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尾水减排向来是行业难题,吴川养殖户大多采用海水精养,治理难度比淡水养殖更大。一年前,吴川金海岸旅游度假区曾因尾水排放导致环境污染,被媒体点名批评。近日,记者来到吴川,发现这里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全市高位池养殖场完成整治,建好的尾水处理设施已投入运行,尾水排放达到“不黑不臭”。
处理前(右)后(左)水质对比
1
迅速出台整治方案
政府补贴养殖户改造池塘
吴川海岸线全长70.02公里,海湾多,旅游资源丰富,位于吴阳镇的金海岸旅游度假区有“中国芭提雅”之称。
每天早上7点,吴川市吴阳镇村干部陈炳章都会来到金海岸,开始一天养殖尾水处理的保洁工作。从去年开始,陈炳章和几个村民一起受聘成为金海岸的保洁工作人员,每天定时清理垃圾,按照指引加入调水剂,时刻监测水质以随时上报。
2020年8月4日,媒体报道《虾塘废水直排大海金海岸成了黑沙滩》,直指金海岸养殖尾水排放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随后,吴川市农业农村局、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吴川分局及沿海镇街等有关单位,立即全面开展核查整治工作。
2020年8月12日,吴川举办海水养殖培训班,沿海镇街海水高位池养殖户全部参加了培训,帮助养殖户改变传统思想,培养绿色发展理念,增强环保意识。
2020年8月20日,吴川市制定印发《吴川市近岸海域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3个整治目标:一是整治全市234个高位池养殖场,实现尾水达标排放;二是整治2个大型入海综合排污口;三是要清理整治全市近岸海域垃圾。
根据《吴川市近岸海域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方案》,镇政府需要配备海岸线垃圾收集人员,完善保洁清运机制。陈炳章带头和几个村民一起加入了保洁员行列,主要负责将收集的海岸带垃圾转运处理,“保洁人员在虾的生产旺季要三班倒,淡季两班倒,在尾水排放点值班,一般从早上7点开始忙到晚上,一旦发现水质出现问题要及时上报。”
陈炳章告诉记者,除了保洁外,作为村干部,他还要承担动员到户的任务,负责向村民做思想工作。经过培训学习后,虽然村民已经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然而一个养殖场的尾水治理资金少则4-5万元,多的甚至要20万元,对养殖户来说,依然是一笔不少的负担。
2020年8月24日,吴川市决定投入700多万元,对养殖户建造尾水处理设施进行奖补,大大减轻了养殖户负担,提高了整治积极性。在治理过程中,还发动数家养殖户联合参与改造,尽量降低改造成本,为没有条件做尾水处理的养殖户创造条件。
吴阳镇沙角旋村养殖户老黄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奖补具体政策落实后,政府给每个养殖户补贴3万元,起码让养殖户的成本负担减轻一半以上,“有财政补贴,还由政府派人施工改造,立即感觉肩上的负担减轻了”。政策一出,老黄自愿申请改造,前后出资3万元左右,在2020年底就完成了虾塘改造。
2
微生物精准定向调控
整治后尾水达到国家二类标准
2020年8月27日,高位池养殖专项整治工作专班正式成立,吴川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洪海卫担任组长,市委常委陈谋担任执行组长,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力度,沿海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全力推进海岸污染排查整治。
海水养殖减排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这是业界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吴川市农业农村局水产养殖管理与资源保护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寻找到吴川适用的尾水处理模式,这一年来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套应急处理设施建在金海岸,吴川市农业农村局首先投入了10多万元,在吴阳镇建成1个二级应急净化池、1个机械除污设施,1个标准三级净化池,供养殖户参观学习。
随后,吴川“三池两坝”方案被确定下来:如果原有养殖场符合改造条件,就在养殖场选择一个最靠近尾部排水口的池塘进行改造;如果不符合改造条件,则在排水口附近空间新建养殖场尾水处理设施,通过改造排水沙井,将养殖尾水引入处理池。原则上尾水净化处理池占总体养殖面积的3%-6%,集中连片养殖尾水处理池占总养殖面积的1%-3%。
尾水处理池按4∶3∶3比例面积分为3级,深度在1.0~2.0米。第一级是沉淀池,大小比例约占40%,可在池里养殖鲻鱼、蓝子鱼等滤(杂)食性鱼类,主要解决虾、鱼粪便等悬浮物;第二级是生物净化池,大小比例约占30%,必须安装生物毛刷培养微生物,主要是解决总氮、总磷、硫化氢和微量金属等有害物质;第三级是生态净化池,大小比例约占30%,可安装增氧设备,主要是降低COD(化学需氧量)和分解有害物质,氧化微量金属,处理后的养殖尾水排放不黑不臭,水质有明显的改善。
在设计方案过程中,技术难题主要集中在尾水的亚硝酸盐偏高问题。最终,专家团队决定采用微生物精准定向调控,培养和接种硝化细菌,从而解决亚硝酸盐偏高的问题。孙成波介绍,经过治理后,死鱼、死虾及颗粒悬浮物的分离、总氮、总磷、硫化氢和微量金属等有害物质降低,COD降低,最终达到排放水不黑不臭,水质指标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底,吴川市在高位池水产养殖专项整治工作方面总投入超2500万元,全市高位池养殖场已全部整治完成。其中建好尾水处理设施214户,面积8281.01亩;转产15户,面积572.2亩;关停5户,面积376.51亩。建好的尾水处理设施已正常运行。
3
建立长效防控机制
为治理污染提供“吴川方案”
目前,吴川已经完成了全市整治改造,根据设计方案,接下来的维护成本并不高,主要工作包括定期清除一级沉淀池的悬浮物质,处理池塘地膜的修补和维护,和生物毛刷的定期更新等。
为了更好地保持治理的可持续性,专家们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尾水减排和综合处理并重,采用生态养殖模式,鱼虾粪便、残饵池塘原位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轻尾水异位处理池塘压力;二是加强一级沉淀池沉淀物质的处理和利用,通过有益微生物发酵,形成生物肥料,减少资源的浪费。
长期以来,环境污染都是水产养殖面临的老大难问题。相对淡水池塘来说,海水精养池模式由于水体负载重、缺乏淡水等原因,建立生物处理系统有一定难度。吴川市通过“专家智库+实地勘察+大手笔投入”,建立起符合本地的“设施+微生物调控”方式,最终解决了水产养殖尾水处理难的问题。
经过实地考察评估,专家们认为,吴川的治理模式可以作为样本,推广到广东乃至全国。
作者:农财宝典-大国渔业记者黄旭君
热点回顾
大汪子、外塘精养模式随着养殖密度与产量的提升,病害也在不断加剧,养殖模式的升级方向在哪里?
山东东营新建的约1万张小棚养殖情况如何?主要的问题都有哪些,可复制性如何?
无论哪种模式,苗种依然是最为关键的要素,选苗风向有哪些最新变化?
新兴的标大苗模式在北方的应用难点都有哪些?
为了解决北方养虾难题,推动中国养虾现代化进程,作为中国水产行业最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专业媒体,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大国渔业将隆重举办首届中国工厂化养虾大会暨第二届对虾产业链高端品牌论坛,聚焦于北方养虾市场,深入了解养殖模式的演变,为行业寻找转型标杆。
—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中心
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大国渔业
对虾工厂化养殖科技创新联盟
指导单位:
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
中国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
中国渔业协会对虾分会
战略合作单位:
正大集团
联合承办单位:
恒兴股份
海博集团
铭治集团
青岛赛格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安佑集团
协办单位:
比利时英伟水产集团
海南远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南通海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南京轩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淄博通威饲料有限公司
青岛海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广州华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矿泉水冠名单位:
厦门艾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座椅套冠名单位:
中海万弘集团(AO亲虾)
资料袋冠名单位:
海壹水产种苗有限公司
(欢迎更多优秀企业加入)
支持媒体: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大粤网、南方周末、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抖音、快手、新华网、人民网……
10月17-19日
会议地点:
山东东营恒大酒店
—会议亮点—
1、寻找工厂化养虾大王TOP30、外塘养虾大王TOP30
2、搭建政策制定者、监管层与主流企业对话平台,探讨中国工厂化养虾未来方向
4、揭露虾苗行业乱象,寻找中国好虾苗优秀品牌,树立行业标杆
5、打造北方高端对虾苗种、动保、饲料等全产业链对接平台,助推产业升级
6、中国高端虾苗、高端饲料品牌十强
—主要议题—
1、中国工厂化养虾调研报告及未来趋势分析
2、工厂化养虾最新环保政策解读以及尾水排放与热源的解决方案
3、对虾饲料配方与工艺的升级趋势
4、循环水和生物絮团等零换水技术在工厂化上的应用
5、每平方从20到40斤,揭秘工厂化养虾模式的增产秘诀
6、新形势下,对虾产业园运行模式的可行性分析以及未来畅想
7、如何打造一套强大的生物安保体系:检测与病原防控
8、民族种业振兴,中国对虾苗种最新研究进展
9、大汪子与外塘精养模式的养虾痛点与解决思路
10、北方小棚模式的养殖现状以及未来潜力
11、如何挑选一尾合格的虾苗:再谈苗种检测标准
12、督促北方虾苗市场良性发展:杜绝少苗、掺苗、无检测等恶习
—同期活动—
1、2021中国虾业风云榜颁奖典礼
评选中国高端品牌饲料企业(中国工厂化最值得信赖虾料品牌、北方外塘虾料十强、领军企业、新锐企业、品牌力企业、产品力企业、服务力企业等)
评选中国高端品牌虾苗企业(中国工厂化好虾苗、北方外塘好虾苗十强、年度领军企业、年度虾苗品牌、年度新锐品牌等)
评选优秀动保企业(年度动保品牌、年度技术服务企业、年度动保领军企业、年度新锐企业)
评选中国工厂化养虾优秀设备供应商TOP10
评选中国工厂化养虾大王TOP30
评选中国外塘养虾大王TOP30
评选中国虾苗北方优秀标粗场TOP30
2、“环保压力下,探讨中国工厂化养虾的未来出路”总裁思想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