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养殖网箱水质6参数监测浊度太阳能

该方案通过在海洋养殖网箱中布设一系列水质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关键水质数据,并通过无线传输和智能算法进行分析和预警,确保水产养殖环境的良好水质,提升养殖效益,预防潜在的水质污染风险,保障水产资源的安全和健康。1.监测目标该方案的主要监测目标是实时监测海洋养殖网箱内的水质变化,确保养殖水体的环境质量满足水产养殖的需求。监测的核心水质参数包括:

水温水质pH值电导率溶解氧浊度叶绿素A浓度

2.需求分析随着海洋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质的变化对养殖环境和水产健康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水质监测手段常常依赖人工巡查,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因此,亟需通过智能化、水质实时监测系统来提高水质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确保养殖区内水质处于适宜范围,减少水质波动对养殖生长和健康的影响。

3.监测方法

4.应用原理该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将不同类型的水质监测传感器和无线数据传输设备结合,通过云平台或本地服务器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系统通过监测的6个水质参数,能够实时反映水体的生态状态,并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自动预警,为养殖管理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水质信息,支持科学的养殖决策。5.功能特点

6.硬件清单

水温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体的温度变化,帮助评估水温对养殖环境的影响。水质pH传感器:监测水体的酸碱度,确保水质在适宜范围内。水质电导率传感器:监测水体的盐度,反映水体中的溶解物质浓度。水质溶解氧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中的溶解氧含量,确保水生动物的生长需求。水质浊度传感器:监测水体中的悬浮物含量,评估水体清澈程度。水质叶绿素A传感器:用于监测水体中的藻类浓度,反映水质的富营养化程度。无线采集主机:将各项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汇总和无线传输至云端或本地系统。太阳能供电系统:提供设备持续运行所需的电力,确保系统在海洋环境中的稳定运行。

7.硬件参数

设备

参数

水温传感器

测量范围:-30°C至+85°C

pH传感器

测量范围:0-14pH

电导率传感器

测量范围:0-2000μS/cm

溶解氧传感器

测量范围:0-20mg/L

浊度传感器

测量范围:0-1000NTU

叶绿素A传感器

测量范围:0-400μg/L

无线采集主机

通讯协议:Wi-Fi/LoRa/4G

太阳能供电系统

功率:30W,电池容量:20Ah

8.方案实现

数据采集与传输:各个传感器通过采集主机进行数据采集,主机将数据通过无线通讯传输至数据存储平台。数据存储与分析:所有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云平台或本地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存储、分析、统计和报表生成。远程监控与管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Web或移动应用随时查看监测数据和报警信息,做出及时反应。预警与自动报警:当某项水质参数异常时,系统会自动触发报警,及时通知养殖管理人员。

9.数据分析

趋势分析:根据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趋势分析,评估水质变化的长期趋势。问题识别:通过数据比对与分析,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水质异常情况,提前发现潜在风险。环境优化建议:基于数据分析,系统提供改善水质的操作建议,比如调整水流、加氧等措施。

10.预警决策

实时报警:当水质参数超出设定阈值时,系统自动触发报警。多级报警机制:设定不同级别的报警响应策略,如温和报警、紧急报警等,保障养殖管理人员及时响应。数据驱动决策:基于数据分析结果,系统可自动生成建议措施,协助决策者进行水质管理。

11.方案优点

高效监测:实现对海洋养殖水质的全面、实时监控,确保水质稳定,提升养殖效益。远程管理: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控,养殖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管理水质情况,减少人工成本。太阳能供电:采用太阳能供电系统,减少了海洋环境中电力供应的不稳定性,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智能化分析:系统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和预警,能够提前识别水质变化,避免潜在风险。

12.应用领域

海洋水产养殖:适用于海洋网箱、海洋养殖池等水产养殖环境的水质监控。水质管理:可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生态环境保护:为水域生态监测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助力生态环境保护。

THE END
1.2024年11月20日供水水质公布水质信息便民动态信息1.色度:<5; 2.嗅和味:无; 3.肉眼可见物:无; 4.pH:7.10; 5.水温:21.2; 6.浊度:0.142; 7.水中余氯:0.66mg/L; 8.高锰酸盐指数: 0.62mg/L; 9.总大肠菌群MPN/100ml:未检出; 10.耐热大肠菌群MPN/100ml:未检出; 11.菌落总数CFU/ml:未检出; 12.大肠埃希氏菌MPN/100ml:未检出.源...http://www.fjax.gov.cn/zwgk/bmdtxx/szxx/202411/t20241121_3107383.htm
2.水产养殖用水和排放的水质标准目前施行有效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本标准适用于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越冬场、洄游通道和水产增养殖区等海水、淡水的渔业水域,即所有的养鱼水体区域,当然也是池塘内养鱼用水的标准。 表1 渔业水质标准 mg/L(毫克/升,下同) ...http://www.zzyashiba.com/t-xw/51.html
3.《盐碱地水产养殖用水水质》《长牡蛎》《中国对虾》国家标准审定...4月1日,《盐碱地水产养殖用水水质》《长牡蛎》《中国对虾》3项国家标准审定会在上海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该审定会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及渔业渔政管理局委托,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同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养分技委”)共同承办。全国水产...http://www.ysfri.ac.cn/info/1107/38761.htm
1.养殖水质检测多少为正常(水产养殖水质检测标准参数表)针对不同的养殖模式,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水质管理办法,虽然很多基础理论和方法是相通的,但是管理的侧重点却不尽相同,我们暂且按着是否需要人工增氧作为标准来划分一下养殖模式:一是不需要人工增氧、就依靠光合作用和空气溶解作用来提供氧气的养殖模式,比如淡水大水面增https://www.szjcyq.cn/jishu/192.html
2.渔业水域环境调控一、养殖环境 为确保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环境的总体要求:水源充足、有进排水系统、电路通畅;养殖区周边345公里内无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等污染源;水质、底质应符合相关标准,环境条件满足养殖对象生产要求。 二、渔业水域 (一)水质 一般应符https://www.lboclvlct.cn/tu-pian-zi-xun/360019.html
3.水质污染分析评价(精选十篇)根据项目计划是以调查评价养殖水域水环境功能和保护水环境为目的,因而采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1]中的Ⅲ类限值(适用于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作为评价标准值(表2)。 (单位:mg/L) 2.4 评价方法 (1)单因子评价法 单因子评价指数:Pi=Ci/Si(式中Pi为单因子评价指数,Ci为水质参数实测值,Si...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za1105k.html
4.水产养殖氨氮标准是多少?养殖水质标准养殖水质标准: 1、温度。十八到三十五度为正常温度,二十五到三十二度为最适宜生长温度。 2、 PH值。六点五到八点五,低于六点五肥效不能正常发挥优势,氨氮、硫化氢等毒性会增大。 3、盐度。百分之零到百分之一,盐分过高会影响淡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 http://www.gq17.cn/mobile/news/show-14964.html
5.水产养殖亚硝酸盐的危害(水质亚硝酸盐检测国家标准)养殖水体内由于定期的使用消毒药剂,把有害的和有益的细菌通通杀灭,氧气的供应不足,常常造成硝化过程受阻,这就是水中氨氮和亚硝酸含量高的主要原因,由于氨氮的转化速度较快,因此亚硝酸盐的问题最为突出。温度对水体硝化作用也有较大影响,硝化细菌在温度较低时,硝化作用减弱,造成亚硝酸盐积累。亚硝酸盐中毒一直是养殖...https://www.swdxjcy.com/hyxw/114.html
6.国家水质检测标准有哪些(水质检测指标有哪些)水质检测主要是指对水资源进行监测,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存在于其中的有害物质、污染物质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的数据对水中的污染物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对水质进行一个评价,得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水质检测中有很多参考数据,主要是针对不同的情况和用途进行监测。现在我国的https://www.cnszyq.com/hydt/182.html
7.《池塘科学养鱼实用技术》第一章池塘规划设计二池塘工程...水产养殖场的取水口应建到上游部位,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防止养殖场排放水流入进水口。水质对于养殖生产影响很大,养殖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规定。对于部分指标或阶段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养殖水源,应考虑建设源水处理设施,并计算相应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运行,成本。https://njsw.cbg.cn/show/5937-131511.html
8.(1)中国水科院发布的《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全文一、系统模式 根据水产养殖场的规划目的、要求、规模、生产特点、投资大小、管理水平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养殖场的建设可分为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等四种类型。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养殖场具体情况...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848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