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对于报考专业和职业选择是一头雾水,我们就按照大学的招生专业目录,来一起梳理一下大学里面的文艺理工农医,到底哪一个专业出来的方向是什么?有哪些顶尖的高校可以选择,对女孩子是否友好,希望能对家长有所帮助。
我们今天继续来聊一聊工科专业中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都学什么,就业如何,是不是值得选择: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什么专业: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虽然粮食是农业生产出来的,但要进入我们的口就需要经过各种生产和加工的过程,制作成各种工业成品,然后才能进入零售领域进行销售。
很多人理解为那不就是过去的粮食加工厂类似的工作么?
其实不尽然。我们现在的食品种类是非常丰富的,不仅有粮食粗加工产品,还有精加工产品,比如各种糕点,方便面等,此外,还有各种粮食制成品和农牧产品制成品,比如奶制品,烟酒茶糖等各种食品,甚至是水果,肉类的生鲜运输零售等都可以纳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为什么这些专业也会纳入食品科学与工程呢?因为我们知道,各种粮食要想加工成各种精加工产品和衍生品,就需要专业的机械设备,那么这些机械设备就需要人来研发。粮食要酿酒,酿酒的生产工艺就需要人来控制,乳制品要发酵,要添加各种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等的研究和开发就需要技术人员来研究,同时需要工厂来批量生产,甚至到我们的方便面中的调料包,饮料研发新的添加剂成为新的品种,都是需要专门的研究人员来研发,工厂里就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进行工艺控制进行生产,满足质量需求,而在上市时候,政府也有专业的监测检疫部门来对产品进行质量监控和检测,而现代的存储和物流如何保持生鲜,如何降低成本等同样需要这个专业的人士来做研究等等
所以我们看到食品科学与技术专业不仅仅是我们理解的粮食的加工,生活中只要入口的产品在现代社会都是经过工业化的生产和加工的,而在这个过程中都是需要产品研发和生产,都需要存储运输和销售最终到达客户端的。而民以食为天决定了这个专业的覆盖面是非常大的,也就决定了这个专业的人才需求其实是很旺盛的,基本上在好一点的学校,这个行业的学生想要找一份对口工作是不大困难的。(当然找到工作和找到理想的工作不是一个概念,后面我们会继续介绍)。
所以经常有人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也称为生化环材天坑之一,其实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都学什么?对学生有什么要求?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和薪资如何?: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一级学科,是以食品科学和工程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健康、工艺设计与社会生产,食品的加工贮藏与食品安全卫生的学科。简单的可以讲就是研究食品的一门科学,比如各种微生物和食品的关系,食品的保质与变质,食品添加剂等,然后将这些科学知识运用到食品的生产和加工的工业化领域中。所以看到这样的介绍,就清楚学生要想进入这个行业,就一定要学好化学和生物科学,否则在工作上就会受到很多限制和发挥。
既然是一门工学专业,所以这个报考这个专业的学生同样需要选考物理和化学。而生物学其实是隐含的要考察的。
这个学科的专业方向从招生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
1、乳品工程:
提到乳品工程,很多人会想到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的口号。确实当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时,我们的饮食结构就从吃饱向吃好的方向在转化,所以我们开始追求肉蛋奶的摄取,而奶制品恰恰是最大的一块市场。
我国乳制品消费以饮用奶为主,2020年其销售规模为2507亿元,可以看到这个市场是非常庞大的,而中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真的能达到每人每天一杯奶的程度,那么中国奶制品的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但乳制品市场并非只有一个饮用奶的市场,比如婴儿的配方奶也是非常大的市场,此外还有酸奶,黄油,冰淇淋等各个细分市场,2020年我国乳制品销售规模达到了6385亿,近1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左右。放眼看去,在中国哪个行业能保持这么多年的年均1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呢?
而从未来来看,乳制品在国内的市场空间仍然很大,一方面是随着人口老龄化,液态奶的需求仍然在上升,而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各种新型乳产品和饮料等的市场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所以有预测机构指出,到2025年我国乳制品市场规模将达到8100亿元。
而且从乳产品的产业链来看,不仅仅是只有液态奶的加工厂,从前后端来看,涉及到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所以这个发展非常迅猛的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十分迫切的。
而我们可以看一下国内,在这个领域里面的知名企业也是非常多的。
所以进入一个行业一定要看行业的趋势,如果一个行业发展迅猛,那么也决定着这个行业的人才需求会不断持续,而一个人在这个行业里的发展的前景也是可期的。
另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中国是人口消费大国,是加工制造大国,由于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对人才最紧缺的行业仍然是工业企业。
而工业企业中,最迫切需要的是跨行业的人才,也就是最好是有行业的经验,就是要在行业里积累五年到十年,对行业有清晰的全景的认知,这样的人如果有销售潜力,进入销售领域,或者进入市场领域等,都有更大的潜力,从而未来更有可能走上管理者的角色(不管任何企业,对于管理者的要求都是要懂得企业从生产到营销的方方面面,最好都有岗位积累,否则极其容易不顾企业的现实和行业的现状而犯错误)。
所以还是要强调,人的一生的职业生涯是长跑,短期看起薪,很有可能有些短期缺人的行业会给与高额的起薪,但从长期来看,一个健康发展的行业,能预见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的行业才是令人期待的。
2、酿酒工程:
除了奶制品之外,食品当中消耗量比较大的细分行业就是酿酒行业了。而酒市场是中国非常有特色的一个市场,不仅是白酒行业,红酒以及黄酒等行业都具有非常大的规模。其中白酒的市场规模在五千多亿元,啤酒每年的销售规模超过2000亿元,葡萄酒的销售规模超过100亿元。
所以酒市场虽然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但也是一个比较分化的市场。在这个行业里的企业分化比较严重,比如白酒行业从不同的白酒各领风骚到如今的行业的销售规模逐渐向头部集中,茅台,五粮液等酒规模持续扩大就能看到这一点。
而作为白酒类企业,由于其庞大的销售规模和生产规模,决定了其对于专业的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所以对于酿酒专业的学生,能进入头部白酒类企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在酿酒企业的起薪不会太高,但从平均薪资来看,大部分的工厂是超过了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的。而且从三到五年后看,薪资也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的。
但对于很多毕业生而言,到工厂是一个考验,要从最基层的甚至铲酒糟等工作干起,但对于任何生产制造业企业而言,如果我们羡慕高层管理者股票加年薪的收入,就要踏踏实实从基层干起,没有一线经历,是基本上不会成为高层的可能的。
而对于酒类其它品类而言,产值就要小很多,也就影响着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收入预期。所以选择一个行业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行业规模,只要行业规模在,收入就可预期。
3、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大类,里面其实是包含奶制品和酒制品细分,但由于酒制品和奶制品的行业规模和工艺的特殊性,所以在这个专业基础上衍化出来了上述的细分专业。
但从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来看,这个学科的学生实际上是面向所有的食品加工制造企业来研究:食品加工储藏与运输(粮油加工、制糖工程、发酵工程、冷藏保鲜技术)、
食品营养安全与检测(公共营养、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
食品工程设计与研发(绿色、有机、功能性食品研发、食品工程设计)、
食品品质管理与监督、
食品企业经营管理(食品经销、产业管理、食品物流管理方向)
不同的学校在开设这个专业的时候,重点方向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在发酵工艺,食品检测等方面江南大学,中国农大,南昌大学等很具有影响力,而如果要从到酒厂就业而言,四川轻化,贵州大学会占地利。而在粮食加工和存储企业就业而言,河南工大也是可以考虑的。
而从企业规模来看,在食品类企业中,酒类和奶制品的巨头比较突出,而一般的食品企业规模比较分散,但也出现了如上海梅林,河南双汇,三只松鼠等食品企业上了食品行业的排名榜。
而从收入来看,食品行业作为加工制造行业,本身在加工制造行业中收入水平是排在中等偏上的。这个行业的特点是起薪相对比较低,但行业的需求也十分旺盛,而毕业生如果能在行业内做出一定的积累,在企业内部升迁和跳槽的话,路径也是比较明确的。
3、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质量与安全主要研究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质量检测和食品安全检测等,在食品行业内进行食品品质控制和卫生监督等。例如:食品加工流程中的卫生监督,食品添加剂含量的检测,保健食品的功能检测,特殊类食品贮藏方法的研究等。从这个介绍来看,食品质量与安全更侧重于食品检测。
大家可以看一看招聘网站上的招聘需求:
我们看到这个细分行业的人才起薪反而比食品科学与工程还要高的原因是一方面这方面的人才紧缺,另外一方面是这样的机构大部分在一线和二线城市,所以起薪就要比在三四线的生产企业要高一些。
(三)该如何看待食品专业?
很多年轻人和家长现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方向的时候,经常犯的错误就是短视,就是太看重当前的收入,而忽略了职业发展的通道路径和可持续性。所以很多大学生经常看到不同行业的起薪不同,就认为自己的行业不好,于是自怨自艾者有之,胡乱换专业的有之,在岗位上频繁跳槽者更多。但对于一个行业真正的发展和收入预期还是要同在这个行业内工作了几十年的人交流才能真正有体会。
第三就是收入的对比问题。IT金融等行业都是在一线城市收入要高,但反之这些城市的生活成本也非常高,即使起薪一万,如果自己在外面单独租房,一个月一间一居就五六千,更不要提交通吃饭等成本,买房更是梦想。所以很多学生虽然毕业能拿到一个不错的起薪,但是生活水平反而不高,也攒不下钱。反而比如粮食工程很多企业是在三线甚至四线城市,如果学生本身就是农村出身,离这些城市很近,那么在这样的城市就职一方面离家近,二是城市的生活成本不高,即使一个月四五千块收入,去掉生活费,能攒下的钱可能也要比在一线城市的人多,买房甚至都有盼望。所以在这样的城市生活更能安居乐业一些。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待社会热度一定要保持警惕,要冷静分析这种热度的持续性。从市场供需的角度来看,一个行业过热是因为求大于供,就是行业发展快,而人才供给不足,所以企业能开出高薪抢人。而随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供给快速上升,造成供给相对过剩,行业出现内卷,薪酬大幅度下降,竞争力下降,行业再遇冷。最近火热的大猛子的视频就是反应的过去火热的土木类专业的现状。所以对待冷和热都需要冷静的去看待,选择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行业的大小和机会的多少,而且是要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看,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近期,互联网教育培训就是深刻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