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人民政府政策文件发布平台东营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0

东营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0-2030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单位:

《东营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0-2030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东营区人民政府

2021年8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东营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2020-2030年)

二零二一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编制依据

第三节目标任务

第一条规划期限

第二条规划目标

第三条重点任务

第四节基本原则

第五节规划范围

第二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第六节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第一条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第二条水域滩涂自然气候条件

第三条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第四条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第七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条产业发展现状

第二条存在问题

第三条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第四条水产养殖前景预测

第八节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第三章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第九节功能区划概述

第一条功能区划分方法

第二条养殖水域滩涂开发重点

第三条养殖水域滩涂保护重点

第十节禁止养殖区

第十一节限制养殖区

第十二节养殖区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十三节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

第十四节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监督

第十五节加强排污防控,完善生态保护

第十六节加强宣传推介,强化公众参与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节关于规划效力和修编

第十八节关于规划图件

附件

附图一东营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图

附图二东营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禁止养殖区分布图

附图三东营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限制养殖区分布图

附图四东营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养殖区分布图

东营区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沿海营养盐含量大,初级生产力高,生物资源多样,渔业资源丰富,为发展渔业生产提供了天然的资源优势和厚实的基础条件。渔业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粮食安全。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渔业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布局依据,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同时,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也是深入开展“海上粮仓”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维护沿海渔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农业部下发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要求,特编制《东营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发布后,指导全区利用水域开展各项养殖活动。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年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年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200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18年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2021年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2016年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18年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年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2020年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8年修正版)

《山东省湖泊保护条例》(2012年)

《山东省南水北调条例》(2015年)

《山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2015年修正版)

《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修正版)

《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18年修正版)

《山东省水资源条例》(201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2020年国务院令第732号)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农业部令2013第31号)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农业部令2016第3号修正)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2018年修正版)

《山东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2010年)

《山东省国有渔业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办法》(2011年省政府令第233号)

《山东省湿地保护办法》(2012年省政府令第257号)二、其他依据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国函〔2012〕13号)

《海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国函〔2013〕36号)

《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国函〔2009〕86号)

《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国函〔2012〕165号)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函〔2011〕1号)

《山东省水功能区划》(鲁政字〔2006〕22号)

《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鲁政发〔2017〕10号)

《山东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鲁政发〔2017〕22号)

《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年)》(鲁环发〔2016〕136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

《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87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林草局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9﹞28号)

《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鲁政字〔2020〕269号)

《山东省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定方案(2013-2020年)》(鲁政办发〔2013〕39号)

《山东省黄海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2016-2020年)》(鲁政办字〔2016〕14号)

《山东省重点保护湿地名录》(2015年)

《山东省水库资料汇编》(2013年)

《东营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国办函〔2016〕35号)

《东营港总体规划(2016-2040年)》(鲁政字〔2017〕37号)

《东营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鲁政字[2015]290号)

《东营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年-2030年)》(东海渔发〔2018〕132号)

《东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鲁环函〔2015〕1048号)

规划期自2020年至2030年,基准年2019年。

在厘清东营区养殖水域滩涂现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科学规划布局水产养殖生产,依法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全面增强水域滩涂生态管控能力,设定发展底线,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稳定基本养殖面积,保障渔民合法权益,水产养殖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产养殖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规划海水养殖区面积227.72平方千米,淡水养殖区面积45.80平方千米,海水限制养殖区面积238.85平方千米,淡水限制养殖区面积31.86平方千米,海水禁止养殖区面积77.20平方千米,淡水禁止养殖区面积91.67平方千米。

一、优化养殖水域滩涂空间资源配置

二、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产业新旧动能转换

转变传统渔业发展模式和思路,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高水平建设“海上粮仓”、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渔业经济综合体。按照工业化、拟工业化模式升级改造传统的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立足农牧化养殖,着力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做实离岸装备化养殖。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产业新旧动能转换。

三、加强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和恢复

根据生态环境自然禀赋和养殖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结果,科学确定放流品种和规模,加强海洋牧场建设,养护近海渔业资源,恢复日渐衰退的渔业资源。同时,根据养殖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结果,制定特定水域滩涂养殖容量,合理增养殖密度,实施增养殖容量管控,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和恢复管理模式。

四、推进渔业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海洋生态环境,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开展入海污染源排查,摸清污染源分布,完善海洋实时在线监测系统,提高监测服务管理效能。全面取缔水库、主要河流内的一切设施养殖。全面清理禁养区内的水产养殖,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内水产养殖水质达标率达到95%。扎实推进“放鱼养水”行动,提升“放鱼养水”的科学化水平,打造渔业生态文明示范区。

一、生态优先、底线约束

按照新时代、新思想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以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为根本指导方针,改善环境质量,提升水域滩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将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二、因地制宜,海陆统筹

按照水域滩涂的区位、资源和环境等自然属性,结合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需求,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科学布局水产养殖生产。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谋划布局,加快提高海陆资源要素统筹配置效率和海陆经济联动发展水平,统筹各区域养殖产业发展定位、开发强度与发展时序。

三、总体协调、横向衔接

四、提质增效、转调结合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水产养殖业提质增效。严格控制近海设施养殖规模,禁止河流、水库设施养殖。升级改造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壮大工业化养殖规模。拓展离岸养殖空间,着力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和离岸装备化养殖。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在城市水系和饮用水源地等重要水域实施“放鱼养水”工程。

国家管辖水域滩涂东营区境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全民、集体)水域和滩涂,总面积713.09平方千米,包含海水面积约444.23平方千米,陆地海水池塘面积99.53平方千米,淡水面积169.33平方千米。

一、地理位置

东营区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地跨东经118°12′42″~118°59′52″,北纬37°14′13″~37°31′57″。东濒渤海,西依黄河,南与广饶县、博兴县接壤,北与垦利区毗邻。东西最大横距6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6.5公里,总面积1153.62平方千米。至今,东营区区辖文汇街道、黄河路街道、辛店街道、胜园街道、牛庄镇、六户镇、史口镇、龙居镇共4个街道4个镇。

二、地质地貌

东营区境区内地势平坦,东营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滨海地带,属黄河三角洲尾闾部分。地势西高东低,比降为1/10000,最高高程海拔11.5米,最低点海拔2.5米,地面高程一般在6~8米之间。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摆动改道和决口泛滥,反复切割重叠淤积,形成了岗、坡、洼相间的复杂型地貌。其中主要地貌类型有四类:河滩高地与缓岗,浅平洼地,微斜平地和海滩地。东营区海域地质基本为泥沙底质,其中大部分为泥沙区域,广利港附近的泥沙区由浓度很高的悬浮泥沙和轻泥组成,地基承载力低。

三、空间资源

东营区海岸线总长43.33公里,滩涂面积210000亩,负10米浅海面积801000亩,尚有大量的荒碱、滩涂待开发利用;境内共有9条河流,黄河是东营区境内唯一的自然河流,境内全长12.18公里,另外共有支脉河、广利河、老广蒲沟、武家大沟、五六干合排、溢洪河、广蒲河、东营河8条排水河道,排水面积达2286000亩。

东营区境内可利用地表水资源有两部分,一是自然降水,二是入境黄河水。浅海区域地势低平,属粉沙淤泥质海岸。由于广利河、支脉河、溢洪河等多条河流的径流入海,使东营区近海海域的有机质丰富,饵料种类数量繁多,为鱼虾贝类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东营区水域类型,按养殖类型来划分可分为池塘、水库、浅海、深海四种。目前养殖生产主要是在池塘、水库和浅海进行。根据滩涂特点分为以下七种类型: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潮水沟、岛状贝壳堤、泥坎、滩坨。从这七种类型可看出,本区滩涂属浅水滩涂,水质较浑,养殖品系以水质要求低的品种为主,且以贝类养护为主。

一、水文

水温:东营区浅海海水温度受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影响,一般在12—20℃之间,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为13℃,但分布特点不同,春季近海岸水温高于远岸,冬季相反。冬季(1—2月)水温较低,为-1—0℃;5月可升至16.5℃,到8月水温最高达28.5℃;9月转为降温期,至10月可降至14℃以下。

盐度:春、夏季节下午在0-5米层出现较强的温跃层,夜间消失。受黄河淡水影响明显的海区,在潮汐效应的作用下,盐度值每日两高两低,日变幅很大。海水盐度一般为22,汛期降至15。夏季,在黄河口附近有一低盐水舌向东北部和北部扩展,尤以表层低盐舌扩展趋势明显,盐度为18以内,秋季盐度为17.0-32.4。

pH:根据东营环境状况调查报告,东营区水质pH值为6.5-8.5。

溶解氧:溶解氧>5(mg/L),表明水体溶解氧达标。东营区各水体溶解氧在6.74-8.22(mg/L),绝大多数地区的溶氧>7.00(mg/L),东营区水体的溶解氧较高。

无机盐:东营区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活性磷酸盐检测值为0.0071(mg/L),标准值应≤0.030(mg/L);无机氮检测值为0.274(mg/L),标准值应≤0.300(mg/L)。可以发现东营区水体水质状况良好,达到标准。

径流:东营区历年平均降水产生的地表水径流量为0.65亿m3,多集中在夏季,大部分排入渤海,利用率尚低。黄河是境内主要淡水水源。全区浅层地下淡水面积为40005亩。

潮流:东营区沿海的潮流性质除莱州湾P5海域的比值(WK1+WO1)/MW2超过0.5,属不规则半日潮流。其他整个海区为正规半日潮流,深度10米以内,浅海分潮流WMS4和WM4比较大。

二、水质

海水水质:据《2017年东营市海洋环境公报》,东营市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3105、4297、1587、2788平方千米,占全市近岸海域面积的52.7%、72.9%、26.9%、47.3%,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较去年略有减少。全市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基本稳定,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总体能够满足养殖活动要求。重点海参养殖区水源地水质状况总体可以满足海参健康养殖需求。

淡水水质:据2019年《东营环境情况通报》,东营区饮用水水质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水质良好。区内重点河流水质除五干排、东营河、老广蒲沟部分月份氨氮含量劣于Ⅴ类水质标准外,均优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标准。

三、气候

气温:东营区地处暖温带,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虽濒临渤海,但大陆气候明显,冬季干冷,夏季湿热,四季分明。冬季1月份平均温度最低,为–3℃,随后气温回升较快,从2月份到5月份,平均气温由-0.7℃增至19.5℃。夏季6、7、8三个月份气温变幅不大,平均气温分别为24.2℃、26.5℃和25.7℃。秋季气温下降迅速,从9月份到11月份,平均气温由20.9℃降至6.2℃。近十年的年平均气温变化范围为11.0~13.9℃。

降水:东营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10.1mm,但南北降水量差异较大。降水多集中在夏季的6月中旬至8月上旬,夏季气温偏高,高温日数出现频次多,降水量充沛,平均降水量为370mm,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90%,其中,全年的暴雨(>50mm)日数仅为2天,历史上最多月暴雨日数为4天,出现在1971年7月份。冬季降水量最少,冬季平均降水量为19mm,占年降水量的4%。秋季多于春季,春季平均降水量为50.9mm,占年降水量的12%。2015年全年降水量为560.7mm,7-8月份降水量充沛,而3月和12月份降水量稀少。

风:全年的平均风速为2.9m/s,其中4月份最大,为3.9m/s,9月份最小,仅为2.3m/s。大于6级风的日数全年为138天,大于8级风的日数全年为16天,其中秋冬季出现8级风的日数较多。冬季各月多W-NW风,春季偏北风逐渐减少,偏南风逐渐增多,夏季以SE-S风为主,而N风很少出现,秋季是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的季节,偏南风逐渐减少,偏北风逐渐增多。全年以S风的频率最大,为11%,其次是ENE风,频率为8%。

四、自然灾害

地震:2010-2019年,全区共发生地震5次,最大震级为3.9级,无明显震感,分别是2010年9月26日,东营区附近海域2.0级;2011年2月9日东营区附近海域2.3级;2012年1月1日渤海海域2.4级;2014年5月12日东营区与垦利县交界地区1.2级;2017年3月24日渤海海域3.9级。

风暴潮:东营区的风暴潮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冬半年发生的次数均多于夏半年,尤其以每年秋冬、冬春交替时最为频繁。风暴潮中增水过程多于减水过程,夏季主要受台风影响,以增水为主,很少出现减水。2001年,发生风暴潮灾害,受灾面积9000亩;2005年6月11日,大风袭击辛店街道及史口镇;2007年3月4日发生冷锋类风暴潮,最高潮位达4.25米。

海冰:在广利港附近海域,每年冬天都有海冰出现,除岸边附近结有固定冰外,海上流冰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进入融冰期后,大量流冰在风流作用下漂移流动。全区一般年份于12月上旬开始结冰,3月上旬海冰消失,冰期约3个月,其中1月下旬至2月中旬为盛冰期。在盛冰期期间,沿岸固定冰的宽度一般为1-3km,在黄河三角洲广大的浅海地带,固定冰的宽度可达10km以上,固定冰的厚度多为5-15cm,最厚25cm。流冰的漂流方向大致与海岸平行或与最大的潮流方向一致,漂流速度一般在1节以内,最大的为2节。

海雾、冰雹、寒潮、霜冻:全年海雾日平均为35.6天,其中12月份最多,平均为8.5天,11月份和7月份次之,各为4天,春季3-5月雾日最少,共为4.5天。历史上最长连续有雾日数为6天,出现在1979年12月份。寒潮多在11月至次年3月发生,每次可持续2-7天,沿海48小时内最大降温在15℃以内,受寒潮的影响会有7级以上偏北大风。东营区秋霜冻出现机率占71%,春霜冻仅为29%。1954年、1963年、1966年、1975年的秋霜冻,晚秋作物特别是晚播高粱、玉米、大豆等减产50%左右。

一、海水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东营区沿海平均日初级生产力为271.9mgC/(m2·d)。浮游植物总量平均为2.91×104个/m3,计58种。其中硅藻占87.93%,其次为甲藻,占12.07%。浮游植物数量密度略呈近岸高、远岸低的趋势,硅藻、甲藻平均数量密度分别为2.60×104个/m3、0.31×104个/m3。底栖生物191种,其中以多毛类最多(77种),软体动物及甲壳动物次之(分别为57种和36种),另有腔肠动物9种,棘皮动物7种,鱼类5种和少数卤虫、纽形动物。潮间带生物195种,其中动物191种,占总数的97.95%;藻类4种,占2.05%。底栖动物分布的总趋势是多毛类遍布全区,占40%以上,甲壳类和棘皮动物类多居黄河口以北,软体动物密集在黄河口以南,尤以广利河口一带最丰富,约占30%。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大致是从沿岸向外海递增,高生物区和高栖息密度区基本一致。

二、淡水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东营区淡水水域浮游植物比较齐全,七个门类的藻类均能见到。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类以绿藻和硅藻为主。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春秋季多为甲藻、裸藻和金黄藻,夏季则多为绿藻和蓝藻,硅藻在全年中均能见到。浮游植物较为贫乏,总数量平均只有28.8万个/L,生物量仅为0.373mg/L。区内淡水水域浮游动物有轮虫5个属,枝角类5个属和桡足类7个属,原生动物9个属。浮游动物数量稀少,总数量平均5.9个/L,平均生物量为0.041mg/L。淡水底栖生物主要有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的田螺目、瓣鳃纲的珠蚌科,节肢动物门龙虱科,半翅目中的松藻虫科、蝎蝽科、负子蝽科和水趸,双翅目的蚊科、摇蚊科,十足目的虾科、中华绒螯蟹,环节动物门的水生寡毛类和蛭类。黄河底栖生物贫乏,数量仅为11.5个/L,平均生物量只有0.03g/L,种类也很少。

一、海水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驱动因子,其动态变化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根据食物链能流转移理论,估算资源量公式:

F=P×En

注:F为潜在资源量、P为初级生产量、E为营养转换效率(取15%)、n为营养阶层的级数(分别取1,2,3)、有机碳与生物量鲜重之比为1﹕20。

东营区近岸海域叶绿素a浓度5月份的平均值为3.32mg/m3,9月份的平均值为3.90mg/m3,叶绿素a浓度的年度平均值为3.61mg/m3。根据初级生产力计算公式:P=(Ps×E×D)/2,计算得到东营区海域的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1186.86mgC/m2·d。根据计算公式,即年初级产碳量(万吨)=海域面积×初级生产力×365天×10-7,东营区海域的年初级产碳量为23.57万吨,浮游植物年产量(鲜重)为230.86万吨(浮游植物年产量=采用年初级产碳量÷浮游植物鲜重有机碳含量百分率)。利用营养动态模型公式:B=Q×En来估算渔业资源生产力总量(式中B为鱼类资源年产量,Q为浮游植物年产量(鲜重),E为生态效率(按照15%来计算),n为各类海洋生物资源的营养级),最终计算出东营区海域的鱼类、虾蟹类、头足类和贝类的最大年生产量分别为1.04、0.91、0.94和5.71万吨。

二、淡水水域承载力评价

按照湖库生态环境容量的计算(鱼产潜力)和渔业生产实际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养殖水域滩涂承载力状况进行分析评估。

1、典型水域鱼产潜力估算

参考《水库渔产力评价标准》计算公式,并主要采纳湖泊生物生产力统算方法中的鱼产力计算公式及其主要参数,依据不同典型淡水滩涂水域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推算典型滩涂水域的鱼产潜力。其中,水库约25.5~45吨/平方千米,河沟约25.5吨/平方千米。

2、天然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全区水库水体共43.16平方千米,预计每年实现增殖鱼产量1102~1941吨;河沟水体共计126.21平方千米,预计每年实现增殖鱼产量3218吨。天然水体渔产力共计约4320~5159吨。

东营区以现代绿色渔业为重点,不断提高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着力提升海洋科技支撑能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东营区养殖产量达3万吨,包括海水养殖产量1.8万吨,淡水养殖产量1.2万吨;养殖面积221.2平方千米,包括海水养殖189.2平方千米,淡水养殖面积32平方千米;养殖方式以半精养为主,混、轮养相结合以及反季节工厂化养殖等;海水养殖品种主要为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菲律宾蛤、四角蛤和海参等。淡水养殖品种主要为草鱼、鲢鱼、鳙鱼、建鲤、凡纳滨对虾和中华绒螯蟹等。

表1东营区海水养殖产量

养殖种类

虾类

蟹类

贝类

其他类

合计

产量(吨)

937

562

16574

342

18415

表2东营区淡水养殖产量

鱼类

8647

2309

687

1、渔业发展方式相对粗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渔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二三产业融合不足、养殖产业效益相对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日益凸显。低值贝类品种多,名优特精品种少;粗放养殖面积多,工厂化养殖、立体养殖、多品种精养少;直接出售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

原良种覆盖率低,水产品附加值不高,水产品冷链流通率低,渔业产业的生态、社会、文化等功能挖掘不足。

2、科技力量相对薄弱,养殖模式亟待升级

养殖模式的主要方式以半精养为主,混、轮、套养相结合。放苗苗种密度低,产量不高。淡水养殖主要品种为凡纳滨对虾、中华绒螯蟹和建鲤等。主要以散养、土质护坡的池塘养殖为主,养殖模式较单一。

科研与推广人员缺乏,经费不足,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利用率低,更谈不上海洋高新技术、海洋工业区和鱼、虾、贝病害防治及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科教兴渔力度仍需加大,渔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强化。

3、休闲渔业发展水平低,产业融合仍需提升

4、渔业增殖保护区建设尚处起步阶段

5、渔业安全管理风险加大,防范机制有待健全

渔业生产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域生态环境安全、涉外渔业安全等方面的管理风险明显加大,渔业生产抵御风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海洋预警报和防灾减灾体系仍需健全完善,渔业尚未被纳入政策性保险范畴,商业性保险也刚刚起步,未对渔业生产形成大面积覆盖,遇到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受灾渔民恢复生产难度很大。

东营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区、渤海湾南岸,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叠合地带的前沿阵地,东临渤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北靠京津唐经济区,南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向西辐射广大内陆地区,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是山东半岛连接京津冀的重要交汇点,有利于直接接受京津唐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辐射带动,具海洋经济和高效生态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

东营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2019年东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区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数为43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136.5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283.3亿元,增长6.1%。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2.7︰31.6︰65.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在山东已形成“两区一圈一带”的经济新版图的宏观背景下,东营区社会经济发展正迎来新一轮战略机遇期。黄三角洲开发、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海上粮仓实施,坚持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为目标,以改革开放和技术进步为动力,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先导,以园区经济为载体,遵循循环经济理念,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未来的水产养殖产业重点应坚持以“四新”促“四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走产地优美、产品优质、产出高效、产业优化的绿色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道路,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渔业经济综合体,为海洋强省及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尽管目前东营区的水产养殖业面临着众多问题,形势严峻,但同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总体上前景十分广阔。在国家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战略的历史大机遇下,东营区的海洋经济作为全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有着显著的资源优势及发展潜力。经过“十二五”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为科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优势水产业产业群,着力提高东营渔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一、渔业养殖结构不断优化。

全区加大名优水产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主导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凡纳滨对虾养殖由粗放式养殖向集约化精养转变;黄河口大闸蟹养殖产业持续发展,成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品牌产业、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黄河口鳖养殖业初步形成了从原种繁育、集约化高效养殖与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特色产业。

二、渔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渔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全区建成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区,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区和省级水产原种场,增强淡水养殖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养殖方式和渔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二是渔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渔户的生产营销模式。三是品牌渔业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以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鳖为突破点,逐渐打响黄河口名优水产品知名度,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

三、渔业科技推广与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强化与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构建渔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平台。二是积极组织实施渔业科研项目。三是健全组织完善渔业科研项目推广体系,科技推广体系日趋完善,大力组织开展渔业科技下乡和渔民培训活动,全面提升渔业从业人员科技水平。

四、渔业基础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水产品质量检测监督体系逐步完善。建立集渔业病害防治、水产品质量检测、渔业生态环境监控于一体的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二是推行无公害、绿色及有机水产品认证工作。三是渔业资源增殖修复工程扎实开展。四是渔业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升。渔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定期开展渔业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活动,建立健全渔业应急体系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山东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等三个功能区。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加快渔业新旧动能转换。逐步调减、撤离近岸及淡水过密及不合理养殖,升级池塘标准化养殖,发展工业化养殖,拓展离岸养殖,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打造渔业新六产,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山东省海洋生态红线》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按照是否允许养殖开发以及可承受的开发强度,将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分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

一、禁止养殖区边界划定方法

(一)海水禁止养殖区划分方法

1、保护区禁止养殖区:

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区和预留区等。

2、港口航运区禁止养殖区

供港口、航道和锚地建设的海域、航路和航道两侧一定范围的通航安全区。

(二)淡水禁止养殖区划分方法

1、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禁止养殖区

已划定的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

2、重要生态功能区禁止养殖区

保护区之外的其他Ⅰ类红线保护区,包括重要的湖泊、水库、河流、湿地等区域。

3、公共设施安全区域禁止养殖区

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禁止养殖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范围。

二、限制养殖区边界划定方法

(一)海水限制养殖区划分方法

1、保护区限制养殖区

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适度利用区和生态与资源恢复区等。

2、重点生态功能区限制养殖区

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之外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

(二)淡水限制养殖区划分方法

1、重要生态功能区限制养殖区

保护区和Ⅰ类红线保护之外的湖泊、水库、湿地区域。

三、养殖区边界划定方法

养殖区指我区境内所属水域禁止养殖区和限制养殖区以外的水域,主要包括海水养殖区和淡水养殖区。

一、海水养殖水域滩涂开发重点

东营区管辖海域按照根据海域自然禀赋、渔业产业特点和资源环境承载力,重点发展高效生态的水产养殖业、科学合理的渔业增殖业、多元化复合型的外向型渔业、先进高附加值的水产加工业和功能形式多样的渔业服务业等现代渔业产业。

建设海参和虾蟹标准化池塘养殖区。考虑现有的开发基础,根据水质情况,在黄河路东首路北重点发展海参生态健康养殖,现有养殖面积5000亩,在稳定现有面积的基础上推广海参单养,海参与海蜇混养,虾参轮养等养殖模式,可规划15000亩海参生态健康养殖池塘。虾蟹养殖区分为两个区块,第一区块位于黄河路东首,第二区块为广利港东南部。虾蟹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以把传统的生态养殖原理和现代生产方式相结合,发展梭子蟹和凡纳滨对虾混养养殖模式,按照产业化、标准化、无公害的要求,革新养殖技术,发展节水、节电、节能、高效、环保型水产养殖业,全面提升水产养殖业的整体水平。

重点开展底播型海洋牧场建设,以底栖贝类和海珍品的增殖为核心,开展大宗贝类、海珍品、高值贝类的海底渔业建设,实行养殖贝类的轮捕轮放,增加养殖水体的有效利用,轮捕轮养,提高经济效益。

打造东营区广利港休闲渔业集群,促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广利港至沿海滩涂区域,重点建设金泥湾休闲渔业区,推出“观海景、购海产、食海鲜、玩海钓、戏海水、行海路、品海情”等系列休闲活动,增强区域旅游休闲资源的整体吸引力。广利岛开发利用区的范围主要是海岛的西南部、中部和东南部部分陆域,开发利用区总面积41.7亩,占岛陆域总面积的19.35%,其中东南部部分陆域为主要开发区,开展垂钓为主,集娱乐、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基本功能定位是生态保护和旅游娱乐,推进生态材料使用,发展清洁能源,保护广利岛生态系统。

二、淡水养殖水域滩涂开发重点

池塘生态高效养殖区位于六户镇、龙居镇等。东营区盐碱低洼地资源丰富,通过对宜渔盐碱地进行大规模开发改造利用,采取以渔改碱综合利用的方式,实行生态高效养殖生产。其中六户镇、龙居镇等养殖面积5000亩,主要品种为鲤鱼、鲫鱼、黄河口甲鱼、黄河口大闸蟹、凡纳滨对虾等。开展鲢鱼、鳙鱼和鲤鱼等混养模式,发展多鱼混养,鱼-草,种植-养植-加工等模式,加大宜渔荒碱涝洼地开发力度,开展标准化池塘改造,优化增养殖种类,在增加渔业生产能力的同时,有效改良土壤品质,拓展稳产高产优质粮田面积,达到“促粮”效果。

多元综合型休闲渔业区包括南二路休闲渔业观光带和乡镇休闲渔业中心,东营区淡水池塘和水库内水质优良,水草丰茂,饵料生物丰富,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淡水水产品生产和供应优势区。在池塘水库发展生态养鱼(虾蟹)的同时,充分利用池塘水库资源,配套建设休闲娱乐设施,开展垂钓、观光、体验等项目,打造休闲观赏型都市渔业,建设休闲渔业基地。为改变单一垂钓的经营模式,利用太阳能资源和地热资源,增加冬季垂钓项目,提升垂钓乐趣。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净化水质,提高渔业附加值和影响力。建设成为经营规范、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的休闲渔业龙头企业。

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合理规划产业发展空间,将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区域作为保护重点。

本规划划定的重点保护区、生态红线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大中型水库、主要河流等区域作为水域滩涂保护重点。

主要包括东营莱州湾海洋特别保护区重点保护区,白鹭湖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区,溢洪河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区,辛安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支脉河东营段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区,广利河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区,黄河东营西段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区,南郊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支脉河、广利河、老广蒲沟、武家大沟、五六干合排、溢洪河、广蒲河、东营河等。

一、海水禁止养殖区

划定的保护区禁止养殖区面积31.65平方千米,为东营莱州湾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位于东营市东营区境内,广利河与青坨河之间,从潮间带低潮区到水下6~7米的水域。

划定的港口航运区禁止养殖区面积45.55平方千米,为广利港区港口用海区。广利港区港口用海为广利河入海口北侧近岸海域,该海域自西向东由高涂缓降为浅海,最深处约5m。

二、淡水禁止养殖区

划定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禁止养殖区面积8.19平方千米,包括南郊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辛安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备用水源),广南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划定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禁止养殖区面积66.62平方千米,包括白鹭湖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区,溢洪河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区,辛安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支脉河东营段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区,广利河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区,黄河东营西段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区,南郊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等。

划定的公共设施安全区域禁止养殖区面积16.87平方千米,包括支脉河、广利河、老广蒲沟、武家大沟、五六干合排、溢洪河、广蒲河、东营河8条排水河道。

一、海水限制养殖区

海水限制养殖区,不进行高强度开发利用,对养殖方式、品种、容量进行限制,可以开展生态养护型增殖放流活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水生生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重要栖息地,防止外来物种入侵,避免改变海岛、岸滩及海底地形地貌。限制养殖区内不符合法律法规、政策或标准的养殖项目由县级政府依法依规限期搬迁或关停。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零星的原住民可以保留生活必需的少量养殖活动,但不得扩大原有规模,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海水限制养殖区规划面积238.85平方千米,占规划海水总面积的43.93%。

划定的保护区限制养殖区保护区总面积147.78平方千米,包括东营莱州湾海洋特别保护区适度利用区和东营莱州湾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与资源恢复区。

确定适宜养殖密度和养殖方式,可开展增殖放流和底播养殖,禁止一切设施养殖。加强环境监测,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均执行一类标准。维护、恢复、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提高保护水平。

划定重点生态功能区限制养殖区总面积为91.07平方千米,为重要渔业海域限制养殖区。

严格执行湿地管理有关规定,不进行高强度开发利用,禁止一切设施养殖,进行渔业活动必须有利于环境和资源保护,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环境保护规定。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维护、恢复、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提高保护水平。

二、淡水限制养殖区

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限制养殖区面积为31.86平方千米,占规划淡水总面积的18.82%,包括湖泊限制养殖区、湿地限制养殖区。

一、海水养殖区

海水养殖区规划面积227.72平方千米,占规划海水总面积的41.88%。其中,海上养殖区128.19平方千米,池塘养殖区99.53平方千米。

坚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和绿色发展原则,以产业为支撑,以渔业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为动力,推进现代渔业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打造海上设施养殖区、海底渔业发展区、陆基工厂化养殖区、标准化池塘养殖区、休闲渔业建设区,实现海洋渔业经济、海洋生态旅游和海域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海上设施养殖

运用现代技术装备,发挥离岸养殖核心特色,推动近岸渔业向离岸发展。在东营区东部离岸海域,根据底质环境、水动力变化等特点,优化筏架建设技术、改进筏式养殖工艺,示范和推广以贝类为主的浅海筏式养殖生态方;推广网箱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提高配合饲料替代率,减少幼杂鱼使用量,融合应用自动投饵、水环境监测、洗网机等关键装备和物联网技术,严格苗种检验检疫,实现养殖产业生态化、自动化、高效化。

(二)海底渔业发展

以底栖贝类和底栖海珍品的增殖为核心特色,实施浅海底栖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在东营区东部近海,依据基础调查与动态监测数据,结合适宜底播增殖种类的生态习性,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增殖种类和养殖容量,开展菲律宾蛤、四角蛤等滩涂贝类生态护养,和牡蛎、海参等种类的底播增殖,移植移栽鳗草、鼠尾藻等海草(藻),发展底播型海洋牧场。根据空间布局和品种类别实施轮捕轮养,发展碳汇渔业。

(三)陆基工厂化养殖

(四)标准化池塘养殖

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的原则,建设循环水、废水处理及智能监测系统配套的拟工业化生态型渔业生产基地,新建和改造刺参标准化养殖池塘,发展规模化生态渔业。重点开展底、坡、沟、渠、闸等基础设施改造和修整,完善路、桥、涵、电、机等配套设施以及物联网等智能配套设备,促进和保障水产养殖良种、良技、良法的应用和推广,全面提高渔业规模化、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水平。

(五)休闲渔业建设

大力发展以观光、垂钓为主要方式的休闲渔业基地。依托广利岛的地理优势,整治修复岛体和岸线,合理布局市政配套设施,发展集垂钓、娱乐、餐饮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在广利港至沿海滩涂区域,构建海岸休闲观光带,推出“观海景、购海产、食海鲜、玩海钓、戏海水、行海路、品海情”等系列休闲活动,打造滨海旅游胜地。依托养殖网箱,建造综合性渔业平台,发展近岸船钓、平台钓等特色海钓,扶持建设休闲海钓基地,加强钓场“鱼、礁、岸、船、服”配套建设,探索海洋牧场与休闲渔业结合的经营模式,推动渔业与旅游等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二、淡水养殖区

淡水养殖区规划面积45.80平方千米,占规划淡水总面积的27.04%。

(一)标准化池塘生态养殖

坚持开发与配套并重原则,对现有“上农下渔”区域基础配套进行完善提升,在增加渔业生产能力的同时,拓展稳产优质粮田面积,逐步建成环渤海地区“以渔改碱”开发利用示范区。

(二)藕渔综合种养

积极引导开展藕渔综合种养,推广藕-鱼、藕-虾、藕-鱼-虾、藕-蟹-鱼等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提高藕渔综合养殖整体水平,稳步扩大藕渔综合种养规模,提升藕、鱼产品综合品质及种养总体经济效益。

(三)休闲渔业建设

在六户镇、文汇街道、辛店街道等适于开展标准化池塘养殖的区域、非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库,结合休闲农业建设,重点发展华林庄园、史口路路通、胜阳垂钓园等休闲度假园区,打造一批集垂钓、观光和体验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基地。

一、建立领导协调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对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功能区的管理,做好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和工作到位,严格落实各功能区管理要求,确保规划落地生效。

二、加强部门协调合作。加强规划实施的统一指导、协调和监督,建立部门间的综合协调合作机制,与发展改革、财政、环保、旅游、港航等部门按照法定职责,落实规划,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把规划发布、实施情况列入对政府各部门的考核内容。

三、完善渔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争取中央、省级和市级财政对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水产养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积极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搭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金融信贷、上市融资和票证融资为主体,以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为补充,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并重的多元化投资模式,增强渔业发展后劲,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区域统筹”的政策体系。

一、加强用途管制。严格限制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用途的行为,不得新建及改扩建规划范围外的养殖项目。在非禁养区、本规划因限于规划规模、调查偏差未能列明的已养水域滩涂,除非法律法规明确禁止,都可从事水产养殖生产,达到规模要求,规划调整时标明为养殖区。其它生态保护或工程建设项目等占用规划内养殖水域滩涂的,必须征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按照有关要求对规划进行修订后实施,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补偿。

二、建立规划修订机制。区渔业管理部门要随时掌握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对水产养殖的新要求、渔业发展的新需求等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修编基础信息,及时报请区政府对《东营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进行修订,经区政府批准后,方可开展修订。修订内容征询有关部门意见,按照规划审批程序报批。

三、落实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按照《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办法》的规定,加快推进国有、集体水域滩涂确权登记工作,业务主管部门要规范审核程序,严格按照规划范围发放《水域滩涂养殖证》,要与海域使用权证书、渔业用海相协同一致,依法落实水域滩涂使用者的承包经营权,保护承包人合法权益。

四、加强水域滩涂养殖用途监管执法。渔业监管执法机构要协同有关管理部门,做好禁养区养殖户清退和废弃设施清除工作,共同做好禁养区监管。加强日常巡查,按法律规定严厉查处无证养殖和超过规定范围养殖行为。严厉打击破坏合法养殖的行为,构成犯罪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保护养殖者合法权益。

一、加强养殖污染防控。组织制订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建立和完善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建立养殖生产安全控制标准体系,严格控制饲料中抗生素、激素、铜、锌以及铬、砷等重金属物质使用量,开展养殖排放监测工作。建立水产养殖业污染环境监测技术标准体系,制定重点水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为养殖产业发展提供优良生态发展空间。

二、恢复渔业资源。大力实施“增殖放流”和“放鱼养水”公益性行动,科学确定放流品种和规模,以财政资金为主导,创新活动方式,把这项公益性活动做实做大,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力,组织社会环保爱心企业、人士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共识和合力;加强海洋牧场建设,控制养殖密度和养殖面积,严格禁渔期管理,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

三、加强水域滩涂保护建设。强化生态红线管控作用,严禁破坏水域生态系统功能的开发建设项目;强化水域生态保护,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统筹陆海环境整治,保护和修复水域生态系统。

一、积极宣传。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宣传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及时将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依法向社会公布,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提高公众意识,做好舆论宣传,为规划落地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力量,拓宽和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渠道,接受公众监督。依法治渔,依法兴渔的观念深入人心,增强从业者的法治意识、生态意识,营造健康有序的水产养殖发展环境,推动我国由水产养殖大国向水产养殖强国的跨越。

二、加强培训。加强对各类渔业经营主体的技术培训,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强质量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提高生态、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水平,保障养殖尾水在养殖区内进行生态净化,达标排放,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三、健全基层渔业服务管理队伍。整合区渔业技术推广、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渔政执法等力量,建立统一协调的基层渔业管理服务队伍,建立各类渔业经营主体台账,直接面对群众,打通技术推广、质量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THE END
1.海水淡化膜法原理对进料海水进行预处理,去除悬浮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然后通过高压泵加压后进入膜脱盐设备,产生的中间淡水产品进入后处理设施(根据淡水的不同用途选择,如对于饮用水,需要pH调节和氯化杀菌设备),并精制成最终产品淡水。而浓盐水从膜脱盐设备中排出或重新进入原水进水出再次进行过滤处理。 http://www.stllvmo.com/wenti/1650.html
2.游泳池盐氯发生器消毒系统隐形眼镜护理液的浓度(氯化钾) 6000 ppm,这是对眼睛无刺激的含盐量,而医院输液盐水的浓度 9000 ppm,是由静脉输液到血管里的含盐量。由此可见,泳池水中所放入的2500-4000ppm的食盐后的池水含盐量与人体的含盐量是平衡的,而且实践表明,人在游泳时感觉舒适,且游泳后补充生理盐的量极少。https://www.chinaxdsb.com/article/17605.html
3....片冰机盐水式制冰机混凝土降温块冰机分为淡水块冰机与海水块冰机之分,但是淡水块冰机需要加入一定比例的盐水,需要低于海水的浓度,我们块冰机中加盐的目的就是使冰片更容易形成,提高片冰的质量,让冰块看上去大小更合适,视觉效果会更好,冰块容易脱落、降低设备电力损耗,但是块冰机需要加盐的原因是什么呢?以及块冰机需要加盐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你...http://www.zxshare.com/
4.真空式海水淡化装置所产淡水含盐量过高的主要因素有真空式海水淡化装置所产淡水含盐量过高的主要因素有_。①蒸发量过大②盐水含盐量太大③冷凝器泄漏④缸套水出口温度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你可能喜欢 若问题有解,A*算法终止时不一定找到最优解。()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装配图标注的尺寸应该是加...https://m.ppkao.com/wangke/daan/ae57f08b178e4633aeaceccebaf61627
5.大辽河口盐淡水混合和水交换特性数值的研究.pdf文档全文免费阅读...盐淡水混合是河口区水流 特有的运动现象,驱动着盐度的纵向输运,是盐水向河流上游入侵的内在机制; 伴随着盐水与淡水垂向上的混合运动,混合水体在水平向上进行交换与更新。潮 汐与径流此消彼长的变化过程为河口水域水体的混合与交换过程提供了动力背 景,水体交换引起的盐淡水混合使得河口区盐度差异更加明显。因此,研究...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1230/32301798.shtm
1.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鱼类繁育鱼类人工繁殖场要建设水质分析及生物检测室,配备相应的实验人员,以及生物观察和水质分析设备。如对用水的溶解氧、pH值、盐度、氨氮、硫化氢等进行监测;对生物样品进行解剖和显微观察。 2、电力设施 应根据鱼场电力的使用总量估算配置变压器,保证取水、充气、加温和办公、生活等有充足电力,同时配备柴油发电机,以便应急使...http://www.yc6318.cn/qgm/aritcle19244.html
2.三沙各岛礁相继建成海水淡化设备,缓解淡水之急中国政库澎湃新闻三沙设市至今,三沙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为各岛礁居民补足淡水。有人居住的岛礁相继建成一个个海水淡化设备,助无数树苗成活;岛礁上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变成清水,循环利用后能浇灌花草。曾经岛礁之上“淡水少”“吃水难”的问题迎刃而解。 军民曾饱尝缺淡水之苦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31534
3.重庆反渗透设备纯化水设备原水处理品牌:名膜用途:净化水设备 官方咨询电话:13627672128 023-81691375 反渗透设备的工作过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启动、运行、停机和低压冲洗。 ①启动阶段。就是反渗透装置由停机状态向正常运行状态的过渡,实际上是对反渗透系统的冲洗过程,即将RO装置充满水,排除空气,排放不合格的淡水。冲洗时间一般为60s左右。 https://china.guidechem.com/trade/pdetail21875332.html
4.新成果本发明方法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通过将轮虫及轮虫饵料分别进行混种培养,可有效解决淡水轮虫单一培养时对培养条件要求苛刻的难题,在不需要特殊设备的情况下,在室内或室外只要具备塑料桶和充气设施即可在鱼苗生产季节进行淡水轮虫的培养。本方法不受设备和场地限制,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的特点。 6. 一种利用生物饵料室内...https://www.zjfish.org/xjsxcg
5.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发展(精选十篇)泰国在采用纳米材料对水池中的虾养殖系统进行了水质净化,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纳米能量水处理系统是当前国内外最先进的综合性设备, 对于消毒杀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2.3 改进养殖水池的设计 改进养殖水池的设计是净化水体技术物理方法中的根本方法。在改进养殖水池的设计过程中, 诸多专家学者都采用了不同的试验...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0zu341.html
6.水产养殖实习总结工作总结另外,在大部分的北方淡水养殖区,多以传统的养殖品种为主体,这些养殖品种的数量多,这样在价格上就会降低。同时,在选择养殖品种时,单纯只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很少考虑当地的自然情况与资金、设备、销路等供应因素,育目的投资的后果严重。 1.2 淡水养殖饲料的配合...https://www.meiweny.cn/aiqing/wangluoaiqing/161966.html
7.小型海水淡化设备,0.25吨每小时海水淡化系统中国浙江宁波水处理设备苦咸水淡化装置:反渗透系统,食品行业纯水,纸业电厂锅炉用水超滤预处理,电厂脱盐水,医药行业纯水,一体化净水器,离子交换软化系统,河水净化软化系统,过滤给水系统,地下水净化系统。 二、苦咸水淡化简述 苦咸水淡化设备适用于高盐碱地区和海水倒灌地域,采用美国进口的反渗透膜元件,国产优质的压力容器,及德国进口...https://wap.21food.cn/product/detail5877532.html
8.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医学实验室设备竞争性谈判盐度:涵盖从淡水到高盐水的盐度测量 温度:支持广泛的温度测量范围,并具备自动和手动温度补偿功能 分辨率:具备高分辨率自动分档功能 精度:测量结果具有高精度 校正功能:支持多点校正,内置标准液库,并允许自定义标准液 数据存储:支持大容量数据存储,并符合实验室规范(如GLP) ...https://ynjgy.com/newsweb5/110464
9.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授奖项目(基础类)高校科技98-025 海洋与淡水环境中纤毛虫原生动物的基础生物学研究 青岛海洋大学 宋微波 王梅魏军 徐奎栋 98-026 海态监测分析雷达的研究 武汉大学 侯杰昌 吴世才 杨子杰 邱昌熔 文必洋 石振华 吴庆麟 管荣生 王淑融 张继征 98-027 硫化床燃烧的气动力、传热和N2O生成机理研究 华中理工大学 ...https://www.edu.cn/ke_yan_yu_fa_zhan/gai_kuang/zheng_ce_fa_gui/ke_ji_jiang_li/200603/t20060323_3711.shtml
10.凯源反渗透苦咸水设备制造工厂,大型纯水设备厂家,定制水处理设备全自动地下水处理设备(高盐水) 本装置专业为高盐水处理设计,原水一般为高盐碱地区地下水,工业高盐水浓缩等,TDS原水为2000-20000ppm脱盐装置处理。适合西北地区或沿海地区地下水为亚海水的地区客户使用。其反渗透系统脱盐率为97%以上,净化处理后可用于生活用水。有效解决西北地区用水短缺的情况。节约用水健康用水。 http://www.gdkywater.com/page6?product_id=265
11.盐水式块冰机直冷式块冰机淡水片冰机大型碎冰机上海冰玛制冷科技有限公司主营盐水式块冰机,直冷式块冰机,淡水片冰机,大型碎冰机,商用管冰机等,性能稳定,价格公道,售后服务完善.https://www.shicema.com/
12.去离子水设备水处理设备去离子水设备 去离子水设备,什么是去离子水设备?经常有客户咨询什么是去离子水设备,他们知道自己的...黄瓜中的水分子进入盐水溶液的过程就是渗透过程。如果用一个只有水分子才能透过的薄膜将一个水池隔断成...这些离子交换膜是不允许水穿过的,因此,它们可以隔绝淡水和浓水水流。 离子交换膜和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https://www.hvacr.cn/Sells/2099346.html
13.扎根高浓度盐水电渗析工艺辽宁易辰膜添绿工业水处理,电渗析技术...国内对浓盐水的处理一般采用回流法和蒸馏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处理量小、能耗大、成本高。与此同时,未经处理的浓盐水直接排入市政管道或直接倾倒大海,不仅对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还可造成大量水资源和矿物质的浪费。 目前对浓盐水浓缩零排放的电渗析技术(ED),该技术可以使浓盐水中淡水的回收率达到80%以上,极大的...https://www.hbzhan.com/news/detail/121186.html
14.润德澳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放与再利用海水淡化设备现在应用非常广泛,近几年,海水淡化厂数量急剧增加,大量浓盐水被直接排入海域,导致受纳海域盐度升高。如果海水盐度过高就会形成“死海”。 目前主要海洋污染物仍是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但就目前淡水匮乏程度和海水淡化发展速度来计算,未来海水淡化中的浓盐水直排如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部分流通差的...https://www.rda99.com/mobile/articles/rdahsd131.html
15.湿地的十大功能和作用,了解一下05.补充地下水,防止盐水入侵 我们平时所用的水有很多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而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从湿地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同时,沼泽、河流、小溪等湿地向外流出的淡水限制了海水的回灌,沿岸植被也有助于防止潮水流入河流。如果湿地受到破坏或消失,就无法为地下蓄水层供水,地下淡水资源...https://www.visitbeijing.com.cn/a1/a-XE4CB5A886E87379D3A9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