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池塘淡水养殖产生的废水存在着污染环境、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产生过多鱼虾病害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养殖效益。本文探讨了对池塘养鱼废水进行科学处理的底排污治理模式,从池塘构造、排污系统、生态净水、尾水过滤沉淀等角度分析主要系统构成和日常管理要求,为池塘养鱼水体形成良性循环提供理论借鉴,提高池塘养鱼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底排污技术
底排污技术是指在养殖的池塘中于池塘底部修建排污孔,并且在池塘周边建设排污井和沉淀过滤池,主要作用是对池塘底部环境进行改善并有效处理废水,实现池塘水体的循环利用,提升水体利用效率而减少养殖成本支出。以底排污技术为基础,完善各项设施构造,加强对鱼粪残饵的高效收集,将各种养殖废弃资源应用到其他农业或养殖中,实现经济绿色健康持续发展。
二、池塘底排污生态治理模式构成
(一)池塘构造
底部排污池塘的建设要与池塘养殖场主体建设保持一致,根据地形和养殖鱼类的品种来确定池塘面积、形状以及深度。池塘建造选择背山向阳,鱼池长方形,东西走向,长宽比3:1,鱼塘底部锅底形,坡度0.2%-7%。鱼池面积667-2000m2,面积过大,管理困难。面积过小,容易出现死角,不利于水体循环。池塘底部设置3个排污孔,具体为砖混结构漏斗状排水口,设置拦鱼网、排污竖井、抽水泵,还要集中建造三级过滤沉淀池,在排污孔、排污竖井、沉淀过滤池之间都埋设300mm直径的PVC排水管确保相通,还要为池塘配备足够的增氧设备,包括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等,保证水深控制在1.5-1.9m。最后底排污系统建造过程中应防止带水安装,避免因为落差太高达不到建设要求影响排污系统的实际污水排放效果。同时整个排污系统的安装,需要先对池塘进行清塘,在池底最低处进行系统安装,再完成排污管埋设和排污口修建等工作,其中底部的排污口所处位置应为池底最低处,方便集污。
(二)鱼粪收集
(三)生态净水系统和鱼粪发酵
鱼粪分离装置中首先进入的是养殖尾水,上部清水经两级净化池中的浮游动植物、鲢鳙鱼、虾蟹、底栖动物等形成食物链,对水质进行初步净化。之后再借助循环泵进行水流回抽到池塘,对养殖水实现循环利用。在固液分离装置完成鱼粪和水的分离后,得到的肥水还需要进入到生态沟渠中,被其中的水生植物以及微生物进行充分吸收,完成有效利用。末端需要和两级净化池连接通过过滤坝进行连接,最后再到漏斗池塘中完成重复回抽,实现污水零排放。经过固液分流装置得出的鱼粪还需要通过管道直接进入到沼气发酵池中,完成厌氧发酵,得出的沼气可直接应用于厨卫和发电,满足养殖场运行需求,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另外一些排污后产生的养殖废弃物还可以利用滴灌系统进行处理,其中上清液能够用于水生蔬菜的滴灌和树木农田的灌溉,鱼粪堆积进行腐熟可直接作为农家肥。
(四)三级过滤沉淀池结构
沉淀过滤池采用砖混结构,主要由过滤池和蓄水池两部分构成。其中蓄水池底部和排污管的出水口需要保持相通,由水泵抽水到过滤池内。还需要在过滤池表面安装栅板,并用孔进行相连,水因为抽水泵的压力自下而上流动,经过栅板进入到沉淀池中,而残饵和鱼粪则会被栅板阻挡在池底。过滤池中上部还会设置相应的尾水上清液排水管,并将排水管和池塘的环沟系统相连通,对环沟实施微生物净化,确保进入到池塘中的清水符合养殖要求。在每次排出养殖尾水后,需要在各级沉淀池中进行逐级处理,以微生态制剂EM菌为手段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并培养有益细菌。利用过滤沉淀池对养殖尾水进行水质科学处理后,再将其排入到生态环沟中实施自然净化,最后供养殖池使用,实现池塘养殖的生态环保。
三、池塘养鱼废水底排污生态治理模式管理技术
(一)日常管理
(二)加强重点部位水质监测
每日更新
28个现代化海洋牧场攻关品种将首次集体亮相第五届水产种业博览会
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5年位居世界第一
广东再添7个国家水产新品种
2024年全省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培训班(第二期)在肇庆举办
2024年10月广东省水产养殖重点品种监测简报
农业农村部召开推进渔业现代化部署会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
广东首个!“格盛1号”海洋牧场装备有了“身份证”
2024年全省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在梅州举办
2024中国水产品大会在北京圆满落幕
活动专题
重点推荐
花鲈育苗实现技术突破,开创现代化海洋牧场新模式
2024年10月广东省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分析简报
水产种业第一盛会再启航!11月22-24日与你相约广州南沙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二届一次会员大会在广州召开
广东省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宣传片
关于公布2023年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实验室能力比对结果的通知
2023年全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座谈会曁第三届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广东省省级水产良种场建设暨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建设推进会圆满召开
全省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推进会成功举办
2022年10月全国水产养殖疾病预测预报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关于公布2022年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结果的通知
“东涌渔稻模式”要在珠三角鱼塘率先开花,两年扩增1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
华南沿海咸淡水地区罗非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
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有关专项实施方案》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通知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点赞鱼菜共生模式
稳了!养殖分“两条腿”走,病害防控“两手抓”,700亿的鳜鱼产业你心动了么?
广东省海水种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惠州举行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高庆营调研中山市澳洲淡水龙虾产业发展情况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让程村蚝焕发新活力
崔和:国际虾价呈下跌趋势!我国扩大海产品进口形势不会改变!全球对虾贸易供给现状分析!
于秀娟副站长一行莅临我会指导工作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秘书处一行人到访广东五龙岗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秘书处一行到龙胜省级鲻科鱼类良种场调研
“DO-NTP干就对了!”科学用药、减量用药!林蠡提出水产养殖绿色防控两个创新概念
咨询服务:020-34466381|合作服务:18620920190|会员服务:020-34466381
地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邮编:51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