检验,并明确检验依据。

持有人申请容缺变更的,可暂缓提交变更研究资料,但应提交情况说明及变更实施方案、研究计划、风险控制计划,同时承诺在新生产场地生产的药品上市前,完成变更研究验证并按本实施细则第三章要求申报。

第十九条省药化审评中心在受理后60日内完成对变更研究资料的技术审评。按规定需要开展变更研究现场核查或审评中认为需要开展现场核查的,应开展现场核查并将核查情况作为技术审评的重要依据。审评完成后出具审评意见和技术审评报告报省局。

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开展变更研究现场核查,核查完成后出具注册现场核查报告:

(一)无菌药品、多组分生化药品、生物制品等高风险品种;

(二)吸入制剂、植入制剂、缓控释制剂等特殊复杂剂型的品种;

(三)新建生产线的首个生产品种;

(四)长期未生产恢复生产的品种;

(五)审评中认为需要开展现场核查。

(一)至(四)项的研究现场核查原则上应开展动态生产现场核查,并在受理后30日内完成。同步开展GMP符合性检查的,合并进行现场核查(检查)。审评中认为需要开展现场核查的,应在技术审评总时限内完成现场核查。

第二十一条按规定需开展现场核查(检查)的,由现场检查组负责对动态批和(或)验证批样品进行抽样;按规定无需开展现场核查(检查)的,由持有人自行取样。样品由持有人负责在5日内送持有人或生产企业所在地市级及以上药品检验机构检验。

(一)药品生产场地变更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注册检验连续三批样品合格:

1.成品及中间体生产场地变更:高风险品种、特殊复杂剂型品种、同一药品由多个生产企业生产的品种及新建生产线的首个生产品种等;

2.初级包装场地变更:初级包装可能影响药物利用的速率或程度的品种(如吸入制剂等);

3.长期未生产恢复生产的品种。

(二)药品生产场地变更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注册检验一批样品合格:

1.成品及中间体生产场地变更:水难溶性固体制剂、治疗窗窄的药物制剂及小规格制剂内品种等;

2.无菌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灭菌场地变更。

(三)其他生产场地变更情形,可豁免注册检验。

第二十三条省局在收到审评意见、技术审评报告、GMP符合性检查意见、检验报告后,15日内作出注册变更审核意见和是否同意《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的决定。

第二十五条药品生产场地关联变更的研究资料已与生产场地变更研究资料一并完成审核且符合要求的,持有人按本实施细则第四章要求,提出关联变更备案申请。省局5日内完成形式审查并予公示,不再对备案资料进行审查。

第二十六条容缺变更程序无需开展技术审核、现场核查和注册检验,由省局直接进行审核并作出决定。

按容缺变更程序完成生产场地变更的药品,在上市前完成变更研究和必要的验证后,应按本实施细则第三章的要求再行申报。

第四章备案类变更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注册检验连续三批样品合格:

(一)涉及高风险品种、特殊复杂剂型品种和纳入《中国上市药品目录集》品种的关键生产工艺参数变更、化学原料药供应商变更、关键辅料变更等事项;

(二)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变更、辅料种类或用量变更等事项;

(三)长期未生产的注射剂品种恢复生产;

(四)长期未生产品种恢复生产且同时发生技术类变更。

其他长期未生产品种恢复生产,应至少注册检验一批样品合格。

第三十条属即办事项的,省局行政受理中心在签收后,应当场对备案资料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公示并结束流程;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备案并告知申请人,结束流程。

第三十一条即办事项以外的其他备案事项,省局于5日内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公示;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备案并告知申请人,结束流程。

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技术类变更事项,转省药化审评中心进行备案资料审查;非技术类变更事项的备案资料审查由省局在形式审查时一并完成。

第三十二条省药化审评中心在签收后20日内完成对技术类变更事项备案资料的审查,必要时组织现场检查和抽样检验,出具审查意见和技术审核报告。审查意见和技术审核报告一并上传国家局系统。

第三十三条省局5日内对审查意见和技术审核报告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结束备案流程;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备案并告知申请人,结束流程。

第五章变更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依据风险管理原则按药品生产监管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药品上市后变更的监督管理。对持有人上市后药品变更控制体系实施监督检查,督促持有人履行变更管理责任。发现持有人和生产企业存在变更分类不当、未按规定开展变更研究验证等情形的,应督促持有人和生产企业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并改正。发现药品上市后变更未按规定报批准、备案或报告的,依法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药品再注册批准文件中载明为“长期未生产”的药品拟恢复生产上市的,持有人应向省局备案。

第三十八条生产场地变更批准后、备案类变更完成备案后,应尽快组织实施。因政策调整、重大突发事件等原因导致无法立即实施或立即实施会给持有人造成较大损失,且变更不涉及公众安全的,持有人可申请实施过渡期,省局审核同意后,过渡期内仍按变更前条件执行。实施过渡期原则上最长不超过6个月。

第三十九条因药品批准上市后长期未生产等原因,导致变更前的药品质量数据缺失或不具有代表性、可比性,无法开展变更前后质量比对研究的,持有人应按以下原则开展研究:

(一)以法定参比制剂或原研药品为比照对象开展比对研究;

(二)无法定参比制剂和原研药品的,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市售产品为比照对象开展比对研究,必要时开展临床有效性验证。

第四十条技术类变更,是指涉及药品注册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载明的技术内容的变更。

容缺变更,是指申请生产场地变更时,因特殊原因暂缓提交变更研究验证资料的变更管理情形。

即办事项,是指依据充分、变更管理类别清晰、资料简单,可现场办结的备案事项。即办事项由省局确定并动态更新。

第四十一条已通过审评审批的原料药变更管理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变更后的信息由登记人及时在原辅包登记平台更新。

第四十二条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生物制品等变更管理有专门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四条本实施细则自2022年2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政策解读

一、制定《浙江省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背景是什么?

2019年12月1日施行的《药品管理法》对药品上市后管理进行了规定,2020年7月1日施行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明确了药品上市后变更的管理要求。2021年1月13日,《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2021年第8号)(以下简称《办法》),对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作了系统性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变更情形、变更管理类别确认及调整、变更程序、变更监督管理等工作,并要求各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制定实施细则。

二、变更前持有人应做好那些工作?

持有人是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的责任主体,一是应当结合产品特点、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等建立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内部变更分类原则、变更管理工作程序、风险管理要求及变更事项清单;二是针对具体的变更事项开展评估、研究和必要的验证;三是对无法确定变更管理类别或拟降低管理类别的,申请沟通交流;四是按规定或沟通交流的结论报补充申请、备案。

三、变更事项清单如何制订?

持有人应根据产品特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制订分类、分情形的变更清单,作为实际变更发生时,管理的重要依据。

四、沟通交流是否必须的程序?

五、什么样的变更情形可申请降低变更管理类别?

六、同时发生多个变更事项应如何管理?

八、什么情形的生产场地变更可申请容缺变更,应如何申请?

因市政工程建设等客观原因,企业在整体搬迁、异地改建时,无法及时开展部分品种生产场地变更研究验证工作的,可以向省局申请容缺变更。持有人拟申请容缺变更的,应在申请生产场地变更前向省局提交书面申请报告。按容缺变更程序完成生产场地变更的药品,在上市前完成变更研究和必要的验证后,仍应按《实施细则》第三章的要求再行申报。

九、什么是前置检查检验,怎么申请?

为加快变更备案事项的办理,对于部分需要现场检查和注册检验的事项,《实施细则》设置了前置检查检验的规定,即持有人可在递交备案材料前向省局提出现场检查和注册检验的申请。

十、哪些情形是即办事项?

对于一些依据充分、变更管理类别清晰、资料简单,可现场办结的备案事项。即办事项由省局确定、动态更新,并在省局政务网公开。

十一、备案完成后,是否可立即实施变更?

十二、什么是实施过渡期?

对不涉及公众安全的变更,《实施细则》设置了原则上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实施过渡期。持有人可以在申请变更或备案时,在申请内容中写明实施过渡期的理由和时限,由省局审核后决定。对于有实施过渡期的变更事项,持有人应制订实施计划和风险控制计划,防控由此引起的风险。

十三、变更前质量数据缺失或不全的,如何开展变更研究验证?

如药品变更前质量数据缺失或不全导致无法比对的,应以法定参比制剂或原研药品作为比照对象;无法定参比制剂或原研药品的,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同品种市售产品作为比照对象,必要时开展临床有效性验证;无法确定合适比照对象的,则应按现行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开展研究。

THE END
1.《药品生产许可证》申请表.doc文档全文预览《药品生产许可证》申请表.doc 7页内容提供方:135***6041 大小:68 KB 字数:约1.47千字 发布时间:2019-08-01发布于浙江 浏览人气:12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药品生产许可证》申请表.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721/8064056035002036.shtm
1.药品进口许可证怎么办理进口药品的申报与审批用药指南药品进口许可证怎么办理 进口药品的申报与审批 第六章进口药品的申报和审批 第一节进口药品注册 第一百零一条申请进口的药品,必须获得境外制药厂商所在生产国家或者地区的上市许可;未在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获得上市许可,但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认该药品安全、有效而且临床需要的,可以批准进口。https://www.bohe.cn/yaopin/aJMxMvmQ8V.html
2.原料药药品生产许可证申请化学原料药蒲公英诉我直言,营业执照不就是因为没有药品的范围在里面才要申请药品生产许可证,过GMP认证,然后才更换营业...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2975
3.问答丨GMP认证取消后,什么情况下需要申请GMP符合性检查?4.完成支持药品上市注册的药学、药理毒理学和药物临床试验等研究,确定质量标准,完成商业规模生产工艺验证,做好接受药品注册核查检验的准备后,且申请人和生产企业已取得相应的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可向国家药监部门提出药品上市许可申请。http://www.gcpunion.org/web/static/articles/catalog_ff8080815702574c01570865e5030028/article_2c9180877c3066340180ef1c19341378/2c9180877c3066340180ef1c19341378.html
4.合肥药企新增生产范围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指南对于合肥药企新增生产范围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指南的内容,最近很多人很困惑,一直在咨询小编,今天华律网小编针对该问题,梳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帮您答疑解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办理条件: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企业 所需材料:1、新增生产范围验收申请表; 2、《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表(一式三...https://mip.66law.cn/laws/986964.aspx
5.市场监管局药品注册生产监管科百问百答9.药品生产企业如何变更《药品生产许可证》上载明的许可事项内容? 答:药品生产企业变更《药品生产许可证》许可事项的,应当在许可事项发生变更3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登记;未经批准,不得变更许可事项。原发证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变更的决定。不予变更的,应当书面说...https://www.zjk.gov.cn/content/bwbd/197897.html
6.如何申请药品生产许可证办理内容摘要:如何申请药品生产许可证办理申请药品生产许可证是一个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的过程,1. 确认办理条件具备资格人员:需要拥有依法经过资格... 各类资质· 许可证· 备案办理 无资质、有风险、早办理、早安心,企业资质就是一把保护伞。好顺佳十年资质许可办理经验,办理不成功不收费!点击咨询 ...https://www.haoshunjia.com/zzxk/1101888.html
7.山东药品生产许可证核发申请指南流程指南许可事项是指生产地址和生产范围等。 登记事项是指企业名称、住所(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生产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受权人等。 第十六条 变更药品生产许可证许可事项的,向原发证机关提出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许可事项。 https://www.ciopharma.com/workguide/511
8.药品生产许可证办理《药品生产许可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制。 药品生产许可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药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生产药品的,持证企业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申请换发《药品生产许可证》。 http://m.51ofc.cn/service/service_3.html?id=63&cid=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