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车间也叫无尘车间、洁净室、无尘室,是指将一定空间范围内之空气中的微粒子、有害空气、细菌等之污染物排除,并将室内之温度、洁净度、室内压力、气流速度与气流分布、噪音振动及照明、静电控制在某一需求范围内,而所给予特别设计之房间。亦即是不论外在之空气条件如何变化,其室内均能俱有维持原先所设定要求之洁净度、温湿度及压力等性能之特性。
二、食品厂洁净车间的分区
一般食品厂洁净车间可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一般作业区、准清洁区、清洁作业区。
1、一般作业区(非清洁区):一般的原料、成品、工具储存区域,包装成品转运区域等原料、成品裸露风险较低的区域,如外包装室、原辅料仓库、包装材料仓库、外包装车间、成品仓库等。
2、准清洁区:要求次之,如原料处理、包材处理、包装、缓冲间(拆包间)、一般生产加工间、非即食食品的内包装间等成品处理但不直接裸露的区域。
3、清洁作业区:指卫生环境要求最高,人员、环境要求较高,必须经过消毒和更衣才可以进入,如:原料、成品裸露的处理区域,食食品的冷加工间、即食食品的冷却间、待包装即食食品的储存间、即食食品的内包装间等。
建有洁净车间的食品工厂在选址、设计、布局、建设和改造时应最大限度避免污染源、交叉污染、混料和差错的发生。
厂区环境整洁、人流和物流走向合理。
应有适当门禁措施,防止未经批准人员的进入。
保存建设和施工的竣工资料
生产过程中发生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建筑,应建设在厂区常年最多风向的下风侧。
相互有影响的生产工艺,不宜设在同一建筑物内时,各自生产区域之间应有有效的隔断措施。生产发酵产品应具备专用发酵车间。
三、洁净生产区的要求
1、有无菌要求但不能够实行最终灭菌的工艺和虽能实现最终灭菌,但灭菌后无菌操作的工艺,应在洁净生产区内进行。
2、有良好卫生生产环境要求的洁净生产区,应包括易腐性食品、即食半成品或成品的最后冷却或包装前的存放、处理场所,不能最终灭菌的原料前处理、产品封罐、成型场所,产品最终灭菌后的暴露环境,内包装材料准备区域和内包装间,以及为食品生产、改进食品特性或保存性的加工处理场所和检验室等。
3、洁净生产区应生产流程及相应洁净用房等级要求合理布局。生产线布局不应造成往返交叉和不连续。
4、生产区内相互联系的不同车间之间应符合品种和工艺的需要,必要时应有缓冲室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缓冲室面积不应小于3平方米。
5、原料前处理不得与成品生产使用同一洁净区域。
6、生产车间内划出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作为物料、中间产品、待验品和成品的暂存区,并应严防交叉、混淆和污染。
7、检验室宜独立设置,对其排气和排水应有妥善处理措施。对产品的检验过程有空气洁净要求的,应设洁净工作台。
四、食品净化洁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的工作原理
模式一:标准组合室空调风柜+空气过滤系统+洁净室通风保温管道+HEPA高效送风口+洁净室回风管道系统的工作原理,不断的循环和补充新风送人洁净室车间内,以达到生产环境所需的洁净度。
模式二:洁净室车间天花安装FFU工业空气净化器直接往洁净室送风+回风柱回风系统+吸顶式空调机制冷的工作原理。这种形式一般对用于环境洁净度要求不是非常高的场合,并且成本相对低一些。如食品生产车间、普通的理化实验室工程、产品包装间、化妆品生产车间等。
洁净室选用不同的送风及回风系统的不同设计是决定洁净室不同洁净度等级决定性因素。
相信很多在工厂上班的朋友都知道无尘车间,其无尘车间也可以称无尘室,是将空气中的微粒子,有害空气,细菌等,还有温度湿度,压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特设的房间。但是,产品的不同,所以,所使用的无尘车间标准级也不一样。无尘车间标准级别分为:1级、百级级、千级级、万级、十万级、百万级.越排在前面级别越高,1级是级别高的,常见的是百级到十万级。
在南方,夏季室外空气相对湿度较大,通风会导致菇房湿度上升,加上大多数食用菌生长温度都低于外界温度很多,高温、高湿的室外空气进入菇房会产生冷凝现象,墙壁、库板表面出现的冷凝水会滋生细菌和霉菌。
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在接种室、培养室等前段环节,就容易导致污染率上升。如果出现在出菇房,会导致蘑菇干度下降,影响货架期,甚至严重的病害。
南方食用菌无菌厂房在夏季,净化车间应该减少外循环新风的风量,或者全部处于内循环状态,最大限度的避免室外高温、高湿空气的进入。培养房和出菇房在设计方案时就应该考虑到新风降温、降湿的问题,如果采用集中送风比较容易解决,在新风机加装表冷器,表冷器通入低温的载冷剂。
在北方,通风对食用菌生产的影响是在冬季,室外空气的特征是低温和干燥,低温和干燥的空气对冷却室、接种室没有明显的影响。对培养室和出菇房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低温的空气进入会造成培养室部分区域因新风而降低温度,进而导致发菌和出菇的不一致性。二是低湿干燥的空气会瞬间将菇房相对湿度将至不可接受的程度。
对于新风温度低,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进行新风预热,同样,集中送风比较容易解决,在新风机内部加装预热装置,如果条件允许,新风温度进行自动控制。
在北方,冬季新风温度低可以通过预热的方式解决,但是新风湿度小就没有办法通过预湿的方法解决了,主要是湿度大小不容易控制,通风管道加湿后容易滋生细菌等无法解决。
因此,北方食用菌生产在冬季应该特别注意新风湿度小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前检修加湿设备,配备足够的加湿量,有条件必须采用超声波加湿器。
在换风前,菇房的湿度要为换风留出适当的余量,抵抗新风干燥对菇房环境的冲击,采用少通风、勤通风的原则。
1、洁净工作服的清洗
洁净工作服是适用于电子、光学仪器、制药、微生物工程、精密仪器等行业的具有无尘和抗静电性能的特种工作服,其衣料一般是嵌织导电丝的合成纤维织物.
洁净工作服的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清洗,尽管纤维本身是很难弄脏的洁净纤维,但如何保持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用清洗的方法.如果采用普通洗涤法当然相反地还会被弄脏.所以必须用特殊的方法.洁净工作服,从管理方面考虑,在清洗的时候也必须在洁净室中进行清洗椄稍饰包装.
通常情况下洁净工作服至少每周洗涤一次,有些要求高的工种甚至每天洗涤一次.
在普通的房间中清洗时,会附着灰尘和细菌,以及受洗净剂的污染.另外,在捆包和搬运过程中,也会有附着灰尘及微生物的危险.
洁净工作服的清洗一般是由专业清洗公司进行清洗,在洁净室清洗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如下:
(1)新缝制的洁净工作服可直接进行洗涤,而回收穿过的洁净工作服发现油污,应仔细去除油污再进行洗涤程序.
(2)洗涤前要对擦破、损坏及搭扣等附属品进行检查,对有缺陷的要修理、更换或报废.
(3)必须在比使用工作服的洁净室的洁净度高的洁净室中进行清洗、烘干、捆包.
(4)湿式、干式清洗用的水要过滤,溶剂也要蒸馏之后在使用点上用小于0.2μm孔径的滤膜,根据需要进行一次以上的过滤.
(5)为了除去水溶性污染物,用清水洗涤后,再用蒸馏过的溶剂进行最后的洗涤,除去油性污染物.
(6)湿式洗涤用水温度如下:
聚酯布60-70℃(最高70℃)
尼龙布50-55℃(最高60℃)
(7)在最后漂洗透水时,可以用抗静电剂以提高抗静电特性,但选用的抗静电剂应与纤维结合良好,无粉尘脱落.
(8)有搭扣的工作服,应在扣合状态下洗涤.
(9)在洗涤专用的洁净空气循环系统中进行干燥.
干燥后,在洗涤专用的洁净室内叠好,装入洁净的聚酯袋或尼龙袋内,根据要求可双层包装,也可进行真空塑封,包装材料最好用抗静电性良好的材料.由于折叠工序最易发尘,因而折叠工序必须在高一级的净化空间中进行,如100级的洁净工作服的折叠包装应在10级环境中进行.
洁净车间一般为大柱网、大跨度、大空间、无采光窗的密闭厂房,《洁净车间设计规范》GB50073-2001中对采光窗洁净车间的照度值有明确规定(见该规范中的表9.2.3),并规定,无采光窗洁净区混合照明中的一般照明,不低于2001x,比GBJ73-84中的1501x提高了一级。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室内照明指南"规定,无窗厂房的照度最低不能小于5001x。根据我国现有的电力水平,我国人工照明照度标准普遍比欧、美等国家低,实际上最近一些中外合资和国外独资的洁净车间照度远高于2001x,达到300~5001x。对于在密闭洁净车间工作的操作人员来说,为他们提供明亮、舒适的视觉环境,可较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精细产品的成品率。因此,适当提高洁净车间的人工照明照度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视觉卫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利的。目前国家正在制定《工业和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新规范中的照度标准将有较大的提高。不过考虑到生产车间的明暗适应,洁净车间的走道、休息室的照度与工作是的照度等级不能相差太大,一般相差1~2个等级较合适,但最低不能低于1001x。有窗洁净车间的标准与普通生产厂房一样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执行。
2、洁净工作服的性能检测
2.1净化性能检测
对洁净室内使用的洁净工作服的衣料内外附着的污染粒子,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ASTM的F-51法(显微镜法),F-51修证法(计数法),HELMKE转筒法(滚筒法,相当于ASTM试验方法)以及振动试验法(振动法).
(1)ASTM-F-51法(显微镜法)
测试探头装有过滤隔膜,直接连接吸风计量泵,通过的空气量为28L/min.测试时使空气通过试验衣料,将空气中含有的发尘粒子捕到试验用的滤膜上,用400倍显微镜观察并统计尘埃粒子数.
读出滤膜上面的0.5-5以及5以上的粒子个数.在滤膜上面印有3.08mm的格子,可以读出一个格子内的粒子数.
(2)ASTM-F-51修订法(计数法)
使空气通过试验衣料,用粒子计数器测定发尘粒子的大小和个数.
把试样放置在带金属网的台架上,用采样器(用47mm的过滤器支架代替)接触吸引,通过的空气量为28L/min.
(3)滚桶法(HelmkeDrumTest)
把试样放入一个侧面开口的旋转的滚桶内旋转,从粒桶内对发尘粒子采样,用粒子计数器测定粒子个数后决定洁净度的级别.旋转滚筒尺寸为43cm×33cm,在桶的内侧有4个叶片,桶的转数为10转/分.
(4)振动法
把试样放在小室内,通过振动扭转产生粒子,用粒子计数器测定.同时,对粒径大的粒子(25以上)捕集到滤膜上,读出粒子个数.风量为3.5英尺/分(0.099m/mim),振动次数为150次/分.
我国目前在洁净工作服的无尘性能测试方面尚未有国家标准,可参考日本空气洁净协会专门委员会研究的日本工业标准JIS-B-9923,和美国IES标准RP-CC-003-87-T.
对于无尘性能的评价,各行业可根据国际标准ISO/TC209所规定的洁净厂房标准,结合各自的洁净等级进行区分使用.
1.1.建筑装修施工方案
1.1.1.净化装修工程施工前基本要求
(1)土建结构工程施工基本结束,净化装修工程作业场地没有较大振动和噪音的其他分项工程施工作业。
(2)室内墙面抹灰工程结束,混凝土地面工程施工结束,外墙门窗工程结束,净化装修工程作业场所要求能够进行初步的人流,物流控制。
(3)吊顶内部其它分项工程基本结束,并且完成各项检测、试验等工作,要求吊顶内未完工的施工不对吊顶产生较大作用的荷载。
(4)净化间内部体积、质量较大的工艺设备就位安装完成。
(5)施工作业面要求有足够的空间范围进行净化装修材料搬运,施工脚手架移动;施工用电安全供给。
1.1.2.适用规范
(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规范》(GB51201-2001)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
(4)《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1-90)
(5)《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2)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7)《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规范》(GB51201-2001)
(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9)《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
(10)《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1-90)
(1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2)
(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1、人员净化:生物医药洁净室(区)的人员净化程序宜按下图布置1-2、医药洁净区域的入口应设置气闸室;气闸室的出入门应设置互锁装置。1-3、空气洁净等级相同的无菌洁净室和非无菌洁净其人员净化用室应分别设置。2、物料净化2-1、医药洁净室的原辅物料、包材出入口,应设置物料净化用室。2-2、进入无菌洁净室的原辅料、包材除满足以上要求外,尚应在出入口设置物料灭菌室和灭菌设施。2-3、物料清洁室或灭菌室与医药洁净室之间,应设置气闸室或传递柜。3、10万级及以上区域工作服应在洁净室内洗涤、干燥、整体,必要时应按要求灭菌。3、医药洁净室空气洁净等级