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2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26个水产新品种,三倍体长牡蛎“前沿1号”便是其中之一。
“前沿1号”的成功培育也将有力推动国内高端牡蛎市场的发展。“前沿1号”与传统二倍体牡蛎相比有何特色?有着怎样的育种故事?通过新品种认定之后,前沿种业又会有哪些新规划?
累代养殖普遍
二倍体牡蛎种质退化日趋严重
近年来,牡蛎养殖产业已呈现蓬勃发展趋势。据统计,牡蛎养殖产量已占到我国贝类总产量的36%,海水养殖产量的25%,世界牡蛎养殖总产量的80%。
但牡蛎产业发展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国际市场占比较低,对标国际牡蛎价格偏低,高端产品匮乏;牡蛎品质受季节影响较大,且存在以夏季大规模死亡为代表的批量死亡问题;传统的二倍体牡蛎由于累代养殖,种质退化现象日趋严重,逐渐呈现个体小型化、生长速度慢、出肉率低等现象,养殖效益逐年下降等。这也是以前沿种业为代表的一批企业致力于打造三倍体等多倍体牡蛎品系,以期带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原因所在。
值得欣喜的是,在国家种业振兴的大背景下,以企业为经营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正在完善,国内水产种业阵型企业、育繁推一体化优势种业企业将进一步承担起育种研发与产业推广应用的重任,为现代渔业提供更多优良养殖品种。
十余年育种
“前沿1号”终破茧成蝶
据郭希瑞介绍,长牡蛎“前沿1号”是通过细胞工程、定向选育及杂交等多种技术相结合育成的水产新品种,其关键是四倍体父本的倍性稳定性和父母本群体性能的提升。2011年,研发团队从青岛海域收集长牡蛎野生群体作为基础群体,开始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开展三倍体的诱导,进一步在三倍体的基础上自主制备四倍体后,并逐步构建四倍体父本群体和二倍体母本群体。据了解,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母本相比,14月龄壳高提高15.4%、体重提高16.8%;与父本相比,14月龄壳高提高20.2%、体重提高22.4%;三倍体倍化率为100%。适宜在我国黄渤海区域水温5~28℃和盐度20~35的人工可控的水体中养殖。
“四倍体是一个全新的倍性存在形式,初期具有一定的不稳定,需要多代选育才能形成稳定的遗传。”郭希瑞直言,在研发前期,多倍体诱导实验和四倍体亲本保种都是需要重重突破的难关,经过了这十多年的群体选育,“前沿1号”的四倍体父本群体、母本群体均具有性状优良稳定且遗传多样性高的重要特征,“经中试推广养殖,‘前沿1号’也得到了广大养殖业户的高度认可,成为牡蛎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性养殖品种。”
事实上,创立于2016年的前沿种业,其进行育种研发已长达15年。据郭希瑞介绍,早在2008年,前沿种业公司股东之一青岛亚特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着手建立国内自主研发团队,开始国内本土牡蛎品种的新型多倍体制种技术研发。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与实验,自主研发团队突破育种技术瓶颈,开发出新型多倍体制种方法,并获得多个基于国内本土主养牡蛎品种的多倍体种质,获得了三倍体牡蛎规模化生产技术。
“2016年前沿种业成立后,也开创了我国三倍体牡蛎的商业化生产。”郭希瑞表示,三倍体牡蛎是一个具有突破性的、优良的养殖品种,既可提升产品品质,改变了国内高端牡蛎市场没有国产牡蛎的历史,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夏季销售空窗期问题,使牡蛎由“季节性”产品升级为全季产品,带动餐饮、加工、生鲜电商等关联产业发展。
量价齐升
三倍体牡蛎促产业提质转型
作为四倍体牡蛎和二倍体牡蛎杂交的新品种,“前沿1号”在养殖端和消费端的表现均不俗。
优质的苗种是水产品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因为多了一套染色体,三倍体牡蛎具有许多二倍体牡蛎所不具有的生物学特征。”郭希瑞表示,从养殖户层面来说,三倍体牡蛎生长速度更快,能增速30%-80%,亩产量也能同比增加30%-80%;半成品价格从0.8元/斤提至1.5-2.1元/斤左右,成品市场售价由1.8-2元/斤,增长到现在的7-12元/斤;高端牡蛎则可以达到十几块钱/只。“量价齐升”,使养殖效益实现明显飞跃。
另外,对于消费者来讲,吃到的牡蛎口感会更加肥美。郭希瑞指出,在夏季繁殖期,三倍体牡蛎糖原含量显著高于普通二倍体,能有效解决牡蛎夏季产卵后口感变差的问题;同时可实现全年上市,让消费者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肉质肥满的牡蛎。可以说,三倍体牡蛎的推广应用在推动牡蛎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品种认定后,前沿将进一步完善‘育繁推一体化’的产业生态体系,继续在产业主养区布局良种繁育和推广基地,增强三倍体良种稳定的供应能力。”郭希瑞说到。
据悉,前沿种业现有苗种扩繁基地57家,养殖示范基地36家,实现了牡蛎主产地全覆盖。2021年,前沿种业三倍体牡蛎苗种产量10.3亿片,养殖规模达90万亩,占北方牡蛎养殖70%左右。2022年,前沿三倍体牡蛎苗种供应量再次提升,现已完成供应近14亿片。
“水产种博会是一场高规格、专业化、国际化的行业盛会,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科技创新成果,是企业重要的宣传推广、转化应用的窗口,也是行业交流碰撞的专业展会。”郭希瑞对于即将召开水产种博表示非常期待。他透露,本次种博会前沿将携带5大核心四倍体种质和多款优质三倍体种苗参加此次展会。其中就包括我国第一个三倍体牡蛎国审水产新品种-长牡蛎“前沿1号”,已中试养殖的福建牡蛎三倍体“前沿2号”、杂交牡蛎三倍体“长福1号”、黑壳色三倍体牡蛎等品种,并首次推出熊本牡蛎三倍体新品系。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南方农村报记者熊亚琴
地点:广东汕头
一、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办单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社
承办单位: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大国渔业
战略合作单位、联合承办单位、协办单位、支持单位、直播/晚宴等系列冠名单位等,火热招商中,欢迎优秀企业合作
支持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网、农民日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等媒体
二、活动主题
·食尚牛蛙·千亿产业·
三、活动亮点
产业化。这是一场牛蛙全产业链大阅兵,汇集种苗、饲料、动保、养殖、加工、消费等产业链条的企业,充分展现完备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标准化。这是一场关于牛蛙绿色养殖标准化大讨论,产、学、研、政、媒齐聚一堂,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牛蛙养殖生态化改革,引领牛蛙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实现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品牌化。这是一场牛蛙市场品牌大营销。牛蛙成为当代人餐桌上的“新宠”,快速发展的牛蛙餐饮市场吸引了众多品牌入局。牛蛙餐饮品牌纷纷在品牌故事与特色元素上发力,依靠品牌文化内核引发消费者的认同感。
食品化。这是一场牛蛙预制菜大汇演。牛蛙精深加工不断发展。站在预制菜的风口,随着无损冻蛙等技术的迭代更新,牛蛙预制菜工艺的不断提升,精深加工将成为牛蛙产业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四、主要内容
采用“1+1+N”的活动形式,一场主论坛+1大展览(牛蛙全产业链、美食展览)+多项细分活动的形式,参会人数超1000人,参展企业超50家。
1
一场主论坛:牛蛙产业高峰论坛
邀请政府、专家、企业等,围绕牛蛙绿色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开展讨论,输出智慧与力量。
主要议题方向:
1.《2022中国牛蛙产业调研报告》
2.牛蛙养殖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探索与实践
3.牛蛙养殖标准化分析
4.牛蛙养殖投入品市场分析
5.牛蛙主要病害分析
6.牛蛙预制菜前景分析
7.发布牛蛙十大预制菜品
8.发布牛蛙绿色养殖技术规范
9.发布牛蛙产业绿色发展共识
2
一大展览:牛蛙全产业链展览展示
1、全国牛蛙餐饮文化展与美食推介会
2、发布一批牛蛙预制菜(包括现场展示、烹饪)
3、网红/美食家直播牛蛙美食展与现场烹饪(邀请网红/美食家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